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人的良知?王阳明:不假思索就付诸行动的,就是“致良知”

 行云流水vmmxd6 2022-11-27 发布于辽宁

王阳明,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心学集大成者,儒家600年来最后一位圣人。可是,这位“心学”权威,在青年时代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学粉”。他一字一句读完了朱熹的所有作品,在竹林枯坐了七天七夜,没有悟到“格物致知”中的道,却将自己累得病倒了。

这场“守仁格竹”,让“理学粉”王阳明的心都碎了,并对“格物致知”的真实性产生了质疑。如草、木、竹、石者,天下之物不知凡几,都可用来“求理”?“理”从何来,又将用于何处?

对“理学”心灰意冷的王阳明,在一场自我本能的选择中,看到了“心学”的曙光。当时,正德皇帝玩世不恭,素来宠信宦官刘瑾。刘瑾专擅朝政,陷害并抓捕了戴铣等20多位大臣。对初入官场的王阳明来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了眼前——是违背本心、明哲保身,还是大胆直书、心向光明?

王阳明果断选择了后者,不仅挨了刘瑾40杖责,还流放到了贵州龙场看管驿站。在赶往龙场的路上,又一度遭到了刘瑾党羽的追杀,王阳明纵身投湖才得以幸免。

山林遍布、郁郁葱葱的龙场,又让王阳明心里波澜不断。他是大明朝的进士,前兵部武选司主事,在这么一个荒山野岭的驿站能做什么?刘瑾是否还会迫害自己?自己又还能回京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

王阳明望着未开风化、饥寒窘迫的龙场百姓,那诵读过无数遍的《大学》在脑海中越来越清晰。在这个偏远的山林边陲,看着未开风化的民众们,王阳明仿佛与先秦时代有了重叠。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让他真正懂得了从小诵读的先秦经典。

“在明德”、“在亲民”,寥寥6个字,重重敲打在了王阳明的心间。先秦时代的中原,或许正如今日龙场之荒凉吧!先秦时代的民众,或许也如今日龙场民众之饥寒吧!

先秦经典的产生,根本不是著书立传的成果,而是教化民众的践行。自己多年所学所视,不正是为了造福于民吗?既然是造福于民,这荒凉的龙场百姓,不更比京城百姓需要帮助吗?想 通了 “知”、“行”关系的王阳明,一扫流放龙场的郁闷,身体力行地开始了龙场教育工作。

入乡随俗的王阳明,穿着破旧的麻衣,穿梭于各个村寨。王阳明利用渊博的知识,结合当地风俗,在龙场传播了儒家思想。流放龙场的这3年,不仅是龙场民众开化的3年,也是王阳明将先秦经典付诸实践的3年。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王阳明

“龙场悟道”后的王阳明,否定了“格物致知”,提出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心学思想。王阳明心学最核心之处,就是否决了朱熹“格物致知”、“先知后行”的观点。他认为朱熹格物以求知,从死物获真知,然后再入世是不合理的。

王阳明认为:“良知”是每个人天生都有的,只是经历不同,有些人没有将良知与行动相结合。人认识事物的过程,与入世行为没有先后顺序,两者可以相辅相成、同步进行。正如王阳明“龙场悟道”一样,他是在龙场传道的过程中,才将儒家经典融会贯通,开创了“阳明心学”。而不是坐在山岩、竹林下,等想明白了一切道理,再去传播自己的思想。

相对朱熹而言,王阳明更加注意“行”。他认为:“知”和“行”可以同步进行,而且“知”的目的不是“求义理”,而是“知行合一”。也就是,不为追求义理而知,而为付诸行动而知。

吾所以不虑而知者,良知也。 ——王阳明

王阳明甚至认为人的“良知”,是与生俱来,不需要假以思索的。比如:一个孩童看到小兔子受伤, 这种伤心的感觉是自然而然的,而不是考虑了兔子的可爱而感伤;雏鸟受到袭击,雌鸟的反击是本能的,而不是权衡利弊的结果;看到老人、病人,不加思索就想伸出援助之手的人,才是“致良知”。

王阳明为刘瑾追杀、几乎丧命,在人生一片昏暗的情况下,对龙场未开化的百姓进行传道。这种不 思假索,从心灵深处产生的念头,就是“良知”的体现。在无人相视、与外界隔绝的龙场,王阳明身体力行地传道,就是“致良知”。

王阳明在龙场的善举,是内心良知的作用,而不是对名利的追逐。因为,当时几乎丧命的王阳明,也无法预知权倾天下的大宦官刘瑾会倒台。再加上龙场与外界隔绝,若非王阳明开创了“阳明心学”、留名青史,那他在龙场的所作所为也是无人知晓的。

但王阳明在“良知”的驱动下,没有掺杂任何个人思虑,在龙场进行传道、教化。这份独特的经历和人生感悟,让王阳明突破了传统“理学”的禁锢,进而有了“心学”的辉煌。

因此,什么是人的良知?

人的“良知”是潜藏在内心深处的,不需要假以思索,就想付诸行动的一种本能。就像看到小孩跌倒、老人昏迷,那种想伸出援助之手的触动,就是良知的作用。“良知”是每个人都固有的,却因个人经历、世俗得失判断而禁锢,只有真正付诸了行动的,才是“致良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