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卓越之道

 广南子 2007-01-01

卓越之道

研究表明,缺少天赋与不能出类拔萃无关,成功的秘密在于艰苦而严格的训练以及努力工作

作者: Geoffrey Colvin

什么让泰格•伍兹(Tiger Woods)成就非凡?是什么让沃伦 巴菲特(Warren Buffett)成为世界顶尖投资人?我们曾经以为自己知道答案: 因为他们生来就具备了从事各自职业的天赋。这正像不久前巴菲特对《财富》杂志所说的: “我天生就喜欢分配资本。”有这种天赋的人可谓万里挑一。你没有,就是没办法。

行 了,伙计,事情没这么简单。首先,人并不具备生来就能做某项工作的天赋,因为并不存在特定的天赋(对不住了,沃伦)。谁也不是天生的首席执行官,或者天生 就是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你只有通过长年、大量的努力,才能实现卓越。不是一般的努力,而是艰苦又严格的那种。比如巴菲特,人们都知道,他非常自律,把大量 的时间用于研究潜在投资目标的财务报表。对你来说,好消息是有没有天赋并不重要,天赋与卓越之间关系不大,甚至根本无关。你完全可以改变命运,甚至达到卓 越。科学家在多个领域里得到了惊人相似的结论。要知道,有天赋不意味有著智慧,不意味著有上进心,不意味著有个性特点。它只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可以让 人把某件事做得特别好。来自英国的研究人员迈克尔•J•豪(Michael J. Howe)、简•W•戴维森(Jane W. Davidson)、约翰 A 斯鲁博达(John A. Sluboda)在经过广泛研究后得出结论: “我们调查出的证据表明,拥有天赋并不能导致卓越。”

如 果想了解科研人员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让我们先考虑一下他们要解决的问题。几乎在所有需要艰苦学习的领域,绝大数人都是一开始学得很快,然后减慢,最后完 全停滞了。但少数人却能花上数年或数十年继续提高,最终达到卓越。人们不禁会问: 这是为什么?[佛罗里达大学教授 K•安德斯•埃里克森(K. Anders Ericsson)说,这是研究人员的“终极难题”。埃里克森等人是这一领域最杰出的研究人员] 某些人为什么能继续提高?答案要从对各领域杰出人士的长期观察说起。1993 年,埃里克森和他的同事发表了里程碑式的论文,自那以后,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进行了数十项研究,许多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体育、音乐和国际象棋上,因为对这些领 域的成就进行长期评估和制作图表相对容易。科学家们还考察了其他领域,其中也包括商业。

第一个重大结论是,不努力就不可能达到卓越。你可以认为,只要找到你有天赋的领域,你就会自始至终保持卓越,但这种情况并不存在。没有证据表明,一个人无需历练和实践就能获得优异的成绩。大量证据显示,即便最具才华的人,也需要 10 年左右的努力才能达到一流的境界。这更支持了刚才的“天底下没有免费午餐”的说法,而且它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研究人员称之为“10 年法则”。那么,该怎么解释鲍比•费舍尔(Bobby Fischer)的情况呢?他可是 16 岁就成为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了!实际上,这条法则对他也成立: 他曾精心钻研了 9 年。正如南加州大学的约翰•霍恩(John Horn)和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松永浩美(Hiromi Masunaga)所注意到的,“10 年是很粗略的估计,大多数研究人员将它看成是最低值,而不是平均值。”很多领域(如音乐、文学)的杰出者要经过二三十年的时间才能到达巅峰。

所以,卓越可不是能够信手拈来的,而是要经过艰苦努力。但光努力还不够,因为很多人努力了几十年也没有实现卓越,甚至没有取得大的进步。只有那些花大量时 间进行“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的人,才可能成为本领域的佼佼者。“刻意练习”的行为,力求改善成绩,超越自己的能力,对结果做出反馈,并进行高水平的重复练习。举个 例子说,大多数高尔夫球爱好者的水平无法提高,这是因为,仅仅打出一桶高尔夫球,那不叫刻意练习。用 8 号铁杆击球 300 次,力争将球打到距旗杆 20 英尺以内的成功率达到 80%,不断观察和做出相应调整,每次都练上几个小时──这才是刻意练习。持之以是关键。埃里克森说: “我们发现,各领域的精英每天花在练习上的时间都是相同的,周末也是如此。”

