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赞扬创造的奇迹

 铃儿响叮当 2007-07-31
转自雨夜星晨的博客http://vefang.blog.hexun.com/11157756_d.html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费里德曼说:“如果孩子总是被责备,他就会失去耐心;如果他常常被夸奖,那么,他会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爱你、爱我、爱整个世界。”

有一位老人,在战争年代,他曾是一个带兵能手、出色的指挥官。在谈到那些艰苦的岁月时,他常常感叹地说:“人可以创造奇迹。而鼓励可以创造出人的奇迹。” 许多战士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之所以能克服非人所能克服的困难,战胜无数艰难险阻,靠的就是上级对他完成任务的信心和鼓励。

事实也是这样,一个人只要被称赞,心里一高兴,干劲一来,就可以发挥出超乎平常的能力,反过来说,一个人的努力和成绩不能得到应有的赞赏,也就是说当“报 酬”不存在时,就激不起努力的兴趣,也就不可能爆发出超凡的能力。这是人类心理的一面,也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东欧、苏联的解体,平均主义、大锅饭造成的 生产疲沓、企业连年亏损,再说明了这个简单的道理。

对大人如此,对小孩来说,更是如此,称赞,尤其是自己父母的称赞会使孩子加倍努力。孩子所信赖的人,也是所依靠的人,就是父母。他渴望得到父母的爱,也渴望得到父母的赞美,困而父母如果在这一点上有所疏忽,孩子的失望常常会超乎大人的想象。

有一次我的孩子从学校拿回来一张奖状,高高兴兴地给我们看,我们看了,当然很高兴,称赞了几句:“好!这奖状我们把它挂在你的房间里!好好学习,将来当科 学家,为人类造福。”这时,同他来的还有邻居的一个小女孩,我们知道她很聪明,从前也总是班上前3名,便顺便问她:“玲玲,你这次得了什么呢?又考了几个 100分?”哪知这一问,小女孩哭了,安慰了好半天,她才说:“我妈他们不喜欢我的奖状,也不管我得多少分,所以我也不要奖状和100分!”

后来,我们把这事告诉了玲玲父母。他母亲想了好久,才醒悟地说:“唉,都是我一时的疏忽,玲玲这次期中考试,得了几个100分,她兴冲冲地把试卷给我看, 我当时正忙着公司里的事。心里很烦,就没有多看,只谈了一句‘好’,就又只顾想自己的心事去了。”她停顿了一下,然后恍然大悟说:“怪不得这两月我总觉得 玲玲这孩子变了,有些疏远我,和我谈话也谈少了,念书也不专心了。“是的,当孩子因为得到满分,而希望能和母亲共同分享这快乐与荣誉时,母亲却十分冷漠。 因而使孩子产生了一种被冷落的失落感,于是孩子对母亲失去了信赖感,故而对读书的兴趣也大减。

孩子,当然主要是指幼年的孩子最关心的是能到父母的爱。因而小孩子做事的意愿,常视父母的反应而定。尤其是做事的精神,有赖于父母的鼓励。著名的儿童心 理学家赫各洛克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将儿童分成4组:统制类、赞赏类、斥责类和忽视类。要他们连续做5天的加法演算。第一天的平均分数各组大致相同,然而 随着时间的推移,赞赏类的成绩不断进步,其他类组成绩逐渐落后。

赫洛克认为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就在于赞赏类的孩子认为“父母对我们寄予了厚望”,所以努力的欲望愈高。因而,对孩子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点滴进步,做父 母的都应加以肯定,“你做得很好!”如果怕孩子得意忘形,骄傲自满,还可以再加上一句“这次你考得很好,你应该不断努力,那么就可以每次都得满分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