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态篇2——王阳明心学体系与股市解读(上)

 新用户37957000 2023-06-05 发布于湖南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宋代学者张载提出的儒家最高道德理想,以此来形容王阳明的一生亦不为过。第一篇讲的是苏东坡,王阳明的经历与苏东坡有点像,起点比普通人高,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黄州悟道,于是收获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乐观豁达的人生境界,他是大宋词坛的巅峰,也是中国文坛上的一颗巨星。王阳明因上书讽刺刘瑾被贬贵州,在龙场悟道,人生开始觉醒,构建了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心学体系。看来想要大彻大悟的人都要经历一段艰难又不堪回首的岁月,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公元1472年,王阳明生于浙江绍兴余姚县的一个书香之家,据传,王阳明的出生颇富神话色彩,他的母亲怀胎十四个月才生下他,次日,家人为其取名王云,随着王云的长大,直到5岁的时候还不能开口说话,家里人急了,为他遍访名医,仍然毫无办法,有一日,一个和尚看见他在玩耍,遂过去交谈,王云自然无法作答,于是和尚说了四个字“道破天机”后转身离开,家人不知和尚的话是什么意思,他的爷爷王伦悟出了缘由,认为问题出在名字上,于是就给他取了另外一个名字“守仁”。之后奇迹就出现了,王云能够开口说话,还能背诵文章,还被大家夸为神童。

王阳明的父亲叫王华,多次考试落榜,在1480年终于考上举人,并在次年(1481)的会试、殿试中位居榜首,高中状元,王阳明也随着父亲移居北京。虽然王阳明也为父亲高兴和自豪,但是他更多的还是攻读自己的书本,以学业为重。或许是受了祖父处世观的影响,王阳明不以一般的读书、作诗为满足。他有自己的志向,通过读书成为圣贤。一次,私塾先生对在座同学发问:“世上什么是第一等重要的事?”大家纷纷说登科及第最为首要。唯王阳明不以为然,他自认为仕途并非读书的最终途径,成为圣贤才是归途。虽是想成为圣贤之人,但王阳明却并未像古主今来那些圣贤之人一样,规蹈矩地恪守古训,他认为要成为圣贤,读死书是没有用的,需要从多方面来锻炼自己增长才能,扩展知识。

朱熹认为世间的一草一木都蕴含着至理,于是年少的王守仁就身体力行的着了一根竹子想探索一下天地至理,结果他在院子里看了7天竹子都没有看出什么真理,还大病一场,别人格物,王守仁格竹,后面他才明白只是在家空想是当不了圣贤的。

格物致知这个成语大部分人应该都很熟悉,意思是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最早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源于此。

少年时代的王阳明,耳濡目染的是经书、科考和功名,不过他也喜欢四处游玩,玩归玩,他并没有忘记成为圣贤人的目标,他也深知读书金榜题名,是进身的黄金之路,也是成为封建贵族和进入权力中心的唯一道路。

21岁那年(1492)王守仁首次参加乡试中举,之后,按照当时的定制,他得到了参加会试的资格,不幸的是王阳明落榜了。然而具有戏剧性的是,他参加科举落选,他父亲的同僚和许多赏识他的人来安慰他,宰相李西涯跟他开玩笑说:“汝今岁不第,来科必为状元,试作来科状元赋。”还在扬才露己阶段王阳明遂“悬笔立就”。诸老皆惊呼“天才!天才!”后来有忌妒他才华的人说:“此子如果取上第,目中不会有我辈矣。”来年会试,果然因有人忌妒而名落孙山。王阳明科举的落败,原因就在他违背了自己既人乎其中又超平其外的章法、用力太猛,适得其反,这对于功名心还极强的他来说是深感挫败的。然而他一想,这才是真正需要格的物,要顺应自然的常态,加强自己心的修炼。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自然就是生命的方式。有时候,过于倚重外物与环境会让你充满烦恼得不到快乐的往往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

直到28岁(1499)那年,王守仁终于考中了进士,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就是最高行政机关六部的下一个级别,这个职位是有实权的,在京刑部分管云南案件。在此期间,它留心军事兵法,寻访了会稽山 的阳明洞,给自己起了个别号“阳明山人”。此时王阳明的父亲王华已经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就是给太子讲课的老师,本来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职业,但是碰到这位太子就不一样了,那就是明朝最爱玩的太子朱厚照,后面也就成了明朝最爱玩的。