在相当多的领域里,都可以找到同样的证据。埃里克森和他的同事研究了一群 20 岁的小提琴演奏者,最好的一组(由音乐学校老师评定)平均每人做过 1 万小时的刻意练习;较次的一组为 7,500 小时,再次的一组为 5,000 小时。在外科、保险销售和几乎所有体育项目上,这种情况无一例外。刻意练习越多,成就越大。大量的刻意练习,就意味著卓越。
不是所有的研究人员都赞同天赋无稽论,但他们并非反对这一观点的核心,只是对边缘的问题持有异议。首先,有些东西不可计量。两位运动员也许同样努力,可如 何解释新英格兰爱国者队(New England Patriots)四分卫汤姆 布拉迪(Tom Brady)可以在比赛的最后两分钟有更胜一筹的表现呢?还有,研究人员曾提到,有些神童在非常小的时候就学会了说话、阅读和演奏音乐。但调查表明,这些 情况一般与他们父母有很大关系。此外,很多神童并没有在他们小时了了的领域里到达卓越,而很多佼佼者在小的时候表现平平。当然,部分重要的特质得分来自遗 传,但与体格、极高的智力相比,这些因素对他们从事的职业的影响并不大,只是导致了他们不去从事某些职业。身高只有五英尺,肯定没法去全国棒球联赛 (NFL)当前锋,七英尺高的人也参加不了奥运会的体操比赛。而且,这些限制也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大。埃里克森指出: “有些象棋国际特级大师的智商只有 90 多。”研究做得越多,刻意练习理论就越发得到证实。
从所有这些学术研究中可以看出,杰出者多年来在做什么。举几个例子。20 世纪最伟大的演讲者之一温斯顿 丘吉尔不断地强迫自己练习演讲。据说,钢琴家弗拉吉米尔 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讲过: “一天不练,我能听出来;两天不练,我妻子能听出来;三天不练,全世界都能听出来。”他绝对称得上是魔鬼练习者。同样的话,也可用于作曲家伊格纳斯 帕德 鲁斯基(Ignace Paderewski)和歌唱家卢奇亚诺 帕瓦罗蒂(Luciano Pavarotti)。许多杰出的运动员都以日常训练严酷著称。在篮球方面,迈克尔 乔丹的训练强度超过了他的球队,尽管球队的训练已经十分艰苦。(乔丹 并不具备很高的篮球天赋,要不然,他也不会落选高中时的球队。)在橄榄球方面,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接球手杰里 莱斯(Jerry Rice)先后被 15 支队伍弃用,因为它们觉得他太慢了。但通过极为刻苦的训练,他终于将其他选手甩在身后。泰格 伍兹是研究结论的典型例子。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18 个月)就教他打高尔夫球,并鼓励他刻苦训练。到他 18 岁成为美国业余冠军赛最年轻的冠军时,他已经练了至少 15 年。和研究结论一致的情况还有,他每天都要长时间训练,从未停止过改进,甚至两次改变他的挥杆动作,因为这样可以提高成绩。

无论是科学证据还是坊间传闻,似乎都压倒性地倾向于认为,刻意练习是成大功之母。可是有个问题: 商业该怎么样练习呢?实际上,商业的许多元素是可以练习的。演示、谈判、评估、解读财务报告……这些都是可以训练的。然而,这些还不是取得卓越管理成就的 根本所在。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你能够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凭借不完善的信息做出判断和决策、与他人沟通、寻求信息,这些东西也能练吗?能练,但练的方式与演奏 肖邦的练习曲是不一样的。

毋 宁说,这种练完全是去做你已经在做的事情──你在工作中已经形成了习惯性做法,而你需要对这些做法做一些重大的变更。首先,你可以给每项任务制定一个新目 标: 不要仅满足于完成,而要设法做得更好。写报告需要资料的寻找、分析和提交,每一项都能加以改进。主持董事会会议需要最深入理解公司战略,对未来的市场变化 要有一种条理清晰的看法,并且为讨论定下基调。每个人所做的每项工作,从基础的到最高级的,都可以改进。

有 了这种心态,人们就有了新的工作方式。研究显示,这样的人处理信息时更投入,记忆更长久。他们想更多地了解有关工作的信息,并寻找更多的视角。他们接受更 长远的观点。这种观念在他们具体行动时依然存在。他们不只是在工作。从更深的意义上说,他们在是积极改善工作。研究一再表明,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别极为重 要。例如,一位业余歌手在上歌唱课时,会认为这是一件好玩而且能释放压力的事。但对职业歌手来说正相反: 他们在课上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改进他们的演唱上。同样的行动,心态不同。

