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经(注释)之一

 布狄厄布狄厄 2007-06-23

     茶圣陆羽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于唐代中期(公元780年)发表了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这部《茶经》目前世界上已有几十个版本。

http://hi.baidu.com/%B2%E8%EC%F8%D2%BB%CE%B6/blog/item/d797f71f9ef79ff4e1fe0b3d.html
一 之 源(茶的源)
原文: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何抱者,伐而掇( 1 )之。
解读:
( 1 )掇:音多( duo ),采摘。
茶,是我国南方的一种优良的木本植物。树高一尺、二尺,直至几十尺。在巴山峡川一带(今重庆和湖北西部),有树围要两人合抱的大茶树,要将树枝砍下来才能采茶。

原文:
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茶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瓜芦木出广州,似茶,至苦涩。栟榈,蒲葵之属,其子似茶。胡桃与茶根皆下孕兆至瓦砾,苗木上抽)。
解读:
茶树的树形像皋芦,叶形像栀子,花像白蔷薇,种子像棕榈子,蒂像丁香蒂,根像胡桃树根(瓜芦树出产于广州,像茶,味很苦涩。棕榈属于蒲葵一类,其种子与茶子相似。胡桃树与茶树都能生根于瓦史之中,而往上抽生新枝。

原文: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幷(从草,当作茶,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从木,当作 [ 左木右荼 ]
,其字出《本草》;草木幷,作荼,其字出,《尔雅》)。其名,一曰茶,二曰槚( 1 ),三曰 [ 上艹下设 ] ( 2 ),四曰茗,五曰荈(
3 )。 (周公云: 槚 ,苦荼。 ” 杨执戟云: “ 蜀西南人谓荼曰 [ 上艹下设 ] 。郭弘农云: “ 早取为荼,晚取为茗,或一曰
荈 耳)。
解读:
( 1 )槚:音假( jia )。
( 2 ) [ 上艹下设 ] :音设( she )。
( 3 )荈:单喘( chuan )。
茶字,从字形上说,有的归草部,有的归木部,有的幷属草、木两部(以草为部首是茶,在《开元文字音义》中有记载;以木为部首,是 [ 左木右荼
] 字,在《本草》中有记载;既从草又木的,是荼字,在《尔雅》中有记载)。茶的名称,一称茶,二称槚,三称 [ 上艹下设 ]
,四称茗,五称荈(周公说:槚,就是苦荼。杨雄说:蜀西南人称茶为 [ 上艹下设 ] 。郭璞说:早采者称为茶,晚采者称为茗。有的称为荈。

原文: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解读:
种茶的土壤,品质上等的茶生在风化石性的土壤上,中等的茶生在砾壤上,下等的茶生在黄泥土上。
原文:
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 1 )疾。
解读:
( 1 )瘕:章假( jia ),腹中肿块。
种茶不用种子而是移栽茶苗,通常长得不太茂盛。种茶的方法像种瓜一样。种后三年即可采茶。茶叶的品质,野生的好,园圃栽培的较次。在向阳山坡,林阴下生长的茶树,茶叶带紫色的为好,绿色的差些;茶芽肥壮似笋者为好,细小如牙的芽较次;叶缘向叶背卷曲的嫩叶为好,完全展平的看守成熟叶子的较次。生长在背阴的山坡或深谷的品质不好,不宜采摘。因为这种茶的性质凝滞,喝了易生腹中的肿块。

原文: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人。若热喝、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嗓,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解读:
茶的饮用,因为它属寒性物,所以最适合于品行端正有节俭美德的人饮用。人们如遇发热口渴、胸闷、头疼、眼涩、四肢无力、关节不畅,喝上四五口茶汤,其效果与最好的饮品醍醐、甘露不相上下。

原文:
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这成疾。茶为累也,亦犹人参。上者生上党,中者百济、新罗,下者生高丽。有生泽州、易州、幽州、檀州者,为药无效,况非此者。设服荠
[ 上艹下尼 ] ,使六疾不瘳。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
解读:
如果采摘不合时节,制造不精细,夹杂有野草败叶,喝了就会生病。茶和人参一样,产地不同,质量差异很大,甚至饮后会带来不得影响。上等到的人参产在上党,中等的产在百济、新罗,下等的产在高丽。出产在泽州、易州、幽州、檀州的品质最差,作药用,没有疗效,更何况比它们还不如的呢。倘若误把荠
[ 上艹下尼 ] 当人参服用,将使疾病不行痊愈。明白了劣等人参的危害,低劣茶的害处,也就可以尽知了。


●二之具(茶叶采制用具)

