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薛觀瀾: 我印像中的徐樹錚 5

 wxiaosi571 2008-09-04
(四)馮與奉張因爭地盤,幾致火拼。段乃居間斡旋,議定以津浦線劃歸奉軍,京漢線劃歸國民軍。段之於馮,意存偏袒,徐在國外,大不謂然,渠尤反對鹿鍾麟之衞戍京畿。

   (五)馮曾再三邀徐至包頭,而徐置若罔聞,馮薦許世英爲國務總理,而徐不贊成,此皆表示徐抱敵對之態度。

   (六)馮派爭傳徐已借得外債;又傳徐與丁文江合作,正向英國磋商借款事;又傳徐自北京抵津,即將轉往東京,和日本軍閥南次郎,菱刈隆、木莊繁等秘密協約,進兵長江以北。瀾按:此皆無稽讕言,馮玉祥已中共黨份子宣傳之毒,關於徐樹錚之對日外交政策,並無不妥,楊宇霆即走其路線。

  密令炸車其計甚毒

    馮既決定殺徐,所采步驟,甚爲縝密。馮先遣其「特務」哈玉章刺探段徐在執政府密談之內容。哈系海軍部總務司幫辦。哈又利用渤海艦隊司令溫樹德(溫系福建人,與曾毓雋、梁鴻志友善)。又曾私通段宏業(祺瑞之子)之寵姬。結果由溫樹德入執政府,乘秘書處無人之際。盜得機密檔十余封之多,其中之一系委徐全權辦理交涉事項。馮本探得段執政將與徐專使同車赴天津,馮即預備第二次倒戈,以囚段徐與其隨從。嗣聞徐專使不肯乘汽車出京,馮大喜,蓋徐若乘火軍,一切公開,故馮極易探知其行期。隨即以密令付於其部將國民軍總司令張之江,命在廊房、楊村之間,路軌之上,按置炸彈,待徐專車到達,轟然一聲,既可立斃徐專使,複使吾等隨員同歸於盡,事無佐證,計莫便於此矣。無奈當時以沿路兵車太多,時刻欠准,張之江乃不能遵照密今行事。竟在廊房車站硬將徐專使刦下專車轟斃。事後馮玉祥大發雷霆,嚴責張之江曰:「吾定炸車之計,即因兵車甚多,秩序混亂,敵友難判,則不能確定主謀者伊誰。你要知道,段今執政,徐樹錚卻是國際聞名,現徐在汝堂堂總司令部,被我們士兵押赴刑場,將他槍斃,又有他的秘書緊跟在後,目擊一切,他日暴露真相,天下人必囂囂集矢於我,試問你張之江能負此責任否?你縱認罪,試聞我馮玉祥能負此惡名否?」蓋馮禦下甚嚴,動輒當衆處罰其高級將領,此其失敗之根源也。

  車次廊房忽來怪客

    觀瀾於民十四年十二月廿九日隨徐氏乘專車離京首途赴津,是日下午九時,火車蠕蠕動,徐氏大有醉意,登花車即呼呼睡著。徐占後廂,觀瀾占前廂,各據一室。前有客廳,後有廚房,諸位同事則占頭等車一節,與花車隔絕。花車在列車之尾,而諸同事之頭等車則近火車頭,最後一節爲行李車,吾等報告書與函電檔案在焉。車行甚緩,由於沿路兵車絡繹不絕,約費四小時之久,始達京津中途之廊房,機關車在此加水,擬停十五分鐘。觀瀾耳聞歡迎號角,沿途皆然,故未介意,探首車外,則見車站電光如晝,月臺四周,密佈軍旅,予驚異之,憶及訪問莫斯科之盛況,今夕差堪比擬。車甫停下,即有一戎裝者,帶同衞士二名,匆遽登花車,見予行軍禮,予肅來客上坐,客遜謝,坐於下位,外表陰沉。予乃自我介紹,繼問貴姓?對曰:「姓王,系司令部參謀長,代表張督辦而來。」同時出示張之江名片,張乃奉馮之命爲國民軍善後督辦。王系貴州人,官屬少將階級,並非總部參謀長。

