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T经理世界:电信进化论

 yuheliu 2008-03-12
IT经理世界:电信进化论

  1876年,亚历山大·贝尔在实验室里不小心将电池酸液溅到了腿上,他赶紧叫喊道:“沃森,快过来,帮帮我。”就这句简单的喊话宣告了现代通信时代的到来。

  贝尔不但发明了电话,他还想到人们可以通过电话来听歌剧和使用其他增值服务。如果你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略有所知,就会发现贝尔的设想已经实现。

  是的,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正在推动电信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一方面,电信圈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鲜面孔,其中不乏大名鼎鼎的Google、苹果、微软;另一方面,原来的电信大佬们纷纷走上变革之路,运营商不再只提供电话服务,终端厂商不只卖手机,电信设备商要以 IBM 为榜样,“转型”一时间成为最热门的字眼。

  电信行业的一场大变局正在全面展开。这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技术驱动的行业。固定电话、无线通信技术的出现曾经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升级与发展,电信史上的几次高潮无不与新技术的推出密切相关。

  但是,这一次全然不同。此次变革的直接驱动力是电信网与互联网边界的融合,所有的关键技术都是已经存在的,并没有决定性的新技术出现,即使是人们津津乐道的3G甚至4G,也仅仅是加速了这一变革。繁荣的互联网业务与通信网的结合,打破了传统电信运营商对业务的垄断,并推动电信业务从基本的生活消费品向时尚与娱乐消费品转变。未来的电信产业将横向整合消费、娱乐、金融、服务等活跃行业,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生态环境。电信产业也将从“技术驱动”逐步演变为“市场驱动”和“用户需求驱动”。

  以前,电信行业的产业链是以运营商为核心的一条垂直生态链,上游是电信设备制造商和增值业务提供商,下游是用户。未来,这条产业链将会向各个方向延伸,从而形成一张可能涉及所有行业的产业网。在这张网里,有许许多多的贡献者和获利者,他们在利益冲突日益明显的同时,相互间的依赖程度也会逐渐提高,就像是生物界里的群居状态。

  电话和互联网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都曾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这两者的结合将使电信产业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更宽阔的舞台,扮演更丰富的角色。

  融合引发了这次变革的发生,开放将成为未来电信行业发展的坐标,这将是电信发展历史上第一次颠覆性的改变,电信业2.0时代正在到来。

        电信围墙的倒塌

 2008年初始,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拍卖700Mhz无线频段的进程吸引了全球通信业界人士的目光。不仅仅是由于此次竞拍被看作是行业新军进军无线市场的最后机会,更为重要的是,一个庞大的、光芒四射的身影出现在了竞购的行列中。占据互联网世界权力榜首位置的Google高调参加此次竞拍,并很有可能最终得手。FCC此次拍卖的无线频段共分为五个部分,Google参加的是C频段的竞争。虽然在拍卖结束之前,出价人的身份将处于保密状态,但是大多数观察人士认为,C频段的争夺将在Google和美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Verizon无线之间展开。目前两家公司的出价都已达到了FCC设定的最低目标46亿美元。

  Google可不是想成为美国的另外一个AT&T,在正式宣布参加拍卖前,GoogleFCC提出了包括“获胜者向手机用户开放应用、开放设备,向移动运营商开放批发服务,向内容提供商开放网络”在内的四大条件。这一提议遭到了以AT&TVerizon为代表的美国传统电信运营商的强烈反对,甚至一度闹上了法庭。最终FCC投票通过了“开放接入”条款,即规定在此次竞购中赢得大部分频段的公司必须允许任意手机接入到它们建设的无线网络,以及允许任何软件应用通过它们的网络下载到手机上,也就是说满足了Google提出的前两个条件。虽然Google最终能否胜出还未揭晓,但毫无疑问,“开放”第一次以行业规定的形式出现在运营商的行为准则里。因此有分析师认为:“Google参与拍卖的目的并不是赢得拍卖,而是要推动电信运营商开放网络。”