原文:
      籝 (1) :一曰篮,一曰笼,一曰[上竹下吕 ](2) 。以竹织之,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负以采茶也。(籝,音盈,《汉书》所谓 “ 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 颜师古云: “ 籝,竹器也,容四升耳。” )
解读:
      籝,又叫篮,又叫笼,又叫筥 [ 上竹下吕 ] 。是用竹编成的,容积五升,也有一斗、二斗、三斗的,是茶农背着采茶用的。(籝,《汉书》音盈,所谓“黄金满籝,不如一经”。颜师古注《汉书》说:籝,是一种竹器,可以装四升东西。)
(1) 籝:音盈( ying )。
(2) 筥[ 上竹下吕 ] :音举( ju )。

原文:
      灶:无用突<穴犮>者。釜:用唇口者。
解读:
      做茶的灶,不要烟囱(使火力集中于锅底)。锅,要用锅口有翻出唇边的。

原文:
      甑( 1 ),或木或瓦,匪腰而泥。篮以箅( 2 )之,篾以系之。始其蒸也,入乎箅;既其熟也,出乎箅。釜涸,注于甑中,又以彀木枝三亚者制之,散所蒸芽笋并叶,畏流其膏。
解读:
      甑,木制或陶制,腰部用竹篾打箍,并有泥封好。竹篮作蒸箅入甑中,并有竹篾吊起来(使其易放进和取出)。蒸叶时入篮内,蒸熟了,从篮内倒出。锅里的水煮干了,从甑中注水进去。还用三个杈的彀木枝翻拌在蒸的叶子,使其均匀,防止茶汁流失。
( 1 )甑:音赠( zeng ),具有带孔隔板的蒸桶。
( 2 )箅:音闭( bi ),这里指竹编的篮子。

原文:
      杵 (1) 臼:一名碓 (2) ,惟恒用者为佳。
解读:
      杵臼,又名碓,以一直用来捣茶的(没有异味)为好。
(1) 杵:音储( chu ),捣物棒槌。
(2) 碓:音对( dui ),用来捣物的石臼。

原文:
      规,一曰模,一曰棬( 1 )。以铁制之,或圆、或方、或花。
解读:
      规,又叫模,又叫棬,用铁制成。这种模有圆形的、方形的和花形的。
( 1 )棬:音圈( quan ),圈形无底模。

原文:
      承,一曰台,一曰砧( 1 )。以石为之。不然,以槐、桑木半埋地中,遣无所摇动。
解读:
      承,又叫台,又叫砧,用石头制成。也可用槐木、桑木半埋在地下,使其不动摇。
( 1 )砧:音真( zhen ),切或捶东西时垫。在底下的物体。

原文:
      [ 衤詹 ] ( 1 ),一曰衣。以油绢或雨衫单服败者为之。以 [ 衤詹 ] 置承上,又以规置 [ 衤詹 ] 上,以造茶也。茶成,举而易之。
解读:
      [ 衤詹 ] ,又叫衣,用油绸布或穿坏了的雨衣、单衣做成。把这种布铺放在承台上,布上放圈模,用来压制饼茶。压好一块后,取出饼茶,再压下一块饼茶。
( 1 ) [ 衤詹 ] :音掺( chan ),古代一种短的便衣,这里指布状物。

原文:
      芘莉( 1 ),一曰籝子,一曰筤 [ 上竹下良 ] ( 2 ),以二小竹,长三尺,躯二尺五寸,柄五寸。以篾织方眼,如圃人箩,阔二尺,以列茶也。
解读:
      芘莉,又叫籝子,也叫筤 [ 上竹下良 ] 。用两根各长三尺的小竹竿,制成身长二尺五寸、宽二尺、柄长五寸,并用篾纺织成有方眼的筛床,这种筛床好像种菜人用的土筛,用来列放(刚压制出的)饼茶。
( 1 )芘莉:单皮利( pi li ),筛状物。
( 2 )筤[ 上竹下良 ] :音傍良( bang lang ),一种筛状用具。

原文:
      棨( 1 ),一曰锥刀。柄以坚木为之。用穿茶也。
解读:
      棨,又叫锥刀。柄用硬木制成,用来给饼茶中心穿孔。
( 1 )棨:音启( qi ),锥子。

原文:
      朴,一曰鞭。以竹为之。穿茶以解茶也。
解读:
      朴,又叫鞭。用竹制成,用来反饼茶穿成串,以便搬运。

原文:
      焙,凿地深二尺,阔二尺五寸,长一丈。上作短墙,高二尺,泥之。
解读:
      焙茶,在地上挖地沟深二尺,宽二尺五寸,长一丈,沟上两边砌矮墙,高二尺,用泥抹平整。

原文:
      贯,削竹为之,长二尺五寸。以贯茶焙之。
解读:
      贯(圆竹条),用竹子削制而成,长二尺五寸,用来穿饼茶烘焙。

原文:
      棚,一曰栈,以木构于焙上,编木两层,高一尺,以焙茶也。茶之半干,置下棚;全干,升上棚。
解读:
      棚,又叫栈。用木做成架子,放在焙上。分上下两层,层高一尺,用来焙茶。晾至半干的饼茶,放在下层,至近全干,移到上层。

