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120 篇文章 |
|
因此出现咳嗽、气短、上气喘息,皮肤不能抗御风寒,畏风怕冷,精神欠佳,疲乏嗜卧,口渴思饮,面色憔悴忧郁,都是阳气不足,阴火有余,也就是形体有余精神不足的表现,即所谓“形盛气衰”,“脾胃一虚,肺气先绝。”因此以人参为主,黄芪为辅以补益肺气,佐以白术、橘皮、木香补益脾胃,用桂枝发汗解表,与芍药合用,一收一散,最能调和营卫,桑... 阅1 转自书山采宝 公众公开 21-01-30 21:55 |
寒少热多,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表水,大青龙汤证 、小青龙汤证、 越婢汤证。阳明里热偏中焦,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參汤证、竹叶石膏汤证。阳明里实与“糟粕”结,调胃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麻子仁丸证、蜜煎方证。阳明里实与“血”结,桃核承气汤证、抵挡汤证、抵挡丸证。少阴里虚寒,扶阳保命,四逆汤类方,四逆汤 四逆加人参汤 ... 阅1 转自易医文化 公众公开 21-01-11 21:04 |
经方之病机方机精华壹一说道中医,总是争论很大。我知道,关于中医,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却不想,中医自身继承都没有继承好。临床上,令人担忧的是,就在关键阶段,能够为所用的好中医,实在是屈指可数。任何一个合格的中医后面,真正掌握中医的理法才是一种经验传承。病里面存在着病机,方里面也存在着基础方机。这些信息多与古中医有... 阅1 转自东江莞山 公众公开 21-01-11 21:03 |
制半夏(如无,甘草煎汤,泡七次)9克 杏仁(去皮、尖) 黄芩(微炒)各4.5克 甘草3克)或越婢加半夏汤(组成】麻黄10克,石膏30克,生姜6克,甘草6克,大枣12克,半夏15克) 3寒包火证 小青龙加石膏汤(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各9克,五味子12克,半夏15克,石膏30~60.+春泽汤 【处方】泽泻(三钱猪苓(二钱)茯... 阅1 转自传播中医馆 公众公开 21-01-11 16:45 |
无汗者宜葛根汤,汗出者宜桂枝加葛根汤(即葛根汤去麻黄);心悸者,宜桂枝加黄芪汤,汗多者,宜桂枝加附子汤;宜葛根黄芩黄连汤,泻心汤,黄连上清丸。宜千金苇茎汤、射干麻黄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宜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黄芪汤;宜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附子汤、薯蓣丸。发热汗出而痞满者,宜桂枝人参汤、厚朴七物汤。太阴病,宜炙... 阅311 转67 评0 公众公开 20-12-27 22:07 |
体会13:附子、理中、四逆可助六经之阳 六经阳气亏者,皆可加附子,皆可加四逆汤以助之,六经本是一经,六气乃是一气,皆人体坎中阳气也。治病必以六经之正局为纲,以六经之宗法为变,仲景之心明矣。一、六经方证相应境界明六经之布局,通六经之理法,以六经开阖枢、标本中气、阴阳盛微之理而用方,辨证无乖六经之理,用药谨守煎服、消息、禁忌... 阅370 转76 评0 公众公开 20-12-25 20:18 |
湿热毒蕴:清热利湿解毒—萆解渗湿汤合五神汤。火毒凝结:和营托毒,清热泻火—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热毒入血: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1)热毒湿蕴:清热去湿、凉血解毒─化斑解毒汤合龙胆泻肝汤。1)热毒炽盛证:清热凉血、化斑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1)火热伤津证:养阴清热─黄连解毒汤、银花甘草... 阅75 转13 评0 公众公开 20-12-23 20:19 |
阅124 转13 评0 公众公开 20-12-12 08:47 |
阅134 转8 评0 公众公开 20-12-10 08:03 |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服桂枝汤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服桂枝汤或下之,表证仍在,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太阳病过经十余日柴胡症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大柴胡汤下之则愈。心下痞复恶寒者,表未解... 阅123 转24 评0 公众公开 20-12-06 04: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