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刀

 大灰狼 2007-09-11

说刀--------史文灼

刀,利器,善者用之则善,恶人用之则歹,诚望使刀之人,一心向善。
  刀,必须练而不僵,习而不呆,必须“人刀合一”,万不可沦为“刀奴”。何为刀奴?死搬成式、死用招法、习而不悟、练用不分,思想上仅停留在刀的虚表形式,此即为“刀奴”。
  刀之要素:手感、腕感、身势、步势、合势、疾速、劲力、精神、反应、本能……这些要素皆刀之质。
  刀之法,劈、撩、扫、云、刺、撞、划、拨、圈、挑、穿,习者练之,不出一周即可全面掌握,而这些仅仅只是外形之法,内在之质却非朝夕可成。
  刀之手感在掌心、在手指,要松活、坚韧而有力。要在坚韧的基础上松柔活畅地握刀,要有十分轻松之感(见图1拖刀式,图2正持刀,图3俯手持刀,图4仰手持刀,图5藏刀式,图6背刀式)。握刀不可紧,过紧则易僵,不易突动运刀(图7僵紧握刀)。注:僵紧握刀之形如果掌指之劲微涵而非死死攥紧也是可行的,并非这种外形就代表僵紧。
  刀之高手,腕力必足,腕儿必活。古人有语“练好刀剑,不高腕脖”。腕上之力必须具有完全控制手中刀的本力,不过仅有这般本力尚且不够,必须具有弹振惊抖之瞬爆力,并且定要做到可连续性抖振,若仅能惊抖一下远远不够。腕儿要活、要松,同样要具有韧性。柔活的腕儿要如棉花般柔软,如行云流水般随意流畅,如盘绕之蛇般可左旋右绕上缠下翻,其韧性如山间野藤,其振弹如灵蛇受惊猝然而发。
  刀之身势,枢纽在腰胯,下接双足,上承身躯。其身势之动,非仅上半身之动,而是上下相应,合整协动,否则便成无根之浮萍,虚浮而无力,虽却动非灵动。身势之动:拔、缩、晃、弹、前、后、侧、闪、旋。欲使身势拔起迅速,必须先习缩势,持刀以自然形态站立,猛地快速缩身,缩身要快,仿佛一付骨架突然没了支撑,猛然坠下一般(见图8背刀缩身,图9抽刀缩身,图10穿刀缩身)。于缩势之基础练习拔势,身形猝然而动,不能有任何牵强之感,也不能有任何做势之势,仿佛压缩的弹簧猛然弹开,要仔细体会周身骨节节节贯穿的感觉。另要注意,是“势”的拔起,而非外形的绝对拔起,“势”是整体的走势、劲力的走势,并不表示只有外形拔得很高才称为“拔势”。拔势之关键在于突发,与技术紧密相扣(见图11俯手左刺拔势,图12左撩刀拔势)。时常练习忽缩忽拔,忽拔忽缩的势,会加大加强身势、整势的弹性灵动,伸缩吞吐的能力。
  刀之步势,必须与周身与刀技合而为一,此又涉及合势。人刀合一,即指身、手、步刀合整划一,灵动异常,非人控刀,亦非刀带人,而是互不相控,本能自然。步势之动,要能快、亦能慢,要能突发,亦能突止,要能飘忽变幻,亦能践踏冲撞。步势之动,若自始至终总是疾快,此不可取,不为上等。步势一开,不断走动,灵变敏捷,忽猝然疾发,奇快如闪,忽突然停止,变幻位移。刀技要与步势做到移中杀,闪中杀、旋中杀、冲进杀……此是疾动,猝动杀;在步势徐动、突止时要做到刀法灵动,可随时突动,随时突杀,此是为慢中灵、静中动、慢中快、静中警,仿佛飞动之蜂,其于空中虽慢飞却异敏,虽停于空中,但形虽静,内在机质却振动勃然,可随时变势,随时警动,随时突杀。如此步势之动,不盲动,不滥动,忽疾忽徐,忽发忽止,忽冲忽闪,忽绕忽旋,快而不盲目,慢而不呆滞。步势之法,前进突击,后撤瞬退,,侧移忽闪,疾换快变,徐动绞绕,猝动旋走,互过连进,瞬抽突出,进步、上步、退步、撤步、连步、互过步、碎点步、低跃步、高跃步转步、换步、闪步、冲击步……步之法易练,易学,所有步势,稍经学练即可掌握,步势动起之后的速度,苦练不出半月,其速便甚为可观。步势所不易成,而又是特为关键之处便是:步之启动,要瞬快如闪,毫无预兆;步之突止,说停即停,不失重心,且灵动异敏;步之瞬变,要能在进、退、侧、绕、逼时瞬间变势,快速换步;步之应警猝动,无论何时,一有警况,双足猝然惊动,快疾而运,无论是在运步之时或是静态之时,均要做到不牵强,无预兆地猝然疾运。
  刀之疾速乃综合之体现,非仅指一局部。运刀要疾、变刀要疾、身法要疾、步势要疾、眼要疾、心要疾、猝动要疾、换势要疾、应变要疾……
  
