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608 篇文章 |
|
从张锡纯【降糖方】谈血糖。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她开始配合此方调理,仅两个月,空腹血糖稳定在5.5mmol/L左右,整个人气色也明显改善。血糖不是单纯的“吃糖”问题,而是整个代谢系统的信号失调。哪怕你一口糖都不吃,只要身体不“听话”,血糖依旧高。血糖高,不是“糖”一个人的错,是整个生活里所有细节的反映。郑洪波,王志新.中医调理情绪...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7-17 22:07 |
【皂角刺汤】专治寒凝血瘀型坐骨神经痛。在中医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尤其适用于寒邪偏盛、气血瘀滞导致的疼痛。- 寒湿痹阻型:疼痛遇冷加重,夜间明显,伴有沉重感。- 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的放射性疼痛。①孕妇(皂角刺有活血作用)。有报道称,单用皂角刺120g煎服(每日1剂)治疗顽固性坐骨神经痛,20天... 阅9 转6 评0 公众公开 25-07-17 15:31 |
多层次止痛(行气 活血 通络)方分析。- 祛风除湿,舒筋通络:通过藤类药与风药改善筋骨拘挛(鸡血藤、宽筋藤、防风)。防风祛风解表,全蝎通络止痛,丹参活血化瘀,牡丹皮清热凉血,甘草调和诸药。| 牡丹皮 | 10g | 苦辛微寒,心、肝经 |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 佐药,清血分伏热,助丹参凉血 |此方为现代通络止痛的经验方,以金铃子散为核心,... 阅2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7-17 15:12 |
话说水.盐.酱.醋.糖一、灵水。《周礼·天官·盐人》:“盐人掌盐之政令,以共百事之盐。祭祀,共其苦盐、散盐。宾客,共其形盐、散盐。王之膳羞,共饴盐。后及世子,亦如之。”这段话的意思是:盐人管盐政,管理各种用盐的事务。光明盐又称水晶盐或“君王盐”。在太阳没出来之前,取“井花水”,和上盐,一石水用盐三斗,搅匀,澄清,... 阅2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5-07-16 16:11 |
肝郁有一般肝郁,有肝郁化火。肝的治法,有疏肝、养肝、凉肝、暖肝、泄肝、舒肝、抑肝、柔肝之分。此方妙在虽是治肝郁代表方,但未用一味行气药,因行气药多香燥,肝郁易化火,香燥药既助火又伤阴,故不用。对肝热患者要仔细观察小便,肝热重小便呈茶色,此时疏肝不宜用柴胡,因柴胡就升、降、沉、浮来看主升,虽柴胡劫肝阴不作定论,但柴胡至... 阅6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5-07-15 15:00 |
张锡纯:用药剂量大小的基本规律导读: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河北盐山人。在确定用药剂量时,不应拘于所治何病,所用何药等表面形式,而应将所患疾病的辨证结果、所处阶段、缓急状况,选用药物的寒热、偏性强弱、毒性大小、运用形式,以及患者本身的素体因素等进行综合权衡,作为药物剂量大小确定的根本原则,就表明药物的使用剂量,并... 阅5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7-15 14:59 |
白芍20g、煅牡蛎20g、桂枝尖15g(后下)、北柴胡15g、天花粉15g、枯芩10g、川连30g(捣碎)、云苓10g、泽泻15g、薏苡仁30g、干姜10g、川芎10g、浙贝母6g、瓦楞子15g(捣碎先煎)、牡蛎15g、于术10g、怀山30g、粉草10g、岷归10g、海螺蛸15g(同煎)。上处方保留了该方全部核心药(柴胡、桂枝、干姜、天花粉、黄芩、牡蛎、甘草),并加入黄连、茯... 阅4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7-15 11:02 |
《张卿子注伤寒论》《张卿子伤寒论》是明末清初医家张遂辰(字卿子)所著的《伤寒论》注本,在中医经典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核心差异点 | 注释体系融合宋明诸家,临床导向鲜明 | 仅保留仲景原文及王叔和编次,无注释 |- 版本意义:在内容忠实于宋本的基础上,张氏注本丰富了诠释维度,与后世考据派(如康平本)或增补派(如桂林本)形成鲜明... 阅1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7-09 15:44 |
1. 核心基础:桂枝汤(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益气固表:通过黄芪、白术、炙甘草、大枣补益脾肺之气,增强体表的防御功能(卫气)。* 调和营卫:通过桂枝汤的配伍(桂枝+白芍等),调整体表营卫之气的运行,使之协调。方中的桂枝、白芍、炙甘草、大枣保留了桂枝汤主体结构,而黄芪、白术、防风则来自玉屏风散。- 调和营卫?益... 阅10 转2 评0 公众公开 25-07-03 10:55 |
表1 黍和粟的植物形态及其有关文字。同样,李时珍又从植物形态上对黍(包括穄、稷)和粟的区别作了详细的描述(文长不俱引),[1]因为他所描述的黍(穄、稷)即相当于 P .miliaceum ,粟相当于 S .italica (参阅表1附图),所以黍和粟的区别一清二楚,毫不混淆,这又成为后人引证黍即稷的权威材料。|稷部及粟部绘有稷、粟图,相当于是 S .ital... 阅2 转0 评0 公众公开 25-07-01 1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