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毛竹园。我们小时,村前有一块毛竹园,约二三个蓝球场那么大。那时,我们总在溪河里游泳后,就到这个竹园里,爬到毛竹上面,把两株毛竹的竹丝拉拢来结在一起;有时我们在竹园里打“灶头”,挖一条长长的小坑道,做成地道烟囱。长横鞭笋和出团笋的时侯,很多人就拿着锄头去竹园里挖,有水平好的,一找就能找到。这块毛竹园还是村里人藏埋番薯种...
光头。大概六、七岁时,家人叫剃头匠给我理个光头,但没告诉我。就对剃头匠大叫大骂,一边叫骂,一边拉住他要他把我的头发“接上去还”。对于年少的我,我的理由很简单也很自然: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就把我的头发递没了,当然得赔——重新把我的头发接上去。当时,我主要认为光头难看猛,小伙伴要笑话的。当天,果然有调皮的小伙伴看着我喊:“...
老杨。“走路慢吞吞,干活慢吞吞,做事慢吞吞;老虎赶到脚后跟,还要向过去看看赶来的老虎是雌的还是雄的。”这是村里人对老杨的形象描述。因人长得瘦黑,又有点驼背,模样显得老态,故年青时就有人叫他“老杨”了。其实,老杨还有一慢——说话慢吞吞。我很少看见老杨嘴里不夹烟的。这时却听见老杨的声音:“杨六郎的儿子杨宗保……”
江村起源。江村是由各处的散民聚迁,而形成的一处村落,所以,大家都说江村是“抖拢百姓”。明朝前有“姚榜眼”的传说,那么再加一个元朝,这样计算下来,至今,江村至少已有741年历史。从先民开启江村,到如今将终结江村,作为从小土生土长的江村侬,真是五味杂陈……江村不再有,江村的故事不再有,江村的生活不再有,“江村侬”的名义不再有...
泗洲堂。听说这个外地人拿着这丛“马胡须”碰到过一个江村人,这个外地人曾分掰过几根“马胡须”给这个人,但这个江村人不知其神,没有接过来。传说穴中有一只金母鸡带着十余只金小鸡,金母鸡经常把金小鸡带出洞穴出现在路边。一次,有一过路的讨饭佬正巧遇到金母鸡带着金小鸡在草丛中捉虫吃,讨饭佬就逮住了一只金小鸡,但他的脚被金母鸡狠狠...
过去农村里做家具都是请木匠到家里来做的,木匠一般在家具做好时会用砂纸砂一遍;需油漆的家具又请油漆匠来,油漆匠又要仔细地用砂纸砂几遍,然后涂漆。木匠和油漆匠用过的砂纸有时我们就去捡来玩或砂铅笔头。后来想到先用树木先雕成红桃、黑桃、方块、草花四个印件,再印到纸上。四个印件刻削好后,蘸点墨汁或红墨水印在纸牌上一看,除了方块...
延伸开去还有“扛摊头”、“大摊头”、“空摊头”、“扛空摊头”等等。在村里,有三个地方是我们经常去坐的,村边的垒砼上、大丐树边的木桥上、还有牛头潭的岙桥上。偶尔有几次,我去时欣荣不在家,就问他妹:“你哥呢?”他妹会很认真地回答:“没侬,新走出起头。”那些年,尽管我经常去欣荣家,但很少有机会或理由与他妹对话。叫“摊头”也...
我和欣荣儿时经常一人拿一只小畚箕,一人拿一只茶杯,在暑假里、或是星期天去那条小圳里捕鱼。我们捕鱼的方法很简单:一人把小畚箕放在水圳内按住,另一人到上游用脚往下搅赶,待搅赶至畚箕口时,再把畚箕慢慢提起。写着写着,我有了一种怪念头:如果现在两个人象小时侯那样卷着裤脚,一个人提着畚箕,一个人拿着茶杯,再去那里捕捕小鱼、拾拾...
鱼线就用大人用的“洋丝线”;鱼线上要串几颗浮珠,于是去寻找洋鸭,看到洋鸭就把它按住,偷偷地拔几根羽毛下来,再剪成几颗串在鱼线上。我们很快就会钓出许多鱼,有黄朝、红颜癞子、大头白汉、麻鱼夹头等。有时空钩也能钓出鱼来,在一大群密集的半大鱼边,把空钩抛下去,这群鱼就会马上围拢来,这时迅速提起,鱼就勾上来了。圳里难免有杂草之...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