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文数上去了依赖度没下来

 gqf2005 2006-04-02
   更新: 2006年3月07 周二   作者/来源: 科技日报   

据《科技日报》2006年3月7日报道: 一提到创新成果,很多单位便滔滔不绝于发表了多少篇论文,其中SCI多少、EI多少、国内核心期刊多少…… 

“用论文来评价学术成就和水平很重要,但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创新首先就是这些东西。”科研出身并长期从事科技管理工作的任玉岭委员很担心,“这种论文崇拜,必然导致创新和经济‘两张皮’,最终自然挫伤自主创新者的激情。” 

“一度,我们并不重视高水平论文的发表,更不重视SCI,导致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发表的前沿学术论文赶不上发展落后的国家。在国际文献上查,不知道中国做了些什么科学研究。”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国家973计划农业领域咨询组专家闻大中委员说,“后来意识到了,扳过来了,却矫枉过正了。” 

任玉岭委员发现,论文的增产并不一定与技术创新能力成正比。“上海是我国科技研发机构最集中的地方,论文和科技成果数在国内居领先地位。但是,上海的产业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度却高达75%%,比1993年还提高了10%。上海60.2%的企业技术依靠引进,1/3以上的企业都使用国外的生产线。这足以说明‘论文崇拜’导致的脱离实际的严重性。” 

“高水平的论文既是衡量一个单位和科研人员创新水平的指标,也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反映。”闻大中说,“是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比如应用科学的研究,首先要看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现在的很多管理者认识存在误区,在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喜欢一把尺子量到底。”在长期从事一线科研的闻大中看来,科技评价必须考虑到国家战略目标和现实需求,否则,一方面会导致伪创新成果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不利于真正的创新成果诞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尚廉委员每年都要参加优秀博士论文的评审,他惊讶于“一些博士生三年时间竟然能有十几篇文章被SCI收录”。 

此前媒体报道说,在对183名博士的调查中发现,有60%的人为发表论文缴纳了版面费。 

“在出版机构和学术刊物趋利性膨胀的情况下,这甚至成了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任玉岭委员说,“这就造成有钱就能发表论文,就能出成果。有人因此公开叫喊‘没有投入,就不会有产出’,采取用钱铺路的手段,找经费、立项目,滋长了学术浮躁和造假抄袭,严重损害了学术的圣洁。” 

一些人深谙中国科技评价的现状,甚至做起SCI的买卖。“近年来在国内召开的国际会议,其征文通知中往往标明凡是被录取的论文,SCI全部收录。”黄尚廉委员说,“但是知情人知道,会议组织者是用重金购买了收录机构,因此只要投稿,必然收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