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天园 IP属地:广西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370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从肝郁论治颈部晨汗。患者女,50岁,因“清晨颈部汗出2年余”2022年12月28日初诊。2年前开始出现清晨颈部出汗,时而汗出则醒,时而醒则汗出,汗出部位固定在颈部周围,1分钟左右则汗止如常。中医学认为,肝经循行路线经过喉咙后面,因患者内心担忧日久,睡前忧郁气滞致津液内停,晨起刚醒时,津液循经外泄,久之则形成了规律,或晨醒而颈部出汗...
三剂成氏固表敛汗汤治愈汗证。诊断:汗证(肺气虚损,营卫不和,累及心脾肾)。《临证指南医案》谓:“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难经》谓:“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方中黄芪益肺气固表止汗,补肺气必先健脾,加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合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加陈皮、半...
《伤寒论》第205条提到:“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营卫,以通津液,后自愈。”第146条载:“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最重要的是下面这段文字:“之所以而不名桂枝柴胡汤者,以太阳外证虽未去,而病机已见于少阳里也,故以柴胡冠桂枝之上,意在解少阳为主,...
“烧山火”法针刺配合温和灸治疗面部发凉。再取右侧颊车穴、地仓穴、翳风穴、下关穴,选用0.30mm×25mm一次性不锈钢针灸针,透刺颊车穴、地仓穴,直刺翳风穴、下关穴,医者左手拇指按压面部诸穴附近,以指切进针法快速准确地将针刺入穴内,手法轻柔,得气后在面部四穴行“烧山火”手法,右手拇指、食指持针小幅度低频率提插9次,有热感为宜...
《灵枢·五癃津液别》言:“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脾胃论·脾胃盛衰论》言:“津液与气入于心,贯于肺,充实皮毛,散于百脉。”津液散布周身,具有滋润的作用。浊毒蕴结脾胃,导致脾胃运行津液功能失常,再者浊毒煎灼脾胃之津,津液亏虚,运行不畅,致使肌肤、孔窍失去滋养,而...
盗汗,又称寝汗,与自汗同属于中医的汗证,都是指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以汗液外泄失常为主症的疾病。中型是睡着后出汗,醒来后汗止,再睡着后不会出汗,有烘热感,醒来后口干;阴郄是心经郄穴,是心经气血深集之处,具有宁心养血、安神固表的功效。因此,按揉阴郄穴可凉血清心敛汗,有效改善盗汗。人体正常出汗是机体适应内外环境而自身调...
素体虚弱,病后体虚,耗伤肺气,肺与皮毛相表里,肺气不足之人,肌表疏松,表虚不固,腠理开泄而致自汗;阳明经多气多血,手阳明大肠经经脉病候“是主津所生病者”,合谷穴为大肠经原穴,是大肠原气留止之处,按揉合谷穴,可通达三焦原气,维护人体正气,调整大肠及其经络虚实的作用。背俞穴具有扶正补虚,调节脏腑机能的治疗特点,肺俞为肺的...
清热祛湿法治阴汗证。阴汗证,中医学上指外生殖器及周围(包括大腿内侧近腹阴处)部位经常汗多,且汗味多臊臭的病证。按 阴汗证最早见于《伤寒杂病论》,“其人必股内汗出,阴下湿也”。怀牛膝引水下行,黄芪健脾利水、宣发卫气,白术助茯苓利水,防风为常用祛风之药,因“风胜湿”,故在祛湿方中加祛风药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与黄芪、白术...
手指麻木别大意警惕肘管综合征。一部分患者的手指麻木是由肘管综合征引起来的。肘管综合征和颈椎病都会出现手指麻木,但是颈椎病不会引起肌肉萎缩,所以相对来说肘管综合征要更为严重,预后较差,出现畸形“爪型手”等症状时需要手术治疗。肘管综合征起初表现为小手指和无名指麻木、刺痛,以及肘关节内侧酸痛;对于保守治疗两周以上仍无明显症...
手掌汗滴如雨是种病(手汗症)大多患者属于轻度手汗症,无需特殊治疗。患者不仅双手多汗,全身其他部位也多汗,在高温、运动、情绪紧张时加重,约70%的患者合并脚汗,30%的患者伴发脸汗。轻度手汗症患者可采取中医固表止汗法治疗,如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中成药玉屏风颗粒,或用牡蛎散(煅牡蛎、黄芪、麻黄根各30g,浮小麦15g,水煎服);少数患者术...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