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8866 IP属地:山东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10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混合超高速自动对焦DUAL FAST AF能力是E-M1特有的高速对焦系统,可根据使用的镜头,在对比度检测对焦和相位差检测对焦之间进行自动切换并选择最佳的对焦模式,实现高速高精度的自动对焦。传感器内置相位差检测自动对焦系统共有37个对焦区域,当使用43系统镜头时,相机会自动切换至相位差检测自动对焦,实现了比单反相机E-5更高的对焦精度,当使...
M4/3相机系统是完全不同于我们熟知的全幅相机或者APSC规格相机的独立系统。奥利巴斯是老牌的相机厂商,之前一直是传统4/3相机的坚持者,但从目前相机的发展趋势来看,传统4/3系统并没有太多优势,反而从机身的体积重量到性能都与APSC以上单反有所差距。E-M1使用了全新开发的混合超高速自动对焦DUAL FAST AF功能可根据使用的镜头,在对比度检...
不过绝大多数人的想法可能还是把无反相机当做单反备机,或者入门用户才会使用的,其实,现在的无反相机在很多方面做的都尽量像单反靠齐,而且有部分无反甚至超越了单反,比如今天来到IT168评测室的M4/3旗舰无反奥林巴斯OM-D E-M1。小结:奥林巴斯E-M1搭载的混合超高速自动对焦系统对焦性能优异,对焦速度非常快,还有相当实用的精细点自动对焦...
不过,遗憾的是,这仅存的希望在E-M1发布后彻底破灭,奥林巴斯最终还是选择了M4/3系统,E-M1成为了OM-D高端微型单电系列的新旗舰,但欣喜的是,此次E-M1传感器内置了37个相位差对焦点,通过转接环兼容4/3系统老镜头,而其从外形来看,E-M1身上看到了单反时期E-5和微单时期E-M5的影子,也算是一种传承吧。奥林巴斯E-M1样片赏析(一)奥林巴斯E-M...
这次奥林巴斯的M4/3镜头有了全新的分级,在奥林巴斯日本官网上可以看到M.ZD镜头已经被被分成了三个种类:M.ZUIKO PRO、M.ZUIKO PREMIUM和M.ZUIKO。可以说是非常好用的一个软件,奥林巴斯虽然不是第一个将无线Wi-Fi功能增加到相机上的,但是奥林巴斯可以算是将无线功能设计的相当完善的一个,可以看到软件设计上还是颇花了些心思的。作为奥林巴...
2012年,奥林巴斯发布了全新无反光板可换镜式数码相机OM-D系列首款产品E-M5,引起了不小轰动。此次奥林巴斯发布的E-M1在对焦系统上再一次获得提升,接下来我们通过奥林巴斯官网上关于E-M1全新对焦系统的介绍来了解其强大的混合对焦系统。在实际使用中,奥林巴斯独有的智能手机应用OI.Share遥控拍摄功能相当强大,不仅可以控制拍摄模式,还可以...
奥林巴斯在2012年的2月份发布了OM-D系列的第一款作品E-M5,相机的造型让人想起奥林巴斯曾经的OM系列单反相机。图为:奥林巴斯E-M1相机。奥林巴斯的五轴防抖系统。除了传感器的表现,奥林巴斯E-M1还拥有全新的TruePic VII处理器,新处理器的使用带来了新算法,因而配合传感器的无低通设计可以拥有更好的高感光度表现。以上就是我们奥林巴斯E-M1...
我这里有奥林巴斯E-M1与奥林巴斯E-M5的机身对比图。奥林巴斯E-M1 ISO 640样张 100%截图。“值得注意的是,和其他机型在一次对焦时两种AF可能同时工作的情形不同,奥林巴斯E-M1在大部分时候是根据镜头类型不同而确定独立使用某一种AF模式的。比如遇到M.ZD镜头即采用反差(奥林巴斯对其反差AF性能有足够自信),而通过转接环采用老ZD镜头时则采用...
提供ISO LOW的最低感光度。搭载M4/3镜头进行S-AF时使用对比度检测AF,进行C-AF时还可以使用相位检测AF。而结合4/3镜头进行S-AF、C-AF时均采用相位检测AF。E-M1可以提供ISO LOW(相当于ISO 100)的最低感光度,还可以将感光度扩展至ISO25600。E-M1 / ZUIKO DIGITAL ED 14-35mm F2 SWD / 3,456×4,608 / ISO200 / F5.6 / 1/125秒 / 14mm.E-M1...
作为奥林巴斯M4/3旗下最为顶级的机型,E-M1有着糅合E-M5和奥林巴斯E系列单反旗舰E-5的感觉,奥林巴斯日本官网也用“进入一个新境界”来形容E-M1,不过不知道这是对M4/3用户说,还是对老4/3用户说了。E-M1是奥林巴斯第二款带有Wi-Fi功能的可换镜头相机,跟之前的E-P5一样,E-M1可以通过Wi-Fi实现无线遥控拍摄、照片传输、地理位置输入等等实用功...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