原文:
      穿,江东、淮南剖竹为之;巴川峡山,纫穀皮为之。江东以一斤为上穿,半斤为中穿,四、五两为小穿。峡中以一百二十斤为上穿,八十斤为中穿,四五十斤为小穿。穿,旧作钗钏之“钏”字,或作贯“串”,今则不然。如“磨、扇、弹、钻、缝”五字,文以平声书之,义以去声呼之,其字,以“穿”名之。
解读:
      穿(贯穿饼茶的篾绳),江东淮南劈篾做成。巴山峡用楮树(通称构树)皮做成。江东把一斤称上穿,半斤称中穿,四五两(唐代实行十六两制)称小穿。峡中则称一百二十斤为上穿,八十斤为中穿,五十斤为小穿。这个“穿”字,过去作钗钏的“钏”字,或作贯串。现在不同,磨、扇、弹、钻、缝五字,字形还是按读平声(作动词)来书写,意思则按读去声的来讲(作名词)。穿字读去声,用“穿”来表示一个计量单位。

原文:
      育:以木制之,以竹编之,以纸糊之。中有隔,上有覆,下有床,旁有门,掩一扇。中置一器,贮煻煨( 1 )火,令煴煴然。江南梅雨时,焚之以火。
解读:
      育,用木制成框架,用竹篾编成,再用纸裱糊。中有间隔,上有盖,下有托盘,旁边有门,其中掩起一扇门。中间放一火盆,盛有炭火灰,保持温热。江南梅雨季节时,烧明火除湿。
( 1 )煻煨:音唐偎,( tang wei ),热火灰。


●三之造(茶叶采制)
原文:
      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茶之芽者,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解读:
      采茶都在(农历)二月、三月、四月间。茶芽如笋的肥嫩芽叶,生长在有风化碎石粒的肥活土壤上,可长到四五寸。细嫩芽叶好像刚刚从土中长出的细嫩薇蕨。清晨带着露水时就去采摘。茶芽细小如牙的(对夹叶),常生在杂草丛生的茶蓬上。一个茶树枝条上可发出三个、四个、五个新芽叶,选择其中肥壮的采摘。天下雨不采,晴天有云也不采。天晴时,采来的芽叶,先上甑蒸,再捣碎,然后放在圈模中拍压成茶饼,接着进行烘焙至干,穿成串,包装好,茶就可以保持干燥了。

原文:
      茶有千万状,卤莽而言,如胡人靴,蹙 (1) 缩然; 犎牛臆者,廉 [ 衤詹 ] 然;浮云出山者,轮菌然;轻飙 (2) 拂水者,涵澹( 3 )然;有如陶家之子,罗膏土以水澄泚( 4 )之。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经;此皆茶之精腴( 5 )。有如竹箨( 6 )者,枝干坚实,艰于蒸捣,故其形 [ 上竹下丽 ]簁然;有如霜荷者,茎叶凋沮,易其状貌,故厥状委悴然;此皆茶之瘠老者也。
解读:
      饼茶外观形态多种多样,大致而论,有的像胡人的靴子,表面皱缩着;有的像野牛的胸部,有细微的褶皱;有的像浮云出山屈曲盘旋;有的像轻风拂水,微波涟涟;有的像陶匠筛出细土,再用水沉淀出泥膏那么光滑润泽;有的又像新开垦的土地,被暴雨急流冲刷而高低不平。这些都是品质好的饼茶。有的叶像笋壳,茎梗坚硬,很难蒸捣,所制茶饼表面像箩筛;有的像经霜的荷叶,茎叶凋败,样子改变,外貌枯干。这些都是粗老的茶叶。
(1) 蹙:音促( cu ),皱缩。
(2) 飙:音标( biao ),大,这泛指风。
(3)涵澹: 水波动。
(4)澄泚 :音邓此( deng ci ),沉淀澄清。
(50)腴:音鱼( yu ),胖;肥沃。
(6)箨:音唾( tuo ),竹笋壳。

原文:
      自采至于封七经目,自胡靴至于霜荷八等。或以光黑平正言嘉者,斯鉴之下也。以皱黄坳垤 (1) 言嘉者,鉴之次也。若皆言嘉及皆言不嘉者,鉴之上也。何者?出膏者光,含膏者皱,宿制者则黑,日成者则黄;蒸压则平正,纵之则坳垤;此茶与草木叶一也。茶之臧否(2) ,存于口决。
解读:
      从采摘到封装,经过七道工序;从类似靴子的皱缩状到类似经霜茶叶的衰萎状,有八个等级。有的认为,光亮、黑色、平整是好茶的标准,这是下等的鉴别方法。有的把皱缩、黄色、凹凸不平作为好茶的标准,这是次等的鉴别方法。若既能指出品质好的原由,也能指出差的原因,才是最会鉴别茶的。为会么这样说呢?隔夜制成的色黑,当天制成的色黄;蒸后压得紧的就平整,马马虎虎的就凹凸不平。茶与其它草木叶子都是一样的。茶的质量好坏鉴别方法,有一套口决。
(1) 坳垤: 音奥碟 ( ao die ), 高低不平。
(2) 臧否:音脏痞( zang pi );臧,好;否,坏。