  馮兵登車劫走徐氏

    予與王參謀長寒暄數語,彼此初尚客氣。王接問:「徐先生何在?」予聆「徐先生」三字,知其來意不善。對曰:「徐專使病矣,不能起身。」王似不信,態度稍轉強硬,二人對話聲浪漸高,徐氏在後車廂聞嘈雜之聲而驚醒,摩挲兩眼以出,神識茫然。予謂王君曰:「我說專使不豫,非虛語歟?」王起立,我爲介紹,並述其來意。徐乃就予之坐,與王傾談,徐曰:「吾感不適,一路謝絕招待,均未下車。」王曰:「張督辦特開茶話會,歡迎徐先生。」徐不懌曰:「我患烈性感冒,擬請張司令來此晤談。」王仍堅持曰:「張督辦候久矣,請徐先生下車罷。」徐遂怒斥之曰:「半夜還開什麽茶話會,我已派人到包頭,與馮先生洽商一切矣。」予亟插言曰:「馮先生與徐先生都是一家人,無事不好商量。」此時圖窮匕見,徐知不免,依然強項到底。予言未竟,王即起立,揚巾示意,此爲暗號,即有士兵十數人,從車外蠭擁而上,挾持徐氏,吾乃大聲疾呼曰:「專使此番出洋考察,進京覆命,各國注意,爾等豈不爲國家體面著想乎!」言猶未竟,馮兵以槍柄猛撾我頭,流血涔涔,迄今發額之際,裂痕猶在!

  槍聲兩響儒將畢命

    移時又有士兵二人匆遽登車,問我姓甚,我說姓薛,二人同聲曰:「不錯啦!不錯啦!」如獲至寶,捉我之臂而下車,教我不用怕,蓋馮部所募士卒,皆系年幼農民,舂乎若新生之犢,吾雲姓薛,彼乃誤聽以爲姓徐也。試問威名赫赫之徐樹錚,何能如我那時之年輕,事後人皆認爲趣事。無何,士兵二名挾予而馳,步履如飛,予幾顛躓,行約百米,瞥見徐專使在前,由官兵數人推挽而行,月明如晝,寒氣逼人,步點甚疾,塵土飛揚,徐失一履,踒其足,回顧觀瀾者三四次。於是徐公在前,我跋其後,相距不遠,又疾行一裏,前面橫一小邱,附近皆系田隴,此即預定之殺人場也。在此呼吸存亡之際,有一軍官,突如其來,問我姓甚?我說姓薛,又問:「是薛學海薛秘書麽?」我曰:「然。」軍官勃然大怒,推開挾我之二卒,以鞮踢其小腹,二卒僕地,軍官乃親自扶持觀瀾,折回原來地點,行逾百武,即聞槍聲兩響,乃徐氏被害於小邱之磡。時爲民國十四年十二月三十日上午一點半鐘,吾聞槍聲,潛然淚下,深感一代儒將,已隨此數響而長逝矣!

  陸承武奉命演活劇

    觀瀾被拘於一陋室,屋頂已圮,全無掩蓋,適值天雨,滴沰而下。至晨二時,始在窗隙窺見諸同事,均被押入司令部之馬棚。頃之,遙見廊房車站之火車亦蠕蠕動矣,黎明七時,予被召往會議廳,甫達廳事,則見諸同寅魚貫而來,相對黯然,吾等站立片刻,驀見破汽車六七輛疾馳而至,蓋陸建章之子承武奉馮之命,甫從天津英租界趕到廊房司令部也。陸承武因欲爭取時間,不及與張之江晤面,直奔此室,踉蹌登演講台,初不知徐樹錚已於六小時前被害也。當時吾等鵠立池中,形同楚囚,陸穿戎裝,雄踞臺上,衞士佩手槍者約廿餘人,環侍左右,其勢洶洶。承武盛氣致詞曰:「徐樹錚鬼怪其性,狼戾其志,不忠不孝,不仁不義,戕害我父之舉,尤堪髮指,四海之議,於何逃責,吾既橫劍泣血,五年於茲,而今天誘其衷,自投羅網,吾當刮其肉,剜其心,以祭先父之靈。」措詞酷厲,無與倫比,其所列舉不忠不孝不仁不意四款,全出牽強。其實,此皆馮玉祥臨時搬演之活劇,欲將謀害徐專使之惡名,推在陸承武子報父仇身上,其手段之陰毒,由此可見一斑!

