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韦钰的个人BLOG

 callmewsj 2007-02-08

这一年又在匆匆之中逝去了,我怀着感恩的心情辞别2006年最后的时日。

 

这一年在我的工作上,两件事是值得高兴的。一件事是“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内容标准的试用本问世了;另一件事是我们在学习科学研究方向上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我很高兴在11月份获得了国际儿童科学普及奖(: International prize for the scientific literacy of the children of the planet).以我在《西部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和“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中的工作为标志,我的文章被入选而刊登在《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60年做出贡献的60位女性,60 women Contributing to the 60 Years of UNESCO》一书中,此书于11月份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执行局会议上正式发布。

 

以我的经历和年龄而言,获得这些奖励本不应感到十分兴奋,但是因为它们是对“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的肯定,来得正是时候,因而也显得更为珍贵。

 

正如我在Purkwa奖颁奖仪式上所表达的那样,我怀着感恩的心情,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国内和国外的同行和朋友;感谢我在东南大学的同事和学生;感谢“做中学”试验区的教师和领导;感谢李嘉诚基金会和GE基金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感谢我们的孩子,包括我的孙子,正是因为他们,因为我对他们的爱,给了我从事儿童科学教育研究和实验的动力和快乐。

发布于12月30日 10:13 | 评论数(42) 阅读数(1573) | 我的文章

在一次不常遇到的旅途中,考虑了明年的博客计划

汉博中心正在对来自陕西农村的30名教师进行为期两周的集中培训,这是在李嘉诚基金会支持下开展农村“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的一部分。约好26日我会回到南京去看望他们,并且讲一次课。这本来是十分平常和普通的事。这几年我经常回南京,单程飞行时间不过一个半小时。
没想到南京遇上了几十年未见的浓雾,飞机无法降落,整天的航班都取消了。我等到下午两点多,只好决定改飞上海,然后坐晚上八点半的火车回南京。所乘的列车是上海发往乌鲁木齐的特别快车,只有硬座,但是由于有上海“做中学”试验区曹坚红老师的帮助,幸运地买到了有座位的票。
上海火车站建得很好,可是人真多,显得很乱。上车以后更是没想到,车厢里,人塞得满满的,连过道都站满了人,有的干脆坐在走道里,睡在放在过道的行李上。乘客一般都带了很多很重的行李,在抢行李架的位置。有一件相当重的行李居然还从行李架上跌落下来,险些砸到下面的乘客。这种情景我还是在七十年代遇到过,没想到三十多年以后,不是在西部,不是在农村,而是在我国东部最发达的地区,仍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也许是我少见多怪了。周建中博士专程从南京赶到上海陪我坐车,如果不是靠了他的帮助,我可能不能顺利地回到南京。这次意外的旅行经历,让我有了一点体验。我们在某种生活圈子里生活久了,会忘记很多东西,以致会形成一些过于乐观的估计,习惯于一些表面的浮华,在挥霍浪费之中麻木。
也许是有了那么一点感触,27日上课连续地讲了两个多小时没觉得累。我讲的题目是“从心智、脑和教育的视角,研究学习者和学习过程”。讲完课,

接着又坐火车去上海,转飞机赶回北京。因为南京的浓雾仍然没有散去,飞机不能降落,长江的轮船停航了,高速路也封了,南京对外的交通只剩下火车了。

在摇晃的火车里,我在想,今天的课老师们听懂了吗。虽然我把讲课的幻灯片留下了,他们能用吗。我清点了一下,列出了我在博客上已经写了的17篇有关的文章,它们是:

1、    儿童情感能力的培养               

2、     脑与教育                          

3、     脑与教育学习札记(1)-“做中学”与社会建构理论

4、     脑与教育学习札记(2)- 学一点有关脑的基本知识

5、     脑与教育学习札记(3)- 关于脑的功能分区

6、     脑与教育学习札记(4)- 脑与音乐

7、     脑与教育学习札记(5)- 什么是学习?