1505年,明孝宗朱祐樘驾崩,15岁的太子朱厚照登基,称正德,他就是明武宗,在古代,年幼的太子登基,基本就相当于傀儡,而且这个很爱玩,整天沉浸于声色犬马之中,纵情游乐,权力很容易落到宦官或奸臣手里,以刘瑾为首的太监开始插手朝政,他们利用手中的大权专横跋扈,排除异己、迫害忠良,引起了文官集团的强烈不满,六部九卿联名上疏弹劾,但是朱厚照却站在了刘瑾这一边,内阁元老深感失望,辞官归乡,南京科道官戴铣等人愤愤不平,纷纷上书弹劾刘瑾,刘瑾要把他们抓到北京问罪,时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上书求情,讽刺刘瑾是权奸,结果这份奏折落到了刘瑾手中,还被关进大牢,廷杖三十,这场文官和宦官的斗争,明显宦官占了上分。

后王阳明贬到贵州龙场当驿丞,父亲王华也被赶出了京城,调任南京吏部尚书,在前往龙场途中,刘瑾派人前来追杀王阳明,他在钱塘江边遇到杀手,急中生智,乘夜色跳入江中,逃过一劫,虽然如此,为了家人的安全,王阳明不得不前往贵州赴任,他来到中国西南山区,龙场地处偏远地带,物产并不丰富,王阳明生活在一种宁静而条件艰苦的环境中。王阳明在《初至龙场至所止结草庵居之》中说:“昔者尧舜有茅茨者,且以为礼,且以为乐。”意思是说,上古时候的尧舜都住过茅草棚,他们一样讲究礼仪,一样喜爱音乐。王阳明以尧舜为榜样,迎接困难的起点很高。

一日,他带着仆人四处游逛,发现一个石洞,于是他就带着仆人搬到这里居住,并命名为“阳明小洞天”。《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三首》第三首有这样的诗句:“藐矣瓢子,此心期与论。”诗中引用了颜回对待艰苦生活的态度:“一耸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王阳明说颜回虽离我们很远,但我愿意像他那样安贫乐道。梁实秋在《雅舍小品》中也说过:“安贫乐道的精神之可贵更难于用三言两语向唯功利是图的解释清楚的。”在佛家看来,能够安贫乐道,独守份内心的清净,是修行的一种境界。如做人也能够如此的话,必将有所收获。

历年来的遭遇使其日夜反省,一天半夜里,他忽然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对圣人之道有了新的感悟,圣人之道,来自于本心,而不是来自于外物,提出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致良知以及知行合一,将心中固有的天理贯彻到客观事务中去,王阳明又一次将心学发扬光大。他认为人的内心自然包含世界运行的规则,心即理,认识到圣人的光明品质人人都具备,这个光明品质即是良知,想从外面的事物寻找良知是错误的,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王阳明在龙场适应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在当地讲学,一些读书人不远千里来到贵州追随他。王阳明在贵州书院所讲的正是当初在龙场悟出的思想,即“知行合一”学说。

在明朝学界,王阳明的心学掀起了轩然大波,成为波澜壮阔的主流思想之一。“龙场悟道”是王阳明心学的起点,这为心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之后心学构建起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论框架

1509年底,王阳明接到吏部文书,调任江西吉安府庐陵县任知县,结束了自己的被贬生涯。在刘瑾倒台后,王阳明连续两次升迁,短短两年时间,从正七品升到正四品。1517年,江西南部以及江西、福建、广东交界的山区爆发民变,兵部尚书王琼推荐王阳明去巡抚江西,镇压民变。1518年王阳明前往江西上任,开始着手剿匪,他策反了给叛军送信的奸细,得到了敌人的行动情报,联合福建和广东的军队征讨叛军,连获大捷,用了一年时间解决了困扰江西十年的匪患。王阳明曾在平定叛乱后,看见世风日下感慨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中之贼便是私欲”、“私欲”是一切恶的源头。他认为一个人持有什么样的心态,就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就能够拥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世间的事,纷至沓来,只有做到不动心,才能得到真正超然物外的洒脱。王阳明认为,心的本体,原本就是不动的。心不动,即便有三千烦恼丝缠身,亦能恬静自如。这就好比同样多的事情,有人为世事所叨扰,忙得焦头烂额,有人却能泰然自若地悉数处理完毕,生活的智者总是懂得在忙碌的生活之外,存一颗闲静淡泊之心,寄寓灵魂。后者虽因忙碌而身体劳累,却因为时时有着颗清静、洒脱而无求的心,便很容易能找到自己的快乐。

王阳明将去福建剿匪时,刚到丰城,宁王朱宸濠举兵叛乱。当时江西分封有三位亲王宁王淮王和益王,其中淮王和益王都是朱棣的直系后代,而宁王这一支有一些特殊了,因为他的祖先是被朱棣坑到江西的,当初燕王朱棣造反,把弟弟宁王朱权拉过来当帮手,承诺事成以后中分天下,然而等到朱棣登基后,就把宁王改封到江西南昌,心情郁闷的朱权在南昌闭门著书,等到朱权的孙子的孙子朱宸濠继位时,他主动结交朝中权贵,还包庇当地的盗匪暗中招兵买马,当时已经有不少官员向朝廷告发宁王有不轨之心,可是上报的奏章全被扣下来。

