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54 篇文章 |
|
力屈万夫,韵高千古——王羲之书法《前从洛帖》赏析。王羲之的书法《前从洛帖》在一些文献中又被称为《明府帖》,例如《刘园集帖》中所收录的《前从洛帖》,卷前便跋有“明府帖”三字。王羲之书法《前从洛帖》版本一.此版本收录于《淳化阁帖》中:王羲之书法《前从洛帖》版本二.此版本收录于《刘园集帖》中:王羲之书法《前从洛帖》版本三. 阅9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3-01-02 19:51 |
王羲之虽然身体欠佳,但心情似乎不错,引首“初月”二字,放笔直取,“初”字末笔顺势直下写“月”字,月的撇画与上个字的最后一笔写成一道长的线条,略带弧势,奔放开张。“之”字横向紧缩, “报”字提手书画粗壮,顶天立地,托住上边的“之”字,两个字横竖对比强烈,非常洒脱。第五行“书”字笔画稍细,结字较小,但字势开阔。第七行,整行...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2-08-14 22:11 |
阅60 转3 评0 公众公开 22-02-13 08:17 |
王羲之当时所处的魏晋时代是隶书向楷书、章草、今草过渡时期,从居延汉简到陆机的《平复帖》,到王羲之的《初月帖》、《姨母帖》,王羲之具有篆隶遗韵的绞转笔法是在这一书体过渡时期的一种传承性笔法,这是书法史上笔法发展到这一时期应该出现的正常结果。综观王羲之的作品,在横折的处理上王羲之使用绞转使转笔法比转折笔法多,这也符合王羲... 阅29 转2 评0 公众公开 21-09-03 22:23 |
王羲之这件墨迹帖,被誉为“书中之‘书圣’”,又有新发现王羲之这件墨迹帖,被誉为“书中之‘书圣’”,又有新发现。仔细品之,我们会惊讶发现,此贴结字,很多左右结构的字的中空很疏阔,实际是打破了常规结字的中宫收紧,如“频”字、“祸”字、“摧”字、“能”字,“胜”字、“曾”字,整帖当当中只要一个左右结构“割”字是特例,这种结... 阅46 转2 评0 公众公开 20-12-07 15:15 |
王羲之草书经典《十七帖》仿墨迹本(终结篇)著名的《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煊赫著名帖也。”今天,我突发奇想,专门将这些“黑老虎”处理成仿墨迹本,也许能在一定程... 阅133 转7 评0 公众公开 20-11-25 06:48 |
王羲之草书经典《十七帖》仿墨迹本(二),从容衍裕,气象超然。著名的《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煊赫著名帖也。”今天,我突发奇想,专门将这些“黑老虎”处理成仿墨迹... 阅65 转5 评0 公众公开 20-11-25 06:48 |
王羲之草书经典《十七帖》仿墨迹本,还原煊赫名帖之原始风神。著名的《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煊赫著名帖也。”今天,我突发奇想,专门将这些“黑老虎”处理成仿墨迹本... 阅57 转6 评0 公众公开 20-11-25 06:47 |
兰亭序墨迹版 彩影大图手机临摹帖书法爱好...兰亭序墨迹版 彩影大图手机临摹帖书法爱好者们:纸质字帖与手机字帖,那个实用性高?阅读后请你评价!完整版请点击今日头条“梅可呈笔墨”查阅长图长图长图长图长图长图长图长图长图长图长图长图长图长图长图长图长图。 阅52 转7 评0 公众公开 20-11-13 07:53 |
清朝宋琬集《二妙轩碑》,比《圣教序》还潇洒的王羲之集字碑。有诗云:“淳化摹天宝,风流宋荔裳。诗遗百六字,碑获十三行。藤瓦东柯杜,鹅笼东晋王。千秋余二妙,零落赞公房……”就是对这些碑的褒赞。今天看来,这个集字不同于《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而是多种书体、多种风格的组合,如果说《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整饬、典雅、回归,那... 阅65 转7 评0 公众公开 20-07-19 1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