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校BBS言论传播及其内部群体特征研究

 天方夜 2006-10-17

高校BBS言论传播及其内部

群体特征研究

彭小川、毛晓丹

网络社会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新的互动环境和交流空间,形式多样的网络交流工具
使现实人际交往逐步向网络世界延伸,人们可以借助网络与世界范围内的网友进行互
动和交往。聊天工具(聊天室、QQ等)使个体之间的互动成为可能,让网民通过网络
实现了即时对话与直接交流,而BBS(网络论坛)则给网民营造了一个群体交往的新
空间, 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进行类似于小组讨论式的交流,更有主题性和目的性。BBS
拥有相当多的经常参与者,且成员大多有着固定的昵称或ID,在一定长的时间内成员
及其身份都具有稳定性。经由BBS形成的网络社会群体不是网上人群的简单集合,而
是因共同的文化与心理需求而结成的群体。具有以上特征的成员在BBS这个共同的公
众空间内讨论彼此感兴趣的话题,发生交互影响,就形成了网络社会群体。由于BBS
上的交流具有相当的匿名性与超越时空限制的便捷性,人们可以在其中发表现实中不
愿说、不敢说的意见,因此这里成为社会焦点问题或一个单位焦点问题的意见集中发
散地,很快受到网民们的青睐,其中青年使用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本报告希望在了解BBS内容特点的基础上,分析BBS中言论传播的特点以及BBS的内部
群体特征,为进一步探讨BBS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打下基础。

一、高校BBS的内容特点

随着互联网事业的蓬勃发展,BBS——这个具有强大实时交互功能的网上信息交流平
台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近年来,各大高校不断加强对校园BBS的建设,使得独树
一帜的校园BBS成为了BBS领域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校园
BBS里的讨论者基本上都是在校大学生,他们作为一个特定群体,拥有自己具有代表
性的语言、思想和兴趣,因此他们在BBS上发表的言论、观点、看法等有着与众不同
的特点。

1、情感交流、休闲娱乐占主导。情感和娱乐版几乎是各大校园BBS中最热门的讨论区
,发帖数、回帖数和精华帖的数量在整个BBS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当代大学生随着
年龄的增长,能够结交到的知心朋友越来越少,加上学业和竞争的压力,他们迫切需
要一个倾吐、交流的空间,BBS刚好给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大学生可以在BBS上
讲述自己的情感历程、面临的感情难题以及转载自己搜集到的感人或是给人启示的故
事,一起交流、探讨或者商量解决办法。由于大家的年龄、学识、经验、需求都具有
同质性,因此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容易理解。BBS使得大学生的情感交流更加透
明和坦诚,他们不再羞于表白自己的情感,不管是爱情还是亲情。如此一来,BBS里
充满了“人情味”,大学生们在这里获得了鼓励、支持和建议,在现实世界里也能更
好的与同学、朋友进行沟通。

休闲娱乐版的讨论话题量与情感类几乎是“并驾齐驱”的,也是占了主导地位。现代
大学生除了关注学业外,课外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贴图版”、“笑口常开”、“
个人写真”、“游戏帝国”、“漫友风云”等等专版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兴趣广泛、思
维活跃的一面,也反映了当前高校素质教育的蓬勃开展。BBS使大学生学会了如何娱
乐、如何休闲,调剂了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学到了更多特长

2、关注社会焦点和时政问题。现代的大学校园并不是封闭的象牙塔,大学学子们对
社会热点、时政非常关注,“国家观察”、“社会焦点”、“关注弱势群体”等板块
都受到大学生的喜爱。比如前一段时间的“钓鱼岛事件”、“马家爵事件”,大学生
们纷纷在BBS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虽然没有实际能力去做什么,但却可以在BBS上
毫无顾忌的说出自己的心中所想。他们凭着一颗颗爱国的心,或揭露社会黑暗的一面
,或赞美自己观察到的好人好事,或抨击有损国家尊严、领土完整的事件。这些慷慨
激昂的言论体现了青年学子对国家的热爱、对未来的抱负。