8、     脑与教育学习札记(6)- 了解突触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      

可以给教育什么启示?

9、          脑与教育学习札记(7)- 突触保留得越多越好吗?

10、      脑与教育学习札记(8)- 脑中不同的记忆系统

11、      脑与教育学习札记(9)- 情绪、情感、心情和情绪能力

12、      脑与教育学习札记(10)- 美国伊利诺州的社会情绪能力

学习标准

13、      脑与教育学习札记(11)- 关于儿童特殊识字功能的讨论

14、      脑与教育学习札记(12)- 有关早期儿童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15、      脑与教育学习札记(13)- Kuhl的研究告诉我们什么

16、      脑与教育学习札记(14)- KagenFox关于气质的研究(1

17、      脑与教育学习札记(15)- 在恐惧情绪神经回路中的杏仁体

 

但是这些内容比较零散,不系统,前后衔接不够好,又没有图,可能很难用。趁我又坐在火车里,昨日的那点感触还没有散去,我给自己定下了明年写博客的计划:试着把“脑与教育学习札记”写下去,并且把它写成可以对不同对象使用的多媒体课件,用博客的平台来授课和交流。试试吧!

教育随笔还会写下去,虽然“卸任”了,“交棒”了,有两件事还得讨论,甚至争论,直到落实。

1、    应该十分重视儿童的科学教育。从幼儿园到小学连续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并把科学课列为小学的核心课程之一。

2、    应该大力提倡和支持实证性的教育研究,加快年青研究队伍的培养,在经费上设立专项予以支持。

这两件事去年都写了政协提案,我得到对第一个问题的答复是“我们的重视已经到位了;对第二个问题的答复是“有了博士点基金,研究经费已经够了”。真是应了那句“最怕没有感觉”的话,所以还得讨论。

 
 

发布于12月29日 9:45 | 评论数(24) 阅读数(1031) | 我的文章

《居里夫人的科学课》中文版序

我们很多人都熟悉居里夫人的事迹,会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谈到她对科学的贡献,她崇高的人品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大概不是很多人了解她对科学教育的观点和曾经有的一段亲自从事儿童科学教育的经历。虽然近十年来,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每年都不止一次地要到巴黎去,但是直到去年,我才得知巴黎有一个居里夫人的博物馆。得知以后,立即就去参观了。居里夫人的博物馆不大,就是一座小楼,它也是居里夫人最后进行研究工作的实验室。我到居里夫人博物馆参观时,刚好遇到了一群儿童,他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边参观,一边在写一张问卷上的问题答案,进行着探究式的学习。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见我对儿童的学习饶有兴趣,主动向我推荐了这本新出版的有关居里夫人教学活动的书,一本记录着在一个世纪以前,一位科学巨人所进行的科学教育实践的书。我立即感到这是一本值得向国内推荐出版的书。现在,我很高兴地看到,经过译者和科学出版社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在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的赞助下,这本书正式出版了。我想我们的教师、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会喜欢这本书,因为它用具体的、生动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一位科学巨匠是如何进行科学教育的。围绕着物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通过提问,启发儿童自己实际动手进行探究。那些看来十分不易掌握和运用的科学概念,学生在愉快的、充满好奇的主动探究中,完成了“做中学”的过程。没有从背诵枯燥的定义出发,但是处处体现了科学的逻辑推理、定量研究、严格的实验步骤以及集中对科学概念以及科学概念之间联系的反复强调。在愉快的“做中学”过程中,不是忽略了知识,而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重要的知识,让学生学会掌握“一”,以便能“举一反三”。这些,对我们当前进行的科学教育改革都会有重要的启示。同学们也会从阅读这本书中受益,了解到科学是那么的有趣,而且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科学家和科学工作者应该认真读一读这本书。连居里夫人都有时间关心儿童的成长,亲自进行儿童科学教育。那么,在今天,在我们面临知识社会即将到来,我国要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巨大挑战面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儿童科学教育和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的重要事业,看成是我们理应进行的工作。认识到,我们对此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韦钰2006年11月于北京