  逐條駁覆險象環生

    此時吾與褚其祥並立台前,吾低首謂褚曰:「聽陸之言,徐公可能未死,君當抵死駁之。」褚亟搖手,表示不可。愚一時情急,不假思索,且慮軍人暴戾,真有剜刮之舉,乃前行三步,長揖而言曰:「請陸司令原諒,今日之事,本無觀瀾說話餘地,且陸司令所述各節,觀瀾尚有疑問,可否容我一言,感德不淺。」陸氏之衞士乃拔槍示威,齊聲呵止。陸承武注視觀瀾良久,厲聲曰:「你說!」觀瀾乃得侃侃而談,將其所舉四點,逐條駁覆,繼稱「陸老先生之事最爲不幸,但徐專使系奉命而行,有案可稽,情有可原,事之起因,要問倪丹忱。今陸徐世家,誤會宜解,苟其冤怨相報,此乃愚昧之行爲,非所望於士君子者也。」予言加快,陸之衞士突然放槍一響,秩序大亂,幸未傷人,此劇遂草草終場。陸承武率其徒衆,揚長而去,回天津矣。嗣後楊宇霆評論此事,認爲陸建章之事,奉方亦有責任,不可不辯,不辯且有後患,因此薦愚爲外交參議,畀以保定官產處優缺,實則觀瀾惑於小兵之言,認爲徐或未死,倘有一線希望,必營救之。

    由上觀之,張之江若能執行炸車之密令,則馮不必抬出陸承武。因張之江爲人道主義,從而變更殺徐之計畫,馮乃不得不施移花接木之策矣。今夫張之江在廊房之所爲,系襲抱犢崮流寇孫美瑤劫車之故智,世人記憶猶親,難怪馮玉祥惱羞成怒也。馮玉祥可稱史無前例之陰謀家,所想辦法,惡毒無比,爲挽救張之江之失策,竟欲將吾等隨員秘密處死,以掩真相。論律,馮玉祥爲主犯,張之江爲從犯,謀殺徐樹錚之經過,確曾一一收入觀瀾之眼簾。因我與徐專使同車同囚,應否同遭槍斃,張之部下逡巡不決,乃臨時請示於張,幸而張之江信教,系運動家,並非好殺之徒,觀瀾遂得死裏逃生,其中經過十二小時疲勞審問,關於徐樹錚訪俄之行,所問最多。

  吳佩孚的快人快語

    瀾按:徐樹錚被害之結果,對於孫傳芳、楊宇霆均有不利之影響,孫楊二人皆恨極馮玉祥。至於吳佩孚與張作霖之對於徐樹錚,既無好感,亦無惡意,然馮玉祥殺徐之舉,徒使奉直之間,發生同情,棄嫌修好,吳乃致電奉張,大意謂:「某生平最惡反覆無常之小人,不意敝處有一馮玉祥,尊處亦有一郭松齡,叛亂相尋,紀律無存,此而可忍,孰不可忍!某願悉力相助,共張撻伐,必使通匪叛國之馮玉祥無所逃罪而後已!」郭既覆滅,馮亦魂褫氣奪,旁徨塞北,引咎辭職。此時國民軍處境危殆,張之江乃出面向吳投降,鹿鍾麟亦銜奉馮命,求吳諒解,大旨謂:「煥章固嘗開罪吾公,現已悔禍,決意辭職,直軍之大敵本爲奉軍,公之大願定於一,倘能乘此機會,共圖團結,可使山河郡縣半入於提封,將卒倉儲盡歸於圖藉,願公推不次之恩,以啟職等自新之跡。」不意吳大帥奮袂而言曰:「馮煥章尚知有吳子玉耶!吾深怪社會人士,是非不明,正義不伸,縱任鼠輩消遙法外,流毒邦家,尚何言哉!尚何言哉!」快人快語,毫無通融,行人之意遂消,慚愧而退。吳氏固近代忠貞之士也。

  合剿之勢有始無終

    吳佩孚乘此機會,得在魯豫之間收復其舊部,吳部健將靳雲鶚在魯,與李景林、張宗昌訂約興兵,掃除凶逆。靳氏鋒猶駭電,迅占鄭州,豫省遂入其掌握。亡幾,李景林奮戈馬廠,天津告急,靳持部曲,進駐石家莊,北京震動。馮部奔沮,向西北撤退。當是時,馮玉祥如喪家之犬,潛遁蘇俄,搖尾乞憐。吳佩孚與張作霖乃先後蒞京,協同聲勢,化敵爲友。徐樹錚雖已長逝,其計固獲雋矣!此時段已離職,馮瀕崩潰,乃民國十五年四月間事也。泊乎六月南口之役,直奉會師,合剿之勢已成,馮玉祥部卒轟然大潰,傷夷殆盡,豈非馮惡貫滿盈以致衆怒神怨之故歟?然吾國政事,向務姑息,晏安鴆毒,由來久矣!上述吳佩孚、張作霖、靳雲鶚、李景林、張宗昌等,五路興兵,合攻玉祥,聲威壯甚,迨得勢後,即各自爲謀,迄不知把握時機,將馮澈底解決,遂使豺狼野心之馮玉祥,奄有捲土重來之機會,傾覆重器,北祚遂移,言之可爲長太息者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