3、密切留意校园话题。大学生们除了交流情感、关注社会热点之外,还相当留意自
己周围的校园生活。他们关心学校的发展,常常就学校发展中各方面的问题在BBS上
提出自己的意见或是建议。对学生生活或是学习条件有所不满的时候,他们也在BBS
 公开发表自己的看法。平时发生在校园里的事件,更是成为BBS上的热门讨论话题
。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通过浏览BBS中的相关内容,吸取意见和建议,采取措施加以解
决,再了解学生们的反馈意见。这样,BBS就成为了沟通校领导、老师和学生之间的
桥梁,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和冲突。

4、商业气息日渐浓厚。不少高校BBS都增开了“广而告之”、“兼职版”、“二手市
场”等商业性质的板块,这些板块也成为热门讨论区。这些板块里的广告、工作介绍
为学生们提供了方便,甚至解决了生活的困难。另一方面,这反映高校日渐浓厚的商
业气息,校园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文化净地。尽管这种商业化并不是错误的,但是很多
专家、学者所担心的是学生们的身心受到商业气息的侵扰,过早的步入赚钱、享受的
行列,疏远了学业,滋养了金钱之至上、享乐主义的思想。

5、辅助教学。大学生们较为关心学习的问题,他们已经把BBS作为获取专业信息、解
决学习问题的重要途径。无论是文科、理科和工科,在各院系的板块里都有相关内容
。由于大学课程学习的特殊性,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当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除
了在课堂上请教老师、同学外,基本上没有集体讨论的时间。而在BBS上,学子们可
以提出问题,共同商量和讨论,还可以向其他老师、学长学姐们请教。同时,老师们
可以利用BBS提供更多的学习信息,例如将教学讲义在网络上发布。师生之间也可以
在BBS上进行学术思想交流。

6、文化出现两极分化。网络文学成为大学生们的新宠,几乎每个校园BBS上都有不少
学生网络写手,在BBS上描绘校园生活、宣扬青春期的感慨和欲望。这些网络作品抒
发了大学生们的心中所思、所感,为他们填补内心的空虚,受到学生们的热烈追捧。
与这种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文化板块,比如“诗言散语”、“为赋新词”等
的“门可罗雀”。大部分大学生已经完全不看唐宋诗词,他们喜欢、崇拜的是“新新
文化”,而对于中国的五千年传统文化却毫不理解和珍惜,以至于在BBS上明显的出
现了文化的两个极端发展。

以上是校园BBS言论的六个特点,它直接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校园BBS在网络语言和网络道德上还存在问题和不足,应该加强网络监督和引导,尽
快建立成熟健康的校园网络。

二、BBS言论传播的方式和特点

网络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其传播首先必须具备传播者、信息、媒介和接受者这
样四个基本元素,但网络新媒介的特性打破了原有的信息流动模式。我们试图运用大
众传播模式理论对网络舆论集散地BBS中言论传播方式进行分析,来深入了解其传播
特点。

传播学家韦斯特利和麦克莱恩在纽科姆ABX模式的基础上,将复杂的大众传播过程用
图形表示出来。该模式显示了信息来源A的活动,即A如何从混乱的信息(1、2、3)
中选择消息传递给B。而C充当在A与B之间传递有关外界环境信息的信息渠道角色。韦
斯特利——麦克莱恩的大众传播概念模式虽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但其提出的进
行选择的若干阶段和强调的反馈的重要性等在对BBS言论传播的分析中依旧是非常适
用的,我们可以将论坛中的成员看作是B,帖主看作是C,而帖主获得信息来源的多种
角色看作A。

首先我们来分析BBS言论传播中的信息来源部分。在上述模型中A被描述为一种“鼓吹
者”的角色,指的是某些个人或组织的地位,他们有某些消息要向全体公众发布,是
有意图的传播者,可能是政治家、广告客户或新闻来源。C是媒介组织或其中的个人
,他们根据自己理解的受众兴趣和需要的标准,在诸多的A中进行选择,以进入通向
受众的信息渠道,或直接在X中进行选择,向B做传播(如3C等)。在今天这样一个纷
繁复杂的社会里,信息被巨量生产和高速传播,面对着大量可供选择的媒介来源(A
),作为帖主的C会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并觉得他人也会给予关注的信息,在经过这
一层次的筛选后,这些信息便进入通向BBS受众的信息渠道,以帖子的形式在论坛的
各个分类板块中发布,这样一方面将来自A的信息传递给B,同时也满足了受众B的需
求。与传统传播媒介不同的是,以往的C即信息渠道角色往往是由报纸编辑、电台编
导等这样一些媒介组织内部的从业人员扮演的,而在网络论坛上,任何成员或组织都
可以扮演这一角色,都可以将自己认同的观点与他人分享。也正是由于信息渠道角色
扮演者的多元化造成了论坛内容的丰富多彩,来自不同方面的信息纵横交错共同构成
了BBS这个网络社会。

