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君毅 : 汉人之通古今之变之历史精神

 yuanyi 2007-05-25


通古今之变之历史精神  先秦之人文的思想与一切非人文、超人文、次人文的思想,经秦代法家之反人文的思想与政治力量之压迫,而沉入社会底层,自然互相混杂。超人文的道家思想所化出的神仙思想,非人文的阴阳家思想,与儒家之人文思想,三者互相混杂的产物,即始于秦汉之际而盛于西汉之谶纬思想。这种思想附托于儒家之经与孔子之人格,而将孔子神格化,并造成若干对未来世界之预言,及对于宇宙开辟、人类原始之历史之推测的神话。这是人的思想受了现实上的压迫,无法直接伸展而出以向外表现,便只有向过去与未来遥望猜想的结果。而当汉代秦兴,原来被压伏的思想,得重新表现时,人之不杂迷信的回顾过去,以复活之于现在之精神,则为汉代人求通古今之变的历史精神。此_通古今之变的历史精神_,亦即形成汉代人文精神之进一步发展。

  中国文化自来是重历史的。但是先秦以前的史官与各国春秋之纪事,只是直接就事纪事。孔子作春秋,亦只是就事论事。真正的历史精神,应当是一种由现在以反溯过去,而对古今之变,沿源溯流,加以了解的精神。这种历史精神只在中国人文之发展言,如依辩证法说,是由正面转至反面。汉之反秦,是一反之反。此反之反,同时即回抱回顾原先之正面。此回抱回顾,即真正的历史精神,所以为历史精神之本质所在。而司马迁之史记,即一划时代的历史著作,而表现汉人之历史精神最好的一部书。司马迁作这部书,其意在承继孔子作春秋之精神。但是他此书之历史价值,实已超过了春秋。历史书之最大价值在回顾过去,重述过去,而复活过去,如在目前。史记能使过去中国之人文世界、人格世界复活于一切读其书者之心灵之前。而春秋不能。自此点说,即史记之历史价值,超过了春秋。

  历史精神是一回顾过去,复活已逝去之人文世界、人格世界,同时亦即一承载与负戴过去与今人文发展之一切成果的精神。承载与负戴,乃中国易之哲学中所谓地道。汉人之厚重、朴实、敦笃,正处处表现地德。汉人在哲学思想中,如在董仲舒思想中,尊天而视天如有人格,如人之曾祖父,而要人体天心,法天道,及各种天人感应之论,同是一种_高度的承载负戴的精神_之表现。汉人之天人感应论,非一种人卑逊战栗于天帝前,认罪求赐恩之宗教意识,亦非要成就一种对天帝本性作客观了解之神学。而只是原自一种认定人之行为,负担著天地间祥瑞灾变的责任意识。过去之历史文化,人须要负担在身上。自然世界之风调雨顺,海宴河清,亦负担在人身上。这种愚不可及的汉人精神,正与汉人之所以能在地上,造成坚实而博大的统一国家,依于同一的厚重、朴实、敦笃的德性基础。

  汉末之王充思想,是批评汉人一切阴阳五行、天人感应、及是古非今的思想的。他以天地为自然之气,以历史传说多不可靠,他是一自然主义者。但是他之自然主义的思想,只是用来作怀疑批判一切虚妄之说之用。他亦非为了解自然的科学家。他之怀疑批判一切虚妄之说,是要归到一种平情近理的自然主义的人文观。这种人文观,恰足为清理汉代思想中,一切牵强比附与迷信的成分之用,解除汉人精神上不必要而过重的负担,而结束了汉代思想。


唐君毅:《 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 》第四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