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届学生作文21:阳明的味道(一)

 词语寄居者 2022-08-25 发布于浙江

莲子苦味的王阳明

市四中 八(7)班  郭瑾瑜

江南盛产莲,人们亦喜食莲子。采撷一颗莲子,送入口中,如一中药,又苦又涩。而细细咀嚼,鼻腔中弥漫出淡淡的甘甜。可惜,许多人不喜欢莲心的苦而去之,殊不知,只有尝过莲心的苦才会为它的清香而赞叹!人生也是如此,甘与苦是如影随形。

回首阳明的人生,亦是如此——

怀胎14月,母亲方产下阳明,苦;五岁之余,阳明仍未开口说话,爷爷竹轩翁坚信“贵人语迟”苦;后来阳明之母扔弃了他喜爱的象棋,苦;十九岁,阳明听从了朱熹先生的“格物致知”之学,遍读朱熹著作,格竹七日,不但没有结果,反而落下了咳嗽的病根,苦。

入官场后又遭刘瑾的追杀,但此时,阳明所受之苦,仿佛迎来了一丝转机。

从浙江到江西,再从江西进入湖南,从湖南进入贵州,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在1508年初到达了他的放逐地——贵州龙场驿站。

初到贵州,此处瘟疫肆虐,从中原流放到这里来的人,很多死在半道。即使到了流放地,也因各种原因饿死或病死,谁能想到,在如此艰苦境遇,心学横空出世!

“阳明小洞天”的一个晚上,阳明忽从睡梦中惊醒,像着魔一般喊叫起来,寂静的夜空传来一声长啸,这就是“龙场悟道”。

他认为圣人之道,就是良知,良知人人都有。判断事情对错是非,标准就是良知,而不是外在的一些事物。悟道后,也医好了自己的心病。

在艰难困苦中,阳明以圣人对待困境的态度作为精神支撑,苦不入心。他在初至龙场无所止结草庵居之中说:“缅怀黄唐化,略称茅茨迹”他沉湎在儒佛道思想之中,并渐渐感悟。他将思想的粗略处与生活的精微处相结合,用内心的意志抵抗物质的贫瘠,对待凶险像对待坦途那样平静,而不在意谪居龙场的困苦。

苦尽之后,必有甘来。

郭沫若曾说:“王阳明是伟大的精神生活者,他是儒家精神的复活者。”他的心学不仅医好了自己的心病,更是一方中药,医的是人们的内心,医好社会之病的良方。

阳明心学影响了明朝无数的读书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是他心学的核心。面对明王朝深重的社会危机,他开始对理学和理学教育进行检讨,反思、批判,重振儒家的伦理道德,使之落到道德的实处。他把“正人心”作为拯救危机的灵丹妙药。加强封建道德教化,唤起人们内心的天德良知,把沉睡中的人们唤醒,自觉地遵从封建的统治秩序和伦理纲常,达到消除明皇朝的政治和思想的危机。

阳明学说从何而来?由苦而来,“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王阳明道。当我们接纳苦,把“苦”看作是人生的必然历程时,苦便不再“苦”,至少阳明心中,是如此。苦,成就了他。诚如,当我们再细嚼莲子时,苦尽是甘甜,令人回味无穷。

苦不入心,生命自有芳华。

海洋味的王阳明

市四中 八(8)班 杨沁萱

海洋广大无边,时间雕琢完人。

王阳明作为中国两个半完人中的一人,有着如海洋一样广阔的胸襟。他成为圣贤仿佛早已注定。

十二岁的王阳明请教老师:“何为人生第一等事?”老师毫不犹豫地回答:“读书登第,汝父也。”王阳明并不认同,反驳说:“恐未是,当读书做圣贤耳。”小小少年却有如此志向,他早已超越了世俗的眼光,有着如同海洋那般宽广博大的气概与胸怀,如广阔的大海一样包容万物。他淡泊名利,超然物外。

然而,海浪袭来最汹涌的时刻来临了。在刘瑾风暴中,他被贬至贵州龙场,周围的海浪狠狠地打击他。之后,璀璨夺目的烟花在某一特定时刻一下子便绽放开来。这也是中国思想史上最耀目的光辉。王阳明的龙场悟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本来,他一直无法参透“圣人是如何改变外部世界有所作为的”。终于,在复杂的人生经历后,风雨飘摇,雨打浮萍,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其心学思想得以冲破牢笼。他明白了,无法从外界寻求道理,转而在自己的心中寻求真理——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正如尼采所说:“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既是不能改变时代,那就从心里寻求事物的处理、解决方式,所谓圣贤,就是最真实的自我。

或许处于低谷之中并不可怕,可怕的失去信心,停滞不前。而王阳明就如同大海一样,他的伟大就在于面对人生的困境,永不言弃。无论和大海一样溃退得多么狼狈,都依然在困境中认清、看淡,坚持自我。在下一次涨潮时席卷重来,创建一番心学的天地,如斯巴达克斯的话语:“我将归来,万马千军。”轰轰烈烈的潮起,心学横空出世,他让人们收拾精神,唤醒人们的思想。