发布于12月20日 12:06 | 评论数(17) 阅读数(1384) | 我的文章

写在“交棒”之时

自写博客两年来,我写的文章也不少了,这些文章不仅是我写的,也是我一个一个字敲入电脑,一张张幻灯片制作出来的。开始几乎是每天写,以后是几天一篇,最近两个月停笔了一段。原因不仅是因为忙。忙也是忙,去了法国和美国开会,在国外17天,加上准备时间和旅途,回来以后的休息时间,就几乎是一个月了。剩下的时间就是间断地在参加国内的学术会议。盘点下来,也有七、八个之多,这还是挑着参加和学习科学与科学教育两个领域有关的会议。我真正停了一段笔的原因是在思索我下面该做什么和写什么。
2002年夏季从教育部的一线岗位退下来以后,想的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学习科学研究和推动“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当你有明确的目标,特别是面对不同意见的争论时,我感到特别地有劲,有激情,有效率。现在对这两件事似乎争论不大了,它们可以比较顺利地发展了,我反而觉得不知做什么好了。
经过这一段的忙碌,我对自己工作目标的选择原则有了新的补充。对我来讲,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还应该是年青人还需要你做的事;要保持进取的态度,也要学会适时的退下来。
       
10月份我回到南京,出席了一次中学同学的聚会。我是1956年从南京师范学院附中高中毕业的,这次聚会是50年以后的重逢,大部分同学都是50年之中我没有再见到过的。相见以后,你可以感到时间的威力和无情。人真的很奇怪,和年青人与孩子在一起时,你反而觉得你还年轻;和老同学在一起时,你会觉得无情的岁月已经把你带入了老年。和年青人在一起的时候,你会觉得很多事你还需要去做,和老同学在一起的时候,你感到真应该安度晚年了。
去年我写了一篇文章“写在卸任之时”,写的是我从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位置上退下来的事。自陆祖宏教授接任学习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职务以来,中心发展得很好。今年六月成功地举行了第二次国际儿童发展和情感研究的会议,通过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立项评估,进行了建立新专业的申请。特别是科研取得了新的进展,MAO基因可以从人的吐沫里进行检测了。这月初,我应邀到美国开会,国际上十几位神经科学家和教育家一起商议如何在学校里建立研究机构-教育发展史上一个新的开端。大家建议首先应该建立数据库、运用生物医学工程的手段测量生理量,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评测面部表情。这样的讨论结论令我们十分兴奋,这正是我们学习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思路和实践。
“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可以说已经进入需要在国家层面扩大试点的阶段。“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正式启动已经五年多了,如果从了解学习国外经验开始,已经超过十年了。至今为止十多年“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的历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9942000年的预备阶段;20012003年的启动阶段;20042006年的探索阶段;希望下面能开始一个新的阶段,进入由政府主导,教育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携手推动的扩大试点的阶段(见附件)。
东南大学领导十分支持,成立了以叶善专教授为首的研究集体,其中的六位年青骨干在今年都相继到加拿大和法国接受了专门的培训,在GE项目的实施中证明了他们的才华和能力,下周就要开始对陕西农村教师进行培训了。因此,我决定“交棒”了,以后在推动“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中退居“顾问”的地位。
我还会参与这两方面的工作,本着自己想做的和年轻人需要我做的两个原则,不断地寻求新的生活和工作的乐趣。
附:关于“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进展的简要小结
《一》“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
2001年,教育部和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倡导和推动了这项有重大意义的科学教育改革在中国开展,取名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即在幼儿园和小学中进行的基于动手做的探究式学习和教育(Hands 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 and Teaching ),旨在促进我国幼儿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实现
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科学家和教育界合作的IAPInterAcademy Panel,国际科学院联合组织)的IBSEInquiry Based Science Education,基于探究的科学教育)网络


