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笔记01:

 布狄厄布狄厄 2007-06-10

 
孔子生卒于春秋末期,约在公元前551年至479年,享年73岁。他自己说“丘也,殷人也”(《礼记·檀弓上》),这话大概是可靠的。因武王灭殷后,封殷之宗室微子启(子姓)于宋,四世传至涽公共,涽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弗父何居卿位。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甫,正考甫生孔父嘉。按周礼,五世亲尽,别为公族,以孔为氏。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避华氏之祸奔鲁;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生孔子。
 
    孔子属于殷族,有许多记载,《史记》“殷契,有娀氏之女简狄,为帝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吕氏春秋》、《列子传》、《左史考》、《拾遗记》、《宗书符瑞志》等均有类同记载。
 
殷人昭穆制度试探 李衡眉
楚辞中所见殷族先公考 江林昌
 
《楚狂接舆歌》见于《论语·微子》: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庄子》也记有这首歌。
 
孔子晚年,自思自叹:“凤鸟不来,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这个“凤”字既有颂美之意,重要的是怀念殷之祖系。因为殷族的祖先崇拜凤为图腾。从这一点看,孔子确实认为自己是殷族的后代。 李尔重论孔之一:孔子的诞辰与志趣  李尔重]论孔之一:孔子的诞辰与志趣
 
庄子的身世虽不可确考,约与孟子同时,据马叙伦的庄子年表,他的活动年代起于周烈王七年,迄于赧王二十九年。庄子一书,大约内篇可据,而外篇、杂篇多为其门人或后学所著。他的身世,据史记、刘向别录中说“宋之蒙人”,蒙当为原来宋国的地方。庄子做过蒙之漆园吏,后来这地方被楚国所吞并。

  他似乎是一个感受亡国命运的没落小贵族。他和楚国关系最深,史载他和楚威王、楚襄王都有往来,他往来于赵、魏诸侯之间,惟“王公大臣不能之”(史记)。他又是一个贫穷的人,如山木篇所记“庄子曰:贫也,非惫也”,外物篇所记“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魏)监河侯”。他自比于惊觉末世的殷族比干,“此比干之见剖心徵也夫!”(山木)

  魏王看他穿得太不成样子,问他“你为何这样的惫呢?”他说:“我不过贫罢了,并没有惫,惫与贫是有分别的。士不能实行他的理想是惫,衣履弊穿是贫,”他设了一套寓言之后,说:
  “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耶?此比干之见剖心徵也夫!”(山木)庄子的主观唯心主义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
 

在他的什么年龄宋国亡国,不可确考。但他“有亡国之事”的暗示,见于至乐篇。他礼赞“亡”者,而自己解决了“亡”的矛盾,统一于自然: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闾里知识,子欲之乎?’由这个寓言看来,一则暗示“有亡国之事”,二则憧憬“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之景象,三则回念“父母闾里”的宗族,这正是亡国大夫剖心的话。

 

吴浩坤、潘悠在《中国甲骨学史》写到:“从卜辞数量看,商代卜辞有很大一部分围绕农业生产,如祭祝上帝、祖先,为了求禾、求年、为了求雨,使年成好、收获多。其次是卜王及王妇、王子等有没有灭祸的卜辞,如卜旬、卜夕和卜上帝是否降祸、祖先是否作。还有许多涉及征伐方国和俘获情况。至于卜田猎、捕鱼、出入,则是为了商王游乐。
 

举例来说在《殷契佚存》第347片记载:“癸酉日占,黄昏有日食,是吉利的吗?癸酉日占,黄昏有日食,日夕有食,佳若?癸酉贞:日夕有食,非若?”意思是:癸酉日占,黄昏有日食,是吉利的吗?癸酉日占,黄昏有日食,是不吉利的吗?

