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6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135)古琴与行者。行者学习古琴的日子里,相继遇到了裴金宝、林友仁、叶名佩、林西莉等诸多当代古琴大家,多次为老先生们的德行、琴志所打动。行者在古琴游学途中,曾遇到过一位精擅古琴的道士,在弹奏某首名曲时,每次都恰好用时5分零6秒,众人对其娴熟的琴艺无不为之赞叹。林老先生正在熬药,转而告诉行者,一个琴人,对弹奏时长的把握,只能...
这些表明,古代琴家并不轻视技巧。古代琴家选择了后者。宋代白玉蟾(号海南道人)在论卢山杏溪吴唐英的弹琴艺术时,也极赞他的演奏是“弦指相忘,声徽相化,其若无弦者。”(录自蒋文勋《琴学粹言》)清人蒋文勋对海南道人的这一评语亦大为赞赏,说:“非唐英指法之妙,不能凭空撰出此语。亦非海南道人,不能道得此数语。弹琴之妙止此矣,言琴...
吴钊:我一直把古琴视为生命的文化。在我眼中,古琴以“静美”为艺术特长,而“养心”则是古琴静美的最高境界,古琴是静美且养心的。但是我也不反对古琴要发展,但是古琴只有全面继承传统,创新与发展才有意义。我认为,今天的我们在提倡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古琴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要遵循这样的思路,即在还古琴艺术以本来面目的基础上...
梁老师曾说过:“古琴艺术关注以心传心、道统相续的琴之道,现在的学生更关注技术层面的提升,带着功利想法来学琴,这对古琴传承来说是一种缺憾。人们在抚琴过程中扶正祛邪、陶冶性情,保持内心的中正平和,从而达到人格的完满和自我教化。”演奏古琴最好是“随心而发,顺乎自然”。现时,常有人问“古琴好学吗?”、“不懂五线谱能学古琴吗?...
所以儒家强调以琴养心之正,除去心中浮暴不平之气,使之归于平和,如范仲淹说“清静平和性与琴会”、欧阳修说“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苏轼说“散我不平气,洗我不平心”、朱熹说“养君中和之正性,禁尔忿欲之邪心”、程允基说“礼以制其外之暴慢,乐以制其内之奸邪,务养其性情一归之于正而已。故颂读之余欲制其内行以养其性情...
在怡园的坡仙琴馆,琴人们按时围坐在琴馆的石听琴室里,每个琴家各弹一两首琴曲,年轻的琴人、甚至十来岁的琴童,也可以自由地去弹一首琴曲。2. 探寻古琴艺术之路,可以先去读些琴史、琴诗、琴画、琴谱等,如《琴史》、《金虞琴刊》等书,对中国各大古琴流派、古琴故事、琴人们的雅集、活动,有一定的了解,也可去探访一些古代琴台的遗迹、琴人...
他们发明了古琴的记谱法,创作了众多的琴曲,通过总结实践经验探讨了音乐的审美准则、审美标准,并以此要求、规范古琴的创作、演奏和欣赏,形成了一整套的古琴美学理论。琴道》、《琴操》、《琴史》、《琴律说》、《琴议》、《论琴》、《溪山琴况》等著作以及《绿水》、《游春》、《长清》、《短清》、《酒狂》、《离骚》、《潇湘水云》等数以...
嵇康《琴赋》一文,说琴材的生长环境,说琴的品格琴人的品格、琴声所传达的精神,也可以一个“清”字概括。二是琴须是木性清泠的素琴。“琴实”是对乐器的要求,琴人都是择琴而弹的,并非所有的乐器都能弹出“清音”,琴不合适内在气质,再“清”也未必能弹出“清”音来。据管平湖先生的弟子郑珉中先生介绍,管先生的“清英”琴,其弦甚紧,一...
古琴的最高境界是“清”“古”是琴的一种境界,但它还不是琴的最高境界。琴的最高境界是“清”。对“清”的讲求,不仅在中国古代音乐领域常见,它也是其他中国艺术门类共同追求的境界,极富中国特色。不过,这里的“清”的哲学含义明显多于审美含义,与他提倡的“无为”、“素朴”一样,都是庄子哲学理想境界的要素。这时期的诗歌也好,写这一...
无弦之琴与无声之乐:陶渊明无弦琴中有何玄机。这没有弦的琴可怎么弹呢?既然是追求一种意趣,就不斤斤计较琴是有弦还是无弦,这是符合陶潜得其意忘其形的处世之道的,琴在陶潜眼中只是一种宣泄自己情感的工具而已,因此,他不去想琴究竟发声不发声,他弹奏无弦琴只是适性任情,表达心曲罢了。历代文人琴家把琴乐看作是寄托自己孤怀幽思的手段...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