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心选取话题作文的材料

 w3322laile123 2007-05-14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话题作文,同样离不开高质量的材料。因此必须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从平时积累的写作材料中,精心挑选出作文所需的材料,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这是话题话题作文构思谋篇的重要环节。

一、根据试题要求多方搜集材料

在确立了文章的主题、决定采用哪一种文体之后,选取什么样的素材就成为文章能不能写好的关键因素。在构思中,你联想到的同类材料越多,选择的面就越广,你也就能有充足的余地挑选更贴近主题的材料,写作时,也就保证了论据或题材的新颖独到、充分有力。但由于学生生活的领域比较狭窄,少有复杂的经历,往往会感到材料贫乏,翻来覆去就那么点事。那么,有用的材料到哪里去找呢?我以为,除了常规的到生活中去寻找材料,平时注意搜集积累材料以外,下面两方面也许是考场上快速寻找素材的最佳途径。

1、到教材中去找。

我们从小到大学过的大量教材中,蕴含着无数的写作素材,就看你能否挖掘出来。近年的高考中就不乏成功的范例。

2004年江苏考生的《〈孔雀东南飞〉新传》,就是作者根据课文改编,成就的一篇新故事:刘兰芝作为一个勤劳、贤惠的妇女,居然为了丈夫的工作而出入于各种场合,焦仲卿很早就与秦罗敷有一手,他们两人的分离竟是因为秦罗敷这第三者插足……但我们又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有胆与离经叛道,因为这是“现代版”,是故事新编,而且《孔雀东南飞》原文中也为作者的这些创新提供了一些文句,作者的创新并非一味胡编。更主要的是,这篇文章能够针砭时弊,赋予了刘兰芝以新的时代风貌。

又如2001年江苏考生的《阿Q新传》,作者将高考作文命题《诚信》和课文《阿Q正传》联系在一起,虚构了一个阿Q办工厂的故事。阿Q“专门生产洗发水”,因为“制造假冒伪劣商品,制造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违反了诚信原则”,最后工厂“被封了”,“大盖帽”“还罚了阿Q20万”,“阿Q破产了”。故事将原作背景与现代生活有机结合,亦古亦今,亦真亦假。阿Q的情态口吻酷似原著,却说的是当今时髦话,“洗发水”、“飘柔” 、“公安”等,语言诙谐幽默令人捧腹。
    以上两例是利用教材中的材料构思谋篇的实例。至于在行文中能够表现主旨、证明观点的具体材料教材中更是取之不尽。如我们可以拿“邹忌比美”的故事来说明2003年全国卷“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 也可以用史铁生不屈从于命运的故事来阐释2004年全国卷“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的话题等等。

其实,我们不仅从语文教材中可以得到启发,获得写作的灵感,写出有声有色的好文章,就是我们一向所忽视的其它学科教材(甚至理科教材),也同样存在着大量典型生动的写作素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材料,不仅是选材的捷径,也会使我们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2、到文学作品中去找。

近年来,由于话题作文“三自”的原则,考生可写的题材内容更加宽泛自由,于是有越来越多的聪明考生把眼光投向了文学名著、寓言故事、影视剧等,他们或用格式,或改造立意,或选取片段,或模仿语言,成就了一篇立意新颖,选材别致,构思精巧的美文。

2004年甘肃作文《致和珅的一封信》,作者从近年来银屏上频频闪现的和珅得到灵感,借书信体之长,与他进行了一场跨越历史的对话,犀利地指出了和珅“身死人手,家财散尽”的二点原因:一是眼中“只有金子那绚丽耀眼的光芒”,只有“权杖杖头上那颗瑰丽的红宝石”;二是“既不审视自己,也不管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致使误入迷途”。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指出,“能看到自己又能看到别人的人,方是圣贤。” 告诫世人不要“被名利和美色所遮住双眼”。作者也以其独特的构思赢得了评卷老师的青睐。

同年重庆卷作文《独上高楼》中分别以李白、苏东坡、辛弃疾为素材,描述了文学史上三位大师抛开人们世俗的期许而“独上高楼”,“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守护了历史的期许” 的超俗品质,取材别致,主旨集中。

近几年同类作文再如:《东坡的选择》、《谏屈原书》、《昭君的选择》、《普朗克的忏悔书》、《宝玉的困惑》、《吊屈原赋》、《搬家》、《武侯自责表》《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等。
    一部《三国演义》,更是成就了无数高考优秀作文,
如《关羽之恨》、《赤兔之死》、《朱贵开店》、《刘备访友》、《三国英雄开会》、《与诸葛亮书》、《既生“亮”,何生“关张”?》等,无不得益于《三国演义》丰富的材料资源。而中华五千年所流传下来的文学典籍浩如烟海,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围绕文章主旨,选取典型材料

占有了大量素材,还要根据自己确定的作文中心进行选择,选择的材料要尽量新颖别致,健康向上,同时要能表现出高三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个性特征。

1、要选取那些新颖别致的素材,舍弃那些人人耳熟能详的材料。新颖的材料,往往是新鲜、活泼、生动、有趣、具有时代精神和特色的材料。首先要注意从时效性强的报刊、杂志中,从广为关注的时事热点中寻找新的材料。不要一谈“成败”,就言必称“爱因斯坦的小板凳”;说“毅力”,就是“保尔、高士其、张海迪”;议“勤奋”,就是“天才是99%的汗水和1%的灵感组成的”……这些材料确实典型,也确实准确,可这些材料实在太陈旧了,怎么可能打动读者和阅卷老师呢?

同时还要学会推陈出新,即从全新的角度来运用已有的材料。从更高的立足点、更宽的视角、更深的理解,挖掘材料的“新意”。同样一个“9.11”恐怖事件,多数同学从世界各地人们对死难者的救援、同情的角度来阐释“关心”,这固然切合话题;更有同学从反思美国遭遇这一悲剧原因的角度,站在美国政府历来缺乏对其他国家尊重的层面、反向地解读“关心”,不仅有新鲜感,也更能体现出认识上的深度。

2、要选择有时代感的材料。首先,必须注意扩大阅读视野,多读书报,多关心时事,勤摘录、善整理鲜活材料;要多观看“焦点访谈”、“实话实说”、“东方时空”、“今日说法”、“新闻调查”、“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其次,我们一定要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新奇的材料,给一些本来并不新鲜的材料赋予新的生命。第三,要求我们对于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要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要能迅速地判断、分析和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