海浪终会退潮……

1529年那个冬天,他的肉体永远地离开了,但他的心学会永远存留在人们心中。他也会化为一片大海,指引着人们的致良知。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是他留给尘世的最后一句话。他如大海一样真切自在,历经种种磨难,他身上带着如海一样淡淡的咸味。他那么淡然,唯一让他动心的,便是对人类的致良知抱有无限期望。

辛夷坞说过:“日出之美便在于它脱胎于最深的黑暗。”王阳明在磨难中反思、修炼,最终砥砺出“知行合一”的生命境界。海浪不停地翻涌着,仿佛述说王阳明那有点咸味又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

不求炫目的繁华,炙手可热;不淆世俗的潮浪,而遗世独立。

灯火味的王阳明

市四中 八(7)班 张栗榕

依灯火之光,照天下人行。

手翻开王阳明一生,摇曳的灯火燃起星星之火。

前生的王阳明提灯寻己。寻己之路漫漫,王阳明也换不止一条:任侠骑射辞章神仙佛氏。因坚信朱熹之“格物”,七日格物,落下病根。

此事后,灯摇摇晃晃,念摇摆不定。自刘瑾廷仗后,哀,贬谪龙场。却于龙场洞,石棺悟道,心灯终平——王阳明心学自此问世。

后生的王阳明散光凡尘。

后经人推赏,提督南赣,仅以一年又三月平四省流民暴乱;经闻宁王朱宸濠叛乱,起义兵仅以四十三日力平宁王之乱;于梧州,二月平定思田之乱……

立功之多,数之不尽;灯光之亮,凡尘皆明。

起于文明书院,初揭心学之纱。后至江西庐陵,南赣等多处转播心学。在日常生活,就算身处沙场烽火之中,也不忘播撒。

风轻拂过,灯火摇曳。

质疑,厌烦甚至抵制之声层出不穷,妄想将这份灯火埋没,隐藏。王阳明怎么面对呢?以最宽宏之居款待——仁心。他以平淡地回应,理智地面对,平和的心境,让他们无话可言。

自此,星星之火一燃成燎原烈火,在中华大地上永不止息。

孟子曾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而王阳明,他早已是。王阳明,他燃尽一身灯火,甚言,他本便为灯火,照己,照人,照心。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灯火光耀,照明人间。

月光味的王阳明

市四中 八(8)班  潘科臻

瑰丽的月华自由地在夜幕这块画布上流溢。

步于中庭,任披上一袭银纱。我,嗅到了月的味道,一种信念与勇气的引导,使人超脱世俗,与月共舞。

在龙场月光下的王阳明,是否感同身受?

刘瑾风暴中,王阳明不畏权势,公开上书,后廷杖四十,被贬贵州龙场。途经艰难才到龙场,却发现旧的厄运结束标志新的不幸到来。阴暗的瘴气,凶猛的野兽,无指望的供应,更有阴挚易怒的少数民族。王阳明只能睡于石洞中,放平心态,思考明天该怎么过。

只有月亮还在夜暮中默默陪伴。

历经彷徨与痛苦,这是成功的前兆。

当王阳明在棺材中体验死亡时,当王阳明对月沉思圣贤时,经一夜,他站起来了。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每个人与生俱来有圣贤之道与良知,作圣贤即是通过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王阳明满怀欣赏,举杯邀月共饮。迷失之人已重生。

皎皎月华透过梧桐倾泻而下,纯粹。

王阳明以良知为盾,以攻心为上,进行“事上练”。赣南剿匪是大戏。对付池仲容时,他先下诏诏安以收拢人心,而间谍池仲安已被他心学所感化。借口卢珂也被假处分,池仲容只能入赣州城,犹如“请君入瓮”。入城期间,王阳明劝他改邪归正,却如对牛弹琴。王阳明充分利用池仲容好色之不足,挽留他再过一夜,最后在餐席上处死他。而三浰群龙无首,一盘散沙。此乃“事上练”,心学,用心,方成功。

日乃昼之明珠,月是夜之明灯。

月华如练,若有若无的轻纱后,能看到背面满空星辰。

在龙场,明月曾照亮过王阳明,使他重生;而现在,他将化为一盘明月,在明朝腐朽统治的黑暮下,发光!这“月光”是心学,这“星辰”是学徒,王阳明心济天下,欲用心学以照亮众生,唤醒世间麻木之人,令人间和谐。

摧毁朱宸濠主力军情报告送来时,王阳明看了看,思索一下,神色如常。“宁王可是败了?”他点点头,回答:“败了,但死伤太重。”说完,又平静地讲他的心学。

在余姚守孝时,他在讲心学,并发现了四句教的解析;途经南浦,南昌时,全城欢迎,王阳明笑传心学;甚至在死前,王阳明还大义凛然:“我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的心学,是救济苍生的良药,所以他夜以继日,由始到终,都在讲心学,一门益于芸芸众生的学术。所以王阳明此心如月般光明,其它,复何言?

