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展主题性书法教育的实践研究

 zenvin 2008-02-26

——初中开展主题性书法教育的实践研究

                                 闻堰镇中   韩勇潮       

一、主题性书法教育研究课题的背景

 培养具有“民族文化根据的现代人”是我校的办学理想与目标。其关键词有两个,一是“现代人”,它明确了我校是以造就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推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为培养目标的;二是“民族文化根基”.它指出了在国际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要使学生们具有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中国人的发展应植根于优秀的民族文化的沃土中。做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正是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家的和谐统一。打造这样一所印刻着中国文化特征的现代化学校,是我们最大的追求。

我校作为省书法教育实验基地学校,区书法艺术特色学校,有着较丰富的书法艺术底蕴。近几年,我校将“书法课”作为校本课程,配有专业辅导教师、配备专有教室,展室,编制教材、作品集、纳入正常教学计划排入课表中。在教学中我们始终在积极探索如何实现“以书载道,书道融汇育人”的教育目的.,我们始终不渝地以“面向全体,分层培养;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为教育的宗旨,对学生进行“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并在实践中初步形成自身的教育教学格式与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发挥优势,发展特色,创造品牌”,把书法教育“精做、做精、做强”。我们感到有些为难。在的实践中,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仅仅抓书法技能教学,是很难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迷茫中,我们邀请省美术教研 员李永正,省书法教育研究会余巨力等来校座谈,请专家把脉,指点迷津,在专家引领、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具有民族文化艺术素养的现代人为目标,开展主题性书法教育”的课题研究。使我校的书法特色教育走上了又一新的台阶。

二、主题性书法教育研究的目标

主题性书法教育研究首先在于结合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实际,坚持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重点,它以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升民文明素养为内容。它注重书法人文的挖掘,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模式,引领学生走进书法文化,了解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立志弘扬这种文化。通过课堂讲授,训练,课外亲身体验,学校机制的约束和学校环境氛围的熏陶,寻求我校的书法教育教学路子,体现我校办学理念,积淀学校文化,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简言之,主题性书法教育不是简单的书法技能教学 ,而是以书载道、书道融汇育人”,具有明确的主题目标。

三、主题性书法教育研究课题的概念界定及理论支撑

本课题的书法教育重点是初中书法文化主题教育。“书法”为教育资源,“书法精神”无疑是重要有机的组成部分。书法教育可谓载体,它既有自身的目标,即训练好字,更有育人的责任,我们试图通过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及实践体验,不断将祖国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个体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与民族文化向个性心理品质的同步“内化”,形成较为稳定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并外化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中。通过书法教育引领学生了解优秀的民族文化,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书法技能,促进身心及个性品质的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艺术素养的目的,实现“以书辅德”,高情致远。

理论支撑 “中国文人从书法修炼中渐习的认识线条上之美质,像笔力、笔趣、蕴蓄、精密、遒劲、简洁、厚重、波磔、谨严、洒脱;又认识结体上之美质,如长短错综、左右相让、疏密相间、计白当黑、条畅茂密、矫变飞动,有时甚至可由特意的萎颓与不整齐的姿态中显出美质。因此,书法艺术齐备了全部审美观念的条件,吾们可以认作中国人审美的基础意识。( 林语堂)

中国书法的历史同汉字一样,源远流长,可以说与中华民族同生。通过讲述书法渊源和字体演变,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书法艺术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书法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美学追求,人文精神,聪明才智,思想感情,成为一个反映生命的艺术,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 林语堂)热爱中国必热爱书法,因为中国字是代表中国的徽号,(香港著名人士陈焦桐所说):