《二》 “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发展的历程
准备期: 1994 2000
了解国际动态后,经批准,决定在中国开始试点
第一阶段: 2001 2003
中国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共同在中国发起做中学科学教育试验确定了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的九项原则
在四个城市:北京、上海、南京、汕头各选择一个区内的部分学校启动试点。
建立网站www.和学习科学研究中心
建立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翻译国外资料
50名教师到法国培训,500名教师在中国接受法国教师培训
出版了第一批中国的案例
第二阶段: 2004 200610
试点区扩大,大连加入
在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发展和出版教师培训教材《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开始了第二轮的教师培训
确定工作流程,形成内容标准初稿,编写案例,进行试点教学
组织国内外专家对内容标准进行研讨
2004-2005的探索和再认识的问题
1,什么是探究式科学教育?
2,为什么应该选择5-12岁连续进行?
3,探究式科学教育的教学指导理论是什么?
4,在探究式科学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是什么?
5,探究式教育中是否需要概念体系?
6,探究式科学教育应该有什么样的教材,它们是怎样编写的?
7,怎样在教材编写和课堂上考虑进行发展性评估?
8,如何编写教师培训教材和进行教师培训?
一些有关的原则问题
1,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主动的探究过程和在学习共同体中互动的过程,不是学生的自我发现、自主学习。
2,有效的学习需要构筑在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之上
3,有效的学习需要将有关事实的知识和概念的框架相结合
4,有效的学习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
5,有效的学习需要采用在学习过程中发展性评估
6,什么年龄段合适?应该在512岁连续进行
7,社会情绪能力( Social Emotion Competency)培养的重要性.
关于内容标准的讨论
1,内容标准是否应包含所列出的内容?
2,领域的选择是否恰当和表述准确?
3,概念的分层分解是否妥当和准确?
4,这些概念是否是儿童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5,学生能否掌握这些概念?
6,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学习内容是否合适?
7,社会情绪能力的学习内容是否合适?
两次国内外专家研讨会
1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内容标准研讨会,北京,2006924-26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持,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学院参与,东南大学承办
2France-China Meeting Learning by Doing/La main a la pate, Rocamadour, October 23-27, 2006
第三阶段(建议):200610
发布做中学内容标准试用稿
希望能形成政府主导的局面,在教育部、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下进一步扩大试验工作
继续在评测;科学教育和语言学习的结合;农村、少数民族地区以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中开展科学教育的实验和研究

发布于12月15日 19:30 | 评论数(29) 阅读数(1165) | 我的文章

信息技术如何改变着教育

因为杂志社和会议索要我在亚洲开放大学会上的发言,我把英文讲稿又译成了中文,顺便也发表在这里。最近,去了一次法国,又忙于“做中学”内容标准的定稿。所以,有一段时间没有写博客文章了。

 

主席先生,
女士们,先生们,
 
有机会出席今天的大会,并和许多朋友们相聚,我感到十分的荣幸。下面,请允许我,就信息和通讯技术(ICT)发展对教育的影响,进行一些反思;并尝试对远程教育在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作一些探讨。


正如国际上大家一致公认的,教育不是一种消费,教育是国家、民族、社会、家庭和个人对未来最重要的投资。教育为我们孩子、家庭、民族、国家和世界准备着未来。教育必须面对未来,并对未来负责,虽然对我们大家来说,预测未来,并非易事。


让我们尝试列出一些对未来的看法,例如:
1.              预计在40年以后,将会有90亿人口生活在我们的地球上;
2.              人类将面对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
3.              全球化将进一步变成现实,不管人们是否欢迎它;
4.          科学和技术将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它们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  影响方式和程度将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尽管我们无法准确的预见未来,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确信,那就是准备未来要靠教育。