1519年宁王朱宸濠起兵造反,王阳明积备战,发出讨贼檄文,公布宁王的罪状,先用反间计使宁王不敢攻南京,乘机做好防守南京的准备。宁王无奈,只得率六万人,攻下九南康,渡长江攻安庆。王阳明调集八万大军,对外号称三十万,转而攻克南昌,再回击救南昌的宁王大军,设伏兵分割击败宁王大军,宁王溃败。王阳明直追至南康,仿效赤壁之战,火烧宁王的大船方阵。宁王旗舰搁浅,只好乘小船逃走,途中被擒获。王守仁用三十五天时间面平息宁王之乱,因此而获“大明军神”之称。

然而真正麻烦的事还在后面,朱厚照的胡闹是出了名的,这位非常享受打战的快感,为了长期体验这种快感,满足将军的威风,他在皇宫里建了一支由太监组成的军队,每天他都率领这支军队在皇宫里操练。朱厚照一听说宁王造反,就兴致勃勃地要去平叛,好不容易能够亲自操刀上阵,怎么能轻易放过,于是决定“御驾亲征”,走到半路得知叛乱已平后非常失望,朱厚照身边的宠臣出了一个馊主意,让王阳明把宁王放了,再让抓一次,王阳明哭笑不得,只好把宁王交给太监张永。还有这么一件事,当时受正德宠信的江彬十分嫉妒王阳明的功绩,以为他夺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于是,就四处散布流言:“最初王阳明和朱宸濠是同党,后来听说朝廷派兵征伐,才抓住朱哀豪自我解脱。”王阳明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与身边的人商议道:“如果退让一步,把擒获朱宸濠的功劳让出去,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为此,他将朱宸濠交给太监张永。王阳明称病到净慈寺修养。张永回到朝廷之后,大力称颂王阳明的忠诚和让功避祸的高尚之举,正德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始末,就免除了对王阳明的处罚。王阳明以退让的方法,避免了飞来的横祸。

正德十六年(1521)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他的堂弟朱厚熜即位,就是后来的明世宗嘉靖,他下旨令王阳明赴京,因平叛有功给他封了个“新建伯”,但这是个虚职,没有实质性的待遇。王阳明屡建奇功,因功高遭忌,只好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广收门徒宣讲“王学”。反对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理”的“格物致知”,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认为“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故明“本心”则明“天理”。王阳明经历过百死千难中的人生,在五十岁时发表“致良知”的宣言 :“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知耳!”在王阳明看来,良知是是非之心、好恶之心,是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良知人人俱有,自圣人以至愚人,无不相同;人人同具良知,人人有个判断是非善恶的自家标准。

1527年,广西叛乱,朱厚熜启用王阳明去平叛。两广役后,王阳明肺病加疾,上疏乞归。归途中,他经过江西大余灵岩寺。他在寺中各处游历进人寺中一位祖师圆寂的房间,只见圆寂老僧的容貌与自己一模一样,并在书案上发现一张字签:“五十七年王守仁,启吾钥,拂吾尘,问君欲识前程事,开门即是闭门人。”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529 年1月9日),王阳明病逝于江西省南安舟中。在临终之际,他身边学生周积俯下身子问老师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纵观王阳明的生命历程,虽然一路坎坷,但他世功显赫,学名昭昭,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显著作为的大家。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两个半圣人之一,文能开宗立派、武能安邦定国。

王阳明继承了程颢和陆九渊的心学传统,并在陆九渊的基础上进一步批判了朱熹的理学。明朝以程朱理学为显学,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理学,与心学相对,又被称为道学,由北宋时期河南洛阳人程颢与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到南宋时期朱熹集为大成。是宋朝以后发展出来的儒家流派,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由于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所以万物“之所以然”,必有一个“理”,而通过推究事物的道理,即格物,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即致知。二程把“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源,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在人性论上,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并深入阐释这一观点使之更加系统化。南宋时,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王阳明反对程朱理学,强调从内心中寻求真理。

王阳明的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心即是理的人生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致良知的修养学说。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是心学说的基本观点。王阳明认为人心是根本的问题,是产生善与恶的源头,任何外在的行动、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统一于心。针对当时社会言行不一的弊病,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说,纠正了朱熹先知后行的知行观。他认为知和行是不能够相分离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总之,有知必有行,有行必有知。王阳明摸索的致良知的道路,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从百死千难中得来”,是“千古圣贤相传的一点真骨血”。良知人人都有,致良知就是让心回到“无善无恶”明洁的本真状态,是通过主体的意识达到自我道德的修养,规范自我的行为。致良知被称为王明明心学的核心部分。

(未更完,待续,下篇更精彩,我会结合股市带大家解读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重点讲知行合一与心即理)
之前写的苏东坡,推荐大家阅读,练好心态、提升心性乃是炒股的第一要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