月,淡淡地晕开在墨黑的夜,在人世洒下一片清辉。

月光皎洁,久寻清香。

茶味的阳明

市四中  八(7)班  陈硕

淌过文字,越过时间,我看着你,你理智、清醒、一尘不染,正如一壶清茶,散发缕缕回香。

“故国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那年元旦,雨雪纷飞,身边却无家人把酒问青天。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一封正义的谏书,是一个太监的迫害。这一切仿佛都发生在昨日,牢狱里的荒蛮,罪犯打量的眼光都那么刻骨铭心。可你更忘不了的是刘谨的猖狂,重来一次,你仍放不下心中“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抱负。

然而,你有茶叶般的理智。

“任侠”之道,绝非汝辈所有,你开始走另一条路,以人性的角度将他们打败。然而,在那个黑暗混沌的时代,人人皆为利益而活,真正的“圣道”早已支离破碎。可你张开了双眼,在黑暗中摸索出了希望之火——阳明心学就此问世。试问,这是一种怎样的信念,才能让你在如此荒凉之地调整过来,悟出圣道?

那是一种茶香般的清醒。

当时世上推崇的,是朱熹的儒家进阶八条目,你曾相信,坐在竹林中格物致知。当你拖着疲惫的身躯迈出竹林,你的神志早已不清,于是你选择了放弃。这是你心头的最后一丝良知与希翼,它让你背弃主流,敢于挑战世俗的成见,大胆挣脱!你的圣道,拯救了莘莘学子。“圣人之道,重现于今!”

王朝的和平,亦需要你去捍卫,南赣山贼很猖獗,你手上无兵无粮,走马上任,软硬兼施、虚实不定、声东击西,这些都是心学。因为心学,他们的弱点无处遁形,待你逐个击破。去狼兵、设连坐、征民兵、诈盐商,你无不出色,庞大复杂的关系网被你连根拔出。后来,宁王朱成濠处心积虑叛乱,你深知这并非你的使命,甚至于你无任何瓜葛,但凭着良知,你白手起家,仅用三十五天,就平定了“宁王之乱”。

茶香从贵州这一偏远山区,散播向全世界,从此,人们坚信,天下文武双全者,唯阳明尔!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一举成名的他,因受他人排挤,人到暮年仍未得到相应的回报。朝廷中的人们仍在高声赞扬朱熹,却把阳明置之度外。最后,阳明只留下“我心光明,亦复何言”便驾鹤西去。

越往后,人们才逐渐意识到知行合一的重要,阳明和茶已融为一体,历久而弥新。

竹香味的王阳明

市四中 八(8)班 郑子豫

墨水把天空染成了阴暗的颜色,而在层云覆盖下的天空,竟透不出一丝光亮。

我的心也被天空所感染,心中因为最近学习上出问题早就变得压抑,只好外出散心。

不久我被路边一处别样的风景所吸引,几棵翠竹,一张石桌,两张石凳,我便坐在石凳上静静地看着竹。

伴随着一阵清风吹来,我鼻中嗅出了竹香,脑中浮现了一个人影——王阳明。

刚到龙场时,他也是十分的烦恼,那里到处弥漫着有毒气体,有凶猛的野兽,还有极难相处的土著人,可自己却只能住在一个潮湿的山洞,几个同伴也因水土不服而生病。

他却在这十分困难之时,想着如何改变,熬草药,解毒气,造石门,防野兽,传心学与土著人。

竹,外表挺拔,而内心却也具有不一般的品格,从不弯曲生长是它的信念。

一切困难在他的坚持下逐渐迎刃而解,此时他在我的心中就像一棵竹子,内心坚韧,突破所有困难,而在龙场得到了自己极高成就大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误也”。在龙场作《瘗旅文》和《象祠记》。

“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王阳明在困境中遇到的种种不仅没有气馁,还不断修心悟道,向我们展示了面对困境他的作为。

竹子的坚韧是内心的坚韧像良知。是外表的坚韧为他所作的一切不放弃。

“人人都有良知,所以人人心中都知道是非,但耳朵不听是非,口不说是非,那也不是知行合一。”

之所以后人能给予王阳明如此高的评价,是因为王阳明他不仅有良知,并可以做到知行合一,如龙场悟道。

我想看到王阳明便像看到了竹子,就像能嗅到竹香味,王阳明是竹,竹亦是他,他身上的品格是竹的品格,他身上的清香是竹的清香。

想到这王阳明似是出现在另外一张石凳上对我说:“你的耳朵不能听是非,省了多少闲是非;口不说是非,那也不是知行合一。

  此时光破云层,那光不仅照亮了天地,更照亮了我的心,向我指引“知行合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