 
在世纪之交,曾经有不少人对ICT和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它们对教育的影响作过许多预测。在不同的这类预测中,我想介绍2003年12月,在日内瓦由联合国召开《信息技术和社会》高峰会以前,我们一些科学家聚集在一起,研究科学家对这个论题的观点时,美国Santa Fe研究所所长 Robert Eisenstein博士的观点。他的预测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技术发展的预测;另一部分是对教育变化的预测。在对技术发展的预测方面,他的观点是很明确的,很清晰的。他列出:1.将以惊人的速度实现技术的改善和进步; 2.以不同方式获取海量信息的人数会增加;3. 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将会降低。他预测的第二部分是关于ICT对教育的影响。他在预测教育变化的时候是非常谨慎的。他说教育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有可能使人类受益,但是我们还处于起点处,我们还不知道它如何变化,至少再有25年,我们才能比较清楚。他对教育变化的预测几乎没有什么具体的内容,风格和预测技术的变化完全不同。
 
如果我们回想一下,即使在今天,我们还会经常看到和听到这样一些乐观的预测:由于新的信息技术可以向人们提供在任何时刻,在任何地方,任何学习者需要的学习内容,所以教育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和飞跃,开放大学将会逐步替代有围墙的传统大学。学校里的信息设施建立了,教育质量就实现了飞跃等等。
 
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年实际上发生了什么变化。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世界上有246个国家和地区的九亿三千万人,通过三亿五千万部电脑连接到互联网。在中国,近几年互联网的用户增长率达到
18.9%。2006年7月统计,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一亿两千万人,中国已有八十万个网站,在城市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18%,而广播电视几乎可以到达每一户中国家庭。获取和存储信息变得越来越便利和便宜。以储存为例。在过去的30年里,储存一百万字节储存器的价格下降了一千倍。在1973年它的价格接近十万美元,是购买一座房子的价钱,而现在购买它的钱,只够买一听可乐饮料。
 
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的确加快了信息、资金、物品的流动速度,产生了新的产业和盈利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民意的表达方式。但是,人们对教育会发生飞跃,教育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的预测并没有变为现实。教育的确在进步,
但是,根本性的教育变革并没有发生。例如说,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高等教育的确发展迅速,高校在校生已经超过两千万,这种发展主要体现在数量上,而不是质的变化上,是传统高校在原有体制下的扩充,几乎没有运用开放大学和网络学院的形式。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实验室主任沈瑞民教授的报告里提到一个统计数据:中国重点大学网络学院2003-2004年的招生数仅为四万人,只占高校总招生数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自然要好得多,但是它在高等教育中的相对地位可能没有明显提高,说不定整体来看,还有下滑的趋势。
 
让我们来看看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情况。即使在发达国家,例如像美国,互联网和电脑在教育中的运用已经很普遍了,上网已经成为了美国年青一代的生活方式。有文章报导,在美国12-17岁的年青人87%,大约两千一百万人经常使用互联网。但是,他们使用互联网主要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例如像收集和分享信息,和其他人,包括同学和老师,讨论和进行合作学习,写文章和通信等。其中的78% 大约一千六百万人在学校里上网。显然,对他们来说,网络和ICT只是一种工具,是用于完成学校教育框架下学习过程的一种手段。


在中国的中小学里情况也类似。近几年,中国的基础教育同样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普及全民教育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这些新的进展有:义务教育法的重新修订和颁布;中央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特别扶助;新的课程改革的推行;对西部中小学远程教育建设投资超过一百亿人民币。它主要以三种方式-送光盘、卫星接收教室和电脑教室实施。但是遗憾的是,除了像上海广播电视大学等一些少数的地方广播电视大学以外,大多数广播电视大学和大学没有参与这个工程。
由于缺乏资源和教师的引导,小学的电脑技术课主要在教学生打字和玩游戏,中学大多数在忙于应付考试。对运用新技术的效益及其产生的负面效应,已经引起了家长、社会甚至政府部门的关注、忧虑、甚至抨击。中央六个部委办多次发布管理条例,严格限制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在新闻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有关网络负面效应的报道。这些情况的出现,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问题出在那里?这是我们应该要总结和反思的问题。
 