●四之器(煮茶用具)

原文:
      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致其杇墁( 1 )。凡三足,古文书二十一字:一足云:“坎上巽( 2 )下离于中”;一足云:“体均五行去百疾”;一足云:“圣唐灭胡明年铸。”其三足之间,设三窗,底一窗以为通飙漏烬之所。上并古文书六字,一窗之上书“伊公”二字;一窗之上书“羹陆”二字;一窗之上书“氏茶”二字。所谓“伊公羹、陆氏茶”也。置墆臬( 3 )于其内,设三格:其一格有翟( 4 )焉,翟者,火禽也,画一卦曰“离”;其一格有彪焉,彪者,风兽也,画一卦曰“巽”;其一格有鱼焉,鱼者,水虫也,画一卦曰“坎”。巽主风,离主火,坎主水,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故备其三卦焉。其饰以连葩( 5 )、垂蔓、曲水、方文之类。其炉或锻铁为之,或运泥为之。其灰承作三足,铁柈台之。
解读:
      风炉,用铜或铁制成,像古鼎的样子。壁厚三分,炉口上的边缘九分,使六分下面虚空形成炉膛,在炉膛上涂抹一层泥。炉的下方有三只脚,铸写有古文共 21 个字。一只脚写“坎上巽下离于中”,一只脚上写“体均五行去百疾”,还有一只脚上写“圣唐灭胡明年铸。”在三只间开三个窗口。炉底开一洞用来通风漏灰。三个窗口上书六个字,一个窗口上写“伊公”二字,另一个窗口上写“羹陆”二字,还有一个窗口上写“氏茶“二字,意思就是“伊公羹、陆氏茶”。在窗口内设置堤坝样的垛,三个垛墙上均铸有图画。一个垛墙上有只野鸡,野鸡是火禽,并画上离卦的卦符;另一垛墙上有只彪,彪是风兽,也画上巽卦的卦符;还有一垛墙上有条鱼,鱼是水虫,画上个一个坎卦的卦符,巽表示风,离表示火,坎表示水。风能助火,火能把水煮开,所以要有这三卦。炉身用花卉、藤草、流水、方形图案来装饰。风炉也有用熟铁打的,也有用泥做的。接受炉灰的灰承是一个有三只脚的铁盘,托住整个炉子。
( 1 )杇墁:音污慢( wu man ),涂抹装饰墙壁。
( 2 )巽:音训( xun ),风卦。
( 3 ) 墆臬:音迭聂( die nie ),指炉内三个横突出放置锅的支撑物。
( 4 )翟:音笛( di ),火禽野鸡之类。
( 5 )葩:音趴( pa ),花。

原文:
      筥,以竹织之,高一尺二寸,径阔七寸。或用藤作,木楦,如筥形织之。六出圆眼。其底盖若莉箧,口铄 (1) 之。
解读:
      筥(装炭的篓),用竹子编成,高一尺二寸,直径七寸。也有的先做个像 筥形的木箱,再用藤编在外面,有六角的圆眼。底和盖合拢后像个纺织的箱子,沿口光洁。
(1) 铄:音朔( shuo ),通烁,指弄光滑。

原文:
      炭 挝[ 左木右过 ] (1) ,以铁六棱制之。长一尺,锐上,丰中,执细头,系一小 [ 钅展 ](2), 以饰挝也。若今之河陇军人木吾也。或作槌,或作斧,随其便也。
解读:
      炭 [ 左木右过 ] (敲炭榔头),用六棱形的铁棒制成。长一尺,头部尖,中间粗,握处细,握的一头套一个小环作装饰。好像现在河陇(今黄河的甘肃地带)的军人拿的木棍。有的把铁棒做成槌形,有的做成斧形,各随其便。
(1) 挝[ 左木右过 ] :音抓( zhua ),榔头。
(2) [ 钅展 ] :音展,( zhan ),金属环。

原文:
      火筴,一名箸,若常用者。圆直一尺三寸。顶平截,无葱苔勾锁之属。以铁或熟铜制之。
解读:
      火夹,又叫箸(火筷子。就是平常用的火钳)。贺直形,长一尺三寸,夹火炭的顶端扁平,一样长短,不用葱苔、勾锁之类的形状,用铁或熟铜制成。

