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论远程教育师生之关系

 楚YT 2006-11-12
http://www. 2002-07-05 10:08:53 《开放教育研究》

 
陈乃林 Chen Nailin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江苏南京210013)
(Jiangsu  RTV  University,Nanjing 210013)
  【摘要】关于师生关系的单一主体现存在明显的片面性,教育教学本质上是学生在教师指导、帮助下构建自身素质结构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关于师生关系的双主体论比较符合实际。现代远程教育的师生观仍然具有双主体论的基本内涵,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关键词】师生关系;双主体论;远程教育师生观
  【中国分类号】G72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79(2002)03-0028-03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当然,师生关系也是我国教育界长期以来容易引发讨论的一个基本现象,而远程教育的师生观还有其特殊性。笔者不揣冒昧就此发表一孔之见。
  以往的师生观往往持单一主体观,主要表现在:或者承认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的客体,教育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训练、管理与控制;或者认为学主是教育的培养对象、培养目的,一味强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单一主体观的这两种表现都有其一定道理,但又都有一定片面性。应当取其合理的部分,克服其片面性。
  笔者认为,第一,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论应是比较客观、科学地认识和处理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的一种认识,这是因为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都处在认识主体的地位,认识的对象是未知的事物、客观的世界,这种认识的对象是客体。第二,教育的特殊性又在于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带领、指导、帮助下去认识的,因此师生间主次有所区别,但这种主次是主体关系间的区别,而不是主体与客体的区别。第三,师生的主体性可以表现在师生问的交往,也可表现在生生间的交往,还表现在学生通过多种媒体进行的各种交互,目的都在于变未知为已知,从必然走向自由。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体作用表现在:一是帮助指导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情感、提升能力。学生要发展自身素质,构建自身素质结构,不可能完全自发地实现,必须要有教育机构与教师的管理、指导和帮助。这里,教师作为闻道在先、术业专攻的社会角色,应当也能够承担这样一种社会责任,并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而这种社会角色、社会作用正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其主体地位、主体性的有力证明,忽视或者否定这一点,教育教学就不成其为师生双边交互的活动和过程,教育活动就不复存在,教育过程就不能继续。正是教师的这种指导与帮助——体现教师的主体性,才使得教育教学活动区别于人类社会别的认识活动。
  从宏观教育管理、教育决策的角度看、教师的社会角色及社会作用,本质上是由国家意志和社会公共利益决定的。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向、基本目标、基本规格,必须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具有事实价值和理论价值,代表了社会价值体系或社会价值规范。这本身就是一种权威性、主体性的象征。教师作为教学计划、课程教学的执行者和实施者,正是在这样一个总体社会背景和法制框架范围内运作的。毫无疑问,合方针性、合目的性则是对教师各种教学行为的必然要求。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社会角色、社会作用,实际上也是国家意志在微观领域的执行者、社会公共利益在教学领域的体现者,而决不是单纯的个人意志、个人行为。教师的这种主体地位、主导作用决不能因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而有本质改变。
  教师这种主体地位和作用,同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是相辅相成、相伴而生的,它并不否定和排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具有主体意识、自觉思维的人。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有这样一种现象,由于受种种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有些教师可能实行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人为的管制,因而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某些不利影响。从总体上讲,这些都不足以混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发现,在同一个教师管理的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他们最后发展的结果并不是一样的。这个事实证明,学生的自身因素、主观能动性仍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应该看到,随着教育活动的发展、学生素质结构的构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是逐步体现的:①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传授的知识和施行的教化,学生有个接受、消化、理解和吸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个不同的个体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其结果也就决定了学生学习成效的差异,认知水平的差异,素质结构及素质水平的差异。这些差异从根本上说就是学生主体作用、主体性的客观反映。②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和所受教化的理解和思考,举一反三,移植嫁接,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基于所学、超越所学,形成了自身新的知识和能力,新的道德和情感境界。③随着知识的增进,能力的提高,个性的发展,学生的选择性、鉴别力逐步提高,这里包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概括判断,逐渐形成了各具鲜明个体特色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个性特征。鉴别力是选择性的前提和基础,选择性又是形成专业特长、个性特征的条件和途径,而鉴别力和选择性正是学生主体性的典型特征和显著标志。④学生的主体性还表现在实践性上。教育本质上是人类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实践的教育活动,不仅在于认识世界,而且还在于改造世界。教师教是为了学生学,学生学是为了实践用。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生产、工作中的问题,这既是教更是学的根本目的。如果说在普通的中、高等学校的教育活动中,学生认知活动的实践指向性还是属于初级的初步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话,那么在以成人为主要对象的远程开放教育机构,学生的认知活动和生产实践的密切结合就是一种常见的重要的现实。
  有的论者认为双主体论仍然有它自身逻辑矛盾,而提出了交往的教育过程观,用以解决教师与学主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关系。这为人们认识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就是社会的交往关系,人在社会交往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亦即价值存在,这就是人的本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解释教育活动、教育过程,认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但必须指出,这只是从一种维度、一种视角揭示教育的特征,它不能概括、也没有完全揭示教育的本质特征。教育本质上是人类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而交往则远远不能概括、也没有揭示这种本质性。
 
