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了盛群力老师的《 教育目标分类新架构-----豪恩斯坦教学系统观与目标分类整合模式述评》一文,其中给出了教育目标的新分类,根据文章,做成下表。
认知领域
|
形成概念:在某一具体情境中识别定义和概括某一观念的能力
|
识别
|
在某一特定情境中将具体的信号、符号与观念、客体或现象联系起来并予以识记的能力
|
定义
|
辨别某一概念的基本性质、限制条件以及意义的能力
|
概括
|
将某一观念、客体或现象的各个部分整合后能够说出总体构成及概念的属性的能力
|
领会:转换与解释观念及推断信息的能力
|
转换
|
采用另一种沟通方式进行交流的能力
|
释义
|
解释观念及其内在联系的能力
|
推断
|
从特定的信息中作出推断的能力
|
应用:澄清某一问题或情境及运用适当的原理与程序解决具体问题或满足情境需要的能力
|
澄清
|
从周围情境中离析某一独特问题或情境的要素的能力
|
解答
|
在解决某一特定问题或情境中运用适当的原理与程序的能力
|
评价:分析与验证信息、数据或情境以作出价值判断的能力。
|
分析
|
将客体或观念分解成为更简单细小的部分,查明各部分的关系及其组成结构的能力
|
验证
|
依据标准或准则测量信息时辨别其差异的能力
|
综合:提出假设和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案以体现新思路、新方案的能力
|
提出假设
|
为了得出或检验某种逻辑结果或经验性结果而作出尝试性假设的能力
|
实际解答
|
解答复杂问题的能力
|
情感领域
|
接受:具有意识、愿意和关注的素质
|
意识
|
能清晰感知周围的世界
|
愿意
|
容许而不是忽视或拒绝某些事情的素质
|
关注
|
排除干扰分心专注于某些事物的素质
|
反应:对一种情境作出默许、依从和评估等反应的素质
|
默许
|
接受别人的建议、认为某些观念%行动和责任付出是值得的素质
|
依从
|
基本上不需要提醒就能自觉去做的素质
|
评估
|
评估自我对某一反应的感受的素质
|
形成价值:接受、喜爱与承诺某一价值观的素质
|
接纳
|
赞成某些基本价值观的素质$
|
喜爱
|
辨别不同价值观的素质
|
确证
|
通过经验证明某一价值观的效用的素质
|
信奉:有信任和承诺某一价值观将其视为指导原则的素质
|
信任
|
有充分自信将某一价值观作为指导原则的素质
|
承诺
|
内化及坚持运用某一价值观的素质
|
展露个性:依据价值观和信念展示及调适行为的素质
|
展示
|
依据价值观和信念采用行动的素质
|
调适
|
依据价值观和信念调整与完善行动的素质
|
心理动作领域
|
知觉:依据具体的概念、观念和现象接受刺激与识别刺激的能力
|
感知
|
运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感知刺激的能力
|
识别
|
界定及将具体的刺激物和线索同特定的概念、观念、客体及现象联系起来的能力
|
观察
|
识别或联系多种线索将其作为某一概念、观念、客体或现象的特征的能力
|
心向
|
感知、把握或辨别某一概念、观念、课题、现象的一般价值的能力及按照某种方式行动或表达情感的倾向
|
模仿:依据一般模式或情境激活、仿效和协调自然潜能以形成行为的某动作或范式的能力,意味着从知觉走向了行动
|
激活
|
依据一般的模式引发自然而然的行动
|
仿效
|
依据某个特定模式或重复某一动作与任务的能力
|
协调
|
将一系列行动转化为合理有序的活动范式以体现某种适当的才能倾向的能力
|
生成:依据一定的品质和特征整合才能倾向和完成动作使技能可以被识别的能力
|
整合
|
将两种以上的才能倾向转换或综合为一个更为复杂精细的模式或任务的能力
|
合乎标准
|
根据一定的品质与特征完成任务,使技能达到要求的能力
|
外化:有效地维持与调整技能以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
维持
|
完成例行常规活动时能够达到预期的标准的能力
|
调整
|
改变技能与过程使之不断熟练的能力
|
精熟:创新与完善各种能力的品质与愿望
|
创意
|
有目的地或创造性地改变任务或技能的组成成分,以形成一种新的技术、过程或产品
|
至善
|
追求并达到才华、专长、智慧、艺术素养及机敏性等方面的更高境界之能力和愿望
|
问题:和以往的教育目标分类存在什么样的异同,有什么样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