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络课程中学习支持的研究与实践...

 昵称53271 2007-12-20
网络课程中学习支持的研究与实践
内容编辑:刘锴 /网上发布; 2007-12-18
 

林艳芹 王移芝


【摘 要】网络课程中的学习支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置式支持,二是外围支持。前者内置于学习材料中,为学习过程提供支持;后者是网络教育环境的一部分,从技术层面上提供对网络学习环境的支持。基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从学习支持的两个方面进行了设计与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网络课程;内置式支持;外围支持;作用分析

  对于网络课程的定义,国家教育部发布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中说明:“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1]。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网络课程不是传统教育的简单外化,但脱胎于传统教育,在网络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依然存在教和学两个方面,因此网络课程需要体现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支持,即对“网络学习过程”的支持。另外,由于网络课程是在网络媒体环境下传播、应用的课程,是一种结合了网络媒体特性的教学资源和环境,需要利用媒体技术实现类似于课堂教学的学习环境,因此,在设计和开发时要利用技术实现对“网络学习环境”的支持。
  由此,在网络课程设计开发中,学习支持须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对学习过程的支持,即学习支持的内置式支持;二是对学习环境的支持,即学习支持的外围支持。”[2]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是全国68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生的公共课,自2005年实行全国统一考试。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里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系统地、正确地建立计算机相关概念,具备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和网上获取信息与交流的能力。基于本课程的特点,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鉴于知识点多、涉及面广的特点,突出了资源的设计,建立了资源信息库和知识点库,前者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和编写授课教案;后者方便学生学习,可以进行知识点的查询;鉴于操作性强的特点,突出了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支持,不但有丰富的动画演示,而且还有交互性很强的虚拟实验室平台;鉴于结构复杂的特点,注重了导航设计,设置了导学系统,提供了多种简单方便的导航,等等。这些设计较好的支持了远程学生的自主学习。
  现以“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为例,来说明网络课程应如何从学习支持的两个方面来设计与实现。
一、学习支持的内置式支持
  内置式支持是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提出的,是指内置在学习材料中的、用于支持学习过程一类支持,是网络课程中学习资源的必要组成部分。
  确切地说,“即在学习资源中内置一些这样的设计,它相当于一组正规的、与内容有关的补充、扩展学习材料的详细讨论,例如预先和事后提问、计划安排、说明、目录、索引、任务、摘要、导读、目标、所学内容回顾、学习指引等等,这些支持性设计旨在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搭建一座向上攀登的脚手架。”[3]
  基于此,“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内置式支持就从学前准备、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估等要素进行设计。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该课程的内置式支持贯穿于学前准备、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估等五个要素的设计中,即把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及教学过程设计整合到学习资源中,这样学习者在学习时可以很方便地找到类似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学习帮助,使学习者的传统课堂学习经验在远程学习环境中得到迁移,从而体现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支持,教与学之间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二、学习支持的外围支持
  外围支持是网络教育环境的一部分,从网络多媒体技术和教育技术层面上提供对网络学习环境的支持。网络课程中的外围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媒体选择
  在进行媒体选择时,可参照托尼·贝茨(Tony.Bates)1995年提出的:选择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实际决策模型——ACTIONS(Access, Costs,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activity and user-friendliness, Organizational Issues),即从媒体的可获得性、成本、教与学、交互性和友好性以及组织问题等五个方面选择媒体。
  基于此,该课程在设计时根据需要将多种媒体一体化设计,使多种形式的信息之间建立逻辑连接。比如,对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浏览文字教材,也可以观看教师视频录像,可以观看flash动画演示,也可以去实验平台进行虚拟实验的操作。由于学生从不同的媒体信息获得的是同一主题的内容,这样可以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另外,还可以适应他们彼此各异的学习风格,对改善学习的效果是非常有利的。
  (2)导航
  网络课程由于其信息量庞大、开放性强等特点,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迷航现象。因此,清晰、明确、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导航系统便必不可少。基于此,该课程不但设置了导学系统,而且还建立了导学信息模块和教学指导模块。
  导学系统将课程内容划分成模块,每个模块按知识点进行组织,每个知识点安排的学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用多媒体进行表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环境进行选择。导学信息模块包括课程说明、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意见,让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诱发学习内因,解决学习者在网络学习中的盲目性。教学指导模块对本课程网络学习系统的知识点、学习资源、学习者和规则等对象建模。如授课教案划分成一个个完整的知识点,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学习内容、难易程度、教学重点、单元练习、学习时间、授课录像等,运用多种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大量的视觉形象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交互
  网络课程的交互是在一种网络学习环境下,为了达到教与学或建立社会关系的目的而进行的双向或单向交流。
  该课程教学网站根据角色不同设计相应栏目,提供人机交互窗口,如疑难提问、交互课堂、课程BBS等,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师生交互。且提供了基于互联网络的音、视频授课与辅导系统,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关课程内容、难点的针对性辅导,还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就像在传统的课堂上一样,生动、亲切,使远程教学的学习环境更加人性化。
  (4)评价与反馈
  网络课程中的评价分为两类,一类为形成性评价,另一类为总结性评价。在该课程中,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网上讨论、调查、练习和章节测验等形式进行,且实施评价时,运用技术及时反馈。如本网络课程的“在线测试”模块,学生点击进入后可进行学习效果自测;自测完毕并提交后,能够给出评分标准和考试成绩;当学习者做出错误选择时,给出适当的提示信息(但不是答案),以帮助学习者进一步理清问题,形成一种自我建构的能力;或给出错误分析,引导学习者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总结性评价的方式主要是期末阅卷考试,现已开始部分机考,逐步过渡到期末全部机考。
  (5)学习监控
  学习监控是指为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达到学习目的而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一系列过程。该课程主要是通过“疑难提问”、“学习标签”等来实现教师监控和学生自行监控。
  为此,“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外围支持的设计如表2所示。
三、作用分析
  学习支持的具体内容和服务程度虽有不同,但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即“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远程学习的质量和效果”[4]。为此,该课题组从中抽出学习支持服务评价的三个维度“导学、助学、促学”[5],对部分远程学生和在校生进行本课程学习支持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支持予以了充分肯定,其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该课程的导学、助学、促学等方面的学习支持服务都非常满意,达到了他们的期望值。极少部分学生对此不满意,笔者认为是其实践能力方面欠缺,建议在课程中设置一个起始水平测试模块,通过测试的学生即能够顺利使用该网络课程,测试没通过的学生,需要辅导老师加强对其网络课程使用的辅导。
总之,网络课程学习支持的问题,是每个网络课程设计者必须要注意的问题。网络课程作为一门课程,既有课程的属性,又有网络环境的属性。内置式支持加强了网络课程的“课程”属性,而外围支持在此基础上,又强化了“网络”这一学习环境的优势。只有在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的正确指导下,将两种学习支持进行有效运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2000,(5).
[2] 庄报春. 网络课程中的学习支持策略及其作用分析[J]. 山东电大学报,2005,(3):12-14.
[3] 王永辉,张增荣. 远程教育教材的学习支持设计[J]. 中国远程教育,2003,(7):42-45.
[4] 丁兴富. 远程教育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朱祖林,陈丽. 远程学习支持服务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2):42-45.

作者简介:林艳芹,王移芝,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100044)。
(发表于《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第11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