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飘》:感动了多少人?

 牛人的尾巴 2008-08-13

1948年8月11日,《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因车祸逝世。

玛格丽特·米切尔

玛格丽特·米切尔与《飘》的创作过程

玛格丽特·米切尔,1900年11月8日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

她的父亲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曾于1864年落入北方军将领舒尔曼之手。后来,这便成了亚特兰大居民热衷的话题。自孩提时起,玛格丽特就时时听到她父亲与朋友们,甚至居民之间谈论南北战争。当26岁的玛格丽特决定创作一部有关南北战争的小说时,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的背景。

玛格丽特曾就读于马萨诸塞州的史密斯学院。后因母亲病逝,家中需要她来主持家务,于是不得不中途退学。从1922年起,她开始用自己的昵称"佩吉"为《亚特兰大日报》撰稿。在以后的四年中,就有129 篇署名的和大量未署名的稿件见诸报端。这些稿件中有一组便是玛格丽特为过去南方邦联将领写的专题报道。

在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之后,玛格丽特于1925年与佐治亚热力公司的广告部主任约翰·马施结婚。1926年,由于腿部负伤,玛格丽特不得不辞去报社的工作。在丈夫的鼓励下,她开始致力于创作。

玛格丽特后来对人说,《飘》的写作占去了她近10年的时间。其实,小说大部分章节的初稿早在1929年就完成了。她首先完成的是小说的最后一章,然后返回来写前面的章节,但她始终没有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写,而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在近10年的时间里,玛格丽特很少对她的朋友们提起她的书稿。虽然不少人都知道她在创作,但几乎无人知道她具体在写什么。

1935年春,麦克米伦出版公司的编辑哈罗德·拉瑟姆在全国各地组稿。当他来到亚特兰大时,偶尔听说了玛格丽特写书的情况。起初,玛格丽特否认她在写小说,因为她不相信南方人对南北战争的看法能让北方的出版商感兴趣。结果,就在拉瑟姆离开亚特兰大的前一天,玛格丽特才送去了她已经打好的近五英尺厚的手稿。同年7月,麦克未伦公司决定出版这部小说,并暂定名为《明天是新的一天》。

此后,玛格丽特花了半年的时间来反复核实小说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她引用美国诗人欧内斯特·道森的一句诗,将小说的题目改为《随风而去》(汉译名为《飘》)。与此同时,麦克米伦公司也作了大量的宣传。因此,1936年 6月30日,这位无名作家的"巨著"一经面世,其销售情况立即打破了美国出版界的多项纪录:日销售量最高时为5万册;前六个月发行了100Q万册;第一年 200万册。随后,小说获得了1937年普利策奖和美国出版商协会奖。就在小说问世的当年,好莱坞便以 5万美元的代价购得将《飘》改编成电影的权利。由大卫·塞尔兹尼克执导,克拉克·加布尔和维维安·利主演的电影《飘》于1939年问世。

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部厚达1000多页的小说一直位居美国畅销书的前列。截止70年代末期,小说己被译成27种文字,在全世界的销售量也逾2000万册。

《飘》的出版使玛格丽特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当时美国文坛的名人,成了亚特兰大人人皆知的"女英雄"。这突如其来的盛誉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1936 年7月8日,即《飘》出版后的第九天,玛格现丽特在给佛罗里达一位教授的信中讲述了她的体会:"我不知道一个作家的生活会是这个样子。如果我事先知道的话,我绝不会企图去当一名作家。过去的几十年里我的生活一直非常宁静。这是我自己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因为我不善于与人交往;因为我希望工作,喜欢安静;也因为我身体不很好,需要休息。近日来,我的生活已经彻底丧失了那种宁静安谧的气氛"。

玛格丽特的女佣人也回忆说:"小说出版的当天,电话铃每三分钟响一次,每五分钟有人敲门,每隔七分钟有一份电报迭上门来。公寓门口总站着十几个人,他们在静候着玛格丽特出来,以便请她在小说上签名。"

而要求采访,邀请玛格丽特去各地巡回讲演,甚至要求她为各慈善事业捐款的人更是络绎不绝。仅第一周就有 300本《飘》从全国各地寄到她的手里,这些崇拜者希望她签名后再掏钱给他们寄回去。接踵而来的版权,翻译权的纠纷又把她纠缠到一系列的法律事务中。因此,不难理解玛格丽特为什么自《飘》发表以后,直至1949年 8月16日因车祸而丧生,她再也没有发表任何作品。不过她留下了大量书信。她的书信集1976年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题名为《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书信集》。