  貌似完美的结合

  互联网行业与传统电信行业具有完全不同的属性。互联网的特征是竞争与开放,本质上类似于达尔文进化论讲的适者生存的道理。电信则是一个垄断与封闭的行业,尤其是无线通信市场,一切都在电信运营商统治的“花园围墙”中进行。不过随着互联网与通信网边界的模糊,这堵“围墙”已经不再坚实。

  目前,移动通信用户数远远大于互联网用户,目前全球手机用户已经超过30亿,而互联网用户仅仅为13亿,在中国,这两个数字分别为5亿和1.6 亿左右。随着3G4G时代的到来,无线通信的网络带宽将不再成为问题,把互联网搬到手机上去已是众望所归。现在的问题是,互联网到底能推倒多少电信围墙,电信行业能否成为人人都能进去种花种草的开放花园呢?这一结果改变的将不仅仅是电信运营商的商业模式,而是整个电信行业的未来。

  有人把Google、微软这些本不属于通信领域的企业称为入侵者,传统电信运营商面对他们时也都如临大敌。不过互联网和电信业分别具备的最核心的竞争力却恰恰是对方最严重的缺陷。这既造成了双方的对立,又使得双方无限吸引。因此与其说是两个行业的互相入侵,倒不如说是一种互补后的结合。

  电信运营业在全球都由政府严格管制,其商业模式是以运营商为核心的一条垂直生态链,上游是电信设备制造商和增值业务提供商,下游是用户。过去电信业务只是提供单一的话音服务和简单的数据业务,业务的差异性几乎为零,整个产业链条基本是封闭的,完全掌握在运营商的控制中,形成了一种可控的利润环境。In-Stat电信研究总监李敏认为:“电信的优势在于对用户的把握,由于用户和运营商之间的定购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非常直接和密切。”比如通过无线网络下载音乐已经成为唱片公司一个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因为无线通信拥有很完善的收费模式,手机用户也早已形成了付费的习惯。2006年,中国移动仅手机音乐一项的业务收入就高达78亿元,而同期国内音乐CD销售收入仅1亿元。但是很明显,在传统互联网上,很少有人愿意付费去下载一首歌曲,“缺乏盈利模式”一直是传统互联网发展的最大障碍。不过封闭的属性也使得电信行业缺乏业务创新的环境和热情,3G 4G技术带来的高带宽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在这方面,从诞生起就没有任何人为监督和控制的互联网却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电信行业缺内容,互联网缺收费模式,两方面的结合貌似完美。

  不过移动运营商对互联网始终是又爱又恨。当丰富的数据业务成为新增长点时,他们就把互联网看作聚宝盆,当网络电话威胁其传统语音业务时,互联网又被视为妖魔。无论怎样,互联网与电信的融合大潮正在到来,传统电信运营的体系结构和盈利模式都面临瓦解,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电信运营商到了做出选择的时候。

  封闭还是开放

  对于电信行业来说,互联网既是潘多拉的盒子,也是洪水猛兽。如果移动互联网效仿传统互联网的模式,那么移动运营商有可能沦落为仅仅是提供数据的管道,虽然提供给手机用户移动数据的连接,但用户在移动互联网上所做的事情都几乎与运营商没有关系。实际上这就像是走了固网运营商的老路,除了提供接入之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各种各样的企业在互联网上翻云覆雨。这对于前期投入巨大并掌握宝贵的无线频谱资源的移动运营商来说,实在是难以接受。

  在感受到来自互联网的“威胁”后,一些不甘心只做“管道”提供商的电信运营商开始提出转型战略。法国电信是较早实施转型的运营商之一,从20056月底到2008年,法国电信以“NexT”战略的提出为标志,在新的盈利模式下,通过业务融合、管理集中和成本压缩向综合服务运营商转型。“NexT”战略明确提出,到2008年,融合性的服务和业务占总收入的比例要达到5%-10%

