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德格尔

 新斋老蒋 2007-04-17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德国哲学家,出身于一个天主教家庭,早年在教会学校读书。17岁时,从一个神父那里借到布伦坦诺的《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存在的多重意义》一书,对存在意义的问题产生兴趣。他在大学先学神学二年,后转入哲学,1913年在弗莱堡大学在李凯尔特的指导下完博士学位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在弗莱堡大学任教期间,他参加胡塞尔主持的研究班。19221926年,在马堡大学任副教授,讲授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笛卡尔、康德等人的著作,把他们的问题转变为关于存在的问题。1927年,为晋升教授职称,发表未完手稿《存在与时间》。据说,当这本书送到教育部审查时,部长的评语是“不合格”。但就是这样一本被官员判定为不合格的书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1928年,海德格尔接替胡塞尔,任弗莱堡哲学讲座教授。纳粹运动兴起后,他参加了纳粹党,并于19334月-19342月任弗莱堡大学校长。因为他与纳粹的这段牵连,19451951年期间,法国占领军当局禁止他授课。海德格尔对于他与纳粹的关系,似乎也没有多少反省,他在1952年出版的《形而上学导论》一书中还说,国家社会主义“这个运动的内在真理与伟大之处”。海德格尔与纳粹之间的联系,在西方哲学界和新闻界多次成为热门话题。尽管海德格尔参与纳粹运动是他的历史污点,但不能因此说他的哲学就是纳粹思想的反映。后来的反纳粹的存在主义者也能从海德格尔的著作中受到启发和鼓舞。这些事实表明,一个伟大的哲学家的思想往往要比他在某一阶段的政治观点有更远的意义。

  海德格尔一生著述丰富,主要的著作有《存在与时间》(1927年)、《什么是形而上学》(1929年)、《现象学基本问题》(1923年讲稿)、《真理的本质》(1943年)、《形而上学导论》(1952年)、《林中路》(1953年)、《演讲与论文集》(1954年)、《走向语言之途》(1959年)、《技术与转向》(1962年)、《存在与时间》(一)、《存在与时间》(二)、《海德格尔的纳粹问题》(一)和《海德格尔的纳粹问题》(二)等。


相关研究文献:
  1.陈嘉映,《海德格尔哲学概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市),2005
  2.范玉刚,《睿思与歧误:一种对海德格尔技术之思的审美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北京市),2005
  3.余虹,《艺术与归家——尼采.海德格尔.福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市),2005
  4.王庆节,《解释学.海德格尔与儒道今释_中国当代学术思想文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市),2005
  5.张祥龙,《朝向事情本身》,团结出版社(北京市),2003
  6.张松,《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与实践性问题》,理论学刊,200509
  7.张汝伦,《海德格尔与实践哲学》,哲学动态,200502
  8.张祥龙,《海德格尔的早期思想》,世界哲学,200502
  9.张汝伦,《论海德格尔哲学的起点》,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10.韩文君,《海德格尔的时间观所敞开的生活世界》,广西社会科学,200501
  11.李革新,《在遮蔽与无蔽之间——海德格尔现象学的一种理解》,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