原文:
      鍑 ,以生铁为之。今人有业冶者,所谓急铁,其铁以耕刀之趄 (1) ,炼而铸之。内模土而外模沙土。滑于内,易其摩涤;沙涩于外,吸其炎焰。方其耳,以令正也。广其缘,以务远也。长其脐,以守中也。脐长,则沸中;沸中,则末易扬;末易扬,则其味淳也。洪州以瓷为之,莱州以炻 (2) 为之。瓷与炻皆雅器也,性非坚实,难可持久。用银为之,至洁,但涉于侈丽。雅则雅矣,洁亦洁矣,若用之恒,而卒归于铁也。
解读:
      鍑(类似小口锅),用生铁制成。生铁是现在搞冶炼的人说的急铁。铁是以用坏了的犁刀之类炼铸的。铸锅时,内模抹土,外模抹沙。泥土细腻,锅面就光滑,容易磨洗;沙料粗,可使锅底粗糙,容易吸热。锅耳做成方的,让其端正。锅边要宽,是为将火力向全腹蔓延。锅腰要长,使水集于中心。腰长,水就在锅中心沸腾;在中心沸腾,茶末易于扬起;茶末易于上升,茶味就醇美。洪州用瓷锅,莱州用炻锅,瓷锅和炻锅都是雅致好看的器皿,但不坚固,不耐用。用银做锅,非常清洁,但不免过于奢侈了。雅致固然雅致,清洁确实清洁,但从耐久实用看,还是铁好。
(1) 趄:音切( qie ),指用坏了。
(2) 炻:音石( shi ),近似陶器。

原文
      交床,以十字交之,剜中令虚,以支鍑也。
解读:
      交床(锅座),是个十字交叉形的器物,把中间挖空, 用来坐锅。

原文:
      夹,以小青竹为之,长一尺二寸。令一寸有节,节以上剖之,以炙茶也。彼竹之筱(1),津润于火,假其香洁以益茶味。恐非林谷间莫之致。或用精铁熟铜之类,取其久也。
解读:
      夹子,用小青竹制成,长一尺二寸。让头上一寸处有竹节。节以上剖开,成夹子,用来夹饼茶烘烤。烤茶时小青竹也同时烤出水分和香气,借竹子的香气来增加茶的香味。但不在山林间烤茶,恐怕难以弄到这种青竹。所以只好用铁或铜来做夹,取其经久耐用。
( 1 )筱:音小( xiao ),小嫩竹子。

原文:
      纸囊,以剡 (1) 藤纸白厚者,夹缝之,以贮所炙茶,使不泄其香也。
解读:
      纸袋,用双层白而厚的剡溪藤纸缝制成。用来暂时存放烤好的饼茶,使香气不散失。
剡 (1) :音扇( shan ),指浙江嵊江。

原文:
      碾,碾以橘木为之,次以梨、桑、桐柘(1)为臼,内圆而外方。内圆备于运行也;外方制其倾危也。内容堕( 2 )而外无余。木堕,形如车轮,不辐而轴焉。长九寸,阔一寸七分。堕径三寸八分,中厚一寸,边厚半寸。轴中方而执圆。其拂末以鸟羽制之。
解读:
      碾槽,多用橘木做,其次用梨木、桑木、桐木、柘木做。碾槽内圆外方。内圆以便运转,外方防止翻倒。槽内放一个碾砣,碾砣与槽底紧密接触无空隙。木碾砣,形状像车轮,只是没有车辐,中心安一根轴。轴长九寸,宽一寸七分。碾砣直径三寸八分,中间厚一寸,边缘厚半寸。轴中间是方的,手握的地方是圆的。扫茶用的拂末,用鸟的羽毛做成。
( 1 )柘:音浙( zhe ),一种树。
( 2 )堕:音妥( tuo ),同砣,碾砣。

原文:
      罗盒,罗末以盒盖贮之,以则置盒中。用巨竹剖而屈之,以纱绢衣之。其盒以竹节为之,或屈杉以漆之。高三寸,盖一寸,底二才,口径四寸。
解读:
      罗(筛茶末的筛子)、盒(贮存茶末的盒子),用罗筛出的茶末放在盒中盖紧存放,把则(量取茶末的茶匙)也放在盒中。罗筛用大竹剖成片弯屈成浅圆筒形,罗底蒙上纱或绢作筛网。盒用竹节制成,或用杉木薄片屈成圆形,涂上油漆。盒高三寸,盖一寸,底二寸,直径四寸。

原文:
      则,以海贝、蛎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制匕( 1 )策之类。则者,量也,准也,度也。凡煮水一升,用末方寸匕”,若好薄者,减之;嗜浓者,增之。故云“则”也。
解读:
      则,用海贝、蛎蛤的贝壳之类,或用铜、铁、竹做的匙策之类。“则”是标准量器之意,通常煮一升水,用一“方寸匕”的匙(取一立方寸的匙或小匙)量取一立方寸茶末(或一小匙茶末)如果喜欢喝得淡一些的,就少取点茶末;喜欢喝浓茶的,就多取些茶末。因此称“则”。
( 1 )匕:音比( bi ),勺匙。

原文:
      水方,以稠木:槐、楸、梓等合之,其里并外缝漆之,受一斗。
解读:
      盛水盆,用稠木:槐木、楸木、梓木等制作,里面和外面的缝都用油漆密封,盛水量一斗。

