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卿族略考 晋

 布狄厄布狄厄 2007-07-24
春秋卿族略考       晋http://xiaosanzi.blog.hexun.com/1126094_d.html
    春秋时期,晋之卿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晋文公之前为第一阶段,以四司为卿。自文公“作三军”进入第二阶段,以军帅与四司共同为卿。第三阶段,纯以军帅为卿。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先说第一阶段。

                     僖废司徒,大傅治民
    周封诸侯,其建制模仿王室,晋也不例外。《左传》桓公六年载申繻语:“晋以僖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废司空”。则僖侯之前本有司徒之职。杜《注》:“僖侯名司徒,废为中军。”[1]此说不确。晋文公“作三军”,始有中军,在此之前不可能有“中军”之职。宋废弃司空之名而改称司城,则晋“废司徒”也不能废其职,而只是废其名。但究竟改为何名?史无明载。考之《传》文,我认为应是大傅。
    晋襄公之时,阳处父任大傅。文公六年《传》:
        春,晋蒐于夷,舍二军。使狐射姑将中军,赵盾佐之。阳处
    父至自温,改蒐于董,易中军。
阳处父能易中军帅,可见地位显赫。赵盾做了中军之将,“于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正法罪,辟狱刑,董逋逃,由质要,治旧洿,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既成,以授大傅阳子(处父)与大师贾佗,使行诸晋国,以为常法。”赵盾重订法典,而授以大傅与大师,“使行诸晋国”,则大傅乃治民之官。
    宣公十六年《传》:“晋侯请于王,戊申,以黼冕命士会将中军,且为大傅。于是晋国之盗逃奔于秦。”《晋语八》也说:士会“居太傅,端刑法,缉训典,国无奸民。”同样可以看出大傅治民。
    成公十八年《传》:晋悼公“使士渥浊为大傅,使修范武子之法;右行辛为司空,使修士蒍之法。”大傅与司空并列,且位在其前,而修法以治民。
    晋平公时,叔向为大傅。《晋语八》谓:“叔向为太傅,实赋禄。”赋禄也属司徒的职权范围。
    这些都可证明:晋之大傅即僖侯以前的司徒。
    晋也有司空,见于《左传·庄公二十六年》:“春,晋士蒍为大司空。夏,士蒍城绛,以深其宫。”士蒍是献公的重要助手和谋臣。襄公时,士縠任司空,书于《经》,则司空为卿无疑。
    晋也有司马,首见于僖公二十八年《传》:“祁瞒奸命,司马杀之,以徇于诸侯”。后来韩厥、魏绛皆曾任司马。但《传》所见之晋司马并不是卿,而是一种军职,掌军法,位在将、佐之下,相当于军大夫,与其他国家主持军政的司马不是一回事。
    (未完待续)
[ 本帖最后由 窃比老彭 于 2006-4-30 12:31 AM 编辑 ]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2004-3-20 11:25 AM #17
         
 
 
窃比老彭
超级版主

 
UID 32
精华 11
积分 0
帖子 1186
阅读权限 150
注册 2003-9-28
状态 离线  [广告]: 精心打造先秦史研究网络学术平台 http://www.
--------------------------------------------------------------------------------
 (接前)
    晋又有大师一职。前引文公六年《传》:“宣子于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正法罪,辟狱刑,董逋逃,由质要,治旧洿,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既成,以授大傅阳子与大师贾佗,使行诸晋国,以为常法。”大傅阳子与大师贾佗并列,其职事均行于国内。贾佗又称司空季子,是随从公子重耳出亡的五大贤士之一,另四人为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杜《注》以司空季子为胥臣,不确。《史记·晋世家》谓重耳“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正以贾佗当司空季子。唯因颠颉后被处死,不得谓贤者,故以先轸替颠颉。《晋语四》载宋司马公孙固语,也谓重耳“父事狐偃,师事赵衰,而长事贾佗”。可知贾佗即司空季子。贾佗既称司空季子,则曾任司空,由司空而大师。春秋之时,“师”有二义,一为军职,一为乐师。此大师由司空而进,又与大傅并列,其职事行于全国,则当为他国之司马。或许晋废司徒为大傅,亦废司马为大师,以相对应。后又设司马,则掌军法,不在四司之列。
    晋同样有司寇,观襄公三年《传》魏绛称“请归死于司寇”可知。然《传》不见司寇其人其事。晋又有理,主刑狱,疑即司寇。士蒍初为理,由理改任司空。理后由士氏世袭,见于《传》者有士贞伯渥浊、士庄伯弱、士文伯匄伯瑕、士景伯弥牟。《晋语八》载訾袥语:“子舆为理,以正于朝,朝无奸官。”子舆即士蒍,由“正于朝”来看,理应为卿。
    如此,晋初入春秋时也以四司为卿,即大傅(司徒)、大师(司马)、司空、理(司寇)。四司之外,是否还有别的卿,待考。
    献公之卿可考者四人。除司空士蒍之外,还有里克、丕郑、荀息,此三人皆见于《经》,其中里克地位最为重要,疑为大傅。
    惠公之卿可考者六人。僖公十年《传》:“丕郑之如秦也,言于秦伯曰:‘吕甥、郤称、冀芮实为不从。’”吕甥、郤称、冀芮地位显赫,应为卿。秦、晋韩之战,吕甥守国。惠公被俘,吕甥“作爰田”,又“作州兵”,当为大傅。又有韩简,将下军,当为大师。又献公时之卿里克、丕郑仍在,但不久被杀,故难以确定献、惠时之晋卿是否超出四人。
————————————————————
译文1:
    春,晋国在夷地检阅军队,撤销了两个军的建制。让狐射姑担任中军之将,赵盾担任中军之佐。阳处父从温地回来,又改在董地检阅,调换了中军将佐。
————————
    译文2:
    (赵宣子)从这时起开始主持国家政权,制订规章,修正法令,清理诉讼,督查逃亡,使用契约,清除过去的政治污垢,恢复遭到破坏的等级制度,重建已被废弃的官职,选拔曲居下位的贤能。完成之后,交给太傅阳子和太师贾佗,让他们在晋国推行,作为经常的法规。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2004-3-20 11:34 AM #18
         
