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天王宅(洪秀全的故居今何在?!)(转载)

 wangwanjun 2006-12-15

作者:molihua 提交日期:2001-12-12 09:33:00
寻找天王宅
    独庸生
    (来自榕树下)
                  一
    
      我一直对名人故居都不太感兴趣,因为我总是认为这些故居只不过是几间破旧的草棚和茅屋罢了,除了笼罩着的浓厚历史迷雾和心中的迷恋名人情结,余下得又有什么?西风残照的境界,是要故家陵阙才有韵味的,多小楼台烟雨中的感叹,总得有座楼台才显得应景,几间破旧的草棚和茅屋算是什么呢?实在没有什么可看,和值得看的。这是典型的地以人转的最好例子。但我又不否认这是缅怀,追忆,凭吊名人的一种方式,和探讨名人生平业迹和心路历程的一个途径,但这与风景无关,是历史了。所以我虽然不太兴趣,但也不反对,更不反感。有时一想反感得很有必要了,要不是名人便少了许多真实,许多动人的事迹便会少了根据和依归,也就少了许多韵味色彩了。
      真是抱歉,作为一个花县人,我竟然从没有想过要到洪秀全故居看看。除了读书学历史时,洪秀全的名字曾在我脑里驻留过一段时间,其余的日子里我就甚少想起。我对洪秀全的认识不多,全是从历史课本得来,只知他出生于花县,屡试不递,后得外国传教士点化,创立上帝会,在金田聚众起义,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皇,定都天京,前后历时十数年,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民起义之一。这不能全怪我,我想你随便问一个花县人,问他对洪秀全有什么认识,我想他肯定会莫名其妙,没准还不知谁是洪秀全呢?要不然,花县改县设市,又撤市建区,先后两次易名,曾全县征名,但又有多少个人会想到叫秀全市或秀全区,结果不是叫了一个令人莫名其妙的花都市,花都区吗?是因为这里盛产鲜花吗?但这里除了长草,花并不多,可这里却确确实实是洪秀全的故乡,是一个在一个世纪前曾将太平兴世的火种播种在半个中国的人出生的地方,试问全中国上下五千年能有多少个这样曾经的人呢?有什么理由不叫秀全区而叫花都区呢?你问所有的花都人,我相信没有一个能回答这个问题。只是有一点可以说明的,洪秀全与其太平天国的确被人们渐渐遗忘。
      纵观历史很少有象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有如些气象,但为何记起他的人总是不多。提起农民起义,涌上人们脑海的不是陈胜吴广,就是刘邦,朱元璋,李自成,但洪秀全不知为何总是被忽略,被遗忘。——虽然写太平天国的书有许多,但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就是不能给人很深的印象,至少不如前几位让人耳憝能详。在他的故乡还好依存有几间破屋,默默地在长着青草,在落日的余辉里,在孤月的清光下,露出一面的不解和无奈,但现在还有多少人知道,多少人记得,洪秀全是生于斯而长于斯,一个曾经风云的人物就是在这个破牢里走出来的。一个震惊历史的伟大农民运动是从这里拼出第一个火点?
      真得从没有想过洪秀全被冷落,被遗忘的原因。近看了余秋雨的一篇文章:《抱愧山西》。上面例举道至山西商人没落的原因,第一原因就是太平天国运动。从字里行间,作者对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好象并不认同,至少不见得认为值得歌颂,在行文中他有意无意称之为暴力行动,于是一个农行起义,一个反封建反剥削的的正义运动,被等同于一个反义的暴力行动。如果是一个清未遗老有如此言议,我倒还可理解,但作为一个身处社会主义社会的现代文人,居然对一次反封建的农民运动,视为野蛮非正义的暴力行动,真的不可理议的。文中还称到亥革命,作者不知有意还是无意没有提到解放内战。在作者的眼中山西商人的没落,似乎比推翻封建社会制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还要有意义和重量,似乎为了保护山西商人的利益,于是一切推动社运进步和发展的活动都应该禁止和停止。其实作者所说的破坏性,确实是事实,但何至只是太平天国如是?所有武力活动包括正义与非正义的,古时和现时的都存在其破坏性,我想不出有那一次起义和战争是不具破坏性质的,孤陋寡闻的我是不曾听闻,也许学贯中外古今的余秋雨教授,曾有听闻亦未可知。但因为其对当时社会产生的破坏而抹杀其历史思义,忽略其推动历史和社会进步发展的作用,实在是犯了文化上的无知和历史上的近视。如果不是一次次的农民的起义活动的延续,是不会有后来的命,也不会有解放战,如果不是一次次的起义有力地打击,摇动,削弱封建旧势力并鼓舞了更多的人出来反抗,出来争,我想也许封建制度不知那会继续多久?虽然破坏性是存在的,但这不减少这场正义起义或的意义。正如有谁会因此而否定孙中山领导的亥革命和毛泽东领导的解放战争的思义呢?
      因为余秋雨教授是一个大学者,也是一个名人,他的态度很能代表一部分人的观点,也许这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为什么洪秀全容易被人遗忘的原因吧。
    