1939年12月15日,电影《乱世佳人》在原著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的故乡亚特兰大举行首映式。

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创作与爱情

宋 平

聪慧、活泼、真挚让玛格丽特·米切尔结识了温情英俊的年轻军官,她深深地坠入爱河,并私订婚约,然而,不幸的战争夺去了她的少尉,夺去了她短暂的初恋;放纵、新潮、热情又让她销魂于一位狂放不羁、红头发的橄榄球选手,由此,一桩纠缠不休、痛苦屈辱的婚姻走入了她不朽的作品。

经过两次不幸的感情历程,玛格丽特·米切尔遇到了一位极富责任心、极富眼识、极富才华的广告人、意中人,这就是约翰·马什,一位亚特兰大动力公司的广告人。

约翰·马什慧眼识珠,他力使玛格丽特·米切尔相信自己具有作一名出色记者所必须的教育程度和才赋,在约翰·马什的激励下,玛格丽特·米切尔鼓足勇气搜罗起自己在史密斯学院的作文,径直走进了《亚特兰大通讯》的编辑部,并以一篇约三千字的人物报道赢得了编辑部的重视,这篇人物报道未经只字改动,全文刊登于《亚特兰大通讯》,文章整整占据了一页版面,署名玛格丽特·米切尔·厄普肖(厄普肖是玛格丽特·米切尔前夫的名字,当时他们虽已分居,但未正式离婚。)

玛格丽特·米切尔平生头一回看到自己的署名文章,她激动不已,踌躇满志。玛格丽特·米切尔深深地知道,倘若没有约翰·马什的慧眼和鼓励,她是无论如何也不会闯入《亚特兰大通讯》编辑部的。从1922年进入《亚特兰大通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玛格丽特·米切尔就以其“一种对于故事的不寻常本能和追寻特殊细节的眼光”成为《亚特兰大通讯》的首席记者。

玛格丽特·米切尔和约翰·马什是在192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完婚的,他们过着幸福、俭朴、勤奋的日子。玛格丽特·米切尔作为专栏作者继续为《亚特兰大通讯》写稿,而约翰·马什仍服务于亚特兰大动力公司广告部。这期间玛格丽特·米切尔写出了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人物特写及其它文章,她已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女报人,一个人所共知的本地名人,一个大牌记者,她的名字和面孔为读者所熟悉。”

大约是在1926年底的某一天,玛格丽特·米切尔驾车外出,天下着雨,她一时走神使汽车开出公路,撞在道旁的树干上,造成脚踵的严重扭伤。恰巧这次车祸扭伤与她年轻时两次骑马摔伤的是同一条腿,新伤旧伤积于一起困扰着她,疼痛终日不减,致使她无法坐在打字机前,无奈只好辞去了《亚特兰大通讯》专栏作者一职,缠绵于病榻,安心养伤。

这一时期约翰·马什的身体状况也日趋下降,但为了让妻子能够有一个好的心境,能够早日康复,他极尽体贴,做一切能够让玛格丽特·米切尔情绪好一点的事情,为她借各类文学图书,为她念书,用小说、诗歌……来填满妻子寂寞的日子。随着玛格丽特·米切尔的辞职和坠笔,家庭生活的来源仅依赖约翰·马什一人的收入,病魔仍缠绕不去,现实让玛格丽特·米切尔情绪消沉,她整日闷闷不乐于病榻上。

约翰·马什无虑于清苦的日子,让他焦虑的是玛格丽特·米切尔意志的低落。为了扭转这种沉闷的局面,约翰·马什相信自己的眼光和判断,以一个广告人独特的思维和方式,改变了家庭的气氛,改变了妻子的一生。往日约翰·马什下班回家总是路过图书馆,为妻子借一大摞图书,可就在玛格丽特·米切尔刚能倚托拐杖挪动的那一天(1927年初),约翰·马什回家怀中抱的不是图书,却是一大摞空白的浅黄色稿纸,他将稿纸轻轻地放在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面前,很认真地对她说:“图书馆里已没有你会喜欢的书了,在我看来,如果你还想再有什么东西可阅读的话,好像必须自己写一本书给自己看。”