原文:
      漉水囊,若常用者。其格以生铜铸之,以备水湿,无有苔秽、腥涩之意。以熟铜、苔秽;铁,腥涩也。林栖谷隐者,或用之竹木。木与竹非持久、涉远之具,故用之生铜。其囊,织青竹以卷之,裁碧缣( 1 )以缝之,细翠钿以缀( 2 )之,又作油绿囊以贮之。圆径五寸,柄一寸五分。
解读:
      漉水囊,同一般使用的一样,它的圈骨用生铜铸造,这是为了防止浸湿后附着铜绿和污垢,使水有腥涩味。用熟铜做的就易生铜绿污垢;用铁易生铁锈,使水腥涩。隐居者用竹、木质。木材和竹子不能持久,所以还是用生铜。水囊
( 1 )缣:音煎( jian ),细绢。
( 2 )缀:音坠( zhui ),缝、装饰。

原文:
      瓢,一曰 [木羲](1) 杓。剖瓠为之,或刊木为之。晋舍人杜毓《荈赋》云: “ 酌之以匏 ” 。 匏,瓢也,口阔,胚薄,柄短。永嘉中,余姚人虞洪入瀑布山采茗,遇一道士云:“ 吾丹丘子,祈子他日瓯 [木羲] 之余,乞相遗(2) 也。 ” [木羲],木杓也。今常用以梨木为之。
解读:
      瓢,又叫[木羲] 、杓。把胡芦(瓠瓜)剖开制成,或是用木挖成。晋朝杜毓(即杜育)的《荈赋》说:“用瓠舀取”。瓠,就是葫芦瓠。口阔,瓢身薄,柄短。晋代永嘉年间,余姚(属浙江)人虞洪到瀑布山采茶,遇见一道士对他说:“我是丹丘子,希望你日后把瓯、[木羲]中多的茶送点给我喝。” [木羲] ,就是木杓。现在常用以梨木制成。
(1) [木羲]:音西( xi ),勺子。
(2) 遗:音魏( wei ),赠送。

原文:
      竹策,或以桃、柳、蒲葵木为之,或以柿心木为之。长一尺,银裹两头。
解读:
      竹策,有用桃木做的,也有用柳木、薄葵木或柿心木做的。长一尺,用银片包裹两头。
原文:
      鹾簋( 1 ),以瓷为之,圆径四寸.若盒形,或瓶、或罍( 2 )。贮盐花也。其揭,竹制,长四寸一分,阔九分。揭,策也。
解读:
      鹾簋,用瓷做成。圆形,直径四寸,像只盒子,也有像瓶和小口坛子的,装盐用的。揭,用竹制成,长四寸一分,宽九分。揭就是策(取盐花的勺子。)
( 1 )鹾簋:音搓轨( cuo gui ),盐盒子。
( 2 )罍:音雷( lei ),坛子。

原文:
      熟盂,以贮熟水,或瓷或陶,受二升 。
解读:
      熟盂,是用来贮放热水的,有的是瓷器,有的是陶器,容量二升 。

原文:
      碗:越州上,鼎州、婺州次;岳州上,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晋·杜琉《荈赋》所谓:“ 器择陶拣,出自东瓯 ” 。瓯,越也。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圈而浅,受半升以下。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红白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
解读:
      茶碗,越州(今浙江绍兴)产的最好,鼎州(今陕西泾阳)、婺州(今浙江金华)的差些。岳州(今湖南岳阳)的好,寿州(今安徽寿县)、洪州(今江西南昌)的差些。有人认为邢州(今河北邢台)产的比越州的好,这是完全不对的。如果说邢州瓷像银子,那么越州瓷就像玉,这是邢瓷不如越瓷的第一点;如果说邢瓷像雪,那么越瓷就像冰,这是邢瓷不如越瓷的第二点;邢瓷白而使茶汤呈红色,越瓷青而使茶汤呈绿色,这是邢瓷不如越瓷的第三点。晋代杜毓《荈赋》说的“挑选陶瓷器皿,好的出自东瓯”。瓯(地名),就是越州。瓯(瓷盆),也是越州产的最好,口不卷边,底圈而浅,容积不超过半升。越州瓷、岳州瓷都是青色,能增进茶的汤色,使茶汤呈现白红色。邢州瓷白,茶汤呈红色;寿州瓷黄,茶汤呈紫色;洪州瓷褐,茶汤呈黑色。这些都不适合用来饮茶。

原文:
      畚,以白蒲卷而编之,可贮碗十枚,或用筥 。其纸帕以剡纸夹缝,令方,亦十之也。
解读:
      畚,用白薄草卷顾绳索而编成的盛具,可放十只碗。也有的用竹篮来装碗,用双层剡纸缝制成方形衬垫,也或贮放十个碗。

原文:
      札,缉栟榈皮,以茱萸木夹而缚之,或截竹束而管之,若巨笔形。
解读:
      札(刷子),用茱萸木夹上棕桐皮纤维,捆扎紧。或将棕榈皮纤维一头扎紧套入一段竹管中,形如一枝毛笔。

