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一阳谓之道 IP属地:山西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25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廖育群:永富独啸庵与汉方中的吐法追求——医学文化研究之一案。与此不同的是,在与中国传统医学同源异流的近世日本汉方医学中,却出现了若干致力于吐法研究的医家。然而在与中国传统医学同源异流的日本汉方医学中,在张子和学术思想的直接与间接影响下,江户时代却出现了一些医家致力于吐法研究与追求的现象。1 江户医学的吐法概况。从学习李...
饴糖的来源 饴糖 -来源。饴糖饴糖出自《本草经集注》。陶弘景:方家用饴糖,乃云胶饴,皆是湿糖如厚蜜者,建中汤中多用之。硬者系软饴糖经搅拌,混入空气后凝固而成,为多孔之黄白色糖饼。后来,逐步以淀粉代替大米生产饴糖,大正时代开始用活性炭脱色生产精制饴糖。日本还有一种粉末饴糖生产,工艺方法是将饴糖用喷雾干燥法脱水成粉状[1] 。
柯雪帆等根据国家计量总局《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东汉“光和大司农铜权”等有关资料进行核算。北京中医药大学傅延龄教授的研究团队所承担的国家“973”研究课题“基于文献和临床经验挖掘的中医方药剂量理论研究”,“东汉官秤一两的量值肯定是在13.8~15.6g之间,而最有可能的就是13.8g。”西汉官制度量衡一斤为250g,被十六两除,一两等于15.6...
极简中医史(通俗易懂)现在有人经过考证指出,《难经》是继承了扁鹊学派的学术思想,而且《难经》是《扁鹊内经》和《扁鹊外经》再整理而成的。中医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内经》难经《伤寒论》及后世发展的各家学说的基本理论,我所讲的中医基础主要还是以《黄帝内经》中的内容为主。在中医理论体系中,中医把重要的学术、有价值的东西称为“经典...
口罩、鼻饲、导尿、灌肠,甚至是病床,都来源于中国!莫把中医学遗产言为来之西医。其母夸余“老先生不错,亦用西医方法”。余要求进修生戴口罩。要知口罩,作自中国元代,事见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东方见闻录》中。西医使用仅九十年,而中囯使用则七百年矣。高足病床,亦遵《寿世青编》:“凡人卧床,当令高,则地气不及”之遗训。鼻饲,始...
针灸类专著:晉皇甫谧编纂《針灸甲乙經》(公元282年),宋代宋王惟一著《铜人俞穴针灸图经》(公元1026年)、王执中著《针灸资生经》(公元1220年),金代阎明广著《子午流注针经》(公元1153~1163年),元代滑寿著《十四经发挥》(公元1341年),明代高武著《针灸聚英》(公元1529年)、李时珍著《奇经八脉考》、杨继洲著《针灸大成》(公元...
五、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葛洪 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朝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因治愈唐太宗唐太后头痛病,宫廷要留他做御医,他扯谎采"长生不老药"献皇上,偷跑了。八、法医之祖——宋慈 宋朝福建人。1247年总结宋代前法医方面的经验及他本人四任法官的心得,写成《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文著。九、药圣——李时珍 字东...
二、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各种学术文化的创立和发展及医学发展和中医学术流派形成 ⒈中医学术有七大流派: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丹溪学派、攻邪学派、温补学派、温热学派。⑵汉代《伤寒杂病论》: 汉代医家(公元150~216)张机(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其学术理论源于古医经家,其治法方药源于古经方家,研究伤寒、杂...
一、《伤寒杂病论》与《汤液经法》关系考 1 .确证《伤寒杂病论》据《汤液经法》而成书 仲景《伤寒论序》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一十六卷。2.确证《伤寒杂病论》许多方剂来源于《汤液经法》 《中国汤液经方》第一章《伤寒杂病论溯源》一文指出:"汉晋许多名医都看到过《汤液经法》,陶弘景从《汤...
转载:读章太炎《论〈伤寒论〉原本及注家优劣》读章太炎《论〈伤寒论〉原本及注家优劣》 (2006-10-24 10:53:09)转载▼。其《论〈伤寒论〉原本及注家优劣》一文有云:“自宋文宪承丹溪绪论,始谓《伤寒论》非仲景真本。由是方、喻诸公纷然改作,程氏、柯氏又加厉焉。柯氏《伤寒论翼》疏发大义,杰然出诸家上。《伤寒论》注释以柯韵伯《伤寒来苏...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