整个BBS言论传播扩散的过程也是“两极传播理论”的现实反映。媒介来源A将大量信
息向BBS成员传播,这个过程对个体来说有着不同的作用,一部分成员积极接收和传
播来自媒介的思想,成为BBS中的“领导者”,也就是扮演信息渠道角色C较为成功的
一部分成员。另一部分则主要依靠个人接触作为其指导,通过与传播中的积极分子C
发生联系获取来自A的信息,成为C的“追随者”,也就是受众B。但在网络传播中,
“领导者”和“追随者”这两种角色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可以改变或互换的。有些
人在某个议题上可能是讨论的发起者或观点的提出者,但在另外一些问题上可能只是
个追随者。总的来看,BBS成员的信息来源,可分作两种,一种是通过媒介信源A获取
,另一种是通过C这一人际信源获得。

BBS言论传播的最大特点在于信息反馈的流畅性。在这种传播过程中,B能够通过反馈
受众的信息渠道,或直接在X中进行选择,向B做传播(如3C等)。在今天这样一个纷
繁复杂的社会里,信息被巨量生产和高速传播,面对着大量可供选择的媒介来源(A
),作为帖主的C会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并觉得他人也会给予关注的信息,在经过这
一层次的筛选后,这些信息便进入通向BBS受众的信息渠道,以帖子的形式在论坛的
各个分类板块中发布,这样一方面将来自A的信息传递给B,同时也满足了受众B的需
求。与传统传播媒介不同的是,以往的C即信息渠道角色往往是由报纸编辑、电台编
导等这样一些媒介组织内部的从业人员扮演的,而在网络论坛上,任何成员或组织都
可以扮演这一角色,都可以将自己认同的观点与他人分享。也正是由于信息渠道角色
扮演者的多元化造成了论坛内容的丰富多彩,来自不同方面的信息纵横交错共同构成
了BBS这个网络社会。

整个BBS言论传播扩散的过程也是“两极传播理论”的现实反映。媒介来源A将大量信
息向BBS成员传播,这个过程对个体来说有着不同的作用,一部分成员积极接收和传
播来自媒介的思想,成为BBS中的“领导者”,也就是扮演信息渠道角色C较为成功的
一部分成员。另一部分则主要依靠个人接触作为其指导,通过与传播中的积极分子C
发生联系获取来自A的信息,成为C的“追随者”,也就是受众B。但在网络传播中,
“领导者”和“追随者”这两种角色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可以改变或互换的。有些
人在某个议题上可能是讨论的发起者或观点的提出者,但在另外一些问题上可能只是
个追随者。总的来看,BBS成员的信息来源,可分作两种,一种是通过媒介信源A获取
,另一种是通过C这一人际信源获得。

BBS言论传播的最大特点在于信息反馈的流畅性。在这种传播过程中,B能够通过反馈
链做出反应。BA是从受众成员流向原始信源的反馈,BC是受众成员通过直接接触或受
众研究向传播组织表达的反馈,这种反馈指导着C以后的选择和传递,而CA是从传播
者流向鼓吹者的反馈。结合BBS的现实情况来看,受众B可以通过跟帖的方式对发帖方
C进行反馈,告知自己的态度和意见,对帖子的点击度和回复数量便是这种反馈的突
出表现形式。而这种反馈对于A来说也是有着很大影响的,如果帖子收到热烈的反馈
信息,就会增强C对该类信息的关注,如果缺乏反馈,C以后就有可能不再选择和传递
此类信息。这种自动调节功能保证了整个BBS言论传播的系统性。受众B对原始信源A
的反馈作用也很明显。受众对某些事件的普遍关注形成了网络舆论的焦点,而这些焦
点现在已成为传统媒体的信息源之一,很多编辑记者除了亲身在现实生活中发掘新闻
信息外,也经常关注BBS中讨论的话题,从中寻找可以成为热点的内容,继而通过传
统媒介使信息在更大的范围内扩散。