原文:
      涤方,以贮洗涤之余。用楸木合之,制如水方,受 八升 。
解读:
      洗涤盆,用来贮放洗涤剩水的。用楸木拼合制成,制法同方水盆一样,可装水八升 。

原文:
      滓方,以集诸滓,制如涤方,受五升 。
解读:
      茶渣盆,用来盛各种茶渣。制法同涤方,容积五升 。

原文:
      巾:以絁 (1) 布为之。长二尺,作二枚,互用之,以洁诸器。
解读:
      巾(抹布),用粗绸絁布制作,长二尺,做两块,交替使用,用以清洁茶具。
(1) 絁:音施( shi ),粗绸。
原文:
      具列,或作床,或作架。或纯木、纯竹而制之;或木或竹黄黑可扃 (1) 而漆者,长三尺,阔二尺,高六寸。具列者,悉敛诸器物,悉以陈列也。
解读:
      具列(陈列架、柜),做成床形或架形,有的全用木或全用竹做成。无论木制还是竹制的,漆成黄黑色,柜门可关。长三尺,宽二尺,高六寸。所谓具列,是可贮放全部器物之意。
(1) 扃:音坰( jiong ),门闩。可扁,可关门之意。

原文:
      都篮,以悉设诸器而名之,以竹蔑内作三角方眼,外以双蔑阔者经之,以单蔑纤者缚之,递压双经,作方眼,使玲珑。高一尺五寸,底阔一尺,高二寸,长二尺四寸,阔二尺。
解读:
      都篮,因能装得下全部茶具而得名。竹篾编成,里面编成三角形或方形孔眼,外面用两道宽篾作经线,一道窄篾作纬线,交替编织在作经纬的两道宽篾上,编成方眼,使它玲珑好看。都篮高一尺五寸,长二尺四寸,阔二尺,底宽一尺,高二寸。

●五 之 煮(煮茶的方法)

原文:
      凡炙茶,慎勿于风烬间炙。熛( 1 )焰如钻,使炎凉不均。持以逼火,屡其翻正,候炮出培塿 ,状虾蟆背,然后去火五寸。卷而舒,则本其始,又炙之。若火干者,以气熟止;日干者,以柔止。
解读:
      炙烤饼茶,注意不要在通风的余火上烤。飘忽不定的火苗像钻子,使茶受热不均匀。应当夹着饼茶靠近火,不停地正反翻动,等到烤出突起的像虾、蟆背上的小疙瘩,然后离火五寸继续烤。如发现茶饼外形卷曲或有点解散状态,则要按开始烤茶的方法再烤。如果制茶时茶饼是烘干的,以烤到香气为度;如果茶饼是晒干的,以烤到柔软为止。
( 1 )熛:音标( biao )。熛焰,不稳定的火焰。
    
原文:
      其始,若茶之至嫩者,蒸罢热捣,叶烂而芽笋存焉。假以力者持千钧杵亦不之烂。如漆科珠,壮士接之,不能驻其指。及就则似无穰骨也。炙之,则其节若倪,倪如婴儿之臂耳。既而承热用纸囊贮之,精华之气无所散越,候寒末之。(末之上者,其屑如细米;末之下者,其屑如菱角。)
解读:
      开始制茶时,如果是很嫩的茶叶,蒸后趁热捣碎,可以看到多数芽叶碎了,而有部分小的茎梗却没有碎。就是大力士举着千斤重的杵去舂捣,也无法将这些嫩茎梗捣烂。就像小小的圆滑的漆树子,再有力的人也不能抓住它,因为裹着这些小茎梗的全是无骨的软料。这种茶饼炙烤起来,会出现柔软如婴儿手臂的现象。烤好了,趁热用纸袋装起来,使它的香气不致散失,等冷了再碾成末(碾得好的茶末像细米,碾得马虎的就像菱角)。

原文:
      其火用炭,次用劲薪。(谓桑、槐、桐、枥之类也)。其炭曾经燔(1)炙,为膻腻所及,及膏木、败器,不用之。(膏木,谓柏、松、桧也。败器,谓朽废器也)古人有劳薪之味,信哉。
解读:
      烤茶用炭火为好,其次是用火力猛的木柴(即桑、槐、桐、枥一类的木柴)。如果曾经烤过肉而沾染了膻味和油腻之气的炭,或是有油烟的柴以及朽坏的木器,都不能用。古人说:“用朽坏的木器当柴煮食物,会有怪味”,确实如此。
( 1 )燔:音凡( fan ),烤,如烤肉。