的确,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源远流长,书法作品承载的内容也厚重。书法艺术是一面镜子,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都可从中窥见。因此,通过练习书法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灿烂的古代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学生在练字过程中会接触不少名家字帖,接触老师和同学的作品,会被汉字的金、篆、隶、碑、楷、行、草等字体和“颠张醉素”、“颜筋柳骨”等风格所陶醉,受到美的熏陶。学生在接触汉字时,不光是文字,而更重要的是语言,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书法家抄写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这些优美的文学作品也给学生带来美感,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并且获得美感体验。同时,大量作品反映出的优美诗文和经典格言,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传统书法艺术、文化至少具有冷静、内省的特点。所以我们从中感受到的是平和,是一种对生活、对理想的比较沉静的思考。这种文化给我们的,不只是精神的亢奋,感官的愉悦,而是心平气和的体验和思索。与此相对应的,古代的教育之所以能让那些传统的文化扎根于孩子的内心,就是因为当时的教育体现出了传统文化的这种性格,当教育的形式和文化的性格相合拍时,文化才能深入学子之心。书法综合了语言和图像两种艺术的功能。它寓思想以艺术,以优美的形式使思想跨越时空,在漫漫古代社会中,它是文明传播的使者,文化传承的载体,表达思想的工具。书法教育是学校有组织有目标地对学生进行书法技能、艺术、书法文化的教育,从技能、品性、文化等层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民族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特点,反映其理论水平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文化素养则可以理解为是由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种因素整合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一般体现。

书法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如此的地位,这是因为书法最能体现中国文化里的抽象化、浓缩化的精神的缘故;在中国的传统里头,在中国的文学里头,'这个观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精简化,要浓缩化,要抽象化,最后就渗透到整个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里面了。(《 杨振宁 教授谈书法与文字》,见《中国书法》 2000 年第 4 期)

实践经过

主题性书法教育研究的最大特点可概括为:融教育、艺术、德育、活动、与一体。它是一项工程。因而开展主题性书法教育研究须有总体目标与方案设计。

主题性书法教育活动模式总体设计如下:

学校办学理念

主题策划

主题确立

主题探究

主题活动

主题升华

提升学生素养

书法文化学习资源整合、学书环境

教学组织、活动开展、制度与管理

、活动开展、制度与管理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评价标准

师生、生生互动交流

 

评价考核

 

 



1、         
主题 策划:

由教师根据新课改教育目标,办学理念、学校实际及时政等,通过专家引领、知识讲座、专题讨论、交流、网络查询等形式,设计教学方案,确立主题。在主题内容范围确立的基础上,给学生确定专题。如今年上半年确立的主题:A、迎奥运,B、荣辱观C、家乡文化等。学生可以从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主题进行学习创作,同时要使学生了解主题的必要性。与时俱进。

2、主题探究: 确定主题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自己将要在主题范围内,进行具体内容的寻找与搜索,这就需要与读书活动结合起来。创作书法作品,好的内容非常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着手构思完成主题作品的方法和技巧,(鉴于初中学生的实际书法水平,主要是集字创作)遇到困难阻滞时,通过学生自我研究、协作探讨、经验交流,及教师适当的辅导予以解决,千方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研究主题。具体的组织形式:按学书体及书写程度,采用自愿组合,每组3--6人,互帮互学,充分发挥各人特长和意见,通过小组间的相互交流补充,使想要创作的内容更精善。力求原创。

3、主题创作:根据学生自己选的主题,在规定的阶段内,进行主题创作。教师身为组织者、引导者,在创作中要想方设法把主题引向深入,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技能的把握。在教学实践中,完成主题的几个步骤将是不断重复的。无论是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的主题,都在不断地进行研讨、修正、完善。最大努力创作出自己的主题作品。由于创作内容的主题化,学生在不经意中将受到“人文”的熏陶。如:在平时的练习作业中,引导学生选择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内容。在书法展览或参加比赛时,首先要求书写歌颂党、歌颂祖国,弘扬革命优良传统等健康向上的内容。要使学生养成自觉读书、勤于动笔的好习惯,使学生从健康的内容中吸取思想营养,陶冶思想情操,提高精神境界,净化心灵,从而树立起健康向上的学书观。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学生作品。

4、主题活动:开展主题性书法教育研究,重在围绕主题,加强引导,开展活动。我们认为,学校文化本身的特点是经营与积累,文化的传承应该是一个发掘、浸润、升华的过程,同时需要一定的活动作为载体。所以我们在操作中突出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书法文化”为操作点,以亲身体验感悟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课内外实践活动为载体,  让学生的心灵浸润在书法文化中。我们开展了系列书法活动,旨在激发兴趣,鼓励创作,使学生能自主地、尽情地感受、鉴赏和表现汉字的书法美。近几年重点抓了七项常规的主题活动:

⑴抓好综合主题活动:如每学年举办一次校艺术节, “五四”节、国庆节全校举行书法展。去年9月配合镇团委搞了“百米长卷颂家乡”书画现场活动。6月搞了庆“六一”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书法大赛”,今年春我们稿了“百名学生迎奥运书法现场比赛 ”“荣辱观”为主题的书法创作、展览活动。

⑵开展笔会联宣活动:学生生日或有什么喜庆、离别的,我们倡导互赠书法习作,以书会友,以书代礼。

⑶开展书法为您服务活动:如每年年底,我们与将与镇文化站联营,组织书法特长生为群众书写春联,为烈军属送贴春联等活动。

4)校园内开设书法壁报栏、各班都办有黑板报等每期都确立一个明确的主题。

5)学校组织学生自办书法社、编印书法刊物《墨韵》。

6)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书法大赛展览,去施展才华,体验成功感。

7)建立“校园局域网”,在网页上开设“书法文化专栏”、“优秀书法作品选登”、等栏目,让学生们上网访问参与,学生把平时学习的文化知识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书法文化专栏”。

8)开展书法特长生评比活动:学生书法作品在区级以上参赛或奖或发表,或在全校性书法大赛中获奖一、二等奖者即可评为“书法特长生”,在此基础上每年还进行一次校书法十佳学生的评比活动,获得者学校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5、主题升华

“学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我们认为:初中书法教育,除了培养书写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情操,提高修养。所谓修养,这里指通过内心反省,培养完美的人格,广义上讲,就是一个人的思想品操,道德行为,气质、性情,意志、毅力、审美水平、心理素质等都可看作是修养的内涵。在我国传统的书法理论中,习惯把做人与书法(写字)完美地结合起来,常说“字如其人”,“品格不高,落墨无法也”。把人品的好坏作为书品高下标准。

 “游于艺者,首务品高,次求学富。” “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从教育角度来看,应提倡学书先学做人。因为“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历史上,大凡著名书法家,其书艺与人品同样是两座高峰。虞世南的“德行忠直”颜真卿的忠义光明,柳公权地心正则笔正,蔡襄的“才德俊伟”,傅山的刚正不阿等,无一不是学习的好榜样。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而性格就是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它集中表现在学书者的兴趣爱好,理想信念,动机,世界观和气质等方面。所以,我们在开展书法教育教学时,很重视挖掘书法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崇尚正直向上的人格精神。引导学生见贤思齐,崇尚正直向上的人格精神以及诸多优良品质。

如助人为乐的美德。在春节前,组织为群众书写春联,开展书法为您服务活动,这是在帮人做事,写的东西给人看,送去一个良好的祝福,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叫做助人为乐。久而久之,心灵深处为别人着想的情感就会与日俱增,私念就会与日俱减以至到“无我”之境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含义就在这里。又如谦虚的美德,只要以涉足到书法,就不由得会被古往今来那些卓有成效得书法家与作品所折服。当你拜倒仰慕得时候,也就是你谦心发现,谦逊为人开始的时候。

书法教育的过程,要有意地渗透爱国主义情感内容,如在书写内容上,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选取格调高雅,富有爱国主义的诗词或名言警句等。

在学习书法史、文字史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造字的方法,充分挖掘书法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传统文化教育价值,能从文化背景的深层理解书法,把握其精髓,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精神内涵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书法作品的内容载体、书法作品的形式载体,完成书法作品的材质,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象征,荟萃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我们还考虑作为书法教育的载体——语言文字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尽量挑选一些能唤起学生对“真”、“善”、“美”追求的名言、警句、诗句、联句等语言文字的思想教育功能,让学生在练书学艺的过程中,又获得思想品德的砥砺与提高。

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就要让学生会去感悟美,罗丹说:“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把培养发现美的眼睛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是非常紧迫的!其一、审美是一种愉悦性感受活动,是一种精神性享受活动,更是人的生命全身心的一种体悟、操作、超越。从品美中提升人格修养,正是我们当代社会所缺少的东西(有人说当代社会是浮燥的社会),也是学生养成教育所不可缺的东西。书法艺术是高雅的超越表象而直指心性的艺术。它通过黑白线条和空间的运动产生出无穷的变化,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书者的抑郁的感情、瑰奇的遐想、怡悦的心境、争执的意念、飘逸的沉思、沉重的情态。展示书者磅礴的情怀、勇猛的精神、不屈的愤怒、痛苦的呐喊、悲戚的呻吟、缠绵悱恻的情思……更可展现出书者胸怀和襟袍,表现人生命的活力、意志以及无限的情愫。欣赏者、学习者在欣赏学习时,与书法艺术产生一种心灵的交流,情感的共鸣,精神得以升华,情感得以愉悦,性灵得以陶冶,情操得以培养。所以在书法教学中我们应该紧紧抓住书法艺术这种“美”的东西,让学生在品美中产生兴趣,培养审美,只有知道美,才可以完美人格,提升人文素养。