三、BBS内部群体特征的社会网络分析

和现实社会群体一样,BBS成员有着自己独特的社会结构,有着等级层次之分,有着
社会地位之别。成员间通过共享群体的意义与规范,产生共同的认同感,形成特殊的
归属感。但网络世界交往的虚拟性和匿名性等特点又使衍生于现实社会群体的BBS群
体绝不等同于现实社会群体,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人际交往规则和行
为规范。了解BBS网络社会群体的结构特征和交往特点,对正确认识和处理网络人际
交往和现实人际交往的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往对BBS的研究主要来自直观的
观察和感受,本研究尝试采用实证分析来对BBS群体结构特征、群体成员和意见领袖
地位的形成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研究方法

华中农业大学学生网站中的南湖论坛经过三年的发展,是一个已经比较完善的校园BBS
。现共有十八个分类讨论区,分别涉及时事、科学、文化、生活等内容。十八区之一
的“文学专区”又包括“校园文学”、“诗词歌赋”和“论剑江湖”三个板块。在长
期参与观察的基础上,笔者选取了“校园文学”版并于2003年8月31日至9月6日对其
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查,在这期间该论坛共发布了40个主题帖,有36名论坛成员参与
讨论。本文针对由这36名成员组成的网络群体,主要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了分析
与研究。

(二)分析过程

社会网络分析法之一的图示法(社群图),起源于1930年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创立的
为规范。了解BBS网络社会群体的结构特征和交往特点,对正确认识和处理网络人际
交往和现实人际交往的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往对BBS的研究主要来自直观的
观察和感受,本研究尝试采用实证分析来对BBS群体结构特征、群体成员和意见领袖
地位的形成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研究方法

华中农业大学学生网站中的南湖论坛经过三年的发展,是一个已经比较完善的校园BBS
。现共有十八个分类讨论区,分别涉及时事、科学、文化、生活等内容。十八区之一
的“文学专区”又包括“校园文学”、“诗词歌赋”和“论剑江湖”三个板块。在长
期参与观察的基础上,笔者选取了“校园文学”版并于2003年8月31日至9月6日对其
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查,在这期间该论坛共发布了40个主题帖,有36名论坛成员参与
讨论。本文针对由这36名成员组成的网络群体,主要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了分析
与研究。

(二)分析过程

社会网络分析法之一的图示法(社群图),起源于1930年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创立的
社会计量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小整群体的人际关系与群体结构的研究,运用这种工
具可以直观地展示群体内人际关系的亲疏,揭示组织本身的结构特征。在本研究选择
的调查对象,这个由36位成员组成的网络社会群体中,人与人之间也有着不同程度的
交往。究竟BBS群体中亲疏远近的结构关系是怎样形成的,不同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
是如何获得的,都是我们要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解决的问题。在本研究中我们将36名
群体成员用从1到36的圆圈表示,成员之间的关系用带箭头的连接线表示。连接线的
箭头指向被回复的主题帖的作者,双箭头表示相互回复。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可绘制
社群图。从绘制的社群图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这一群体的整体特征:

所谓孤独者指的是既不选择他人又不为他人所选的人。在该群体中有三名孤独者,他
们都是在论坛发过帖子,但是无人回复,同时也没有参与过对他人帖子回复的成员。
这部分成员可以说是还未真正溶入到群体中来。

在群体中被10%以上成员提名的人被称为意见领袖。一般而言,如果一个群体中缺乏
意见领袖,表明群体结构松散。而BBS和其他网络交流工具的泛化性、松散性有着很
大的不同,在每个讨论区都会有一些中心人物,由他们发起话题,吸引成员一起讨论

串联是指三人以上的连续关系。串联是群体团结的要素,串联数愈多、愈长,群体关
系就愈紧密,就越有完整的结构与良好的沟通网络。我们发现虽然该群体成员之间串
联数量不少且有重叠,但是都不算长。可见成员之间的沟通还不够畅通,不能作到很
有效的相互了解。这也充分地反映出了论坛群体成员不固定、流动性强的特点,他们
大多只是对某一话题共同感兴趣而相互之间有了交流,不如现实群体成员交流频繁、
广泛。