    
                  二
    
      我突然感到很不安,心里象有什么放不下。历史的沉淀不幸被现实的旋涡搅起,让清晰变得有点混浊,却引人更多思考和回想。我突然想了解一下洪秀全的生平,但手头上没有任何资料,也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里迷迷糊糊,突然有一个孤影硬生生地闯入,灰布长衫,布巾包头,忧伤的眼神,仿佛向我目语,我刚想靠近,就马上飘开,但终始不肯消失。醒来还如历历在目,我一时想不起是何方神圣,后细想才默然意会,我想我是应该去看看洪秀全的故居了。忘记的人太多,是不应该的,由其是在他的故乡,很难解释此行的心情,好象并不是因为忘记的人太多,替这位古代的俊杰抱不平,洪秀全的生平和功过自有历史记载和评论,名垂千古,流芳万世已是不争的事实,谁会在乎一时的冷落和遗忘,更不用我“仗义执言”。好象也不是出于对英雄伟人一贯的思慕和缅怀之情,如此高雅的情操又怎会在我平庸的心胸中出显,更不会是出于对风景名胜的欣赏之情,我早说过象这样的名人故居不会有太大的欣赏价值,我向来是没有太大的兴趣的。但心头总是不能释怀,竟沉的,仿佛满怀心事般。
      许多人还在为新千年的到来欢呼喝彩,许多人还在为中国的入世在忙忙碌碌,许多的人还在祖国的和平统一而呐喊助威,而我却独自一人走在访寻洪秀全的路上,怀着一种莫名的情绪,一份不解的心情,越走心里越是迷茫,仿佛自已是在和现实和理想在背道而驰。在二十一世界的今天,我到底是寻找心中的圣地,还是在逃避现实呢?
      不谈政治,只讲经济,是广东旧有的传统。但近代历史却十分眷顾广东,洪秀全与太平天国运动太远了,可以不算,三原里的抗英斗争,规模太少,可以不计,真正拉开近代史的序幕的领导者孙中山不单是广东人,多次北伐的出发点和根据点不也是广东吗?还有黄花岗起义等等,到了现在的开放改革,不也是从广东开始?“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口号,响彻全国,引起无数的人潮和掏金热。造就了深圳,珠海夺目耀眼的东方的明珠。时下人人忙于下海,言必工商,又走回了不谈政治,只讲经济的老路上了。我所住的小镇也起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世界大了,视野广了,祖祖辈辈苦惯穷惯的,看见外面花花世界,不由垂三尺,于是对金钱的追求和一达到了一个疯狂以至失控的程度。
      洪秀全出长的村庄叫大布村,是一个偏远的小村庄。我在问准了方向和弄清大概位置,便走入一条幽深的小路上。路是新铺上水泥面的。幽深是因为其偏僻的原故。两边全是稻田,很少见到乡庄,即使有,也是稀落的几家,和我们常见的稠密人烟很不同。两边种满路树,虽然是九伏的天气,也感到丝丝的清凉。右边是一条河,沿路溯上,虽然不见有小船和行,但我相信在洪秀全的年代,人们的出入可能还得依赖这条河。左转右弯,左弯右转,不知走了多久,不知路的远近,仿佛永没有尽头(洪秀全故居在路的尽头处)。要不是明知不可能走错路,要不是确知就在前面,我可能没有信心走下去,说不定早就回头了。这么看来,洪秀全确实是离我们很远,很远。路上很少见到有人,就自已一个人,孤孤单单,彷彷徨徨,感觉开始变得不真实了。好象一步一步正走向那远古的年代,回到那陌生的岁月中去。
