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流水vmmxd6 IP属地:辽宁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61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王阳明:修得平常心,做个自在人。王阳明曾说:得财不喜是平常心,失利不忧是平常心,享誉不骄是平常心,受谤不恼是平常心。他始终能以一颗平常心应对疾风高浪,荣辱成败也不过是过眼云烟。人行于世,修得一颗平常心,才能不被外界裹挟,活得潇洒而从容。王阳明有个弟子曾向他请教:同窗们均以落第为耻,王阳明却说:“世人以不第为耻,吾以不...
一是良知与致良知;要理解王阳明的心学体系必须要追溯《大学》《中庸》的思想和理解宋学的尤其是朱熹和陆象山的理路体系。良知和致良知。所谓致良知就是要把自己的本心从无限的私欲和污秽的尘垢中超脱出来恢复他的本来面目,这就需要外以格物致知和内以发明本心,外以格物致知就能明天地万物之道理,内以发明本心就会有光明美好之道德。所以后...
周志文写王阳明:研究一个人,还要看他身后的阴影。钱德洪辑《阳明先生年谱》(以下简称《年谱》)曾记阳明十一岁时与塾师意见相左的对话,阳明曾问塾师何为第一等事,塾师曰惟读书登第耳,阳明不以为然地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塾师是王华请的,塾师的意见其实便是王华的意见,阳明不以为然,可见阳明的内心,对状元郎...
王阳明与弟子的4段对话,意味深长。胸中的圣人。然后他又语重心长地注解道:“人皆有良知,圣人之学,就是致此良知。自然而致的是圣人,勉强而致的是贤人,不肯致的是愚人。虽是愚人,只要他肯致良知,就和圣人无异。此良知所以为圣愚之同具备,而皆可为尧舜者,以此也。”王阳明说,人人心中都有个圣人,人人皆可以为圣人,为尧舜。王阳明认为...
王阳明:心即是理,人回归自我,从本心做事,彼岸就在理想之境。王阳明的心学从根源上讲,继承了程颢、陆九渊的思想。在王阳明的“心学”中,心就是宇宙,就是世界,一个人就是用心来感受万事万物的,它没有什么抽象,具体的区分,心就是全部,就是你的精神和宇宙意志的体现。所以,从王阳明的理论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去成为一个更完美的...
朱熹的格物致知错了吗。朱熹是认同程颐的解释的。朱熹将“格”解释为推究,把“物”解释为“天下之物”,推究的目的是穷理,穷理之后就致知了。王阳明指出“知”指的是“良知”,把“知”的内涵扩充到“知识”的层面是错误的,致知是自己的良知推及到“事事物物”上去。程颐和朱熹讲的“知”的基础是穷天理,它不仅包括伦理方面的良知,也包括...
王阳明:天道、地道、人道的奥秘。他用三句话道破了天道、地道和人道的奥秘,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体悟,去践行。亁象征天,具有至大,志刚,至正的特点,因此君子应该如天那样运行不止,刚毅坚卓,自强不息,以体现“生生不息”的天道。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没有天道的自强精神。用心积累,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做符合天道的事情,那么,好运气...
孟子把“良知”与“良能”放在一起,比喻人的自觉与本能,阳明把“良知”与孟子说的“四端”结合起来,说人的“良知”就如同人都有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而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又是人的仁、义、礼、智四种道德的源头。世上终有善人恶人之别,然而恶人也是有良知的,只是良知后来泯灭了,所以阳明晚年标举“致良知”,要把良知...
在民间,人们将正德皇帝称为“坐皇帝”,而把专权跋扈的刘瑾称为“立皇帝”。王阳明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驿站当驿丞。在龙场驿一年多,王阳明创办了龙冈书院,后应邀主讲贵阳文明书院,始论“知行合一”,培养许多贵州弟子,推动了贵州教育自由讲学之风,故有“悟道于龙场,传道于贵阳”之说。为奉祀王阳明,从清代开...
王阳明:不假思索就付诸行动的,就是“致良知”什么是人的良知?“龙场悟道”后的王阳明,否定了“格物致知”,提出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心学思想。王阳明认为:“良知”是每个人天生都有的,只是经历不同,有些人没有将良知与行动相结合。王阳明在龙场的善举,是内心良知的作用,而不是对名利的追逐。“良知”是每个人都固有的,却因...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