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坚持不懈改善民生 ? 理论观点荟萃 ? 文库 ?

 天涯此时共书屋 2014-01-15

市委四届四次全会在总结2013年工作的基础上,为今年的发展勾画了新的蓝图。坚持不懈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市3300万巴渝百姓,不但是“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根本要求,也是市委市政府新一年的工作重心。

2013年,我市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目标,严守“五个坚持”的原则,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坚持既当期可承受、又长远可持续;坚持既解决民生实际问题、又持续提升民生整体水平;坚持既抓紧抓实具体民生项目、又着力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坚持增强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在全面推进各项民生事业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和抓好22件民生实事。

做好现阶段改善民生的工作,对加快重庆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处于“两个欠发达”阶段的市情,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性依然突出,社会事业存在不少历史欠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领域仍有很多难题待解,特别是与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相比,改善民生的任务还很繁重,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大决心、下更大气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真抓实干,常抓不懈。解决百姓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必须把工作落到实处、细处、深处。要在政策上进一步向民生倾斜,将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入民生领域,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顺应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收入等方面的新关切新期盼,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合理的民生诉求,积极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权益,真正做到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更需要眼光放远,统筹兼顾,完善与民生相关的制度安排。民生问题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头绪多、难度大,又往往具有阶段性特征,处于发展变化中,原有的问题解决了,会面临新的问题;基本的需求解决了,又会出现更高层次的需求。这就需要眼光放远,统筹兼顾地加快民生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强化和创新社会管理,才能为解决好民生问题提供坚实有效的制度保障。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跟时代同步、与发展相随的渐进过程。坚持不懈地改善民生,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政府职能,不断夯实民生改善的物质基础,既要全力抓民生、惠民生,又要从实际出发,立足现阶段的发展水平、自身条件和承受能力,将眼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有机结合起来,在改善民生中突出重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平稳、协调、可持续。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继续按照“五个坚持”原则,把改善民生的重点放在“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上。继续重点抓好城乡22件民生实事,统筹做好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住房、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防灾救灾等各项民生工作;加强物价管控,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事业重大设施布局调整规划,深化教育、医药卫生、文化体制等领域改革;创新社会治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我们要把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福祉,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