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0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然后根据他们的本性(instinct)而作出动作反应。因此人的感应是相对的:眼睛看见好或不好的景象,耳朵听见悦耳或不悦耳的声音。。。然后人会以超越他们的本性(instinct) 而作选择性的动作反应。也因此在面对尘缘的时候,并不会像动物那样依照其本性(instinct)的反应,而是作相对性的反应。所以追随佛陀,并不是要灭除人性而是要为之作个调整...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怎样去理解呢?“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色与空有不同的内涵,又好像是对立的。水遇热(因缘条件)而化成(定律)蒸汽,因冷(因缘条件)而结成(定律)冰。因此“空”不能作一般的理解,就是说“空”不是“没有,空无一物”的意思,而“空”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没有一个固定的...
」修行修心,心若無妄念,即能明心見性,故華嚴經云:「若人欲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遠離妄想及諸取,令心所向皆無礙。有情的眾生必然有心念,念頭只是念頭,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了不可得,故金剛經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佛徹見佛性,故一佛乘稱為大般涅槃。「明心」即明白自心作佛,「見性」即見到心...
也就是说人对境遇都会“起心”(喜欢【贪】,不喜欢【嗔】)”动念“(取舍)。所以为了能够解脱,是不是把六根六识关闭了,刻意不让它起作用就行了吗?我相信佛家的作法就是老实好好的修行,积极的面对一切境遇,有能力把关自心,不起心动念(不贪,嗔,取,舍),一切平等对待,随缘。(佛法的优胜之处在于不否认尘世的境遇,提升人在面对人...
凡所有相,皆是虚幻“凡所有相,皆是虚幻。”“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电”在现实生活,实在很难体验这样的境界。祖屋不是也一代传给一代(假设没有败家的子孙)怎样去理解呢?蝴蝶的生命最短的只有两天.如果以我们人类寿命的角度,可以说蝴蝶的存在好像是一瞬间即熄灭.在佛的角度,我们人类的一切也算不算只是一瞬间,如梦幻泡影,是虚幻呢...
未来之心不可得面对未来,很无奈,因为未来永远是一个未知数,一个变数:是方是圆,是好是怀,是成是败,是得是失。。。而等待这未来结果的揭晓确实是一种煎熬,焦虑,紧张,操心,害怕,期待一切会是如所期望的一样.很不幸,人生就是充满了这样无数无奈的等待,心情起起伏伏,心,怎会安宁。有什么方法可以帮我们的心舒缓一下吗?
“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在”我能够思,所以证明了有一个“我”的存在。佛问:那个在思的“我”又是“谁”?我想:那个“我”就是“缘起”。“缘起”带动了相应的心的生起。(“色”的缘起带动了其他的“四蕴”,而产生了一个“我” 的概念.)
修行就是突破与改变学佛不外要修行。修行不外要解脱。那么修行的内涵是什么?可以很深奥,但其实也可以很简单: 以前, 喜欢赖床,改了吗?修行就是突破,改变(改”歪“归正),其实改变也就是【戒】的内涵。越自在,心越安。心【定】就能静。行深了智【慧】便能看透人生真相,不再执着而心无挂碍,不再惊慌失措而无有恐怖,不再执迷不悟而远...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