 
 
窃比老彭
超级版主

 
UID 32
精华 11
积分 0
帖子 1186
阅读权限 150
注册 2003-9-28
状态 离线  [广告]: 精心打造先秦史研究网络学术平台 http://www.
--------------------------------------------------------------------------------
 晋
 
                     蒐于被庐,军帅为卿
    文公时,晋卿的设置发生重大改变,以军帅为卿。这种改变以“蒐于被庐,作三军”为标志。僖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33年)《传》:
        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于是乎蒐于
    被庐,作三军,谋元帅。赵衰曰:“郤縠可。……”乃使郤縠将
    中军,郤溱佐之;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命赵衰为
    卿,让于栾枝、先轸,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荀林父御戎,
    魏犨为右。
    三军实为六部,将、佐各掌其一。其位次:中军之将第一,中军之佐第二,上军之将第三,上军之佐第四,下军之将第五,下军之佐第六。“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意思是文公使赵衰将下军,赵衰辞让给了栾枝和先轸,使这二人分别任下军将佐,可见六将佐皆为卿。
    次年(僖公二十八年)二月,郤縠卒。晋以先轸将中军,使赵衰佐下军,赵衰又让于胥臣。城濮之战,就是由先轸、郤溱、狐毛、狐偃、栾枝、胥臣这六个人指挥的。
    据《晋语四》,狐毛卒,文公使赵衰将上军,赵衰又让于先轸之子先且居。
    僖公三十一年(前629年),“秋,晋蒐于清原,作五军以御狄。赵衰为卿。”据《晋语四》,作五军是为了赵衰的缘故。文公说:“赵衰三让。其所让,皆社稷之卫也。废让,是废德也。”新增二军四帅,“使赵衰将新上军,箕郑佐之;胥婴将新上军,先都佐之。”这样军帅增加到十人,赵衰位居第七。
    后来狐偃卒,赵衰接任上军之佐,升为第四。
    僖公三十三年(前627年),文公卒,子襄公继立。同年先后进行殽之战与箕之战。箕之战,先轸战死,“襄公以三命命先且居将中军”。
    (未完待续)
[ 本帖最后由 窃比老彭 于 2006-4-30 12:34 AM 编辑 ]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2004-3-20 11:45 AM #19
         
 
 
窃比老彭
超级版主

 
UID 32
精华 11
积分 0
帖子 1186
阅读权限 150
注册 2003-9-28
状态 离线  [广告]: 精心打造先秦史研究网络学术平台 http://www.
--------------------------------------------------------------------------------
 (接上)
    文公二年(前625年),“春,秦孟明视帅师伐晋,以报殽之役。二月,晋侯御之,先且居将中军,赵衰佐之。王官无地御戎,狐鞠居为右。甲子,及秦师战于彭衙,秦师败绩。”这样,赵衰又升任中军之佐,位居第二了。这是赵衰所担任的最高职位。但《晋世家》却有“赵盾代赵衰执政”之语,似赵衰也曾任中军之将,不确。文公二年《传》:“秦伯犹用孟明。孟明增修国政,重施于民。赵成子言于诸大夫曰:‘秦师又至,将必辟之。惧而增德,不可当也。……’”后来秦伐晋,晋果不出。司马迁因此误以为此时赵衰主政。但此年冬,“晋先且居、宋公子成、陈辕选、郑公子归生伐秦”,则先且居仍任中军之将,非赵衰也。
    文、襄之时,晋虽以军帅为卿,但并不限于军帅,也还有无军职而任卿者。如阳处父为大傅,士縠为司空,皆书于《经》,还有贾佗为大师,也为卿。又僖公三十三年箕之战,“郤缺获白狄子。……以一命命郤缺为卿,复与之冀,亦无有军行。”“无有军行”就是没有军职。
    文公之时,卿的权力不大,重要决定均由文公亲自作出。勤王、城濮之战、围郑之役也都由文公亲自出马。
    文公重耳在位9年卒,子襄公讙继立。文公“生十七年而亡”,“在外十九年”,去世时约45岁。
    襄公即位,年龄约在20出头,并无多少实际才能,不得不听大臣的。殽、箕之战,决于先轸;避秦不出,决于赵衰;易中军帅,决于阳子。文公元年(前626年),晋伐卫,“及南阳。先且居曰:‘效尤,祸也。请君朝王,臣从师。’晋侯朝王于温,先且居、胥臣伐卫。”襄公离开部队朝见天子,军帅独自帅师。到了二年伐秦,“晋先且居、宋公子成、陈辕选、郑公子归生”帅师,襄公干脆不出,连随军装样子都不要了。
    诸侯初封,军队人数很少,由国君亲自率领。后来人数扩大,出现二军、三军编制。
    自“惠之二十四年(前745年),晋始乱,故封桓叔于曲沃”。后来,曲沃吞并大宗翼侯。庄公十六年(前678年),“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军为晋侯。”这个曲沃伯即晋武公,此时武公直接统率军队。闵公元年(前661年),“晋侯(献公)作二军,公将上军,大子申生将下军。”卿仍不掌握军队,但可临时帅师出征。自文公“作三军”,始由将佐指挥军队,但文公随军出征,主持军事会议,决定权仍在他手里。到了襄公时,卿的作用增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