反馈十分重要。在商业中得到反馈并不难。但大多数人不是去寻找反馈,只是等著它来,一半人还希望它不要来。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领导力开发主管史蒂夫•科尔(Steve Kerr)说,没有反馈,“就像隔著一道垂至膝盖的帘子打保龄球。如果你不清楚你的成绩如何,会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你不再长进;第二,不再关心。”在有些公司,定期反馈是一种文化,如通用电气。要是你无缘得到反馈,就自己去把它找出来。

在 此过程中,你的目标之一是建立研究人员所说的“业务的思维模式”,就是让各种元素共同配合、彼此影响的模式。在这上面下的工夫越多,思维模式就越宽广,绩 效增长效果就越佳。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的头脑中始终保持一个能改变世界的技术行业的模式,审时度势地改造英特尔(Intel);微软(Microsoft)的创始人比尔•盖茨 (Bill Gates)也有同样的绝招: 身处 PC 时代的曙光,他看到让人人桌上有一台电脑的目标可以实现,而且会创造出极其巨大的市场。约翰 D 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也预见到,石油会成为改变世界的新行业。拿破仑是这类人当中最杰出的。他不但能考虑一场大战中的各种因素,更重要的是,他还能在 这些因素发生意外变化时迅速做出反应。刻意练习好处多多,很值得一做,但还必须有个条件: 要有常性,不能一曝十寒,否则毫无益处。

对大多数人来说,工作已经够辛苦了,不能再苦了。上面那些做法实在太难、太苦,他们几乎不会去做。又苦又难是肯定的。要是卓越那么容易实现,岂不人人都能 做到了?这把我们带向有关卓越的最深刻问题。尽管专家们了解很多能产生卓越的行为,但他们对这些行为的来源却知之甚少。一项研究报告的作者认为: “我们仍不知道是什么因素促使一些人从事刻意练习。”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授诺尔•蒂希(Noel Tichy)说: “有些人比别人动力更强,对于这个问题,我答不上来。”事实的关键在于,我们并非受制于天赋。我们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奇怪的是,人们不太接受这种观点。他 们还是愿意相信,只要有天赋,求名求利便轻而易举。但这种观点却悲剧性地限制了人们的成长,因为生活不可避免会遇到障碍,人们在此时会认为自己没有天赋而 放弃。

也许我们不能期望所有人都达到卓越。这样的要求太高了。但令人振奋和感到解脱的消息是,卓越不是为少数人准备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卓越。

译者: 古正

 

丰富你的大脑

追求卓越,不一定要心无旁骛。信不信由你,你的正当爱好可以使你有更出色的表现

 

作者: Jia Lynn Yang Jerry Useem

约翰•巴尔(John Barr)来说,各种事情在 1990 年凑到了一起。他离开了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开办了一家从事公共事业企业合并的投资银行--巴尔-德夫林公司(Barr Devlin)。他回忆说,在那时,“一个带著加勒比腔调的声音进入了我的脑海”。事情是在他开完一个董事会会议后驱车回家时发生的。他说: “我已经训练好自己,在这类事情发生时不去怀疑。我停下车,把它记下来。”声音听起来像是这样: “Things unseen count coup on you. The ant, wid its nose… For necrosis try Ibn‘s toes, Ibn‘s ear , then turn away。”巴尔还说: “在随后两周,这个声音不断响起,我汇集了几千句诗。”当中许多是在飞机上和凌晨 3 点得到的。巴尔说,他在这个时刻头脑最清醒。到他的六部长诗(用一位名叫“伊本 奥普西特”的加勒比黑人诗人的口气写成)出版的时候,他已经发表了四卷诗集,并帮助创建了 National Gas Clearinghouse 公司,该公司现名“Dynegy”。

大 约在公元前 42 年,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在他的第 17 条箴言中写道: “同时做两件事,等于一件都没做。”巴尔显然打破了这种说法,他写诗的同时还投身银行业。达 芬奇一生至少从事过六种职业。康多莉扎•赖斯 (Condoleezza Rice)是高水平的钢琴家,当国务院的副业不忙时,她和马友友一起演奏勃拉姆斯的奏鸣曲。我们称掌握了两种技艺的人为“多能者”,这样的人非常稀有。迈 克尔 乔丹虽是篮球巨星,但也打不好小联盟的棒球。那么,既然你不大可能同时成为顶级的摔跤手和销售经理,你是不是应该心无旁骛地把精力投入到一项追求当 中去呢?
简单的回答是不。简单的解释是可塑性。

