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天园 IP属地:广西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206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阮诗玮运用“和法”临证经验。在临床实践中,疾病往往寒热兼夹、虚实夹杂,无法单纯用一法一式去解决。上焦之“和剂”,如桂枝二越婢一汤、麻杏石甘汤可以调和寒热,阮诗玮常用《温病条辨》的上焦宣痹汤治疗咽喉不适、咳嗽、呃逆等,此乃调和肺之宣肃以畅上焦气机,亦属“和剂”。阮诗玮多用于治疗肺气痹郁所致的多种病证,如扁桃体炎、上呼吸...
砭法治偏头痛、咽喉干痒不适。李道政为李氏砭法虎符铜砭创始人,50年来,李道政潜心研究砭法,提出“以通为补、以通为泻、以通为治、以通为健”的砭法治疗原则,独创“虎符铜砭”刮痧工具,形成八大核心理论,最终形成李氏砭法虎符铜砭刮痧疗法体系,具有无创性和禁忌症少的特点,并创立了痧象学,用于临床辨证施治。刮痧过程中明显发现患者干...
其后在主治卷中亦强调火(热)郁常兼夹他邪,如《本草纲目·痰饮》中指出“湿热火郁”,《本草纲目·心下痞满》中论及“湿热气郁”,《本草纲目·口舌》中言“口臭是胃火食郁”等。在《本草纲目》火部目录中,他就指出“本草医方,皆知辨水而不知辨火,诚缺文哉”,故设火部专篇专论,其前亦在主治卷中论火热有“郁火、实火、虚火...
石寿棠则对治外燥用味辛质润者颇有体会,谓“外感之燥,津液结于上而为患者,结者必使之开解,非辛润流利气机不可”“以燥气论,燥邪初起,在未化热时,宜用辛润开达气机,如杏仁、牛蒡、桔梗之属。兼寒加以温润,如豆豉、前胡、姜、葱之类;邪机闭遏,加以通润,如白芥子、细辛之类”,并根据燥湿转化相兼之理提出“燥为湿郁者,辛润之中,参...
《诸病源候论》曰:“风邪搏于肺气所为也。肺主气,气通行表里,邪乘虚弱,故相搏之,随气游走冲击,痛无定处,故名为气注。”《圣济总录》亦言:“气注者,邪气传注,蕴伏于肺也,肺主气而通行表里,若为注气所传,则其病随气游走,冲击掣痛,上喘奔急,饮食不下,是为气注之候。”用针刺调气的方法有很多,如循摄调气法、弹针调气法、针向调...
·治风时是否需要治血,应以辨证为依据,而不宜把治血作为治风的必用之法。·治风与治血多举并行,并无先后顺序,即治风的同时兼以治血,因此“治风先治血”改为“治风须(或需)治血”更为贴切。关于其形成,《临证指南医案·卷一·中风》述之颇详:“今叶氏发明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
“末伏”(终伏),即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潜藏的是“阳气”而绝非“阴气”,在此自然界阳气最为旺盛阶段,“阳气”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藏伏。由于此时太阳给予自然万物的光照、热量是全年最多、最强时段,而阳气是万物发生发展的动力源泉,所以自然界的万物要充分将此时太阳赋予最浓郁、最强烈“阳气”予以“收藏”...
伤寒邪实无汗者,以麻黄类方峻汗;1.2汗与不汗 观伤寒全书,有论可汗者,亦有论不可汗者,汗者无论以药汗,或以针汗,皆以“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圣济总录》曰:“病有表里,汗有宜否,若不须汗而强与汗之者,将耗其津液。须汗而不与汗之者,使邪气深而经络传变,势如风雨,何可当也。”故汗与不汗,临证当细心辨之,不可...
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言:“而论治之法,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张伯臾主编的《中医内科学》(198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将治法总结为:解表法(原为汗法)、清热法、攻下法、和解法、温里法、补益法、消导法、理气法、理血法、固涩法、开窍法、镇痉法,共十二法。笔者认为中医治疗大法可合并归纳为...
孙某,男,10岁,2015年底患者无明显诱因额头起散在斑丘疹,就诊于北京某医院,诊断银屑病,中药和物理治疗后,躯干皮损消退,头部仍有少量斑丘疹。服用小青龙汤后出现的呕吐,与服药量过多引起的呕吐是不同的,后者呕吐物大多为药液,而临床上看到的服小青龙汤后的呕吐物都为清稀痰涎。《伤寒论》第41条:“……服汤(小青龙汤)已,渴者,此...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