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陈瑞春数十年来总结:读伤寒、写伤寒、用伤寒,大家有福了!读伤寒,写伤寒,用伤寒——谈我的治学之路。在家父的熏陶、师长的教诲、友人的帮助下,我对《伤寒论》(本文简称“伤寒”)由初识,到深读,到灵活运用,经历40多年的艰辛耕耘,今天也不敢称伤寒家,充其量能算一个伤寒园里的老学生。若问我是如何治伤寒之学,那就是“读伤寒、写伤寒...
初诊(2015年2月2日):心悸、心前区不适1年余。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不适,自感心跳缓慢无力,有时又感心跳强烈,有空虚感。刻诊:仍有心悸,心前区不适。按:《伤寒论》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苓桂术甘汤治疗外邪里饮,水气上冲证。...
患者于1年余前无诱因逐渐出现手、肩、膝等周身关节酸痛,有时关节弹响。周身关节酸痛,午后头痛明显,病属风湿在表,湿郁化热。按:《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中载有“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朮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
门纯德经方心法—小青龙汤。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6g 生白芍9g 细辛3 炙甘草6g 桂枝9g 半夏9g 五味子6g 干姜6g.【方义体会】本方系麻黄汤去杏仁,桂枝汤去生姜,加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而成。麻黄、桂枝解表发汗,干姜、细辛、半夏温中散寒,化饮降逆;小青龙汤证之有“喘满”、“咳嗽”、“短气”、“微肿”是属寒...
门纯德经方心法—吴茱萸汤。吴茱萸汤 《伤寒论》【组成】吴茱萸6g 人参9g 生姜18g 红枣4枚【主治】1.胃中虚寒,食谷欲吐,或胃脘作痛,吞酸嘈杂。【方义体会】吴茱萸汤所治之“胸膈满闷”、“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之证,皆与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有关。四、虚寒胃院痛例:阎xx,男,44岁。诊其脉象...
白虎汤不是阳明方,您同意吗?还有一点是白虎汤在阳明病篇出现,如219就有个三阳合病用白虎汤,但太阳病篇也有白虎汤,厥阴病篇也有白虎汤,这个理由不能成立。这就牵涉到刘老的六病理论,六病不单单是六证,六病比六证范围更广,如阳明病有三条小柴胡汤,少阴病有三条大承气汤,这个与病时有关,不在本文讨论范围。白虎汤和栀子豆豉汤等定...
门纯德经方心法—越婢汤。越婢汤 《伤寒论》【组成】麻黄9g 石膏12g 生姜9g 大枣4枚 甘草5g【主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而渴,续自汗出,无大热【方义体会】本方主治风水挟热之证。生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胃之邪热,除口渴,与麻黄、生姜相伍,又可发散在表之郁热,甘草、大枣补益中气.若恶风者,阳气虚可加附子温经复阳;诊见...
【刘志龙教授专栏】柴芩温胆汤治颈痛案。患者是寒底,但是标象乃湿热之象,故而用柴芩温胆汤化裁,疏肝清热,理脾祛湿。刘志龙教授临床运用温胆汤常抓“舌苔黏腻”一证,此乃本方之证眼,不管舌苔黄腻还是白腻皆可加减运用,常可收到意想不到之功:柴芩温胆汤常抓“口苦+舌苔黏腻”;蒿芩清胆汤常抓“发热+舌苔黏腻”,这些都是温胆汤衍生方的...
病至寒邪深入少阴,肾之阳气衰微,阴阳不相顺接,故出现“肢厥”、“大汗”、“吐利”等阳气暴脱之证;例:韩氏老妇,70余岁,因暑热于冷地趁凉,加之多食瓜果,突患吐泻,状似霍乱,胀痛难忍,继则呕而不吐,泻而无物,身体微热,四肢厥冷,诊其脉象沉微,呼吸微弱,知真寒假热,阳气将暴脱,即施以四逆汤一剂。石家庄、北京等医院先后诊断为...
门纯德经方心法—桂枝汤。就诊时,脉象缓弱无力.舌淡苔白.虽时值严冬,尚自汗津津,证属营卫不和,令服桂枝汤二剂。令服桂枝汤三剂,时过一周,基本恢复正常.五、慢性疮痍.创面薄浅.局部红、肿、热、痛症状均不明显,只有少量渗出液,缠绵日久不愈者,本症亦属全身营卫失调,抗病能力降低,疮灶失养,修复能力减退所致.以桂枝汤调和营卫...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