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丁馆 IP属地:湖南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19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因为东方肝,肝有实要用酸味的药来泻之,西方肺,肺有虚也同样要用酸味的药以补之,南方者火也,泻南方之火要用苦味的药,而苦味药在泻南方火的同时也能补北方肾水之虚,这也就是后世医家所言的“火有余乃是水不足”,补北方之肾水可以泻南方之心火,这种用药法自唐宋以来已失传千年有余,由此可知,中药治病的关键是气味的组合,也就是《本草...
气聚则生,气散则死,探索中医里面的“气”张景岳有“行医不识气,治病从何据”之说,甚至认为:“凡有余之病,由气之实;不足之病,因气之虚。如风寒、积滞、痰饮、瘀血之属,气不行则邪不除,此气之实也;虚劳、遗漏、亡阳、失血之属,气不固则元不复,此气之虚也。虽曰泻火,实所以降气也;虽曰补阴,实所以生气也。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胡建平:论中医理论的系统化及气化学说的作用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宝库,需要大力弘扬、发展,但目前中医发展却处于停滞不前、举步维艰的境地。是故,阴阳为六气之通过上表及上文所述,结合标本中气学说,可将人体划分为三阴三阳六大系统,六系各有其主气,可以反映其主要的气化特点,除主气外,每系统各有其标气和中见之气,可以反映阴...
(1)、木性药:有宣发之功,可补肝益肾养心泻脾抑肺。(3)、土性药:有运化之功,可补脾益肺养心泻肾抑肝。(4)、金性药:有敛固之功,可补肺益肾养脾泻肝抑心。(5)、水性药:有润滋之功,可补肾益肺养肝泻心抑脾。(1)、木性药(阳):有宣发之功,可补肝益肾养心泻脾抑肺。入脾、胃、肺经。(3)、土性药(亦阴亦阳):有运化之功,可...
【转载】从《黄帝内经》气味配伍理论谈中医用药之道+中药的五味理论。5、小结 中药气味配伍理论是源自《黄帝内经》所构建的方剂配伍、制方之道,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开篇有所涉及,李东垣、张元素等金元医家开始将之用之临床,其后成无己、缪希雍、叶天士、吴鞠通等皆有发挥,其中,单就甘温、甘热、甘凉、甘寒配伍源流而言,可以“仲景—东...
时至元代,“中药药物阴阳药(属)性理论”由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再次提出,在其所著的《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中,有《用药发明·药性阴阳论》一篇,全书对药物进行了阴阳指归,可惜亦未能形成药物阴阳系统理论,加上其书仍按陶隐居所创,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之分类法对药物进行归类,致吾人不明其药物分阴阳之用意,...
火之气为热,水之气为寒,木之气为温,金之气为凉,金木水火是为四象。中气分四个方面来阐述,即营卫气血也.营生于中焦,清升而降,.卫气生于下焦,浊降而升.卫气与大气(自然界之气)相结合,其升则卫外,其降则生成宗气.是故卫气之呼也,宗气之吸也.营气在宗气的推动下,入于脉,化赤为血,其化为神,其藏在肝,其泻在女子胞也.是故凡营卫气血为病,皆为中气...
试论中药的药性专长。为医者旨在救死扶伤普济众生在准确诊断的前提下探索高效特效的治疗手段始终是其追求的目标中药的“药性专长”正是此间的重要内容“药性专长”源于实践应回到实践中去广泛应用,指导具体的临床实际工作才能发挥其特殊的价值同时许多药物的“药性专长”尚待发掘整理因此认真研究药物的“药性专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相信不久...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现状,问题和对策。[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在加强对古代本草文献考证整理和现代中药文献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药性,将传统中药药性理论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建立符合现代科学认知规律的中药药性表征体系及其规...
共时性中药“五味”理论系统中的“五味”理论体系主要包含中药五行配属“五味”理论体系、中药五脏苦欲补泻“五味”理论体系、气味阴阳薄厚升降理论体系、变通运气“五味”理论体系及其它“五味”功效理论体系,而其中药五味部分由小部分经理论修订的理论药味与大部分经由口尝的真实药味组成。历时性中药“五味”理论系统中包含《辅行诀》中药“...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