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水石莲洞[吉水论坛]

 mishoushu 2008-10-27

                    吉 水 石 莲 洞

  吉水县阜田镇往北15里处有个村庄叫张家山村,该村的北边地势平坦,四周群山环绕。村前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群石堆生而成的石洞,鸟瞰其外形像莲花,该石洞以形状得名,叫作“石莲洞”,是吉水县的著名古迹之一。
    走近石莲洞,只见四周怪石嶙立,内有大小洞五、六处。最大的石洞叫“佛庐”,洞口岩上刻有“石莲洞”三字,洞内可容纳百余人。“佛庐”右边的后面有一个小洞,洞高八米,洞顶嵌有钟乳石,洞口边上有一石床。过了大洞仄径,有短垣小门,署名“虎豹关”。石洞顶上筑有讲经台,讲经台前面有一方牌,方牌上方刻有“小蓬莱”三字,方牌两旁垂檐丹楹,别具一格。洞顶北边的岩石中有颗古荆树,屹立石间,高达数丈。洞门右边有数株罗汉松,二、三人才能合抱。
    说到石莲洞,首先要说的是它的开发者罗洪先。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吉水县盘谷镇谷村人,明代嘉靖八年(1529)状元,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理学家和文学家。据《明史》载:1546年,罗洪先违逆权相,辞官归里,见乡里“山中有石洞,旧为虎穴,葺茅居之,命曰石莲。谢客、默坐一榻,三年不出户。”罗洪先在石洞南边建正学堂,设立书院,从此石莲洞开始写下了自己的不朽篇章。在罗洪先一生的学术成就中,以地图学贡献最大。他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爬山涉水,考图观史,在元朝朱思本的《舆地图》的基础上,“悉所见闻,增其未备”,精心绘制了《广舆图》2卷,共有28幅地图。为了使《广舆图》便于翻阅、携带,他从妻子在鞋子上绣花缩样中得到启发,发明了今天全世界仍然在沿用的比例尺。此外,罗洪先还写了大量的理学论文和记游诗,著有《罗念庵先生文集》24卷、《冬游记》1卷和《甲寅夏游记》,其中许多著作便是罗洪先在石莲洞完成的,如至今仍保留在吉水的珍贵文物书籍有《增广朱思本广舆记》、《罗文恭石莲集》等。
    罗洪先辞官归隐石莲洞后,他心静如水,心态恬然。在石莲洞的后面,当时有一条小溪,它沿西北方向而流,小溪的两岸是一大片茂密的梅花树。罗洪先把这条小溪称作为“梅溪”,经常携带友人来梅溪游览,观赏两岸的美丽景色。在梅溪临洞门的高崖处,罗洪先还手书了“梅关”两个大字。有一次,罗洪先同友人游览时诗兴大发,写下了《梅溪二首》,表达了他辞官归隐后寄情于山水的平静、高雅的情怀。诗曰:
                  (一)
                洞外梅发手常题,只欠花前水一溪。
                我笑欠溪君溪洞,世间胜事许谁齐?
                  (二)
                梅落清溪水一香,汲溪烹茗客同尝。
                石边我醉梅花月,两地幽怀谁短长?
    谈到石莲洞,就不能不谈石莲洞书院。书院建在石洞的右边,前后两栋,前栋叫“正学堂”,后栋叫“观复阁”,左为“六秀堂”,右为“归静处”,门前两侧有厢房。据《石莲洞志》载:罗洪先曾在此潜心研究,传授儒教理学。当时石莲洞书院、白鹿洞书院和鹅胜书院并列为江西三大书院,为吉安培养了一大批文人名士。其中著名的有“一门三进士”之一的曾乾享和“半边月可以照天下”的探花刘应秋。
    因石莲洞地处偏隅,书院后来也由繁荣走向了低谷,书院旁边还挤入了佛堂、道观。但后人仍十分钦佩罗洪先的人品和才能。明代进士罗大紘在游览石莲洞和书院后,在罗洪先睡过的石床的右上方石崖上写下了一首深情怀念罗洪先的五绝:
                   洞主乘龙去,何时更返槎?
                   岩头明月在,常照石莲华。
    清代顺治年间进士施闰章从外地调入吉安任职后,有一次专程来到石莲洞游览,写下了《题石莲洞洞门》一诗,诗中既盛赞了书院的幽静环境,又表达了对当年辟洞讲学的罗洪先的无限怀念。诗曰:
                  古木苍藤老未枯,洞门幽鸟自相呼。
                  白云不记人来往,谁似当年旧主无。
            ——刊载于2004年8月15日《井冈山报》    作者:吉水县环保局 杨巴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