  中国移动早在2006年就将“移动通信专家”的公司定位转变成了“移动信息专家”。中国移动这两年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全面布局已经昭示了它要通吃整个产业链的野心。内容和数据源成为中国移动战略布局的第一步。中国移动开始尝试通过收购和结盟内容提供商等形式,加强对内容的整合,中国移动手机媒体化的路线图已逐渐明朗。20066月,中国移动大手笔收购凤凰卫视19.9%股份。紧接着,环球、EMI、华纳、索尼博德曼、滚石、太合麦田等多家全球著名的唱片公司陆续与中国移动签约,为后者提供原创音乐。随后,中国移动高调推动免费移动IM服务飞信,将手机、电脑和互联网结合起来,渗透到各类终端持有人群中。去年,中国移动获得了互联网广告资质,为打造新的商业模式做好了准备。目前,在移动互联网上,中国移动在内容、渠道、商业模式上都有所部署。另外,中国移动改造和清理SP的措施越来越严厉,SP的数量急剧减少。目前中国移动的增值业务主要以梦网模式为主,与SP15:85的比例分成收入。随着中国移动对增值业务生态圈的重新塑造,业内专家认为梦网模式一定会改变,中国移动希望在快速增长的数据业务中分得更多的利益。

  中国移动的目标是除了提供“管道”之外,还要提供“管道”里的信息,并且提高这些信息的价值,但靠运营商的力量能否把“管道”里面的水变成金沙呢?业界存在不同的意见。李敏认为:“在中国移动全年增值业务的开发投资上,有40%以上的投资是没有任何结果的,要么开发不成功,要么开发出来无法被市场接受。因此在长尾业务盛行的时代,运营商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真正的创新来自于草根,来自于众多的小型公司。”其实,中国移动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未来也仍然会与一些有创新内容的SP合作,但其对产业链的控制绝对不会轻易放开。

  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深信大象也能跳舞,坚持电信业的封闭原则。而另外一些运营商则开始借鉴互联网的开放思想,让蚂蚁去跳舞,运营商只做纯粹的“管道”提供商。

  从2008年起,美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Verizon将改变手机捆绑销售的模式,对所有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应用开放网络,使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手机。与目前Verizon提供的50多款手机相比,在网络开放之后,能够在Verizon网络使用的终端款式数量将增加至500多种。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无线运营商对网络有着最为严格的控制。因此通信业界认为,Verizon无线公司这一决定十分“伟大”,这将会带来手机应用上更多的创新。

  如果说Verizon的开放仅仅是刚刚开始的话,那么和记电讯的开放则非常彻底。作为欧洲的弱势运营商,和记旗下欧洲移动运营商“3集团”在欧洲推出新业务,其用户可以用手机包月上网,并使用GoogleYahooMSN等多种互联网应用,还可以通过Skype无限制地使用网络电话。运营商这个时候就只是一个简单的“管道”提供商。

  而那些从互联网领域延伸到电信行业的企业更是会一切按开放自治的互联网规则办事。Google为什么会去竞购无线频段?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占据“管道”的资源。带宽是个稀缺资源,一但运营商无法提供足够的带宽,或者提高带宽的价格,那么Google现在的商业模式将受到巨大冲击。因此未来Google如果建设一张电信网络成为运营商的话,那么它的目的也仅仅是提供“管道”而已。假设Google有一天真成了电信运营商,并把互联网的成功模式复制到电信网上,那么对于大多数传统电信运营商来说,将是颠覆性的挑战。

  封闭还是开放,似乎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是个两难的选择。目前非常流行的网站Facebook在某些地方或许能够为运营商提供一些借鉴。Facebook拥有包罗万象的用户信息。同时,Facebook公开部分编程接口(API),用户可以在规则以内为Facebook开发应用程序。那些有创意的应用已经成为Facebook最吸引人的地方。这种开放的能力只能够被第三方开发者使用,却无法被拿走,从而形成了其核心的竞争力。

  其实这一点已经被电信运营商所注意,有些运营商开始向应用开发商开放某些电信的能力,相当于电信网络的API。比如英国电信提供的一项类似服务“Im hungry”业务,运营商把客户的位置信息开放给应用开发者,开发出的应用可以帮助用户寻找最近的餐厅,并通过语音或短信预定座位。