6.评价考核:完成主题作品的创作并不是主题性书法教学的结束,学生还要学会展示、推销自己的成果,对完成的主题可以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展示与交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展示和交流自己的成果,使学生在展示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评价的方式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在活动前应交给学生明确的评价标准;评价要打破传统的教师一锤定音的做法,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评价将采取师生双向互动的形式,体现在方法上,体现在个性中,特别要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上。多采用师生共同讨论的方式,在评价的时间上不只是在学习结束之时,而应将选择学习过程中的适当时机。在评价考核中,我们作了以下规定:

人员规定:强化训练。初一初二学生全员参与,必须练,初三学生自愿参与鼓励练。在普及的基础上,再抓提高。

时间、作业量规定:初一、初二学生每周上交硬笔书法作品16K一张,毛笔字临帖50字,兴趣小组辅导一次。初三每周上交硬笔书法作品16K一张,毛笔作品自愿。

批改规定:每周一批,批改主要由书法、语文教师负责。

考核规定:将对学生的书写作业每学期作一评价,评定等级,等级采用优、良、及、不及四级制。对班级也将进行考核,评出学书优胜班,予以表彰。书法成绩与学生的各类评优挂钩。

五、取得的成绩

由于我们开展了“主题性书法教育研究”这个课题,之后,我校搞的系列书法教育教学活动,都是践行了“主题性”这三字。使我校的书法教育走出“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误区,每每有一种新意,进入了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作为传统的书法(写字)教育,我们能走出校园,在区、市、乃至省有良好的声誉:去年11月我校以《浓校园翰墨清香,提学生民族文化素养》在宁波召开的省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会议上做经验介绍,赢得与会专家与同行的好评;今年4月我校选送的五名学生作为杭州地区中学的代表,参加“第23届中国兰亭书法节·浙江省中小学书法现场命题创作赛,全部获奖;今年4月初,我校举行“迎奥运百名学生书法现场比赛”颇具声势,反响良好。4 12日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节目播出我校这一赛况,引起了社会及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广泛关注。为此,于613,又专程前来校,进行了为期一天的专题拍摄;上半年已有区内外近20所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前来校参观,对我校书法特色教育成效显著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近年来,由于我们坚持了求真务实的主题性书法教育课题研究,取得了明显的绩效,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而且引发了整个教学格局的变化,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提高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1、学生:个性和人格得到了完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1)提高了全体学生的书法艺术水准

据统计现有32%的学生非常喜欢书法,55%的学生喜欢书法,95%以上学生书写合格。为学生铺垫了一定的民族文化根基。

2)、培养了一批颇具实力的书法新苗。

开展了主题性书法教育研究,使我校初步实现了从技能型向文化型、艺术型的跨越。先后有200余名学生的书法作品在国内各级赛(展)中获奖或发表;特别是今年419日我校选送的五名学生代表杭州地区中学组参加“第23届中国兰亭书法节、浙江省中小学书法现场命题创作赛”,五名学生全部获奖,其中银奖2人,铜2人,优秀奖1人。在“07迎奥运浙江省中小学书法赛”中,光就硬笔组,一等奖共设7人,我校占了4人,二等奖设15人我校有2人获奖。现有三人被杭州市书协吸收为预备会员。不时有作品在《书法报》《中小学书画》等专业书报发表。

3)、促进了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隐性方面,有些优势已见端倪,如一些学生,原来浮躁好闹,现在变得处事认真,举止文雅起来。学生占丽华在学书心得中写道:“我生性好动,做事鲁莽,尤其对学习没有静心,因而同学都说我有点“野”,进初中开始学习书法,----它不仅丰富了我的学习生活,促进了文化课成绩的提高,还给了我许多荣誉,甚至改变了我浮躁、草率的性格与习惯。”现初二(6)班学生孙珂轶“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孙珂轶说:书法对我的帮助最大。原先,孙珂轶属于不受老师关注的那一类学生,就因为练了书法,字写得好,于是当上了宣传委员,后来又负责班级的黑板报工作。这使孙珂轶逐渐自信起来,学习成绩也慢慢提高了。”

