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课程是人性的分析,然后来分析如何对待不同性格的人,如何发现一个人是否具备管理的潜质,如何处理和上司的关系。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角色扮演,可以准确地模拟出不同人的特质。我积极申请扮演了一个愤怒而沮丧的下属,获得大家一致的好评,被评为最佳演员:)得意!我分别扮演了一个沮丧准备辞职的业务拓展经理和一个业绩出色但是非常不满上司的销售经理。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宣泄一下,两次扮演老板的人都被我彻底搞崩溃了,hiahia!毕竟平时我充当都是boss的角色,无论怎样都要忍,痛苦啊!这两次演出实在太过瘾了!!嘿嘿,搞得我的同学们都怀疑我有实际经历。
老师会给出一个案例的背景情况,然后扮演主人公,我们分成5个组,分别扮演公司管理层的顾问,每组只能提出3个问题,来考察主人公是否能够被升迁为区域销售总监,然后给出建议。很有意思的尝试,看看不同人的不同问题真是很好的学习。总结出的经验和大家分享: 在面试的时候,现在的人都很聪明,尤其是经验丰富的人,会很善于按照你希望的结果来回答问题,未必是真实的想法。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考察一个人,需要注意避免的是: 1. 不要问if问题。也就是说不要问如果你如何如何,你会怎么做,这不适用于短时间考察一个人的真实面貌。 2、不要问跳跃式问题,会给人时间考虑和粉饰。 应该做的就是只让对方回答发生过的事实,并深入的考察细节。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让他画图或者书写一些东西,内容不重要,关键是考察他写得是否流畅(犹犹豫豫的往往说明他不了解情况或者不完全真实);书写的条理性,画图的逻辑性和布局,来考察他做事情是否有条理;在压力下的表现。 这些技巧如果人尽皆知可能就会失去作用,所以大家要灵活使用并且了解背后的真意。 其实技术出身的任何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尝试什么事情都亲自介入,过于频繁的检查,不能充分的授权,害怕下属犯错误,总觉得别人做得不如自己好,不亲自检查细节不放心,认为少了自己就肯定会出乱子;当下属出现问题的时候忙于救火但没有更好的方法,不擅长领导,事事关心。总是你在说,不能真正倾听他们的想法,或者表面在听但是并没有真正听见,因为你早已有了结论;对于下属的抱怨或者倾诉,迅速跳入结论和评论;还有很多地方,你可以看到一个人是不是真的能做好一个manager。人人都想做管理者,很多时候人们认为他们已经ready了,但是通过一些问题和考察,你们发现他们还差得很远。他们还不知道管理者真正要做的其实是发展你的下属成为出色的人,这个工作,非常非常难。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就获得提升,对你对你的公司都是一场遭难。 你想做manager么?你准备好了么? 另一个我觉得很有趣的就是如何Manage你的老板。大家可能觉得奇怪,对老板最多是如何相处,为什么是manage呢?其实当你很注意的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这就是管理的含义。不仅对下,也对上。 原则上来说,manage老板要注意四点: 1、找到他的安全区域,非常小心不要侵犯了他的安全区域。否则他会感到受到了威胁。我们说这好像是高压线,你永远不要去试他,否则一次就会让你死得很难看。 2、不要让他觉得自己不像你的老板。有人认为我和老板关系好,或者你的老板表示自己非常平易近人。这可能是事实,但是不要认为自己可以作他的老师,试图去教他怎么做事,让他感觉不到你对他的尊重,这也是很致命的。有些人常常会犯这个错误。 3、不要侵犯他的领地。有些事情是他的权力范围,不要去侵犯它。 4、不要在人前让他没面子,显得你比他更有魅力。貌似可笑,但是推远了说,其实是任何时候,不要尝试去掩盖你老板的光芒,处处显示你比他更引人注目。 看了这个心凉了吧。这四点西方管理学都有一个很复杂的名词,难拼又难念,显得很高深,但是其基本概念让我又有点失笑,这倒更像我们的传统管理学呢!我不知道老F的阿里学院是怎么教的,交流一下应该很有意思。但是看来欧洲人和我们在很多方法上其实是一样的。 |
|