共 387 篇文章 |
|
宋词最后的风流:蒋捷最经典的十首词,读来皆是浪漫。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句,以鲜明的色彩变化,写出时光飞逝,将抽象的时光流逝具象化,充满诗意与浪漫,也表达了词人对归家的渴望和对时光的感慨。四、《行香子?舟宿兰湾》:静谧山水间的闲适浪漫。词人通过描写秋夜中的各种声音,如雨声、...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7-14 00:52 |
三流诗人寻访不遇,写下一首七律,没有宏大叙事,却非常耐人寻味。而胡仲弓则用“踏破”二字,打破了一种静谧氛围,读者也仿佛能看见诗人在晨曦中寻觅和徘徊的身影。当诗人的焦灼与白鸟的自在形成对照,大自然便成了无声的禅师,在青山的苍凉与白鸟的悠闲之间,铺陈出诸法空相的禅意。“杖藜独背西风去,偶见苍官亦厚颜”,诗人寻访不遇,只好...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7-13 22:18 |
正所谓“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诗句),这位男主人公“欲将沉醉换悲凉”(晏几道词句),可是“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秦观词句)!“弹锦瑟,谁与诉回肠。”女主人公回想自己与意中人相聚之时,何等快乐,想必有不少“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李端诗句)之事,现如今却只能苦苦追忆“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7-11 17:33 |
才子参观梁启超故居,题写一首佳作,层层递进,不落窠臼。''落第'' 二字,描述了梁启超会试落第的经历,不过科场失意却成为其人生转机,他在此后结识了康有为,并积极投身改良运动,从而完成从八股士子到维新健将的身份转变。肖复兴的这首七律不落窠臼,写景生动,张弛有度,全诗通过景、事、志、情的层层递进,既展现出梁启超...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7-04 07:17 |
农民七言绝句胜过很多大师格律诗。我真的很反感有些人,说写诗要平水韵才有诗味,真搞不懂这些人是怎么想?还是说他们读诗用的是方言,而不是普通话?虽然说粤语之类的是最接近古汉语的发音,但是真正全国实行普通话,那用普通话读诗很正常啊,毕竟全国是会普通话的人多,说粤语的少。我觉得中华诗都能接受,格律诗古体诗,乐府诗打油诗都是本...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7-04 07:15 |
农民七言绝句胜过很多大师格律诗。我真的很反感有些人,说写诗要平水韵才有诗味,真搞不懂这些人是怎么想?还是说他们读诗用的是方言,而不是普通话?虽然说粤语之类的是最接近古汉语的发音,但是真正全国实行普通话,那用普通话读诗很正常啊,毕竟全国是会普通话的人多,说粤语的少。我觉得中华诗都能接受,格律诗古体诗,乐府诗打油诗都是本... 阅2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6-29 12:48 |
农民七言绝句胜过很多大师格律诗。我真的很反感有些人,说写诗要平水韵才有诗味,真搞不懂这些人是怎么想?还是说他们读诗用的是方言,而不是普通话?虽然说粤语之类的是最接近古汉语的发音,但是真正全国实行普通话,那用普通话读诗很正常啊,毕竟全国是会普通话的人多,说粤语的少。我觉得中华诗都能接受,格律诗古体诗,乐府诗打油诗都是本...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6-29 12:46 |
此诗题目中的“剑南诗”即南宋大诗人陆游的《剑南诗稿》,下面逐句解读。刘备听了很气愤,说道:“陈登见你前来,以为你是个忧国之人,想不到说的尽是求田问舍之语。所以让你睡在下铺。再者说,睡在下铺已然很不错了。若是我刘某人,一定自己躺在百尺高楼上,让你睡在楼下。”陆游有诗云:“安得元龙百尺楼。”此诗中叹息“元龙虚老去”,其实...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6-23 10:12 |
他是“福建的纳兰性德”,他这11首词,令人震惊。今天介绍“福建的纳兰性德”王允皙的11首词,你觉得他的词水平如何?这首词题目中的“饮水体”即纳兰性德词风,这首词的确有纳兰性德之清新流畅。东风只是清寒绝。正如纳兰性德曾写下“何年劫火剩残灰,试看英雄碧血满龙堆”那样,“福建的纳兰性德”亦有如此慷慨悲凉之句。“福建的纳兰性德”...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6-23 10:12 |
宋词中最决绝的一首离别词,直译过来是,我不会想你,你也别想我。南宋著名的文学家,理学家谢直就是其中之一。谢直见状,缓缓取下头巾,在上面挥毫写下这首决绝的离别词。谢直 〔宋代〕初读此词,谢直的形象似是薄情寡义的 “渣男”,一句冰冷的 “我断不思量,你莫思量我”,将女子的痴情弃之不顾。谢直这般干脆决绝的告别,比起那些在感情中...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6-23 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