  对电信运营商来说,除了对通信“管道”的拥有以及天然的收费渠道,还可以轻易获得用户身份信息,比如年龄、收入甚至是个人偏好等。根据个人信息以及平时的电话使用行为,运营商可以区分出用户所在的行业、在社会中的阶层以及对某类话题的热衷情况。所有这些信息对广告商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比如说,运营商可以使用定位技术完全记录参加某次汽车展览的手机用户的情况,然后把相关的汽车广告发给这些用户,这就是定向广告。华为首席科学家刘南杰认为:“用户信息才是运营商核心资源所在,5年以后,能够运营用户数据的公司才是真正有竞争力的。”

  无论电信运营商们是否愿意,在电信行业全新的未来,他们必须面对两个现实:第一,运营商不再是产业的唯一主导力量;第二,开放已是大势所趋,无法阻挡。表面看来,这对一直是“大佬”的运营商们来说不是个好消息,但是在开放的生态环境中,运营商的商业模式将由单一走向多样,他们也将获得更多的空间和机会。

        终端崛起

在刚刚结束的西班牙巴塞罗那“2008全球移动大会”上,诺基亚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发布的四款产品全部瞄准了移动互联网市场,展示了从行人导航、地理标记、电影浏览、视频和照片分享等多种定位和移动多媒体体验。这是诺基亚自去年正式宣布转型互联网战略之后第一次集中发布产品。诺基亚总裁兼CEO康培凯再次强调了公司看好互联网商机的愿景,他表示:“我们一直致力于帮助互联网脱离桌面电脑的桎梏,让移动的可能性全无疆界。事实上,我们正在通过使互联网服务更为便捷和个性化来对它进行重新定义。”

  诺基亚是手机领域当之无愧的统治者。2007年全球净销售额为511亿欧元,同比增长了24%2007年第四季度,诺基亚在全球手机市场的占有率突破40%,创历史新高,遥遥领先排名其后的三星(14%)、摩托罗拉(12%)、索爱(9%)LG(7%)。也就是说全球有超过10亿人使用诺基亚手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但是,在手机领域没有对手的诺基亚却在2007年提出“诺基亚不再是一家卖手机的公司,而是互联网公司”,并耗资数百亿美元进行部署。诺基亚全球副总裁邓元这样解释转型的原因:“我们预计,到2012年,全球将有3亿部诺基亚手机具有全面高速的互联网功能,会有15%的用户使用手机无线互联网,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和机会。作为一个行业的领导者,只有领先求变,才能继续保持在这个市场的领先地位。”

  诺基亚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次著名的成功转型,1992年,它从一家经营木材、橡胶和电缆的公司转向了正处于起步阶段的移动电话。25年后,诺基亚再次选择冒险转型,因为他们深信,移动互联网才是手机发展的未来。

  打造移动互联网帝国

  200811,诺基亚以互联网公司定位的新的组织架构开始运行,服务与软件部、终端部和市场运营部成为公司的三大核心部门。服务与软件史无前例地被提升为一个独立部门,并摆在了与手机终端业务平行的位置。邓元说:“虽然目前这一业务部门贡献的收入还非常少,但它是未来公司的主要收入增长点。”

  服务及软件部门的核心是Ovi,而Ovi就像是诺基亚推开移动互联网的一扇门。诺基亚第一次正式宣布向互联网服务转型就是在推出Ovi的时候。邓元总喜欢从Ovi的芬兰语含义开始介绍:“Ovi在芬兰语里是门的意思,因此Ovi就是开启移动互联网服务的大门。Ovi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所有的合作伙伴都可以在上面提供对消费者有价值的服务和应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Ovi开始提供定位、音乐、游戏等一系列服务。在不久前召开的2008全球移动大会上,诺基亚发布了“Ovi全分享”(Share on Ovi),作为先前发布的“Ovi”互联网服务平台的延伸。这实际上是一种免费个人媒体内容分享社区。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脑或其他接入终端进行上传、管理和分享个人内容。Share on Ovi还提供了一个互动社区,在这里,用户可以进行社交、互动和合作。它能够支持超过100种不同类型的媒体文件,没有存储空间的限制,并提供每月无限制上传带宽。也就是说Ovi的大门后面,不仅仅有诺基亚,也有其他内容提供商以及普通消费者。

