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羞答答的玫瑰何时开?

 碧水蓝天 2006-03-20

  我从哪里来?我为什么和异性不一样?为什么会对异性有不自觉的好感?……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惑着许多青春期的孩子。然而,受传统道德观念影响,青春期教育依然是家长、老师遮遮掩掩,学生欲问还羞的棘手话题。

  青春期教育

  家庭严重缺席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大多数女孩会从母亲那里获得部分生理知识外,绝大多数男孩从父母那里获得的青春期性教育为零。
       一些家长认为,女孩的生理情况特殊一些,而且母亲比较容易和女儿沟通,但男孩的问题解释起来比较麻烦,不仅不好意思说,可能越解释他越糊涂,越好奇,干脆顺其自然算了。

  还有些家长认为青春期不是大问题,孩子闷一阵自然就会好的。“我那时候父母从来也没告诉什么啊,照样和一帮男孩子疯玩,好像没有经历什么青春期,稀里糊涂就过了。”出生于“文革”期间的肖先生说。

  此外,有的家长尤其是家庭负担比较重的家长忙于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孩子。“青春期?孩子学习好就好,想那么多干什么?我要忙着干活,也没时间讲这些。”开三轮的老邓这样回答记者的提问。

  更多的家长认为,现在学校都开设青春期教育课程,孩子已经知道相关知识,不需要家庭再重复,何况父母给孩子讲性知识总迈不过那个槛。

  然而,学校果真能承担起青春期教育的重任吗?

  学校:教育空洞乏力

  针对性不强

  记者从海口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海口还没有专门针对青春期教育的中学教材,有关青春期的知识分散到生物课本和其他一些读物中,但教育部门要求各中学必须在学校开设青春期讲座。

  然而,青春期教育包含了生理教育和心理教育双重任务,短时的课程和讲座能否解决青春期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目前,学校的青春期教育多数还停留在面上,针对性不强。”海口十中副校长吴亚利说。他认为,青春期讲座只是针对青春期孩子的共性来说,比较空泛,但不同的孩子发育有早有晚,家庭情况、遇到的问题也不同,很难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我们还开设了心理咨询室,让老师轮流坐班,但主动咨询的学生很少。毕竟是自己的老师,学生有顾虑,而且我们没有专门的心理师,也缺乏相关经验。”吴亚利说。

  九中校长汪娟认为,青春期教育是全社会都不能回避的问题,但它也有一个长期的内化过程,而且目前具体的方式,尤其是性教育的具体尺度、教育手段等全国都还在探索,仅靠学校举办讲座完全不够。

  当班主任的邱老师表示,老师管70多个学生,家长只管1个孩子,如果家长发现不正常的苗头能及时告诉老师,解决问题的效率就会高得多。“现在信息多元化,靠老师说教的力量去与外面强大的诱惑‘拔河’,不仅老师累,而且接受的学生也不多。”邱老师说。

  有关人士认为,家庭、学校、社会是青春期教育的三个主要课堂。其中,家庭是未成年人性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应成为称职的启蒙老师。如果能够在中学生家长中开展青春期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和教育技巧,同时再与学校和社会联动起来,或许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