 
        教育既是一种情感交流,也是一种认知活动。完整地说,教育是认知和情感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活动和过程。有的论者批评教育的知识中心主义,说它只强调以知识为目的,只教人“逐利”的本领,把人当作工具,忘记了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忘记了对教育主体的人文关怀,忘记了对人性提升的作用。这从抽象概括的角度是不无道理的。但当人们这样尖锐地指出问题的同时,千万不要走到另一个极端。教育教学实质上是人类由低到高的认知过程,所谓人的灵魂的教育则是相伴着这种由低到高的认识过程,依次有序呈螺旋状态实施和展开的。

  对主体论是否就是教与学“相分离的二元论”?教育教学过程从总体上应当是一种统一的认识活动和认识过程,教师教的过程也就是学的过程。人为地把教和学分离开来确有不当之处。但也应看到,从教学过程的实施、实践来审视,教与学并不是始终迭合在一起的。学校教育中课堂面授教学固然如此,远程教育的教与学更是如此。远程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师生双方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教师处于导修、导学地位,学生主要依靠多种媒体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果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全是送合在一起的话,那么就无法理解远程教育师生教与学的双边关系,远程教育就不复存在。如果说教与学没有一定的分离,那么课堂教学结束之时也就是学生学习结束之日。很显然这是不符逻辑,也不合实际的。事实上,教与学一定的分离,正是体现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空间与余地。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学生有个理解、消化和接受的过程,也有个在此基础上的内化、建构自身知识结构、素质结构的过程。从教学作为整个的认识过程来说,学生的这些理解、消化、内化和建构是教学这个整体认识过程的一部分,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拓展与延伸,这种拓展与延伸并非只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附属,而是体现与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并且符合教育目的、目标的重要发展与提升。

  应当强调,远程教育条件下的师生关系有着较多不同于传统学校教育的特殊性。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在师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下,利用文字、音像、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的新的教育教学形式。现代远程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比较,教师的角色地位发生了重要变化

  ——教师由传统课堂面授教学的主宰者变成为现代远程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

  ——教师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为现代远程教育中学生构建自身认知结构、发展认知能力的帮助者;

  ——教师由传统教学信息资源的垄断者变成为现代远程教育中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导航者;

  ——教师由传统教学中单一媒体、简单教具的使用者、制作者变成为现代远程教育中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合作开发者、使用者;

  ——教师的劳动由传统教学中的个体劳动行为变成为现代远程教学中建立在独立思考和智力劳动基础上的群体劳动行为。

  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师角色地位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主体或主导作用可以弱化或被忽视,相反,现代远程教育对教师职业、教师角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主要表现在:

  1.现代远程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一般的简单的教学手段、教学技术,还要掌握现代远程教育的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教育技术、多媒体设计等现代远程教学的理论与技术。

  2.现代远程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独立的思考、独立的教学能力与方法,而且要具有团结协作、合作开发与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素质,能够通过E-mail、BBS等网络技术帮助学生释疑解惑。需要指出从传统教育条件下单个教师的主体作用,转变到远程教育条件下更多的是教师群体的主体作用,这是不同教育组织类型、教育教学模式下教师主体作用形态发生的一种重要变化。

  3.现代远程教育要求教师不仅掌握课堂教学、集中管理、统一考核的本领与方法,而且要学会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指导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加强过程管理,搞好形成性考核的本领与方法。

  4.现代远程教育要求教师不仅掌握普通学校教育的规律与特点,在传统校园教育、课堂教学条件下搞好教书育人,而且要掌握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律与特点,学会在开放的远程的网络条件下搞好导学、助学和育人的一整套方法。

  在远程教育条件下,教师的主体作用的内涵也发生了重要变化

  一是当教师把工作重点从课堂教学转到导修导学上来的时候,教师必须通过参与合作开发与制作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注重和精心搞好教学设计。

  二是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放在首位。这是因为远程教育本质上是学生自主学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具有根本性意义。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内因——包括激发动机、端正态度、调动情绪、调适心态、改善方法等,往往比帮助学生解决几个具体困难或问题更具有本质的、长远的意义。教师要从以课堂教学为重心转移到更多地注意跟踪、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反馈的非智力因素的信息。总之,重在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三是要十分注意虚心学习,教学相长。在信息社会、网络条件下的教学信息具有多元性、多样性、平等性和多重感官性等特征,因此,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具有交互性和互补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相对比较年轻,思想敏锐,捕捉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往往捷足先登。教师应该虚心向学生学习,利用学生知识信息弥补自身知识不足。另一方面又要热心、精心指导学生如何获取有用信息。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历来是教师形象的道德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教师的人格魅力、人品威力则是教育学主、引领学生的无形力量。这无论在传统课堂教学,还是在现代远程教学中,概莫例外,只是发挥作用的途径、形式有所变化而已。正因为如此,教师必须以民主和平等的态度,通过交互来展示自身的形象,施加于学生良好的影响。

  【作者简介】 陈乃林,男,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校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