事实证明,我们的大脑并不是铁板一块。它影响了我们的行为,但我们的行为也影响了自己的大脑。比如说,一个园丁若对工程学有了严肃的兴趣,他的神经元会在 从前孤立的区域间形成新的通道。哈佛医学院的神经学教授阿尔瓦罗•帕斯卡尔-列昂(Alvaro Pascual-Leone)说: “只做一件事,很可能是个错误。如果你做多件事,会在每件事上都有所进步。”换句话说,练习一项技能所带来的好处,并不局限于那项技能,而是可以被转用于 其他方面。科学家在对人类学习运动技能过程的研究中确认了这一点。在 2004 年《认知神经科学学报》(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中,密歇根大学的拉杰尔•塞德勒(Rachael Seidler)对我们所学的运动技能只限于特殊环境与任务的传统观点提出了疑问。她发现,在让研究对象学习了 5 种不同的使用操纵杆的技能后,“研究对象展现出多种技能学习范式,他们通过这些范式,可以获取有关技能学习过程的可转用的一般性知识。”

科学在证实交叉训练大脑的好处,而一些人早就感觉到了。你可以去问问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彼得•佩斯(Peter Pace),为什么他在读研究生时学习的核动力推进系统对他来说不可或缺。2005 年,他对《财富》杂志说: “我并非每天都在应用这方面的知识,但它教给我思考问题的方法,比如形象化、概念化,这些是我每天都要用到的。我的思维甚至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运用了这些资源。”

然而,要加强神经元通道,我们必须重复练习。帕斯克尔-列昂说: “这就好比在沙滩上行走,每次走过时,你都会改变沙子。但只有不断走过同一处沙子,你才能留下永久的印记。”光是翻翻核推进系统入门书,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此 外,我们的技能越多,可用的神经通道也越多。花旗集团(Citigroup)的全球财富管理副总裁皮特•道金斯(Pete Dawkins)说: “它们就像你意识里的仓库,你可以进入到里面,找到针对完全不同的事务的真知灼见。我认为,这些仓库越大、越多,你看准问题的可能也越高。”道金斯本人的 履历难以超越,他先后担任陆军准将、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合伙人、贝恩公司(Bain)的咨询业务主管,还领取过罗兹奖学金,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伍德罗•威尔逊学院学习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1958 年,他又获得了海斯曼杯(Heisman Trophy,颁给全美国最佳大学橄榄球运动员的奖杯──译注)。

道 金斯与《财富》杂志的谈话海阔天空,涉及超椭圆曲线(一种应用于城市规划的数学图形)、英国语言哲学等多种话题(他 20 多岁时在牛津学习过)。他说: “这是一门精细研究单词和词组含义的学问。那时我觉得它没有什么意义。但现在我觉得人们出现分歧时的争吵十分有趣。他们的表述不够严密。这门学问锻炼了我 的思维,让我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人们在说什么?他们想说什么?”

诗 人约翰•巴尔也在两个方面体验生活。他强调: “生意场是外部世界,诗人的天空属于内在真实。”慢慢地,巴尔看到他的两项事业中隐藏的共性。他说: “它们都属于从混乱中理出头绪的活动。”通过努力解决性质完全不同的难题,他培养起了自己的一种悟性,这种悟性被运用到了他的正业当中。“长期接触诗歌, 使人更能容忍不确定性。我觉得,这使我更好为顾客做咨询,更好地做决策。”

所以,下一次你考虑如何改进工作的时候,不妨拓宽你对成就卓越之道的见解,接受不相关的事物。道金斯在谈到他的多种爱好时说: “我觉得非常幸运。它给我的生命增添了很多色彩。如果我只走一条路,就黯淡许多了。”

殊途同归的事情时有发生,超乎你的想象。2002 年下半年,诗歌基金会(Poetry Foundation)收了 1.8 亿美元的巨额捐赠,它想找一个新董事长规划它的财务。它找到了约翰•巴尔。

多能者

精通不止一种技艺的人少而又少

利奥纳多•达•芬奇
画家、雕塑家、解剖学家、发明家、数学家

查尔斯•爱维斯
作曲家、保险巨头、
“不动产规划”的发明人

戈登•帕克斯
《生活》杂志摄影师、
《铁杆神探》(Shaft)
导演、作者、音乐家

托马斯•杰佛逊
总统、建筑师、小提琴家、弗吉尼亚大学创办人 华莱士•史蒂文斯
诗人、担保债券方面的
律师


伯尼•威廉姆斯
扬基队外场接球手、
拉丁乐吉它演奏家


译者: 古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