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创世纪>与地质学》

 新斋老蒋 2007-03-25

读《<创世纪>与地质学》

蒋劲松

 

这是一部科学史的经典著作。这是作者C.C.吉利思俾1951年发表的博士论文。近半个世纪过去了,仍然没有丧失其价值,还在不断地再版,可见其影响之大。和绝大多数优秀的学术著作一样,该书是建立在非常扎实的资料工作上的。300页篇幅的著作,光文献和注释就占了70页之多。但这并非意味着它是一本读者面很窄、枯燥晦涩的“学术著作”。相反,在科学史著作中,它可能拥有的读者群最大,它所涉及的主题恰恰是普通读者非常感兴趣的宗教问题。

 

科学与宗教关系问题,也许是国内学术界研究水平最为薄弱的一个重要领域。迄今为止,大多数教科书甚至许多学术著作仍然讲述着科学与宗教你死我活的神话故事。在许多人心目中,布鲁诺和塞尔维特仍然是因为其伟大的科学贡献而被教会烧死的;虽然实际上他们是因为其神学上的异端观点而遭受处罚的,在西方,这早已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中国文化中常有一种所谓“实用理性”的因素,在对外来文化引进和介绍中往往表现为一种让人无法理解的急功近利。例如同样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希腊文化备受关注,而犹太-基督教文化则颇受冷遇。连学贯中西的先生也嘲笑外国传教士在洋人中是最土气的。国人在热烈讨论李约瑟问题时,究竟有多少人认真考虑过:正是在一神教传统最为强大的西欧诞生了科学,而为我们津津乐道的无神论传统发达的中国虽然据说有许多近代科学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却终究未能形成气候?

 

本书作为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史前史,研究从1790年到1850年地质学的争论,以及与宗教神学观点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其中涉及维尔纳水成论与赫顿火成论之争,居维叶灾变论与赖尔均变论的对抗,A.塞奇威克支持创世说与拥护进化的《创世自然历史的证据》之间的辩论。本书最主要的,也是最常引用的观点是: 这些争论不是科学与神学的冲突,而是科学共同体内部不同宗教信仰的分歧;不是宗教与科学的对抗,而是在科学内部的宗教冲突。

 

吉利思俾认为,这些科学家都相信,上帝创造了世界,都认为科学研究与普及有利于加强宗教信仰,有利于改善道德风俗,有利于社会的秩序和稳定。不过有的科学家试图在自然过程中寻找神迹,作为神的恩宠的证明。而另外一些科学家们则更多地强调自然运转中所遵循地不可变更的法则,把关注的重点从神随心所欲的创造活动转移到被创造物严格遵循的自然规律。这样科学就一步步减少了为神的存在和旨意提供证据,逐渐确立了悬置终极信仰的风格和精神。最终在达尔文那里,神创论与科学彻底脱钩。地质学的争论之所以能为达尔文思想铺平道路,是因为地质学为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增加了一个历史的视角,从而使得神在自然中的作用由维持宇宙的平衡,过渡到对地球的历史变化实施统治。其间神的旨意的内涵,发生了明显地扩展。

 

虽然在某些当代科学史专家看来,本书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忽略了部分笃信《圣经》的争论者的立场,这样描写出来的历史有些失真;如书中流露出的实证主义笔调,把科学家划分为“对”与“错”的派别。但是从科学史发展的角度上看,本书对于消解科学与宗教战争的神话贡献很大,后来科学史的撰写深受影响。而且本书开始让人们认识到,书中所描写的地质学活动,是一种错综复杂的活动。在此活动中,科学理论倡导者的宗教信仰、哲学观点和政治立场,对于理解和评价这些理论是不可缺少的。科学建制和科学家本身对于科学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史也不再是重要发现、理论的时间表,不再是少数英雄表演的历史;大人物与小人物同样都是不可代替的参与者,胜利者和失败者都是对科学发展作出贡献的重要力量。本书使地质学摆脱了抽象认识活动的形象,把它放回到其实践者赖以生活和工作的嘈杂的社会背景中。这确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