原文: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荈赋》所谓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又多别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降以前,或潜龙蓄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之。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水取汲多者。
解读:
      煮茶的水,用山水最好,其次是江水,井水最差( 《荈赋》中就说:水是出于岷山的清流为好)。饮用山水,最好要选取乳泉、石池慢流的水,奔涌急流的水不要饮用,长喝这种水会使人颈部生病。还有多处支流汇合于山谷的水,停蓄不流动,自炎热的夏天到霜降以前,很可能有蛇螯之类的动物蓄积毒素在水中。如果饮用这种水,可以先挖开流水口,让这些恶水流走,使新的泉水涓涓流来,就可煮茶喝了。至于江水,应到离人居住点较远的地方去汲取,而井水要到人们经常汲用的井中去汲取。

原文:
      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初沸,则水合量,调之以盐味,谓弃其啜余,无乃[ 卤舀 ][ 卤监 ](1) 而钟其一味乎, ( 上古暂反下吐滥反无味也? ) 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策环激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有顷,势若奔涛溅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华也。
解读:
      至于水的沸腾程度,当冒出鱼眼大小的水泡,并微微有声音时,称作一沸;锅边有如连珠般的泡往上冒,称作二沸;有如波涛翻腾,称三沸。再继续煮,水沸过头,就不宜饮用了。开始沸腾时,按照水量放适当的盐调味,把尝剩下的那点水泼掉。切莫因而过分加盐,否则岂不是只喜欢盐的一种味道吗?二沸时,舀出一瓢水,再用竹策环绕着在沸水中心撑动,用“则”量取茶末从漩涡中心倒下。过一会,水大开,波涛翻滚,水沫飞溅,这时再将刚才舀出的瓢水倒进来,使水不再沸腾,从而保养在汤面形成的泡沫。
(1) [ 卤舀 ][ 卤监 ] :音赣炭( gan tan ),无味。

原文:
      凡酌,至诸碗,令沫饽 (1)均。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轻细者曰花,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湄;又如菊英堕于樽俎(2) 之中。饽者,以滓煮之,及沸,则重华累沫,皤皤 (3) 然若积雪耳。《荈赋》所谓 “ 焕如积雪,烨若春 [ 艹敷 ](4)” ,有之。
解读:
      喝时,舀到碗里,让泡沫均匀。沫饽,是茶汤上的“华”。薄的叫“沫”,厚的叫“饽”,细轻的叫“花”。花在碗中,就像枣花在圆形池塘上漂浮;又像回环曲折的浮萍,又像晴天空中的鳞状浮云。沫,好像绿钱草浮在水边,又像菊花落入杯中。饽,是用茶渣再煮,待到煮沸时产生的一层厚厚的白沫,就像皑皑白雪。《荈赋》中有“明亮像积雪,光彩如春花”的句子。
(1)    饽:音波( bo ),汤面泡沫。
(2)    俎:音祖( zu ),盛肉器。
(3)    皤:音婆( po ),白色。
(4)    [艹敷] :音肤( fu ),舒展的花叶。

原文:
      第一煮水沸,而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其第一者为隽永( 1 ), [ 原注:徐县、全县二及,至美者曰隽永,隽,味也。永,长也。史长,曰隽永,《汉书》蒯通著《隽永》二十篇也。 ]或留熟盂以贮之,以备育华救沸之用,诸第一与第二、第三碗次之,第四第五碗外,非渴甚莫之饮。凡煮水一升 ,酌分五碗,(碗数少至三,多至五,若人多至十,加两炉。)乘热连饮之。以重浊凝其下,精华浮其上。如冷则精英随气而竭,饮啜不消亦然矣。
解读:
      第一次煮开的水,要把沫上像黑云母一样的一层水膜去掉,它的味道不好。此后,从锅里舀出的第一瓢水,味美而久长,称为“隽永”,通常贮放在熟盂里,以作育华止沸之用。煮出来的茶,第一、第二、第三碗为好,次一等的是第四、第五碗,要不是渴得厉害,就不值得喝了。一般烧水煮茶一升可以分作五碗(茶汤少则三碗,多则五碗,如客人多达十人,可再加两炉),趁热接着喝完。因为重浊不清的物质凝聚在下面,精华在上面,如果茶汤一冷,精华(香气)就随热气散发掉了;如趁热喝了但没喝完,精华也会散发掉。
( 1 )隽永:音倦( juan )。隽永是味长之意。

原文:
       茶性俭,不宜广,广则其味黯淡。且如一满碗,啜半而味寡,况其广乎。
解读:
       茶的性质俭约,水不宜多放,多了,它的味道就淡薄。就像一满碗茶,喝到一半味道似已淡了,何况是水加得过多呢?

原文:
       其色,缃也,其馨, [ 上必下土右欠 ] ( 1 ) 也,其味甘,槚也;不甘而苦,荈也;啜苦咽甘,茶也。
解读:
       茶汤的颜色浅黄,茶的香气四溢。茶的滋味微甜的是槚,不甜而带苦味的是 荈,喝进去苦而咽下时回甘的是茶(另一版本说,茶味苦而不甜的是槚,甜而不苦的是荈)
( 1 ) [ 上必下土右欠 ] :音使( shi ),香气很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