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5 篇文章 |
|
天问一号发射两周年之际传回火卫一高清影像。火卫一(Phobos,福布斯)是火星两颗天然卫星之一,大小约27千米×22千米×18千米,运行在距离火星表面约6000千米高度的近圆轨道,每日围绕火星约3圈。火星另一颗卫星是火卫二(Deimos,德摩斯),平均半径仅约6.2千米,两颗卫星是以古希腊神话中的战神阿瑞斯(Ares)的两个儿子命名的,古... 阅4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2-07-23 15:16 |
隼鸟2号小行星探测器和它采集的地外样本。隼鸟2号小行星探测器(Hayabusa2)是日本发射的"隼鸟"后继探测器,执行和究发这一探测项目的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据日媒近日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称,科学家在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采集的样本中检测到20多种氨基酸。2020年12月,由探测器“隼鸟2号”搭载的为期6年的回收... 阅3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2-06-08 19:35 |
1400万亿电子伏特:我国科学家发现迄今最高能量光子。曹臻:这两种光子本质上讲都是一样的,但是用来照射皮肤的光子实际上能量非常低,而我们发现的是超高能的光子。比如说,可见光就是能量比较低的光子,用这种光子照皮肤可能不会产生伤害,但如果能量再高一点,可见光就会变成紫外光,紫外光就会对皮肤造成伤害,所以如果用能量高的光子来照... 阅7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2-01-22 12:30 |
Sgr B2是位于银河系中心的一个活跃的大质量恒星形成区,这一巨分子云是搜寻星际复杂有机分子的最佳场所,许多复杂有机分子都是首次在这里被发现的。研究人员通过与热核分子的积分流量图像比较这一巧妙办法,找到了一个合适位置来证认丙酰胺分子。人类在星际空间首次探测到了丙酰胺分子,这些复杂分子可能在随后的行星形成过程中,被带到行星上... 阅9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1-09-25 20:10 |
这次ASγ实验在银盘上发现超高能弥散伽马射线,其能谱特征与PeV能量宇宙线和银河系分子云碰撞产生伽马射线的模型预言相符,就像是“PeVatron”在银河系内留下的一串串“足迹”,是“PeVatron”存在于银河系的重要证据。综合起来,ASγ实验的这两项重要结果,分别从“PeVatron”的候选天体和超高能弥散伽马射线在银河系内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PeV... 阅32 转2 评0 公众公开 21-04-02 18:08 |
3月4日,国家航天局发布3幅由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包括2幅全色图像和1幅彩色图像。全色图像由高分辨率相机在距离火星表面约330千米-350千米高度拍摄,分辨率约0.7米,成像区域内火星表面小型环形坑、山脊、沙丘等地貌清晰可见,据测算,图中最大撞击坑的直径约620米。中分辨率相机具备自动曝光和遥控调节... 阅43 转5 评0 公众公开 21-03-04 12:50 |
宇宙中的神秘闪烁原来是它干的:“慧眼”卫星确认快速射电暴来自磁星。4月29日凌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慧眼”卫星团队收到了崭新的观测数据。张双南告诉《中国科学报》:“慧眼卫星基于独特的准直器设计,对X射线暴进行了高精度定位,从而证明了该X射线暴和快速射电暴都来自这颗磁星。这是人类首次确认快速射电暴的起源天体,也是首个起源于... 阅58 转3 评0 公众公开 21-02-19 23:46 |
但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7日报道,日本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月球上现在仍然存在挥发性碳,这表明月球形成时的温度较低,因此,这一发现对上述月球形成理论提出了挑战。此前,执行“阿波罗”任务的宇航员将一些月球岩石样本带回地球,对这些样本的分析表明,碳和其他挥发性元素只存在于月球的往昔岁月中,现在的月球缺乏挥发性化合物——这对... 阅47 转2 评0 公众公开 20-05-11 18:27 |
宇宙膨胀背后的故事(34):天若有情天亦老。现代天文学已经有多种途径测量哈勃常数,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蕴藏着大量早期宇宙的信息可供发掘。爱因斯坦引进宇宙常数时没有物理根据,他只知道场方程中的这么一个项是广义相对论对称性所允许的,并能让他获得一个恒定不变的宇宙。在几乎所有星系、星系团随着宇宙的加速膨胀远离的同时,与银河同... 阅105 转5 评0 公众公开 20-04-29 15:57 |
宇宙膨胀背后的故事(33):宇宙之有生于无。加州理工学院的托尔曼(Richard Tolman)随后证明,在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物质正能量与引力场负能量的多寡取决于空间的曲率,在平坦的宇宙中,它们正好互相抵消,构成一个没有净能量的宇宙。暴胀的宇宙都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它平坦均匀,只存在暴胀结束时由量子涨落带来的些许涟漪,我们的宇宙... 阅227 转6 评1 公众公开 20-04-23 1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