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以赢利的产品往往不是解决大众共有需求的产品2006.04.16

 k_angel 2006-04-16
  • 又看了一遍《对博客赚钱的讨论可以停止了
  • 文章的观点是:"可以赢利的产品往往不是解决大众共有需求的产品","博客的价值目前已经被证明,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博客的价值体现在多方面:表达,交流,机会(这一点博客网总结的很好),而这三方面的价值支撑的赢利模式肯定不同,从根本上决定了无法用一种产品或者解决方案来解决所有问题"。
  • 例子:“这有点类似腾讯早期的做法,那时腾讯想找一种适用于绝大部分用户的通用的模式从用户身上赚钱,例如注册交费。后来被无情的证明,这种模式行不通,钱没怎么收到,用户倒流失了不少。后来QQ重点发展细分用户群的增值服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与网易并列的国内领军网站。263也尝试过一刀切的痛苦,而网易针对不同用户群提供的特点鲜明的邮件服务被证明是正确的。”
  • 结论:“博客用户群体构成应该是目前互联网产品里最为复杂的之一,既有非常高端的各领域精英,又有非常草根的平民老百姓,既有博客硕士大学生,又有少年儿童婴幼儿(妈妈代笔:)),把它们当作一个用户群进行服务还可以勉强凑合,但把他们当作一个用户群收费就万万不可能了,这违背互联网发展的基本规律。博客服务商们赢利的路注定是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的,不是一个概念一个想法就可以解决问题。”
  • 经典评论:“我认为博客网在忽视博客的价值。博客群体的建立已经不是需要一个大舞台去展示他们了,因为这样大大舞台太多。反而需要服务商们细化服务
  • 我的观点是:BSP应该增加他们服务的深度和专业性,首先在某一领域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形成诸如“讨论和研究WEB2.0到DONEWS.COM”的权威性,而现在的门户,用比较通俗的一句话说:“半瓶子晃荡”。
  • 并且要细分市场了,相反的例子是当年老福特先生的想法:为了实现规模效应,给全世界配备一模一样的配置完全相同的汽车。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