这块记载日食的记录,人们认为是发生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比巴比伦的可靠日食记录公元前 763年 6月15日还要早一些。在甲骨文中就有五次日食的记录。从巴比伦的记数法说到商殷的天干地支 
 
 
    孔子死前七日,对弟子子贡说了一段很有禅味的话:“夏人殡于东阶,周人殡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于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这段似幻非幻的迷踪禅语,透露了晚年孔子对文化取向的重大反思。
  ============================================================
  这很明显是后人编的,就好像刘邦斩白蛇一样荒聊无稽!竟然有人拿它当个宝似的津津乐道!
  孔子不是不想恢复殷人的礼,只是孔子出生时已经礼乐崩坏,学好周人的礼都不太可能,何况殷礼!礼是一种行为,而不是口头传说和书本上的东西,你叫孔子到哪去学习殷礼具体如何做的?孔子说:殷礼,吾能言之。但不代表代表他能实际操作殷礼!后人总是喜欢神话前人!
『煮酒论史』 [国学探微]墨学的殷商文化渊源  作者:琉璃锺 2005-11-6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27016.shtml
 

作者:江上苇  其实很多资料上,也把墨子说成是鲁人。  国籍固然是一个问题,但更关键的,是思想上的认同感,墨子在思想上,受殷商思想影响更多,对宋的认同感更强。  孔子虽然也是宋大夫的后代,但他在思想上,完全趋周,“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作者:琉璃锺   其实不管墨子是生于宋国还是鲁国,宋国所保持的殷商文化因子是对他有重大影响的。
 
无意之间,孔子可能成了自己民族的大叛徒,当他最后明白了这一点,痛哭流涕而死。孔子临死前灵魂中这场惨痛的悲剧,千百年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谓子贡曰:“------夏人殡于东阶,周人于西阶,殷人两柱间。昨暮予梦坐奠两柱之间,予始殷人也!”后七日卒。这是说,孔子死前七天,哭着对学生子贡说:夏族人死后,在未葬之前,灵柩要停放东面的台阶上,周族人的灵柩要停放在西面的台阶上,殷族人的灵柩要停放在中门两柱之间。昨天晚上,我梦见自己坐落祭奠在两柱之间,我的祖先是殷人呀!
孔子的梦是真是假,为什么孔子如此确信呢?为什么他临死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就是“予始殷人也!”(我的祖先是殷人呀!),为什么他临死前痛哭流涕?
孔子临死前,才从梦里确认自己是殷族的后代,痛哭流涕,七天后就死了。从孔子的一生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伤心透骨的悲剧。
孔子说:“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他从来强调以血缘为核 心的忠孝,讲求祖先崇拜,重视家族主义,但孔子正是追从了弑杀他祖先的周人。
 
虽然周文化对殷文化有许多继承,但殷文化与周文化有很大差别。据杨宝成著《殷墟文化研究》,从安阳殷墟考古发现看,在商代社会里,女性的社会地位是比较高的,女性贵族不仅可以参与国事,而且还可以拥有军事指挥权,这就是为什么周武王伐殷时指责殷王纣“维妇人言是用”。殷人这种男女平等的历史,被后人演义为“纣王与苏旦妃”的商纣王淫乱失国的故事;殷人信仰上帝,所以除了祖宗祭祀外,还有更为隆重的上帝祭祀活动,这就是周武王所责怪的“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殷人的社会阶级结构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王、二是众人、三是战争奴隶。凡外族奴隶逃往殷国,就获得自由,所以其它国家的奴隶常常选择逃往殷国,这就是周武王责怪的“乃维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殷朝用人不重视家庭身份,王族成员并没有多少委任官职上的特权,这就是周武王责怪的“遗其王父母弟不用”;殷人重视工商业,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青铜制造业技术,崇尚经商谋利;殷人传统不讲人治,而讲严刑法治,开创了中国古代的法制文化。周朝建国,减轻了殷人残酷的刑杀,但也因此倡导“德治”,留下了对中国影响深远的德治人治和等级特权礼制的传统。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周文化衰败,如果没有孔子的努力,周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不会如此深重。历史为战胜者所写,在周朝留下的典籍中,殷人的亡国成了罪有应得,殷文化也成了只讲刑杀、淫乱、谋利的罪恶的文化,将殷人的成就盖了一块黑幕。但其实,春秋战国动荡所摧毁的,正是周朝和周文化的统治者,而殷文化的许多优秀要素,则通过后来的道家和法家传下来。如果孔子早知道自己是殷人,他未必会如此迷恋周王室和周文化,他未必会以维护周王室和复兴周文化为已任,如果这样,也许中国文化的走向会大有不同。