约翰·马什的执著和鼓励感染了玛格丽特·米切尔,她决心写一部长篇小说,第二天她就为小说拟好了初略的故事大纲和人物关系,至此,“玛格丽特·米切尔也许还不知道,随着她手中笔的落下,她已无可逆转地改变了她一生的道路。”

从1927年玛格丽特·米切尔提笔到1936年《飘》的问世,历时10年时间里,约翰·马什每天几乎总在做着相同的两件事情:白天,他是亚特兰大动力公司广告部的经理;晚上,他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书稿编辑。“约翰·马什在这一阶段对小说所作的贡献无论怎样估价都不为过分。他充当着佩吉(玛格丽特·米切尔的昵称)的编辑的角色,而且干得相当不错。”约翰·马什对于妻子的天赋和成功深信不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愿舍弃一切去拥抱这种天赋。 ”事实正如他所说的,漫漫十年当中,为了那冥冥之中的辉煌,约翰·马什几尽舍弃了作为一个男人在事业、生活上的追求和享受,他将全部智慧和精力都倾注于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创作当中,并以此为己任、为乐趣。

约翰·马什总是在家庭经济出现拮据或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创作出现困顿的时候,以一个广告人的睿智和努力来扭转不利的局面。他常常以对工作独到的建树或一句落地有声的广告语赢得公司的赞赏,从而得到公司的奖金和加薪,以此微薄的创收来贴补家庭经济的不足,遗憾的是我们今天无从知晓约翰·马什都为哪些产品做过广告,更无从欣赏到他那精彩的广告语。大约是在1930年的下半年,约翰·马什被提拔为亚特兰大动力公司的广告部经理,地位的变化为他们的经济来源带来了宽松,也就是这个时候他们买了一辆二手的绿色雪佛莱车。有了自己的交通工具,约翰·马什便利用闲暇时间陪同妻子一起出游,并有意把车开到亚特兰大周围的内战战役遗址,以此唤起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创作欲望,我们可以从约翰·马什给其妹妹的一封短信中窥见到他的良苦用心,信中这样写道:

“对于我们而言,它特别令人感兴趣,因为它是内战中那些大事的现场,并且写进了佩吉的小说。想着那些七月和八月的大热天在这儿打仗并拖拽大炮翻山越岭的士兵们,这给了我们怜悯之心。佩吉书中最为有趣的部分之一,便是讲述了北方军队沿着铁路线向亚特兰大进逼,而南方军队一边抵抗一边自多尔顿、雷萨卡、大千特镇及克涅棱山节节败退时,南部同盟也许最终会战败的恐惧,头一次在人们的脑海中领悟到了。”

约翰·马什的匠心把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创作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灼热的现实场景勾起了玛格丽特·米切尔对于战争的残酷的联 想,而童年时那些老士兵对她所讲的故事,使小说创作更深入,更细腻。

玛格丽特·米切尔因致命撞伤躺在人行路上,不醒人事

作为一名作家,小说就是他的产品,而广告紧紧依附的便是产品。若说玛格丽特·米切尔在完成《飘》之前同广告的联系,我以为是惟一的,这就是她的丈夫、广告人约翰·马什;那么,当时钟转到1936年初,也就是玛格丽特·米切尔历时10年心血完成的《飘》就要轰然面世的时候,广告才真真切切的介入了她的生活。

《飘》本身的厚重和坚实,让出版商看到了未来的发行市场,出版前的各种广告宣传纷纷登场。就在当年的二月,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公布它的春夏图书出版系列广告时,将《飘》置于一个非常抢眼的位置。

《出版周刊》为《飘》撰写了长达三页的广告文字,其中写道:“书中的人物是佩吉小姐一直与之生活在一起的人,书中的空气也与她自出生以来便一直呼吸着的一模一样。”

《纽约世界电讯》的图书专栏里写道:“即将出版的内战小说《飘》将毫无疑问会从它问世起便统帅畅销书排行榜。”

《纽约邮报》写道:“……惊人的小说杰作,它太坚实太重要,以至不能不进入美国文学的永恒躯体内……在所有关于内战及其后岁月的小说里,它是远远走在前头的最优秀的一部。”

《出版商周刊》宣称:“《飘》很有可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美国小说。”

