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风病

 龙南 2008-08-22

中风病

(2008-08-12)

  一、概述

  中风起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变化迅速,像自然界的“风”一样,“善行数变”,“变化莫测”,古代医学家把这种病类比而得名“中风”。

  什么是中风病?

  中风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名,也是人们对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它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言语不流利、半身不遂,或者没有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中风的种类中风就是脑血管疾病,根据各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病因、病理及不同表现,一般可把中风分为两大类,即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中风的危害

  中风病之所以被认为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不仅因为无论儿童、青年还是中老年均可患病,更重要的是因为该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特点。   

       二、哪些人容易患中风病?

  从年龄看,中老年人多见,约有90%的中风病都是在40岁以上。

  患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人容易发生中风。   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中风。

  各种心脏病患者均易发生中风。

  高血脂、肥胖、颈椎病经常出现眩晕者,易发生中风。

  血液流变学检查,出现血液粘度高,血液浓缩,血小板聚集增加等易发生中风。

  嗜酒、嗜烟、喜食肥甘,不愿活动,性情急躁均为中风易患因素。

  有中风家族史者家族者易患中风,这是因为中风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

  三、哪些因素易诱发中风?

  马光医药集团医师张冀秋指出,中风的发病方式呈急性、突发性、但其病理过程则多呈缓慢的,在这个病理变化过程中,中风的诱发因素促使这个变化过程突然升级而产生了中风。

  中风诱因大致有:

  情绪不稳(大喜、大怒、大悲、过度激动)。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饥渴不当) 。

  过度疲劳、用脑过度。

  用力过猛、大便干结、超量运动。

  突然坐起或起床等体位的改变。

  四、中风先兆有哪些表现?

  先兆就是预兆的意思,在中风病发生前的一些早期信号或信息性症状。了解这些症状对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

  头晕突然发作。

  头疼突然性加重,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

  肢体麻木;半侧面部麻木;舌头麻;嘴唇发麻;或一侧上下肢发麻。

  突然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或者无力,时发时停。

  暂时或突然出现吐字不清,讲话不灵。

  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跌跤或晕倒。

  精神改变:如个性突然变为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者急躁多语,烦躁不安,或出现短暂性判断或者智力障碍。

  出现思睡状态,即昏昏沉沉,总想睡觉。

  突然出现一时视物不清,或自觉眼前一片黑朦,或失明。

  恶心呕吐,血压上下波动并伴有头昏眼花耳鸣等。

  鼻子出血,特别是频繁鼻出血则为高血压脑出血近期先兆。

  五、病因和诊断

  中风又称脑卒中,早在2千年前古代医学《内经》就有详细的记载。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及其治法,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并逐步认识本病的发生主要是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中风发生的根本原因。然而并不是所有肝肾不足的人都会中风,而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或诱因下超过一定的“度”才会发生。这种继发因素主要是风火、痰浊、瘀血。

  中医根据患者神志情况,将伴有神志昏迷者辩证为中脏腑,神志清醒者辩证为中经络。

  中经络者根据病人体质,结合舌苔脉象,又分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肝阳上亢;气虚血瘀;阴虚火旺四种证型。依据不同证型,采用不同方药进行治疗,也就是常说的“辨证施治”。

  在看诊过程中,发现许多病人喜用偏方,偏方多为经验用方,有效方剂,但要注意偏方所针对的证型,而且中风病不同时期如急性期、恢复期、中风后遗症期都有着不同的用药特点,所以必须慎用偏方。

  六、治疗

  对于中风病的治疗,到目前为止,医学经验表明必须采取综合性治疗,它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物理治疗、心理疗法以及被动及主动的功能训练。

  对中风后遗症治疗是中医的优势,尤其是通过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有显著的疗效,中风病越早进行中医药治疗,效果越好。针灸治疗不仅能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而且对改善患者全身体质,缓解相关症状,促进患者功能康复有重要影响。因中风后半年之内是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要注重把握时机,抓紧治疗。

  七、食物疗法

  食物疗法是指在医学理论指导下,用食物养生治疗的保健方法。

  中风病人的饮食原则应依据其发病机理来确定,因中风病人多因痰浊内蒙,气血瘀滞而起,每多神志昏迷,常见四肢不利,语言蹇涩之症,故食物之味、形、以及进食方式都应注意,以下介绍几种中风食疗验方:

  双耳汤

  组成:银耳10克,黑木耳10克,冰糖30克。

  制法:银耳、黑木耳用温开水泡发,并摘除蒂柄,除去杂质,洗净,放入碗内;将冰糖放入,加水适量。然后,将盛木耳的碗置锅中蒸

  1小时,待木耳熟透即成。每服1小碗,每日2次。

  功效:滋阴,补肾,润肺。

  主治:适用于肾阴虚的血管硬化,高血压病,眼底出血,中风后调养等。

  凉拌三丝

  嫩芹菜梗200克,海带100克,黑木耳50克。

  先将芹菜梗洗净,切成3厘长,用沸水淖3分钟后捞出;将黑木耳用温水浸泡2个小时,发透后洗净,再用凉水净泡1个小时,切丝,用沸水淖熟;将海带用温水浸泡1个小时,淖净,切丝,用沸水熟;再将三丝凉透后加调料拌匀即可。佐餐食。

