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程标准与教师素质

 也夫 2007-03-17
新课程标准与教师素质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展开,其改革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已经制定出了新的课程标准。考虑到我国中学教育的积弊之深,我们有理由认为新课标在落实的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其中一部分阻力会来自一线的教师。新的标准有其明显区别于旧课标的特点,所以必然对教师提出新的素质要求,教师具备新素质的过程将与新课标的实现过程是同步的,而教师具备新素质的程度将直接影响新课标的落实水平,甚至可能形成阻力。如此以来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素质要求就成为了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新课程标准的几个特点
   
    1.强调中学教育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各种渠道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在新的课程标准当中,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文关怀,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具体体现为教学的多样性、多层次性和情感因素,以及对个体的关注。
   
    2.课程的灵活多样性。在过去的课程标准中,课程设置及内容是一致的,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统一的,而新的课程标准则变整齐划一为灵活多样。这个灵活多样,包括学科设置的灵活多样性,选修与必修的灵活多样,教学内容深浅的灵活多样性等等。例如由于有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乡土教材的使用,全国各个地区、甚至同一地区各个学校所授科目及课程内容之间都会有很大差异。
   
    3、新课程标准在给学生更多发展自由的同时,也给教师更大的选择空间。教师不再只能根据一个标准来开展教学,要求并评价学生,可以根据当地具体实际、学校实际、学生自己的实际设计教学内容,灵活掌握教学进度,并确立自己的评价标准等,这样教师就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4.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新的要求。传统课程标准没有刻意强调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积极探索,但是更多时候,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倾向于传统的讲述式的教学方式,在以前的教学改革中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所改变,但其本质没有变化,仍是以教师讲述为主,只不过或多或少地考虑学生的反应;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对学科的探究性学习,这要求高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能适当地加以指导帮助。

    二、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
   
    1.人文素质方面的要求 
首先是道德素质。教师这个职业就是教书育人,要想育人,先要正己,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更加突出了这一点。新的课程标准在许多方面都要求要与人合作,独善其身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意识,良好的价值观念,个人也无法融入集体,就无法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更谈不上与人合作。因此,新课标对教师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其次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挑战,这些挑战来自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来自学生、家长、社会、甚至是教师自己,这些都是过去教师所不曾面临过的。应对这些挑战、化解压力,解决改革带来的问题,不仅需要能力、技巧,同时还需要面对挑战时的勇气和毅力,教师这时的心理素质就十分重要,面对挑战能够充满信心和勇气,沉着应对,解决问题,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行的。
 
    第三是教师要有开阔的视野、缜密的思维。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就必须自己首先拥有开阔的视野,不能、至少不能完全被自己的学科知识所累,在指导学生时要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富有逻辑性,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实践活动,胜任自己的工作。另外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如果没有开阔的视野,教师很容易就被自己原有的知识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不是以学生的选择为主,不能适时、适度的引导学生,而是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自己的思路行事,这就难免由于自身的原因限制学生的发展。
 
     第四是要具有创新精神,具体体现为教师要具备独特的思路,有积极的教学个性。在新课程改革中,特别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让学生具备这一点,教师首先就应该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少一些思想上的束缚、不墨守陈规,多一些开拓进取精神,才有可能影响学生,促进其具备创新精神。另外,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同样需要教师具备创新精神,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就不会开发出高质量的校本课程,更谈不上新课程改革的成功。因此,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
  
  2.专业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
    首先是学习能力。未来社会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速度进一步加快,是一个知识的社会和学习的社会,学习已经从在校学习发展成为终身学习,“未来社会谁敢不学习?”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它不仅是自身知识更新的需要,同时也可以向学生展示一种观念——学无止境、学海无涯,这样就能以自身的行动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够自觉学习。

     其次是动手能力。在开展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能只会纸上谈兵,而应该具备动手能力,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或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都应可以动手实践,解决问题。这样的能力只能在实践中锻炼培养、单从书本上是学不到的。
 
    第三是迁移能力。新课标在教学目标上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具备知识迁移的能力,所谓知识迁移,就是强调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具备拓展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是指从会做一道题发展为会解答同类型的问题,而是指能够把所学知识随时随地的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实际中加以运用,这样的迁移能力“书呆子”式的人是很难具备的,也不是可以简单教会的,只能通过教师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对知识的应用和拓展能力是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必须具备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在新课标下的作用和价值,圆满地完成教学计划。
 
     第四是综合能力。教师要有把学科内知识及各学科知识以及社会知识甚至人生经验进行整合的能力。一个教师酷爱自己所教学科,认为它是所有学科中最好的、最神圣的,这样的敬业精神值得肯定,但想法却是不可取的,是一种极其狭隘的观点,教师不仅要摆正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善于把各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弥补本学科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具有广阔的视野和较强的迁移能力的教师。
  
    需要强调的是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新的素质要求不能脱离传统的素质要求,过去的一些要求与新课程改革是相适应的。明确了这一点,新的素质要求就有了一个基础,落实新的课程标准也就有了一个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