  为了打造完整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圈,在过去的一年中,诺基亚高举收购大旗:20068月,诺基亚收购了德国电子导航软件开发商Gate5200610月,诺基亚以6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一个与苹果iTunes竞争的全球最大的独立音乐销售平台Loudeye20077月,诺基亚收购了媒体共享网站Twango20079月,诺基亚宣布收购全球领先的移动广告公司Enpocket2007年,10月诺基亚以81亿美元收购美国数字地图供应商Navteq20081月,诺基亚收购了提供跨平台软件开发架构和应用平台的挪威公司Trolltech

  至今为止,还从来没有哪家手机制造商花费如此大的努力希望通过销售内容来获益。诺基亚总裁兼CEO康培凯的解释是:“仅仅是设备还远远不够,消费者希望获得完整的体验。”

  在诺基亚所有完成的收购中,斥资81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地图供应商Navteq震撼了整个电信行业。这宗诺基亚历史上最大手笔的收购源于移动互联网的特殊性。诺基亚曾明确表示不会复制传统互联网模式。实际上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根本区别就是把互联网装进了口袋,人们可以在任何地点连上互联网。因此,位置就成了移动互联网中的一个关键要素。邓元说:“基于位置的一些应用服务,在移动互联网中具有很大优势。用户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可能需要一些针对性很强的特殊服务。比如,你想预定晚餐的地点,你就需要了解你附近的餐馆的信息以及如何到达的路线。对于互联网服务的需求会因为移动性而产生很大差异。”诺基亚推出的几款主推互联网服务的手机都具有强大的位置服务功能,而与位置相结合很有可能是诺基亚开发互联网服务的重要思想之一。

  诺基亚强调,尽管移动互联网业务将会直接为诺基亚带来营收,但是现在的目标还是促进其手机销售。我们相信在短期内的确如此,但本来在手机销售市场已经高枕无忧的诺基亚不惜代价地跨入互联网的大门,绝对不仅仅只是为了卖手机。

  终端至上

  事实上,终端厂商很早就看到了在销售手机的同时,销售内容及服务将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业务拓展方法。例如,早在2000年,诺基亚就推出了一个门户网站Club Nokia,其手机用户可以从上面下载铃声。另外,在2003年的组织架构重组中,多媒体部门就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业务部门,负责多媒体应用的开发。现在推出的与互联网应用结合的最为紧密的N系列手机,之前就是由多媒体部门负责的。但是,诺基亚的这一做法却令一些运营商大为不快,这些身为诺基亚最大客户的移动运营商们希望能够自己提供这样的业务。在这样的背景下,诺基亚暂时搁置了这项计划,但是从未真正放弃。

  不过现在的情形与7年前大不相同了。事实证明,极少有人会像运营商希望的那样无线下载音乐。多数的手机用户宁愿通过传统互联网下载之后再向手机传输。因为运营商提供的服务不但收费高,而且把用户圈起来的意图让用户失去了互联网本该具有的自由感觉。虽然很多运营商的3G网络已经建设完成了很多年,但预想中的数据应用时代始终没有到来。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沃达丰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沃达丰对第三代移动牌照投资了379.1亿美元,希望能够推动用户使用移动音乐等数据服务。但是直到2007年春,其2.06亿用户中只有3230万用户使用了其Vodafone Live!门户服务。对于这些运营商来说,问题的关键已经不是是否要沦为“管道商”,而是运营商的“管道”里除了传统的语音业务,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虽然运营商仍然不愿意别人来分享“管道”里内容的价值,但他们也意识到,终端距离消费者最近,能够最直接地将各种应用带给用户,比他们自己推广要有效率得多。诺基亚刚刚公布了一项名为“与音乐同行”(Comes With Music)的新计划,其中包括一项与环球唱片公司达成的协议,即诺基亚将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免费向购买其新型音乐手机的用户提供环球唱片的所有音乐,将近100万首,12个月的免费服务结束之后,用户可以继续保留其下载的所有歌曲。诺基亚还表示正在与其他主要唱片公司进行谈判,以签署类似的合作协议。这是一个让所有运营商心动的模式,因为即使只收流量费也是非常可观的。