  该食疗处方有平肝化痰、降压降脂作用,可作为中风预防之用,对血压增高、血脂增高和动脉硬化的病人尤为适宜。

  芹枣粥

  芹菜连根60克,粳米100克。先将芹菜洗净切碎,同粳米煮粥。温热服食。适用于中风合并高血压,有头痛、眩晕、目赤症状者。

  胡萝卜鸡汁粥

  组成:母鸡1只,胡萝卜200克,大米100克。

  制法:将鸡剖洗干净,以原汁鸡汤分次同胡萝卜切丁及大米熬粥,每日服1剂。

  主治:中风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宜长服。

  八、药膳疗法

  以食物为主,食药相兼,药助食力,食借药威,相辅相成的治疗方法。药膳的配制、服用,应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病症,辨证施膳。中风病配合药膳疗法,一般都在康复期,选用中药配伍,多为活血化瘀,祛风和络,和益气固本之品。或用于中风先兆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人参薤白粥 人参10克,薤白12克,鸡蛋(去黄)1枚,小米50克。先将人参打碎,加水用文火煎汤,然后入小米煮粥,将熟,下鸡蛋清及薤白,煮熟。早晚分2次服。适用于中风偏瘫之因气血亏虚所引起者,常伴有偏枯不用、肢体痿软无力等临床表现。

  石决明粥

  石决明粉25克(布包),草决明10克(炒),菊花15克,粳米100克,冰糖6克。先煎石决明、草决明,菊花取汁,入米煮粥,加冰糖食之。适用于中风合并高血压之见头痛眩晕、肢体麻木者。

  冬麻子粥

  冬麻子(炒,研末)25克,白粟米(淘净)50克,薄荷叶10克,荆芥穗10克。先用水煮荆芥、薄荷取汁,以此汁研麻子仁,滤过后下米煮粥。空腹食。适用于中风偏瘫、语言不利、大便干结者。

  竹沥粥

  组成:淡竹沥、粟米各等份。

  制法:先将粟米洗净煮粥,粥成后下竹沥,搅匀。每次服1碗,每日2次,连用2周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化痰,开窍。

  主治:脑血管意外、中风,喉间痰多者。

  九、中风药茶验方

  药茶疗法:以饮茶方式饮用含茶叶(也可不含茶叶)的单一或数种药物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茶叶中含有30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人体需要的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等,还具有提神生津等功效,再配以有效的药味,非常适合于预防中风与中风病患者的健康调养。

  夏枯草茶

  组成:夏枯草30克,绿茶2克。

  制法:先将夏枯草煎汤至沸,将绿茶放入瓷杯中,然后把煎沸之夏枯草汤冲入,加盖泡5~10分钟。当茶饮,常服。每日换2次茶叶。

  功效:清肝明目,利水消肿。

  主治:高血压、高脂血症、中风先兆及后遗症,眩晕耳鸣者尤宜。

  减肥茶

  组成:荷叶60克,生山楂10克,薏苡仁10克,橘皮5克,红枣2克。

  制法:将上药共切碎,研为细末,早上放入热水瓶中,开水冲泡后备用。每日1剂,可连续服用。

  功效:化痰除湿,健脾降脂。

  主治:肥胖症、高脂血症、中风先兆及后遗症者适用。

  荷叶茶

  组成:干荷叶,绿茶等量。

  制法:二味研末混合备用。每日随时冲饮,不拘多少,随量而止。

  功效:明目清脑,解暑生津。

  主治: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中风前后均适宜服用,有利于开窍醒脑。

  苦丁桑叶茶

  组成:苦丁茶6克,菊花6克,桑叶6克,白茅根6克,钩藤6克。

  制法:制成粗末备用。煎水代茶频饮。

  功效:清热平肝。

  主治:适用于高血压病,中风头胀头痛。

  杞子菊花饮

  组成:枸杞子30克,菊花10克。

  制法:将其煎汤代茶饮。每日1剂,分次饮服。

  功效:滋阴补肾,疏风清肝。

  主治:中风先兆,中风后血压偏高,头晕目眩者,用之有效。

  十、中风病人饮食上应注意些什么?

  中风病的饮食调理应注意合理性、科学性,尽量有利于促使病人脑功能、偏瘫肢体、全身营养状况尽快恢复。为此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脂肪和糖类不能高

  除各种动物性脂肪要少吃或不吃外,动物内脏、蛋类、奶油类也应少吃或不吃,炒菜用的植物油如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可以多吃些,糖类少吃。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新鲜菜尤其是绿叶蔬菜和水果,不仅可减少便秘,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K、镁等。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增强血管的致密性,从而可防止脑血管疾病发生。

  减少食盐的摄取

  每日控制在3或4克左右,这对降低血压,减少血管和心脏负担有好处。

  饮食中应有足量的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包括蛋清,瘦猪肉,牛肉、鱼、鸡、鸭及植物蛋白,如豆制品以供给身体需的氨基酸,可使受损的神经细胞、肌肉更快的恢复。

  食物要柔软、易消化,注意色、香、味。

  避免过饱

  戒烟禁酒

  十一、中风的预防

  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应有效控制血压,并长期观察血压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控制并减少短暂性缺血发作,也是预防中风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一旦小中风发作,须立即抓紧予以系统治疗,就有可能避免发生完全性中风。

  重视中风的先兆征象,如头昏、头痛、肢体麻木、昏昏沉沉想睡、性格反常时,就应采取治疗措施,避免中风发生。

  消除中风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用力过猛等,应自我控制和避免。

  及时治疗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肥胖病等。

  张冀秋医师小档案

  新加坡注册中医师、针灸师

  长春中医药大学医学学士,医学硕士,在读博士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治医师

  长春中医药大学讲师

  张冀秋医师, 1987年就读于中国长春中医药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和医学硕士学位,现攻读博士学位。曾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及大学讲师,师从中国名医,参与了中国国家八五攻关课题《中医药辨证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和治疗工作,曾经发表《从肝胆论治脾胃病》等数篇论文,张冀秋医师临床治疗经验丰富,主治疑难杂症及内科各种疾病,擅长针药并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心脑血管病,各种痛症,体质调理,妇科病及皮肤病。

《联合早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