      我不知道当年洪秀全走在这条幽深的小路上,心里会想些什么。是在暗叹十年寒窗苦读,屡试不中,还是在心中酝酿着暴风雨前夕的宁静?但今天的我,试图踏着当年的足迹,寻访一些逝去的印记时,心里竟是这样的落莫与空虚。岁月的流逝,洗尽了痕迹,也产生了感情上的隔离和断裂。在物质化的现代,有谁会花心思思索这些无聊的问题呢,现在的人只是注意股票,地产,眼光全围在三餐一宿上打转。路的尽头,一幅古朴但有点苍凉的画面呈现在眼前:在广漠的天地间,远处是一排灰绿起伏的山岭,连绵成一道高低不平的屏障,半围着辽阔土地,那是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田,微风过外,翻起一轮轮的波浪,一座古旧的村庄在阳光下却暗淡无光,淹没在金黄色的田中。一条婉转的河流静静流淌。在孤零零的村庄过!只有村头那汪汪一潭池水,倒影着蓝天和白云,沉淀着些许的银彩。“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孤村。”是美,还是荒凉?我竟然说不上。金黄的稻田,象一张黄金的大毯子,青翠的山岭象碧玉的排设,如果没有这片小村灰暗破坏了这色泽的和谐,也许更令你陶醉。
      这个村庄真的很少,只有十多间的房屋,多是平房,少有楼房,破破旧旧,灰暗,但依然住着户户农家。在洪秀全打过水的井边,在洪秀全读过书的堂前,在洪秀全过凉的大树下,生活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一个个人漠然地,静静地在洪秀全打过水的井边汲水,在洪秀全读过书的堂前晒衣,在洪秀全亲手所植的龙眼树下闲谈,但他们的话题中绝少涉及到洪秀全,除了这几间破屋,在他们的却很少出现这些看不出他们的生活有那一点和洪秀全有关,更看不出这里因为曾经有过一个洪秀全而有什么特别或不同的地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百多年过去了,好象没有一丝的改变,我想,如果洪秀全还在的话,眼前的一切可曾让他感到熟悉?但这里的乡亲却是否令他陌生和困惑?谁也不认识他了,他离开得太久了,在这里他成了一个陌生人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毛哀。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对一切游子都是一种悲哀,对于一个英雄一个并不应被忘记而忘记的人更上升为悲剧。我徘徊其间,总是感觉洪秀全仿佛和这里没有多大的关系,几间泥屋,一间洪氏宗,一株龙眼树(据说是洪秀全手植的),还有屋前的池塘,在我心中却没法真实起来,和没法将眼前的一切和历史上那个纵横驰骋的洪秀全联系在一起。那池水也在烈日下显得冰凉和死寂,当年的风云难到没有一丝的沉落?要知道这小小的池水,曾经有一条龙在这里。“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昔时人已没,此地水犹寒”,易水水寒体现的是一种感人的悲壮和消沉的怀念,但在这里的却是悲哀和淡忘。洪秀全播种的火种,起的风云,现在早已熄灭,早已烟消云散。
    