  至于移动互联网上的商业模式,邓元坦承还在摸索之中,他认为:“针对不同的服务可能会有不同的商业模式,我们可能会向用户收费,也有可能和合作伙伴或者运营商分成。” 目前运营商对于终端厂商来说,仍然是一面绕不过去的墙,因为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运营商之外的收费方法。不过以往运营商对手机厂商的绝对主导,未来可能会被彻底颠覆。虽然未来苹果可能会成为手机终端厂商最强大的竞争对手之一,但iPhone 与运营商的合作模式除了给终端厂商带来了启示之外,更多的还是信心。就是因为iPhone拥有足以吸引用户的应用,让昔日高高在上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不得不低头接受它苛刻的合作条件。相信随着像诺基亚这样的终端厂商掌握越来越多对运营商来说很有价值但又无法获得的资源时,手机厂商和运营商的关系会出现戏剧性的变化。

  未来的电信行业,不会有任何一种模式能够一统天下,即使强大如诺基亚,也做不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终端下一步竞争的焦点将从硬件转移到内容和应用,而像诺基亚这样既拥有内容又掌握用户的终端厂商将在整个电信生态圈里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但终端在电信产业链中的作用和模式的变化对中国国产手机厂商来说却很可能是个利空。当国产手机厂商还在极力追赶产品生产能力,以硬件性价比为竞争力的时候,对手已经进入到争夺内容和服务的阶段。这种差距会在中国这个尽管多元,但是却在快速提升的市场中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在如此急剧变化的商业环境下,国产手机厂商的前景将变得更加令人担忧。

        设备商角色转换

春节刚过,一则来自华尔街日报的消息令很多业内人士唏嘘不已。有消息称,摩托罗拉正在与北电网络进行谈判,双方计划将各自的无线业务进行合并,组建一家合资公司,规模大约在100亿美元左右。如果这一传言变为事实,那么通信业最后两家世界级电信设备提供商最终也没能摆脱合并的命运。爱立信收购马可尼、阿尔卡特与朗讯合并、诺基亚和西门子通信部门合并,仅仅几年的时间,电信设备市场的版图重新划分,昔日群雄争霸的繁荣格局演变为了几分天下。

  在2000年前后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电信企业也深受牵连,陷入了漫长的电信业寒冬,一大批新兴电信设备商纷纷破产,老牌电信设备商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虽然在过去的几年中逐渐恢复了元气,但似乎再也找不到颠峰时刻的感觉。

  上个世纪末全球范围内电信市场的过度投资造就了一个极度爆发的市场,当那些投资神话破灭之后,电信设备商们一直在寻求新的方向。但是位于产业链上游的设备商由于离最终市场最远,比起运营商和终端厂商来说,对市场反应的敏感度最弱。不过现在,设备商们转型的步伐已经加快。

  整个电信行业正在经历颠覆性的变革,在转型与否之间,运营商没有选择的余地,制造商也没有退却的空间。在新的电信业格局下,这些曾经的幸运儿如何才能继续受宠呢?

  合并没有选择

  虽然马可尼、朗讯等昔日巨星的陨落令人感到惋惜,但却无法避免。因为随着整个产业的深刻变化,运营商需要的是能够顺应其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型电信设备商。

  电信行业固定网与移动网的融合正在进行中,而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的“三网融合”已是大势所趋。诺基亚西门子中国区总裁何庆源认为:“消费者的需求正在发生改变,随着各种形式的网络提供的服务越来越丰富,消费者希望他所使用的所有业务,包括有线、无线、视频、数据都能由一个服务商来提供,不仅使用方便,而且能够拿到更多的优惠。因此运营商都在努力提供更加综合的服务,将这些业务打包销售给最终用户。”在这样的趋势下,为了能够提供融合的网络,运营商率先掀起了合并大潮。在美国和欧洲都发生了大量运营商间的并购事件。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电信运营商之一AT&T24年前,AT&T是一家综合性的电信公司,1984年,美国政府出于反垄断的考虑,将AT&T一分为八,AT&T保留了长话业务和贝尔实验室,地方电话业务被拆分为7家公司。现在,经过了前两年的一系列并购后,AT&T再次成为一家能够提供固定电话、移动通信、宽带业务、电视服务的综合性运营商。在中国即将发生的运营商重组,也正是顺应了这样的发展潮流。一旦重组完成,新的中国电信运营商将全部成为全业务运营商。

