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构建和谐重庆系列评论之二

 sallypeng 2006-11-27
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构建和谐重庆系列评论之二

  日报 评论员

  民生是和谐之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高度关注民生问题。

  什么是“民生”,拿孙中山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就重庆而言,目前,关注民生,就是要关注群众就业再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可以说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重庆的重头戏。

  目前,我市经济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三峡库区、渝东南地区与都市经济发达圈相比较,发展差距较大,一些地区的部分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还有不少困难。构建和谐重庆,要求我们高度关注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急,并以强有力的举措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个人和家庭来说,就业意味着有尊严的生存和更好的生活;对社会来说,这是和谐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市有着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市情,未来5年,全市城镇将有270多万劳动力需要就业和再就业,农村尚有300多万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积极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把发展经济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把向外地转移城乡劳动力作为解决就业的重要措施,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尤其要通过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就业岗位,使劳动力转移和移民就业工作的目标落到实处。还要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把它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增强解决就业问题的针对性。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和谐社会的“安全网”、“减震器”。中国古代先哲就向往“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美好社会,今天,要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把古人曾经向往、但无法实现的梦想变为现实。这是保障我市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我市改革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要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不断创新、加强实践,逐步探索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能够“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难有所助”。

  全力保持社会稳定。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出现了新的社会矛盾,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新特点,探索化解这些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在解决好劳动就业、社会保障问题的同时,还要高度关注和积极解决医疗卫生、教育收费、收入分配、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库区移民、企业改制、安全生产、环境污染和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查找影响本地区本部门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找准群众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切实有效的举措,一个一个加以解决,使构建和谐社会的成效真正体现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上,体现在实现和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上来。同时,我们还要教育和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冲突,促进社会和谐。

  建设和谐社会为了人民,建设和谐社会依靠人民。关注民生,各级党委和政府就要把更多的目光投向普通老百姓,把更多的时间、精力花在为群众谋利益上,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关注民生,还要凝聚起全市人民的力量来共铸和谐。只有这样,构建和谐重庆,才会有发展的动力和坚实的基础。

 
来源: 华龙网-重庆日报  2006-11-25 06:52 编辑: 维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