孔子见老子,老子送了他几句话,其中一句这样说:“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告诫孔子不要自私,要讲忠孝。老子自然明白孔子对周王朝是讲够了忠孝的,但他为什么还这样劝孔子呢?身为史官,老子深明久远的历史。身为楚人,老子对周文化所强调的周人等级特权制度十分厌恶,因此,可能老子对孔子所说的这番话别有深意,但他没有点破,而是采取了顺其自然的态度。怪不得孔子离开老子后,一头雾水,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悲哉!孔子! 七天的眼泪:痛哭流涕而死,这是为什么
 
 
孔子在《微子》篇一开始即提出“殷有三仁焉”,分别展示了殷末衰世三种不同类型的积极的处世之道。 首先,“比干型”。“比干谏而死”。比干是商末重臣,纣王叔父,因犯颜直谏为纣王挖心而死。比干因谏而死,这代表了衰乱之世一种积极的处世方式。比干型人一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崇高的道德勇气,他们通常为坚持真理,为维护人格的尊严与完整而置生死荣辱于度外,直至“杀身以成仁”,充满了强烈的悲剧色彩。 其次,“箕子型”。“箕子为奴”。箕子亦为纣王叔父,因进谏纣王不听而披发佯狂,最后被贬为奴隶。与比干型相比,箕子代表衰乱之世能以比较灵活的态度而积极处世的一部分人。
再次,“微子型”。“微子去之”。微子为纣王庶兄(注:《孟子·告子》认为微子亦纣王的叔父。),见纣王昏庸残暴,乃离他而去。相对比干、箕子而言,微子不只徒逞道德的勇气,而且更显智慧的力量。微子之所以离纣王而去,是因为他看到殷商之亡已成不可挽回之势。
 
这同孔子许管仲为仁(注:《八佾》中孔子说管仲“器小”、“不知礼”,《宪问》则许他以“仁”。)是一样的。 对于微子、箕子、比干,孔子皆许以仁。朱熹认为,孔子于“三仁则无间然矣”,即无微词可说。但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尽管孔子对殷末三臣皆许以仁,但标准并不一样。对比干、箕子,孔子许以仁的标准主要是道德价值标准,对微子,孔子许以仁的标准主要是社会价值标准,作者:陈科华;刘凤健  来源:齐鲁学刊 “元献精神”与孔子中庸思想——《论语·微子》发微
 