  在全球范围内运营商大规模并购和转型对设备商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备商的数量迅速减少,另一个则是要求设备商必须能够提供融合的解决方案。因此对于设备商来说,要想获得生存空间,就必须进行行业整合。经过了几次大的合并之后,目前电信设备市场上新诞生的几个巨头全部能够提供融合的网络产品及解决方案。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董事长袁欣认为:“产业链下游运营商的变化,使得设备商必须以‘合’为主,以达到技术整合的目的,在新的环境中更好地生存。”而何庆源已经深刻体会到“合”带来的好处。诺基亚西门子(中国)合并之后接到的第一个定单来自于台湾运营商中华电信的下一代网络。何庆源说:“中华电信原来固定网络有1/3是西门子提供的,而3G网络则全部是由诺基亚提供。在他们要部署下一代网络的时候,合并后的诺西就有能力在原来网络的基础上提供融合的下一代网络,这也是我们能够顺利接下这个合同的关键原因。”

  另外电信设备市场的集中度提高,还能够进一步发挥规模经济优势,降低生产成本,这对利润水平呈急速下降趋势的电信设备市场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不过“合”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减缓了设备商的压力,但上个世纪90年代全球电信市场大生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自从2000年后,全球电信运营商都在大幅削减资本支出(CAPEX)CAPEX增长率已经降到了15%的低水平,就连发展最快的中国市场,CAPEX增长率也从以前的60%下降到了30%,同时运营成本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以前以卖硬件产品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电信设备商们需要从思路和模式上彻底转变,以满足运营商向“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需求。

  由“硬”到“软”

  虽然与运营商和终端厂商相比,电信设备商转型的步伐要慢一些,不过亦步亦趋地跟随运营商的变化是设备商普遍采取的战略。服务是设备商们普遍看好的方向之一。

  目前,在爱立信、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西门子的最新组织架构中,服务被不约而同地列为单独的业务部门,服务范围涉及软件和应用、系统和解决方案集成、咨询、运营外包等等。为了降低服务的成本,不久前诺基亚西门子还把服务的总部迁往印度。服务的增长势头非常迅猛,目前在各个企业中所贡献的收入比例已经达到了20%-30%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网络服务业务集团副总裁陈思瀚表示:“随着用户对应用的需求增加,运营商的重心开始转移到解决方案,而不单纯是技术。但是解决方案往往非常复杂,并涉及多个产品或平台,因此提供集成服务就有了市场机会。”

  爱立信大中华区副总裁李学修解释了电信专业服务的市场空间:“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网络,对于很多运营商来说,保持可靠的日常网络运营并确保最终用户的服务质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运营商希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最终用户研究和树立品牌上,于是就诞生了向设备商购买运营服务的商业模式。在采用了运营外包服务之后,运营商的成本平均下降了20%左右。”

  对于未来电信设备商的方向,何庆源认为:“电信设备商应该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硬件的利润越做越薄,因此靠卖硬件已经无法支撑公司长远的发展计划。软件和服务是诺基亚西门子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我们第一步的目标是希望这部分业务的收入能够占到公司全部收入的50%。”

  电信设备商从“硬”到“软”的改造思路,不禁让人们联想到了商业世界最为经典的企业转型案例IBM。前IBM总裁郭士纳接手IBM的时候,亏损高达160亿美元,面临被拆分的危险。郭士纳毅然决然地让IBM从生产硬件转型为提供服务。现在IBM的服务、软件和技术带来的营业收入占据了公司绝大部分。那么电信设备商转型的步伐是否会跟随IBM当年的脚步呢?