……

出版前的种种溢美之词不绝于媒体,然而,玛格丽特·米切尔最为满意的是《出版商周刊》那篇长达三页、略显冗长的广告文字,尤其是里面写道的“书中的人物是佩吉小姐一直与之生活在一起的人,书中的空气也与她自出生以来便一直呼吸着的一模一样。”这两句。看来那些夸夸其谈的赞美之词于玛格丽特·米切尔无足轻重,而平实、亲切又极富概括力的广告文字才能打动玛格丽特·米切尔。

出版商不遗余力的大肆宣传,再加之媒体的公开赞扬,为《飘》的出版发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美国各地的书商在《飘》正式上市前,就已经把自己的订单销售已空。在美国图书发行的历史上,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作者、一部新人的处女作能够在出版前形成如此发行盛况是罕见的。

30年代的美国正处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在玛格丽特·米切尔看来她的书只要能卖出去5000册就心满意足了,而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对于《飘》的发行期望值也仅是27500册。

伴着炎炎的夏季,《飘》终于问世了,仅仅三周就买出了178000册,到1936年的岁末就已经销售了大约一百万册,骄人的发行量让出版商和玛格丽特·米切尔瞠目、惊喜。

《飘》的出版发行正值二战期间,麦克米伦出版公司为《飘》的定价是每本三美元,已大大超出了原先预定的50美分的价格。

战争阴云密布整个欧州,《飘》在德国纳粹占领区禁止销售,但阅读《飘》的热切期望促成了《飘》在图书黑市上的流传,当时占领区图书黑市上《飘》的每本价格被炒为六十美元一本。

为了资助正义、拯救难民,一些社会慈善机构也看到了《飘》的好处,纷纷把手伸向了玛格丽特·米切尔,以求得一些她签名的书作为向公众抽签售卖的奖品。

一本三美元的《飘》经玛格丽特·米切尔签名后的市场价格就成为20美元一本,现在在世界上大约有3500册题写了“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

20美元于今天看来算不上一个让人咋舌的数字,可是在当时的美国,你若是租用一处不错的旅馆,其月租金也不过30美元而已,足见《飘》当时的价值。

截止1938年春,也就是在《飘》出版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飘》已在美国国内售出两百多万册,国外售出约一百万册。《飘》已成为人们争相阅读、谈论人生、感慨世事、掩卷沉思的主题。

当时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战事繁忙的情况下也阅读了《飘》,他意味深长地评价到:“没有一本书需要写的这么长”。

《飘》的出版和轰动,在电影名城好莱坞掀起了一股改编热浪,制片商争相购买版权,编导演个个欲展身手。总统夫人埃丽诺·罗斯福钟情于《飘》,不甘落后,也卷入了为电影《飘》挑选演员的队伍中,埃丽诺·罗斯福好舞弄笔墨,常在报刊里开有她的专栏,其中就有这么一段文字:“……我的天,我敢向你担保,你会发现斯嘉丽·奥哈拉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角色。”

埃丽诺·罗斯福不记尊卑、不遗余力向电影人力荐她的女仆莉齐·麦克达斐出演妈咪一角,莉齐·麦克达斐有幸得到了一次试镜,但不幸的是未被选中,不然的话我们今天也许会在电影《飘》中一睹总统夫人女仆的风采。

在为电影《飘》物色演员的整个过程中,埃丽诺·罗斯福处于一种兴奋、积极的状态之中,为此她还特意去亚特兰大拜会了玛格丽特·米切尔一个多小时。

电影《飘》是在一片沸沸扬扬中拍摄而就的,同图书《飘》的出版一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电影广告招贴遍布美国,公共汽车上、高速公路两旁、纽约时代广场上、各类报刊杂志上充满了《飘》的广告。玛格丽特·米切尔所到之处,人们欢呼如潮,迎接她的人群甚至比迎接罗斯福总统的还要多。

《飘》的成功为商人们也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一时间,市场上充满了以玛格丽特·米切尔及她书中主人公命名的各式产品,像服装、手表、玩具、化妆品……不计其数,严重地侵害了她的版权,在之后的岁月里玛格丽特·米切尔和她的丈夫约翰·马什被深深地陷入了维护自身利益、维护版权的泥浊之中。

约翰·马什作为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丈夫、作为一名广告人,他以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生命为代价去拥抱玛格丽特·米切尔的才华,在《飘》的整个创作过程中,他是玛格丽特·米切尔忠实有用的书稿编辑;在《飘》问世之后,他是玛格丽特·米切尔勤奋辛劳的秘书,以至后来身体瘫痪,他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生命都融入到了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生命之中和《飘》的字里行间。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