  
  刀之劲,周身之劲。仅是腕臂之力大大不够,必须身劲、腿劲、步劲、裆劲、胯劲合整划一,并能借助走势之劲方可成为刀劲。此时之刀劲,狠猛犀利,凌厉沉重,但缺一灵动之劲。灵动之劲非杀式之劲,而是一种灵敏劲,活劲。杀式与杀式之间的转换,杀式出与未出的承接,步势身势开动而刀势敏蓄,这些都需要灵动之劲。灵动之劲于整体韧劲,人刀合一的层次要求颇高,具体到练习之中,有定步、活步揉刀,即以腕指臂之韧劲与周身合协,将刀徐徐揉动,可旋揉,翻缠揉,高度与角度随意,需以警觉之态而做;以及突蓄稳劲,即运刀之时,突对准某物击杀,于刀锋或刀尖将至之时瞬间止住,并快速疾换另一杀式击之,再在将触之时瞬止,再快速疾换杀式,如此反复。另有蛇形穿刀之法也十分见效(图13蛇形左穿,图14蛇形右穿,图15蛇形下穿,图16蛇形上穿,图17惊蛇左穿,图18、19、20蛇形右盘绕穿)。
  刀之本能、反应,应当“不思而做,不思而达”。动作达本能之状态,在于日常修炼之纯熟,在于神经系统反应之疾速。反应,乃神经系统疾敏应激的表现,故而应努力于瞬间而动、各部统一、浑然一体的训练。眼神应似看非看,不专注于一点,凭感应而做,便仿佛双目平视,天空忽过一飞鸟,虽没盯住天看,但眼之余光已感觉到飞鸟;又仿如人独坐屋中,身后有人悄然走近,眼虽未看,但有一特殊感觉,能感应出身后有人,此种感觉,决非胡吹,任何人均可一试,让人悄悄慢慢地从身后靠近,一般人,十次之内至少二三次能感觉到,此之为人体第六感觉,其实亦就是人体神经系统之灵敏感应,只不过常人之感应较时常训练之人慢,而且呆滞,不灵敏。不过,此种方式仅为训练,虽能帮助提高应付身后突袭之感应力,但此方式主要仍是增进第六感应激能力,并非绝对可以快速感应并解决身后所有突袭,当今武林,无一人可以做到绝对,千万不可托大。例举此两种,虽为感应初级训练部分,但依此习之一段时日,即可取得大大提高之效果,若需加入本能动作,则在练习中加入各部协合的应激动作即可。
  刀之精神、杀机,森然冷峻。初习刀,当使精神张露、杀机毕现。因刀之本性—冷血、森寒。故习刀之初,当使精神杀机与刀之本性高度溶合,面容冷酷、无情峻冷,与刀冷寒之性相合。要做到一刀在手,自觉有凛冽之寒气于周身、于刀身丝丝外冒,刀之一动,凛冽寒气瞬间激发喷射,寒气森森,冷酷无情。刀式之动,狠辣凌厉,仿若四周俱是敌人,心中只有杀敌,不可心摇神乱、不可急狂燥动,面容阴沉冷漠,杀气森寒凛冽,如此习之,精神杀气则必修成刀之性——冷血、森寒、凛冽!人与刀相合,内与外皆与刀合而为一也。不过虽然此时精神杀气已达一个高峰,但若停滞于此,刀境亦将停滞不前,虽凌厉、狠辣、森冷、凛冽,但始终缺一大气——恢宏之气、山岳之气、王者之气。因而需培养自身浩然之气、君王之气,以使刀势之中夹入纵横扫荡,笼罩一切之刀势,要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任何敌手, 均需臣服的王气。故而此时,当将精神杀气微微内敛,以将王者之大气释放,如此练习,恢宏的气势,浩荡的王气与内蕴的杀机,内蕴的冷寒合而为一,不仅心境为之一变,刀境刀势亦为之一变,冷血与豪气,森寒与浩然,凛冽与恢宏,相合相溶,浑然合一。狠辣凌厉,阴寒风冷的刀势以纵横扫荡,夹风裹雨的王者之气来笼罩挥洒。这便是我们所说的——“高境”。
  刀之行运,有单手,双手(图21),反手(图22)。单手、双手、反手各有其妙,各有其长,亦各有其短,均宜熟习之,精练之,并客观而谨慎地明析各法之利弊强弱。如单手行刀,灵变敏快,但力量定不如双手行刀沉猛,而双手之刀虽沉猛,却不如单手行刀灵敏;反手行刀,出其不意,运刀诡怪,但只善于短接近距,于长、中远距却不易发挥长刀之优势。故而,凡习单手刀、双手刀,均需时常互变,增进单双互动之能力,同时宜多练双手刀之敏活,单手刀之单手本力,反手刀瞬变,正持刀之疾速。

附件

b092ba27ea.jpg (29.51 KB)

2007-6-18 16:13

b092ba27ea.jpg

d483853c97.jpg (19.72 KB)

2007-6-18 16:13

d483853c97.jpg

2ab02e9954.jpg (18.83 KB)

2007-6-18 16:13

2ab02e9954.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