运用社群图,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BBS群体的概貌,并进行简单的关系分析。而量化
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网络社会群体深层次的特征。(以下内容略)

(三)研究结论

1. BBS网络社会群体的总体结构特征

社会学对群体的定义,强调有明确的成员关系、持续的相互交往、一致的群体意识和
规范、一定的分工协作、并且有一致行动的能力。通过研究我们发现,BBS网络社会
群体是一个由话题组织起来的有核心力量的群体。群体成员都有相对固定的ID ,对
该论坛的规范有较一致性的认识,在一段时间内,能够保持持续交往,已经形成了比
较明确的成员关系。BBS不同于聊天室等个人网络交流工具,它的成员之间主要不是
进行私人内容的交流,其发展目标就是给网民提供一个能够有组织地讨论话题、交流
观点的平台。在这里,不同板块因其内容吸纳不同的成员,成员间可以通过发帖就共
同关注的问题进行自由的讨论。比如本调查中的“文学专区”,集中的就主要是对文
学感兴趣的网友,他们在一起讨论的话题也基本上是文学创作方面的。这在一定程度
上使同一群体的成员都有着相同的志趣,有利于成员间的信息沟通,产生更多的共同
语言,进行更深刻的思想交流。因此,BBS网络群体在网络世界中有着相对较强的凝
聚力,即使是在虚拟社区中,群体成员也能产生较强的归属感。特别是长期在某一板
块交流讨论的成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几乎和现实生活中一样的情感,都视自己为群
体中的一份子,维护群体的利益,对在论坛中捣乱的人进行声讨。

匿名的网络空间给人们提供了接触更多人的机会,群体成员在交往数量上可以达到前
所未有的广度,但论坛成员的流动性导致了交往的持续性较差,成员间的关系大多处
于弱关系状态。虽说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只可能和少数成员保持强联系,但和现实
生活中相比,BBS中保持较强联系的更是少之又少,而且这种联系的持续时间也很短
,很多时候人们只是因为碰巧对某个话题共同感兴趣而走到一起,之后便不再有太多
的交往。从一定程度上讲,BBS网络群体处于“有机团结”的联系状态,群体成员的
同质性不高,来自不同背景,有着不同生活方式的人都可以在论坛上畅所欲言,每个
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而且越具个性化的东西越能引起他人的关注。但必须注意到的是
这种异质性的存在是以对论坛规范的认可和成员间的相互依赖为基础的,遵守论坛的
规定是BBS交往的必要条件,个性化只是为了使其他成员感受到自己与别人不同之处
,赢得别人的注意。这种个性化程度并不能与群体中其他成员相差太大,极度反叛者
便会被视为网络世界里的异端,要么遭到网络管理者的封杀,要么遭到其他成员的排
挤反对。此外,在群体研究中,通常有区分内群体和外群体的明确界限,但对BBS网
络社会群体而言,并不存在一个明确的标准来限定成员资格,网民可以很自由地从这
个板块游移到其他板块,同时参与不同性质问题的讨论。

2. BBS群体成员地位的形成
语言,进行更深刻的思想交流。因此,BBS网络群体在网络世界中有着相对较强的凝
聚力,即使是在虚拟社区中,群体成员也能产生较强的归属感。特别是长期在某一板
块交流讨论的成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几乎和现实生活中一样的情感,都视自己为群
体中的一份子,维护群体的利益,对在论坛中捣乱的人进行声讨。

匿名的网络空间给人们提供了接触更多人的机会,群体成员在交往数量上可以达到前
所未有的广度,但论坛成员的流动性导致了交往的持续性较差,成员间的关系大多处
于弱关系状态。虽说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只可能和少数成员保持强联系,但和现实
生活中相比,BBS中保持较强联系的更是少之又少,而且这种联系的持续时间也很短
,很多时候人们只是因为碰巧对某个话题共同感兴趣而走到一起,之后便不再有太多
的交往。从一定程度上讲,BBS网络群体处于“有机团结”的联系状态,群体成员的
同质性不高,来自不同背景,有着不同生活方式的人都可以在论坛上畅所欲言,每个
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而且越具个性化的东西越能引起他人的关注。但必须注意到的是
这种异质性的存在是以对论坛规范的认可和成员间的相互依赖为基础的,遵守论坛的
规定是BBS交往的必要条件,个性化只是为了使其他成员感受到自己与别人不同之处
,赢得别人的注意。这种个性化程度并不能与群体中其他成员相差太大,极度反叛者
便会被视为网络世界里的异端,要么遭到网络管理者的封杀,要么遭到其他成员的排
挤反对。此外,在群体研究中,通常有区分内群体和外群体的明确界限,但对BBS网
络社会群体而言,并不存在一个明确的标准来限定成员资格,网民可以很自由地从这
个板块游移到其他板块,同时参与不同性质问题的讨论。