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缺乏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对教育变革的科学研究。实际上,技术只是一种工具,一种去实现我们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工具。运用新技术不是目的,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运用新技术去实施良好的教育,培养我们所需要的人才才是目的。众所周知,一般情况下教育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飞跃的。中国的古训就明确地提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是我们常常会急功近利,把古训忘掉了。今日。从广义上讲,由于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一定会,也必须随之发生根本的变化。其原因,首先是因为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科学和技术不仅对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还对社会的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次,新的知识产生速度大大加快了。30年以前,知识增加一倍的时间需要14年;到了2002年知识翻倍的时间缩短到7年;预计3 0年以后,知识翻倍的时间只需要一年。请想象一下,这样发展下去。30年再往后,知识会如何增加?知识翻倍会在一个月还是一周?教育如何能应对这种知识的洪灾?
 
可以列举一些教育上的改革建议和实践。著名的多元智能提出者,哈佛大学的教授Gardener 博士新近提出,在信息社会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以应对这种知识的洪灾。他认为,这种综合思维是指能够收集大量的信息、数据和知识;对它们的准确性和与解决问题的相关程度进行评价;将他们综合成一种对特定用途者有用的简洁的形式或格式,以供自己、学生、同事或其他人使用。
                                     
国际的科学界联合提出了进行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建议。国际科学院联合组织(IAP,
Inter Academy Panel)在2003年为此发布了联合宣言。现在,参与IAP探究式科学教育改革实验网络的国家已经超过30个,包括中国。


 
2001年,教育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倡导和推动了一项有重大意义的科学教育改革,取名“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即在幼儿园和小学中进行的基于动手做的探究式学习和教育(Hands 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 and Teaching ),旨在促进我国幼儿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实现。现在已经扩大到多个省份进行试点。
 
我们知道,许多大学也在进行教育改革,强调以问题为中心,或是以项目为中心的合作学习。总之,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成为目前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
 
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呢?它并不意味着学生独自学习,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任何探究式教育中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这些教育观点是建立在认知心理学、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研究基础上的。
 
 
 
在进一步介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以前,我特别希望在这里介绍一个重要的教育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神经教育学,并强调指出它的重要影响。两千多年以来,教育一直在不同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发展。在中国,两千多年前孔子的朴素的哲学思想,至今还对中国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到了19世纪70年代冯特(W. Wundt)将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心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后,教育和心理学的关系就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学是师范生的必修课。在上世纪里,心理学不断发展,出现了认知心理学、认知科学,到现在的认知神经科学和情感神经科学。由于在对人脑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一门新的教育科学研究学科—神经教育学正在形成,它由认知神经科学、情感神经科学、分子生物学、教育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聚合而成。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也是教育部儿童发展和学习科学重点实验室正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现在让我们回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法来进行讨论。
 
维果斯基(Vygotsky )是前苏联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提出的社会建构理论,对探究式学习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他提出:1.课程设计:基于儿童有效地学习需要通过一定社会环境下的互动来实现,所以在课程设计中要强调学习者和学习任务之间的互动.
2.学习指导:在成人适当地帮助下,儿童常常可以完成他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所以要经常根据儿童的水平提供灵活的“脚手架”来帮助儿童,“脚手架”并不仅仅是为了产生直接的效果,更是为了慢慢地培养儿童未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评价:评价要考虑“最邻近发展区”的概念,即考虑儿童实际具有的发展水平和在帮助下可能获得的发展水平。两个儿童可能具有同样的发展水平,但在同样的帮助下,可能解决的问题水平不一样,评价时应考虑这个因素。
 