“在很多人眼中,张潇(现初三(6)班学生)是学校名副其实的小明星,同学们都已经习惯把她和书法联系在了一起。但张潇却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学习书法,她将是一个非常平凡的女孩,身上没有什么亮点,也不会受到这么多的关注,也许还会很自卑。原来,张潇的书法十分出众,但其他方面却很一般。

张潇说,是书法,让她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空;是书法,同学们才没有因为自己数学成绩不好而看不起她。”(以上两例见200746《萧山日报》记者采访)。

学书法,拓展了的知识面,促进了文化课成绩的提高,特别是的语文学科,我校近两年已连续获省读书征文团体优胜奖。近年中考,取得了优异成绩,书法尖子生的学科成绩更是脱颖而出。促进了学生和谐发展,提高了整体素质。

2、教师:找到了展现自我的舞台

教师一直习惯于做一名事业上的奉献者,普遍对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感到信心不足。参与主题性书法教育研究后,教师们认识到,自己由一名课程执行者变成了一名课程的决策者。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立体互动的文化磁场,教师置身其中,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总结经验教训、研究教学过程,发现适合自我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最终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编制了《初中生学书导航》一书,作为书法校本课程,使教学内容、课程化,主题化、系统化。建立了初中书法艺术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教育模式及评价体系。为进行有序有效开展书法艺术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石。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模式和初一初二必须学,初三鼓励学的总体要求与实施方案,确立了艺术性和实用性并举的书法艺术教育的实施框架。在教育科研上找到了发挥自己才华的舞台。激起了教师对事业的追求和对实现自我价值的向往。可以说,正是课题的开展与研究,为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丰采、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3、学校:初步打造了教育品牌,提升了办学档次,

在积淀学校文化、凸显学校特色、打造教育品牌的实践中,迈出可喜一步:成功营造了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学习书法艺术,传承华夏文明”已成共识。当你踏入校园,扑面而来是个性鲜明的校园环境文化,使你精神为之一振。我校主题性书法教育研究课题的有效展开,也带动学校其他方面工作的展开,并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短短的三年,我校已跻身于区强校之列,成为区窗口学校,从一定程度上说,发展了特长,陶冶了情操,塑造了心灵,提高了文明程度,促进了学生和谐发展,提高了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我们开展这一工作已赢得社会各界的好评,浙江日报、萧山日报、萧山电视台、萧山教育、省中小学书画等媒体给予充分关注并予以多次报道,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就今年上半年,前来视察、参观的领导或教师可谓络绎不绝,初步打造了教育品牌,提升了办学档次。

六、几点认识与思考

1、主题性书法教育向教学双方提出更高的要求,它需要一定的书法根基与校园氛围作支撑。

2、在教育上,它应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目标。训练技能,感悟传统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魅力,建立起具体的概念和深厚的情感,从而提升学生民族文化艺术素养,是一项长期的的工程,需计划于前,多方配合,投之以情,以情感人,以趣“夺”人,才能达到“以书育人”的目的。

3、在教学上,尤需因材施教,个别辅导。不同要求,才有可能“优劣得所”。在激励、培养兴趣的前提下,精心呵护,保持其兴趣的持久是关键,整个过程需要感情的流淌与爱的滋养。

4、、“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书法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了解中国民族文化,中国的书法是一座必须要攀登的山。我们开展书法教育,挖掘其内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陶情养性,铸就学生高尚道德品质,增强意志毅力等,可以说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大的。但它不是万能的,我们既不能低估它的作用,也不能任意夸大它的作用,它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在这里,方法要新,联系要自然,活动要经常,评价要及时。

5、领导重视是关键,尤其是校长的办学理念与支持。

 

 

 

主要参考书目:

1、《书法通论》丁文隽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年第2

2、《美学基本原理》刘叔成等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书法理论与书法百家》董又知著  团结出版社1993年第2

4、《书法研究》《书法教育》《青少年书法》1995——2006 选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