2. BBS群体成员地位的形成

社会交换理论在研究人际关系时指出,社会交换始于社会吸引,当行动者互相发现对
方拥有自己所需的社会资源,而又确信对方愿意提供这种资源时,他们之间就产生了
相互吸引。从这个角度来看,BBS群体交往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社会交换过程。在论
坛中,各个成员都通过帖子积极显示自己的报酬能力,以吸引其他人同自己交换。除
去网络管理者和软体设计者,在一般上网者阶层中,人们的信息访问权和发布权都是
一定的。这当中的一部分论坛成员拥有相对丰富的社会资源,他们有着更为广阔的信
息来源渠道,语言技巧娴熟,当其他成员想要获取他们所提供的信息或满足所缺乏的
情感需要时,就会被他们所吸引。同样,这些资源优势者提供大量的资源也是为了在
交换过程中得到众多的回报,他们可能得到的报酬便是他人在回复中给予的赞同、尊
敬和喜欢等。由于论坛成员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分布不平均,报偿能力不同,在这个交
换过程中,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每个成员都通过发帖竭尽全力地显示自己的能力,
试图占取有利的交换地位,但每个成员拥有的资源种类、数量和质量都是不均衡的,
所以注定了只有少数占有资源优势的人能在论坛中获取较高的地位,成为优胜者,而
那些缺乏有效资源的人就未能按照自己的期望得到公平的回报,成为失败者。

既然BBS群体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仍由其所占有的资源决定,那么我们可以将这些资
源量化为点出度、点入度和发帖量,这三个方面的集合构成了论坛成员的资源数量。
一个群体成员要想获得较高的群体地位,只有积极参加其他成员的讨论,发表一定数
量极具吸引力的帖子并建立多方面的交流关系。据此我们将BBS网络群体成员划分为
“精英型”、“实力型”、“活跃型”、“热情型”和“孤独型”五种。如果用金字
塔来表示BBS网络群体地位,无疑“精英型”的是塔尖,沟通能力缺失造成的低点出
度使“实力型”排在第二层,而分别在帖子数量和质量上有欠缺的“活跃型”和“热
情型”只能位于第三层,最后“孤独型”的位于塔底,成为该群体中的底层成员。同
时,随着掌握资源的变化,成员可以顺利地实现在群体中的垂直流动,占有资源越多
且具有均衡性,就越具备成为群体中意见领袖的条件。我们发现,在网络社会中群体
成员的地位流动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既然成员地位是由点入度、点出度和发帖量决
定的,那么“实力型”成员只要更积极一些,多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就可以很容易
地向上流动到精英位置。“活跃型”的成员有着良好的沟通网络和人际基础,他们需
要在发帖量上不断积累方可提高自己在论坛中的地位。“热情型”的成员则需不断提
高个人能力,使自己能够敏锐地判断出什么才是吸引人的话题。而“孤独型”的成员
可以说还未真正明白网络论坛的人际交往规则。

