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rbookstore IP属地:天津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19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诗词|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这首七言绝句借松写人,托物讽喻,诗中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觉''''''''。''''''''渐觉’说得既有分寸,又很含蓄。是谁“渐觉'&...
王勃是王绩的侄孙子,不过今天不说王勃,只说王绩。公元625年,这一年王绩36岁,唐高祖为了笼络前朝官员,为国家寻求更多的人才,朝廷在这一年开始征召前朝官员,所以王绩也待诏门下省。弟弟本是询问哥哥做门下省待诏是否快乐,谁知王绩却说道:“这个官职每月发的工资那么低,如若不是每天还有三升酒陪伴着自己,早就辞官回家了。”,原来是这...
王绩一首经典的五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高贵的灵魂注定了孤独孤独的人无论是身处在什么地方,那都是注定了会孤独,特别是对于灵魂高贵的人来说,身边即使是有着熙熙攘攘的人群,那同样还是会孤独。初唐诗人王绩这首经典的五律《野望》,通篇就写得很是伤感,同时也把内心的孤独描写得淋漓尽致;而王绩作为当时著名的才子,可是一直生活在乡...
于是有人就说,王绩是隋朝遗老,他一定是在隋朝灭亡之后,要写诗明志,不食唐粟,这显然是不对的嘛,首先,王绩并不是愚忠隋朝的,所以他曾经辞官归隐,他并不愿意效忠于一个“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政权,这是没有出路的,会让人“徙倚欲何依”,其次,王绩后来作过唐朝的官,官还不小,门下省待诏,他的侄孙王勃同学在唐朝过得还不错,...
杨炯他从未去过边塞,写下一首诗,却成为唐代边塞诗的开山力作边塞诗,即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起步于汉魏六朝,发展于隋,到唐达到鼎盛,以“边塞四诗人”,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岑参的边塞诗为代表。全诗虽然仅有四十字,却是既揭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将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
骆宾王:61岁的骆宾王送别友人时,写下历史上最“悲壮”的送别诗!大家好,我们的文山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誉为“初唐四杰”。虽然按排名来看,骆宾王居末端,但其实他是四人中最年长的。骆宾王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
于是有人就说,王绩是隋朝遗老,他一定是在隋朝灭亡之后,要写诗明志,不食唐粟,这显然是不对的嘛,首先,王绩并不是愚忠隋朝的,所以他曾经辞官归隐,他并不愿意效忠于一个“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政权,这是没有出路的,会让人“徙倚欲何依”,其次,王绩后来作过唐朝的官,官还不小,门下省待诏,他的侄孙王勃同学在唐朝过得还不错,...
王绩写的一首《野望》,既是流传最广的诗,也是被误读最深的诗。王绩成长生活在隋朝,忠于大隋是他最基本的信仰,尽管唐朝是一个开明而强大的朝代,但是在王绩的心中,他始终无法释怀,为此经常苦闷不已,终于他还是辞官还乡,最隐居在东皋,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河津一带。在隐居的岁月中,王绩曾写过一首《野望》,这首诗是他流传最广的一首诗,...
杨炯:初唐四杰中最无名的诗人,虽一生抑郁不得志,却唯独他是善终结局每次提起初唐四杰,人们会想到王勃留下千古佳作,却是少年早逝;时隔一年,已经33岁的杨炯,又被当时的太子李显,提拔至弘文馆学士,这是一个有实权的正七品官职,虽然听起来没有其他官职有威慑力,但是这也意味着,他有可能在未来的时候成为皇帝身边的肱骨之臣。这本是一...
王绩。王绩(585--644):汉族,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人,唐朝医生、著名诗人。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唐武德八年(625年),朝廷征召前朝官员,王绩以原官待诏门下省。王绩因对现实不满,终于走上隐居之路,但有人以酒邀者,无不乐往。除好酒外,王绩还好弹琴,曾“加减旧弄”,改编琴曲《山水操...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