 
首先应当指出的是,孤竹国的主体民族应为殷族,亦即华夏族。《史记·殷本纪》云:"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目夷氏。"《通志·氏族略》云:"墨台氏,子姓。"《史记·周本纪》引《括地志》云:"孤竹......殷时诸侯国也,姓墨胎氏。"有的书上也写作"墨夷氏"或"默夷氏"。"目"与"墨"为同纽。"夷"与"台"为同韵,而"胎"、默"则为"台"、"墨"的别写,故"目夷氏"也就是"墨台氏"。有的学者认为契后分封的"目夷氏"与墨台氏并非一族。墨台是出自先商族与夏族的重合族,并根据《帝王世纪》中关于"汤特封墨台氏于孤竹"的记载,认为孤竹人封于商杨初年。关于孤竹首领受封的时间,《史记》索隐说得更为具体:"孤竹君是殷汤三月丙寅所封。"另外,《帝王世纪》中曾说,自商汤初封至殷纣王之时,孤竹侯共传了九世,这九世"竹侯"的情况虽史已失载。但有人根据甲骨文、金文及有关文献的记载,考证出后三代的一些情况:第七代竹侯的庙号为"丁",历任殷王朝的贞人和司卜;第八代竹侯名"微",亦即文献中的"墨胎初",继父业为殷王朝的亚官;第九代竹侯名"凭",亦袭父职为殷王朝亚官。笔者认为,"目夷氏"与"墨台氏"有无区别可暂且不论,但即使象有的学者所说的那样,墨台氏在接受商汤分封之前是出自东方先商族与夏族的重合族,而在"汤特封墨台氏于孤竹"之后,也逐渐与殷人融为一体,成为地道的殷族,并世为殷王的臣属,一向忠实地服务于殷王朝。因此,说孤竹为殷族的一个分支,亦即华夏族的一个分支,那是不会有问题的。众所周知,殷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并非游牧民族,那么,孤竹人也就不可能是以游牧为主了。孤竹不是游牧民族 作者:刘子敏] [《延边大学学报》]- http://my1989./354665.html
 
希腊殉道者苏格拉底出生于公元前469年,这时中国传教士孔子已死去了10年[5]。出生地是以万神之王宙斯的女儿智慧女神雅典娜之名命名,并尊其为城市保护神的雅典城邦附近的阿洛佩凯村。殉道者苏格拉底的父亲索弗罗尼斯科是一个雕刻匠,母亲法伊纳列特是一位助产婆。他的父亲有意让儿子也成为一名雕刻匠,就让殉道者苏格拉底跟着他学雕刻。殉道者苏格拉底可能认为其毕生应如其父一般,学得也很努力,据说曾经雕了一座“快乐三女神”,还被放到雅典的卫城上。殉道者苏格拉底少年还是一个护士,跟着助产婆伊纳列特去接生,帮助递递器械,打打下手。传教士孔子也是能干杂活的,他说:“吾少贱,故多能鄙事”。他就是说,他老爸死得早,出身不好啊,所以能干杂活。殉道者苏格拉底未成年的时候,他的老爸也死了,可见二人均年少孤苦,这也应证传教士孔子的门徒孟子说的“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啊。
传教士孔子跟殉道者苏格拉底同样长得其貌不扬。按现在的审美观点,这两颗星都该拉去人道毁灭或者回炉再造。传教士孔子有个高耸的额头,而殉道者苏格拉底则身材矮小,而且又肥胖,还长着个狮子鼻,最可恶的还是个秃顶。
 
在他35岁那年,即公元前517年,鲁昭公二十五年,传教士孔子因为在鲁国跟郈昭伯斗鸡的事情得罪鲁昭公就跑到过齐国,齐景公就向传教士孔子问政治,传教士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君主的要有君主的样子,臣要有臣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齐景公听后大加赞赏,说:“对啊!要是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即便是粮食在多,我能吃得到吗?”[11]齐景公想到以尼溪之田封给传教士孔子,而被晏子阻止。
执行死刑的方式是喝鸠酒,这种方式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深宫斗争中屡见不鲜,但其文明程度几乎可以与中国现在正阶段的注射死刑相媲。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在狱卒和他学生的注视下,伟大的殉道者苏格拉底坦然地喝下了毒酒,身体慢慢僵硬,脸上残存着微笑。在临死的一刻,伟大的殉道者苏格拉底突然睁开双眼,慢慢地说出这个伟大的哲人在他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我还欠阿克勒比一只鸡,请别忘记还给他。”说完之后,伟大的殉道者苏格拉底就再也没有睁开眼。
伟大的殉道者苏格拉底终于死了!以雅典娜命名的雅典,从精神上也死了!
http://blog./index.php/uid_768239_action_viewspace_itemid_545042传教士孔子与殉道者苏格拉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