3. BBS意见领袖的特点

在一段时间内, BBS群体中总有一个以上的群体成员成为群体的中心人物,也就是我
们所说的“意见领袖”。传播学家罗杰斯在归纳观念领导人即意见领袖的特点时指出
,观念领导人必须具有一定的外部示范作用,知识面广,社会资源丰富,有一定数量
的追随者,综合能力强,与众不同的魅力等。同样在BBS群体中,能够处于核心位置
的必定是那些有着更开阔的视野,积极参与讨论,并能不断提出引人注目的个性观点
的群体成员。在客观条件上,往往这部分成员上网方便且都有大量时间上网,主观方
面则积累了大量的网络经验,并通过发表有一定见地的言论在论坛中建立威信。他们
凭借自己优秀的个人品质、广泛的信息来源渠道,在论坛中发起广受瞩目的话题,吸
引大量的成员参与讨论,对周围其他成员产生强烈的影响力。这样使得他们在论坛中
拥有大批的拥护者,迅速获得资源优势,成为论坛的中心人物。这些成员在成员中善
于交往,能频繁而通常地进行思想情感沟通,发出和接受大量信息,通过沟通表达自
己的观点。一个人表现积极活跃,不仅容易更多地表现自己的才能,同时也会被成员
看作是对群体的一种贡献。

BBS群体中领导者的影响力大多属于自然型,也就是不通过强制力,而是因为个人的
品格、能力、知识得到大家的肯定而处于中心位置。在BBS中,除了技术管理人员,
成员间的初始地位是相等的。某个论坛成员成为意见领袖,并没有上级的授权或规定
,而是凭借其内在的号召力达成的。这种影响力虽然表面上没有明显的约束力,但在
实际上常能发挥强制性影响力所不能发挥的约束作用。在很多时候,论坛管理者的强
制作用(如删帖、封ID)还不及意见领袖的影响作用有效。通常自然性影响力主要包
括品格因素、能力因素、知识因素、感情因素等。但在论坛中,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也
糅合了强制性影响力中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资历因素。在生活中,资历反映了一个
人的生活阅历与经验。同样,在论坛中,登陆和发帖数量会累积成该成员的积分,积
分越多意味着成员的上网时间越长,参与度越高,网络经验越丰富。在一定条件下这
种资历因素也会影响领导的有效性,论坛成员普遍对资深领导人的信任度更高一些。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BBS群体中意见领袖的地位相对于现实中的领导地位更具有
不稳定性。网络是流动的,网络群体本身也是不固定的,随着新成员的不断加入和崛
起,成员间的地位流动更为迅速。新成员的成长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
一方面阅读论坛中的热帖使新成员学习了发帖规则和技巧,另一方面在与其他成员的
拥有大批的拥护者,迅速获得资源优势,成为论坛的中心人物。这些成员在成员中善
于交往,能频繁而通常地进行思想情感沟通,发出和接受大量信息,通过沟通表达自
己的观点。一个人表现积极活跃,不仅容易更多地表现自己的才能,同时也会被成员
看作是对群体的一种贡献。

BBS群体中领导者的影响力大多属于自然型,也就是不通过强制力,而是因为个人的
品格、能力、知识得到大家的肯定而处于中心位置。在BBS中,除了技术管理人员,
成员间的初始地位是相等的。某个论坛成员成为意见领袖,并没有上级的授权或规定
,而是凭借其内在的号召力达成的。这种影响力虽然表面上没有明显的约束力,但在
实际上常能发挥强制性影响力所不能发挥的约束作用。在很多时候,论坛管理者的强
制作用(如删帖、封ID)还不及意见领袖的影响作用有效。通常自然性影响力主要包
括品格因素、能力因素、知识因素、感情因素等。但在论坛中,意见领袖的影响力也
糅合了强制性影响力中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资历因素。在生活中,资历反映了一个
人的生活阅历与经验。同样,在论坛中,登陆和发帖数量会累积成该成员的积分,积
分越多意味着成员的上网时间越长,参与度越高,网络经验越丰富。在一定条件下这
种资历因素也会影响领导的有效性,论坛成员普遍对资深领导人的信任度更高一些。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BBS群体中意见领袖的地位相对于现实中的领导地位更具有
不稳定性。网络是流动的,网络群体本身也是不固定的,随着新成员的不断加入和崛
起,成员间的地位流动更为迅速。新成员的成长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
一方面阅读论坛中的热帖使新成员学习了发帖规则和技巧,另一方面在与其他成员的
交往中新成员很快掌握了网络社会人际交往的方式,逐步社会化为合格的群体成员。
这种社会化的过程是极其迅速的,新成员的突起使原有群体领袖受到冲击,如此频繁
的次第更迭致使很少人能够长期处在领导地位,也就造就了BBS中百花齐放的自由景
象。