    
                  三
    
      我又想到另一个问题:每什么封建制度能在中国持续如此之久,封建流毒更是“万寿无疆”呢?我知道许多学者都在研究,探讨这个问题,从各个方面加以祥尽的推断和论证。本来用不着,也轮不到我说些什么,因为洪秀全和前述的原故,我认为最主要的一条是就是中国人容易宽恕,习惯遗忘和逆来顺受。宽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故息养奸,遗忘有时就是苟且偷安,逆来顺受就是不抵抗,不争斗,任人鱼肉。我可以说在漫长的封建专制下,象洪秀全此类的农民起义实在是太少了,人人乐于苟且偷生,甘于被劳役,被剥削,被压迫,习惯于不抵抗,不争取,封建制度怎能不长治久安,万寿无疆?虽然我们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和知识来要求古人,但毕竟多一次起义就是对封建制度的多一份打击,就加速其消失,总是积极和有思义的。但纵观每一次的起义,试问有多少次是自觉,和自发性质的,若不是“官迫”从不会“民反”,若不是,实在活不下去,谁会冒天下之大不违,揭竿起义和聚众造反?绝大部分的起义的发起或多或少都带有浓厚的宗教和迷信色彩,都是以鬼神之言作为号召,加以推动。难道人没有自已的主张,不会为自已的命运努力,总得要虚无的鬼神作媒介?失败的,我们不多说,偶有成功的,如刘邦和朱元璋,结果也不过是是暴易暴,取得相对的平衡和得到短暂的休养生息而已,并没有彻底改变社会架构和制度。其实在众多的起义当中,极少有象太天国这样有着近代是就纯粹的反封建除了民族弱点外,就是统治者的统治手段的高明到家。在封建时代,统治者为了达到长治久安,实行压迫和剥削人民的目得,采用的方法中最常用也许是最用效的是防民之口与愚民政策。
      防民之口的本质也就是要人民学会宽恕,学会遗忘,习惯于逆来顺受,不抵抗,不取争。口者,说也,心中不平,自然会发乎于声,才会有一呼百应,才会有陈胜吴广的“王候将相另有种乎?”的质疑,才会有后来的“中国是我们的中国”的口号,才会度至有几千年不息的农民起义,才会有。可见防民之口的重要性,如果一群习惯于逆来顺受的的蚁民,哪怕是受着最大的苦难却从不会怨天尤天,不会怨声载道,从不会反抗,从不懂争取,只是一味地受忍,那还有什么可怕的呢,那还不是任人鱼肉,任由宰?可是口本来就是要用来说话的,如何可以让众人有口难言,或者有口才不会言呢?其中比较好,比较有效,而且相对温和,和隐蔽的方法就是实行愚民政权。愚民者,就是朦蔽,就是握杀一切的思想,推行极其封闭和闭塞路途,从根本上杜绝所有潜在的危险。始作俑者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为何要“焚书儒”,以至儒家思想主张的忠君爱国,仁义道德,三纲五常的思想可以推行千几年而不衰?为何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风云,从此一直没有再现?其根本原因就是符合统治都达到钳制人民思想,达到愚民目的的原因。最有代表性质是例子就是岳飞。每什么在众多的英雄当中要数岳飞最得深入民心,最得统治者的推崇。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岳飞所抗的金人,已是中国人,那为什么还是民英雄,代表中华民的最强音?为什么抵抗倭的继光,驱逐洋人的郑成功,没有不能此名?虽然在当时可以说得过去,但为什么将其神化,不惜穿凿附会,强加所谓的朱仙镇大捷之类的传说?朱曾指过,岳家军并不是传说中的勇猛,岳飞不死也不可能直黄龙的。只是因为岳飞一心保家卫国,抗抵外敌,对国有功有用,而且是愚忠的模范,宁愿枉死,也要存忠心爱国之心,更不许他人造反——岳飞镇压过杨么领海的农民起义。岳飞无疑是封建制度的捍者,虽然岳飞也爱国,其抗金也有思义,但如果君你看如果人人都是岳飞还有什么可怕,封建制度确定可以万寿无疆。所以统治者才会用心良苦,把岳飞捧了上天,为天下人立榜样。岳飞虽然确有值得哥颂的一面,却不幸成了统治者愚民的一个功具。我相信所有的统绐者都会喜欢岳飞,憎恨洪秀全这些农民起义,所以岳飞可以在西湖边千秋万载张扬国治天下的教义,收万世人景仰,而洪秀全等注定是要被忽略,被遗的。你看过多少农民起义者的坟墓,见过多少被供奉?中国可以没有岳飞(纵观历史,抵御外的不止是岳飞,如继光),但不能没有众多象洪秀全这种敢于反抗,敢于争的英雄。如果不是一次次的农民的起义活动的延续,是不会有后来的命,也不会有解放战,如果不是一次次的起义有力地打击,摇动,削弱封建旧势力并鼓舞了更多的人出来反抗,出来争,我想也许封建制度不知那会继续多久?可是没有人不识岳飞,却有几多人了解他们呢?
      可悲的先驱,可叹的被统治,被压迫的沉溺于宽恕,习惯遗忘,逆来顺受的大众呀。到可时才会清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