 
神经科学的研究结果支持了社会建构理论。长期记忆的形成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神经科学研究揭示长期记忆和短时记忆的形成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突触的变化有关。在形成长期记忆时,神经元中基因表达而生成了加强突触的蛋白。说明学习和记忆的过程是在原有基础上建构的过程。因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并不意味着学生自己学习,而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中实现的,互动和合作成为有效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而教师为学生搭建的“脚手架”和评价的“最邻近发展区”都必须针对学习者个人的情况来设置。有效的学习需要从学习者已有的概念出发。有效的学习包括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和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包括面对面的讨论和表达。


 
神经科学研究还证实了情绪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际上,我们的脑中存在着两种类型,而不是只有一种类型的记忆: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大致可以这样解释。陈述性记忆和认知心理学中的
明晰性学习过程对应;而程序性记忆则和认知心理学中的内隐学习对应,程序性记忆又可以分成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三种记忆系统涉及到不同的脑区和脑回路。陈述性记忆的部位包括海马、副海马区和一些有关的皮层;对情绪记忆来说,位于边缘系统的杏仁体的作用十分关键;属于基底节的新纹状体和小脑部位是动作记忆的主要区域。


 
脑科学的研究还告诉我们: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情绪能力是很重要的。社会情绪能力的内涵和文化背景关系很大,它大致上包括如下的内容:1、?正确的估价自己:能觉察和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感情。
2、控制自己的情感:使其适当、分析它的起因、找到办法来处理自己恐惧、焦虑、愤怒和悲伤等情绪。
3、激励自己:能克服自己的自满和迟疑、调动自己的情绪去达到某一个目的、能较持久地保持这种动力。
4、能了解别人的情感:对别人的情感和利益具有敏感性并能理解别人的观点;欣赏不同人对事物不同的认识和感情。
5、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能掌握了解和处理别人的情绪的社会能力和社会技巧。
 
 
 
社会情绪能力而不是通常经常谈论的IQ,是学生未来是否能取得成功的最好预示。社会情绪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来进行,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一起共同进行的真实的社会实践。,因而教育的目的应该包括:知识和概念的获得、探究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会情绪能力的培养。
 
总之,所有这些近期的有关学习和教育的研究告诉我们:仅仅有知识的传递和知识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提供更多的资源,提供获取信息的便利并不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有关如何有效学习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探究式学习中学习环境的重要、互动和学习者合作的重要、针对个体差别开展教学指导的重要,学习过程中同时考虑多维学习目标而不是只关注认知过程的重要等等,不论什么教育改革,教师的引导作用都是教育质量保证和提高的关键,教师素质不会因技术的发展而自动改变。这些都对远程教育的发展和质量提高提出了必须关注的课题。我们需要认识到: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的确引起了教育的变革,但是这种变革遵循着教育本身的规律,ICT的应用应该适应教育的变革,而不是只从技术的发展出发,更不能脱离教育规律去研究技术的应用。在教育上,技术只是一种工具,技术的应用本身不是目的。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运用新技术去实施良好的教育,培养我们所需要的人才,才是目的。
 
过去几年的实践提示我们,必须要把盲目建设硬件的热情转到对教育改革的研究和实施上来。下面一些问题是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的:
 
1,      现代远程教育的概念应该扩展为运用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进行的所有非面对面的教育活动。
2,      新技术是为新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服务的。只有在改革了的教育中,它才能起到重要和正确的作用。
3,      远程教育不仅不能满足于信息的提供,甚至不能满足于好的课程的提供,而需要研究如何提供各种教育的支持服务。
4,      应该千方百计支持教师培训和对教师进行在线的互动式的支持服务。
5,      建立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和不同对象之间的交流和共享平台,扩大培训者和学习者平等分享信息和共同建设资源的机遇。
 
谢谢大家!

 

发布于11月12日 5:54 | 评论数(31) 阅读数(2852) | 我的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