4.BBS群体内部人际交往特征

BBS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人际交往的规则,人际关系的基本规律也发生了变化:

首先,在现实生活中物理空间上的接近是人际吸引的一条重要规律,地理上的接近使
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的机会更多,更容易熟悉对方。而在BBS中则弱化了这一条件,
接近性不再是增进人际交往的必备要素,只要具备上网的现实条件,即使群体成员在
地理上相距遥远,仍旧可以进行亲密的交流,共同探讨感兴趣的话题。网络给了人们
一个平等的初始端点,每个成员都是一个圆心,从这里出发到圆周上任何人的距离都
是相等的,人际之间的相互吸引不再受到空间因素的强力制约。在论坛这个网络空间
里,人们有的永远只是心理上的距离,网络世界里亲疏远近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全然
在于不同成员个人的交际能力和对网络心理的解读能力。

其次,在BBS网络社会群体中,人际交往的一致律得到了强化。一般而言,人们彼此
之间的某些相似或一致的特征如态度、兴趣、爱好等能够促进人们的相互喜欢,双方
的相似性越强越能产生相互吸引,产生亲密感。BBS通常是人们能够畅所欲言的地方
,日常生活中很少表露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了自然的流露,群体成员间很容易就可以发
现现实中少有的相似之处,产生强烈的共鸣。在诸多的相似性因素中,态度是最主要
的因素,对一些事情的看法都比较一致的人,在感情上更为融洽。论坛成员在选择参
与话题时更能表现出这一点,成员往往对论坛中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表示极大的关注,
能够产生人际吸引的大多都是意识到了态度的相似性,彼此间态度和价值观越是相似
,相互之间的吸引力越大,越有可能进行交往。

另外,BBS人际交往与现实人际交往相比更具冲突性和矛盾性。对待同一个问题时,
群体成员可能有着多种多样的观点。在现实交往中,面对面的直接接触使很多人不愿
意表露出与他人截然相反的意见,但在BBS中,网络的匿名性使人们不再考虑到自己
的身份、情感等因素,更多的人坦然提出针锋相对的观点。在论坛中常常会出现现实
中少见的激烈争辩场面,一个问题引出几十甚至几百个回帖,这可以说是BBS人际交
往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也是其蓬勃生命力所在。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与现实人际
交往中对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共同关注不同,论坛成员关心更多的是自己的知名度,至
于用什么方法在这个虚拟世界中成名似乎不太重要,这也就造成了网络人际交往的矛
盾状态,一方面发帖者希望有人赞同自己的观点,吸引那些和自己具有观念上的相似
性的人,但另一方面在很多时候,发帖者明知会招来“血雨腥风”,也会故意提出另
类的观点,吸引那些与自己对立的人,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帖子成为所谓的热帖,
提高自己在BBS中的知名度,这也是BBS人际交往中独特的人际吸引方式。

通过以上与现实人际吸引特点的比较,不难发现在网络论坛这样一个特殊的世界里人
际交往有着自己特殊的规则,人际吸引因素也是有所不同的。在BBS中,人际吸引因
素最为重要的是成员的才华和个人能力。日常生活中个人才华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展
示的,但在论坛中,一篇帖子就可以做到。这些很有才华和特长的成员本身就具有一
种吸引力,使他人对其欣赏既而产生与之接触的兴趣。但在本研究中我们也看到,要
成为论坛中的中心人物仅仅有才华还不能,还必须具备一定的个人能力。这里的个人
能力主要包括交往能力和对网络心理的把握能力。有些论坛成员虽然有才华,但是仅
把交往看作是一种单方面的事情,不愿主动与其他成员交往,或是根本不懂与他人交
往的基本技巧,那么他们同样会遭受和现实交往一样的挫败。另外,对网络心理的把
握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当成员在论坛浏览时,面临的是一个高信息量的环境,很多
表面因素决定了对他人的吸引能力,比如标题,签名档等等。只有深刻解读了网络成
员交往的心理,把握了BBS人际交往这些最关键的吸引因素,才会在其中获得较高的
地位,赢得他人的爱慕与尊敬。

                                撰稿:彭小川、毛晓丹
                                编辑:杨守建
                                审读:刘俊彦
                                审定:郗杰英、徐文新
                                责任编辑:路得、木新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