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剖自我:探索信息化研究型教师成长之路

 zhguoq 2007-06-21

解剖自我:探索信息化研究型教师成长之路

 

一、信息技术改变了我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工具和手段,给教育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充分应用,改变着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学习方式。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正在释放着教学的活力,闪耀出智慧的光芒,飞扬起自主的个性,让课堂散发出生命的灵性和无穷的魅力。(摘自“信息技术改变了我”全国中小学教师大型征文活动)

探索历程:

1998年,开始学习使用计算机,通过苏州办公自动化考试。

2000年,做兼职计算机教师,自学课件制作和网站设计。

2001年,全校第一个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课题《圆的面积》。开始上网,用邮箱、QQ、申请免费空间等。

2002年,参加市第一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评优课活动。专题学习网站《战争与和平》获得了“首届全国中小学特色教育专题网站展评”特色网站奖,课堂实录《信息化环境下战争与和平的教学设计》发表在《信息技术教育》。

2003年,岗位转为信息技术专职教师,学校网站管理员,开发学校网站。

2004年,负责学校新教育数码社区项目建设,6月份成功创建苏州市信息化先进学校。评为张家港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能手。

2005年,参加张家港市信息化研究型教师培训班。评为张家港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

2006年,岗位转为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开发基于博客的综合实践课程平台。申请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一五”课题《博客在教与学中的应用研究》批准为青年课题。

2007年,被聘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中心春季远程研修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指导教师。

 

二、信息化,能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什么?

目前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与应用已经成为一所学校发展规划中的重要部分,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日趋深入,教师已经在利用电脑备课、辅助教学、信息管理、网络实践等,信息技术在教师日常工作中占得比重越来越大,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好帮手,但这仅仅是体现了信息技术为教师工作带来了便利,看不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教师们都期望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提升信息素养,促进自己往专业化发展。然而令人困惑得是,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如何去做呢?

概念解读:

教师信息素养,是一种涵盖面较广、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它应该是基于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的、以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为表现形式的综合素养。何克抗教授指出: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当是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其中:信息获取,包括信息发现、信息采集与信息优选;信息分析,包括信息分类、信息综合、信息查错与信息评价;信息加工,包括信息的排序与检索、信息的组织与表达、信息的存储与变换以及信息的控制与传输等;信息利用,包括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例如能不断地自我更新知识、能用新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能适应网络时代的新生活等)。”

教师信息素养特有的构成要素:

对信息、信息化、信息社会的特点有正确的理解;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及获取所需信息的欲望,对信息有较强的敏感度;关心教育信息化进程,积极投入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教育信息化相关工作。

认识到获取信息对教育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为学习或教育教学工作等问题的解决,能确认自己的信息需求,并灵活地通过多种渠道较迅速地获取有效信息。

能准确、快速地从不同角度解读信息和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将信息应用于批判性思考。

能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和发布信息;能较好地管理自己搜集到的或自己生成的信息。

能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解决问题;能用尽可能好的方式表达、呈现(或存储)自己生成的新信息。

能将以上一整套信息技术更好地运用于自己的继续学习和交流。

能明确并遵守信息道德,懂得维护信息安全。

 

我的故事:

在网路上行走

每天打开电脑,第一个动作是用foxmail收邮件,第二个动作是登陆QQ,第三个动作是打开浏览器,进入教育在线数码社区论坛,第四个动作是更新博客。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人,因为有了网络,有如鱼得水之感,我从网路上一路走来,收获着一路风景。

2000年,学校通过ISDN专线上网,我也随着进入了神奇的网络世界。和所有的网民一样,我在网上注册了好几个免费邮箱,但21cn.com的免费邮箱一直使用至今,也是我现在唯一的邮箱。

我在网上发现有的老师在把网络用于平常的教学,我对这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收集了不少教学案例。20024月份,张家港市电教馆要举行市首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评优课活动,要求在网络教室上课。我报名参加了,后来我做的小学社会专题学习网站《战争与和平》获得了“首届全国中小学特色教育专题网站展评”特色网站奖,课堂实录《信息化环境下战争与和平的教学设计》发表在《信息技术教育》。从这以后,我的注意力慢慢从技术转向了教学,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