  陈思瀚认为,未来在电信设备商里也很有可能出现像IBM那样以服务为主要业务的公司,他说:“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IBM与现在的电信设备商的商业模型很接近,都是以卖硬件为主。后来它发现技术越来越复杂之后,用户在如何使用这些技术方面比对购买技术的需求还要多,这与现在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也很相像。当年IBM发现咨询和软件在IT领域里的巨大机会,现在我们也看到了运营商在解决方案和服务方面的旺盛需求,我们为什么不能以IBM为榜样呢?”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电信行业不可能完全效仿IBM。“IT技术是以替代式向前发展的,而通信网络是叠加式的,十几年前的电路交换机仍然在出售。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现有网络的扩容需求也会在很长时间内存在。因此硬件设备仍然会是我们重要的收入来源,而服务则是新的增长点。”何庆源表示。

  除了面对运营商的解决方案和服务之外,电信设备商的转型视角应该更加开阔,上海贝尔董事长袁欣认为,必须用跨越式的思维方式来考虑电信设备企业今后的发展,他说:“除了多元业务,全新的市场模式和市场空间也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毫无疑问,电信设备商必须面对现实,电信行业大规模投资基础建设的时代已经过去,随着电信网和互联网边界的融合,电信运营商和终端厂商正在进入全新的市场空间,而夹在产业链中间的设备商也许不会再站在整个产业的最前沿,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新的机会,寻找新的宝藏需要眼光,也需要勇气。

  从不需要内容到内容为王,从以运营商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这两句看似平淡的话语恰恰将是电信行业波澜壮阔大变局的核心脚本。

        电信2.0的两大特征

在谈到可能会对未来电信产业发展方向产生影响的企业时,很多人都会提到三家公司:google、苹果和诺基亚。虽然这三家公司的背景、历史、商业模式完全不同,但以电信产业的视角衡量,它们的核心竞争力却非常相似。首先它们都有终端产品,另外它们都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和应用,而业务与终端将对未来电信产业的最终形态产生决定性影响。

  就像Web 2.0之于互联网,引领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一样,电信行业也正在迎来2.0时代。电信1.0时代是以垄断和封闭为基本特征的,以运营商为核心的垂直生态链,仅能够提供话音服务和简单的数据业务,而电信2.0时代则颠覆了传统的理念和模式,并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核心特征。

  首先,未来一定是“内容为王”的时代。中国移动为什么会致力于手机媒体的打造?诺基亚为什么要斥资百亿美元收购开发应用和掌握数源的公司?设备商为什么更加重视应用的研究和开发?因为拥有核心内容和应用的企业才是未来整个产业链中最有价值的环节。

  之前通信的主要业务是单一的语音通话,但在互联网被搬到手机上之后,移动数据业务将极大繁荣,由于人们对移动互联网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手机上的互联网应用将千差万别。更多的企业会以内容提供者或者应用开发商的身份成为电信生态圈中的一个利益分享者。传统互联网成就了一批伟大的企业,移动互联网同样蕴涵了巨大的宝藏。

  电信产业的另外一大改变是打破了传统电信运营商对业务的垄断,将“以运营商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运营商不再是产业的主导者,其更像是一个整合平台,而最接近用户的终端厂商对价值链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iPhone的成功就是很好的启示。苹果信徒的忠诚,全新的移动互联网体验,让电信运营商不得不接受它苛刻的合作条件,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要知道以往在世界上的大多数地方,运营商通过定制手机牢牢地把终端厂商掌控在自己手中。手机厂商的最大心愿是把Logo打在手机的正面而不是电池里。iPhone让我们知道,终端厂商其实具有运营商无法企及的两大优势:一个是能够捆绑内容,另一个是拥有大量用户。这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会越发凸显出来。诺基亚投身互联网的勇气和信心来源于其遍布全球的10亿消费者,假设这10亿用户都使用诺基亚提供的应用,那诺基亚将成为电信产业新的统治者。Google推出的手机或许会在不久的将来制造更大的成功,其实我们现在就可以总结其成功的关键要素:丰富的软件、强大的网络功能、极高的用户黏性和全新的商业模式。

  以前用户只能被动地使用运营商提供的电信业务,而未来用户可以主动地通过选择终端来选择业务,这样的改变将会完全打破现有价值链的平衡。

  有专家判断:电信业在今后10年将经历网络转型期、终端转型期和运营商的服务转型期。业务和终端创新不仅会影响转型的方向,也是最大的机会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