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忆海拾珍】 老家经典对联 【忆海拾珍】 老家经典对联 作者/清韵雅赏 图/互联网 在我的记忆中,老家老屋里有三副对联,堪称经典弥足珍贵。老屋墙壁上还贴着一幅书法对联,是毛主席诗词《七律 .冬云》中的名句: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现在,老屋的镜戳和对联,因多次搬家已不存在。但对联的内容堪称经...
【忆海拾珍】老家味道儿【忆海拾珍】老家味道儿 作者/清韵雅赏 图/互联网 老家味道儿,是世代延续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老家人十分讲究过年,从准备到结束历时近两个月,集中体现着世代沿袭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正月里年味儿更加浓郁。老家味道儿, 是浓郁的年味儿 有香味儿。老家腊月,家家户户都淘米蒸粘豆包。老...
【忆海拾珍】老家 培育才艺的摇篮【忆海拾珍】老家 培育才艺的摇篮 作者/清韵雅赏 图/互联网 语录上街墙。秧歌表演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传统秧歌踩高桥,另一种是时尚的海城大秧歌。每逢重大庆祝活动,公社统一组织各大队秧歌队汇演。各秧歌队都有唢呐和锣鼓伴奏。出于宣传工作需要,大队为秧歌队增派力量。因...
【忆海拾珍】老家剧团结琴缘【忆海拾珍】老家剧团结琴缘 作者/清韵雅赏 图/互联网 业余剧团很专业 当年老家剧团,只有20人左右,规模虽小,但办得有声有色远近驰名。业余剧团之所以能演出专业水平,原因是剧团成立之初,得过艺术高人指点。一时间剧团名声鹊起,成为老家的一张靓丽的名片。打击乐锣鼓点儿,叫...
【忆海拾珍】老家活计,男女有别【忆海拾珍】老家活计,男女有别 作者/清韵雅赏 图/互联网 男人的功课 出门赶集。老家山上长满荆条子,每年夏末秋初,荆条子木质化了,村民们就上山去砍。而托坯扒炕搭炕,三项活计连续干,是又脏又累的活。几天后坯干透了,就可以扒炕了。扒炕是将炕面拆除,把炕洞子里面烟灰清...
【忆海拾珍】 一专多能身兼数职【忆海拾珍】 一专多能身兼数职 作者/清韵雅赏 图/互联网 当年在大队出工,需要一专多能,有时身兼数职,。闲余时间,还要帮果农摘果,帮师傅制药。果农采摘时可以随便吃果,只要不往兜里装就行。待到工程结束时,果园卖苹果。因此,大队请来了一位师傅,土法炒制火药。大队干部说...
【忆海拾珍】驾驶铁牛【忆海拾珍】驾驶铁牛 作者/清韵雅赏 图/互联网 拖拉机昵称为铁牛。一九七O年底,村里迎来了一台国产名牌东方红拖拉机,是县农机修造厂支援的。大队任命我为拖拉机驾驶员。铁牛虽归大队所有,但每年的秋翻地,都是全公社范围。每到一地,都安排到队部住宿。因此,公社调用我们拖拉机,参加了工...
【忆海拾珍】梳理大地【忆海拾珍】梳理大地 作者/清韵雅赏 图/互联网 机翻地作业,就像用铁梳子给大地梳头。机组有一台轮式旧拖拉机,一付犁铧农具。每组里有拖拉机驾驶员、农具手各一人。我作为一名农具手,怀着对农业机械化满腔热情,投入了这场战役。作业时农具手坐在铧犁框架上,用杠杆操作犁铧起落,用轮盘调节...
【忆海拾珍】米面加工【忆海拾珍】米面加工 作者/清韵雅赏 图/互联网 当年取代石碾的是大队米面加工厂。加工厂建立不久,我去那里干活。当时加工厂的设备有柴油机、粉碎机和磨米机。这里的活,有些技术含量。加工价格便宜,一分钱一斤。当然,米面加工厂的建立,并不能一下子取代石碾,石碾仍然存在了好多年。
【忆海拾珍】学会扶犁【忆海拾珍】学会扶犁 作者/清韵雅赏 图/互联网 提起当年的农活,那底有多少种,谁也数不清。在地头入垅时,用右手将犁杖放正扶直,吆喝着牲畜沿垅直行。耕到地头后,右手提起犁杖,用脚踢一下犁杖底部,震落泥土,露出铧尖,转弯标直入垅前行。如此操作一垅挨一垅循环往复。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