也在这一年,偶然从邮箱中收到了中国教师报(当时还是中国教育资讯报)编辑杨伟广的征稿信,他负责的是创新课堂栏目,我没在意,主要是我没有听说过这份报纸。当时,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始在学校中盛行,许多老师在公开课上热衷于使用多媒体课件,应该说能用起来是一件好事,但不少老师仅仅是用投影仪代替了黑板,这样的课实质上还是传统的讲授课。我针对这种现象写了篇《“电灌”-多媒体教学的目标?》,用电子邮件发给了杨老师,没想到被录用了,不久就收到了样报。我仔细研究了报纸,发现每个栏目的编辑都有Email,于是我又给教师论坛栏目的高影编辑寄去了我的教学随笔,高老师也用了。这不得不让人感叹网络的方便。我还把电子邮件投稿的方法教给了一些平时喜欢写作的教师,共同分享。

2003年,我专职教信息技术,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没有多少经验可学,需要自己去摸索。我开始在教育在线数码社区论坛做版主,和全国的同行共同讨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此期间,我也开始使用QQ,虽然E-mail已经很方便了,但QQ的即时通信更来得直接。在我看来,QQ只是一个聊天工具,你可以在用它来耗费时间,也可以和朋友加强联系,及时了解最新消息。如我经常在空余时,和教研员、信息技术教育类杂志的编辑,各地的同行们经常探讨教学工作。为了促进论坛的发展,我开始和现代教育IT版编辑顾超雄合作,在IT版开设了一个“焦点众说”专栏,每周一个话题,专门讨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面的难点和热点,选择优秀新颖的观点在报纸上发表。从531日开始,到现在已经做了八期,在坛友中引起了注意。

信息技术教师另一个职责是维护好学校网络,为了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功能,我利用课余时间开发了学校网站,为全校师生的教与学服务,并积极向社区延伸。特别是学校论坛推出了“随笔专栏”和“成长日记”栏目,引导师生在网上进行交流。20054月,在姜堰市举行了新教育实验数码社区项目组研讨会,我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交流题目是“没有最好,只有用好”(此文曾在中国教育报E教育栏目和中国教师报校长峰会栏目上刊登),阐述了我校在新教育实验理论的指导下,依靠校园网络,为全校师生搭建了一个基于网络的“数码校园”,结合“书香校园”和“师生共写随笔”,让师生在网络中体验到书写的快乐,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快乐成长,对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2006年初,学校网站进行重新改版,我根据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在网站上重点推出了博客服务,分为教研博客和学生博客二大部分。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利用博客进行网络化的校本教研,经过一年的积累,教研博客内容已经非常丰富。年底,我校博客参展“06中国苍南·长三角教育博客文化论坛”。

2007年初,在武汉市武昌区综合实践教研员沈妮老师的推荐下,作为指导老师参与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中心举办的春季远程研修活动。主要是点评学员在培训平台上发布的作业,并把优秀作业推荐给课程专家团队。

我的反思:

反思我在网络上行走的历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与特征。我能够及时捕捉到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案例,第一次自己设计了网络课《战争与和平》,并参加电教馆的整合课比赛。后来根据教学需要,我制作过多个教学专题网站,涉及数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学科,上过市级网络公开课。我能充分利用好网络通讯工具,如电子邮件、QQ、论坛,在我电子邮件地址簿和QQ好友中许多网友有自己的特长,有的精于课件制作和网站设计,有的擅长课堂教学,有的是媒体编辑,如果我有哪一方面的问题,就会去请教。我除了在网络上获取信息,也利用论坛整合各方面的信息,进行专题加工,制作现代教育报信息技术教育专栏,每一期主题都是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热点难点。这样做一方面是为网络创造了新的有价值信息,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自身业务能力。

为了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分享到网络应用于教学和科研的优势,我自学网站设计,主动为学校制作网站,并先后在网站上推出论坛和博客服务,为教育管理、师生交流提供便利。为了能够进一步用好现有网络平台,我申请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一五”课题《博客在教与学中的应用研究》,准备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构建一种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的校园信息化建设模式,激发师生自主意识的觉醒,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博客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我们把重点放在教研组博客,通过教研组博客实现传统教研与网络教研的优势互补,网下和网上相结合,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